1. 吴孟超的介绍
吴孟超(1922.8.31-),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2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4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2. 吴孟超的得意门生有谁
1、沈锋
医疗技术中国第一刀,沈院给中国公民医德高尚。
2、杨甲梅
杨甲梅,男,汉族,1952年1月出生,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肝脏移植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杨广顺
杨广顺,男,1952年1月出生,安徽人,198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于2000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
现任东方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胆道二科主任,兼任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
4、周伟平
周伟平,男,1959年9月出生,黑龙江人。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肝脏外科杂志》编委。,作为名人,主要代表性人物有黑龙江籍医学教授、浙江籍艺术评论家等。

5、严以群
严以群,男,1962年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一科主任。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和澳新器官移植协会会员。擅长肝移植、各种肝叶切除和复杂胆道手术。已累计主刀完成肝胆胰脾手术2000余例。
6、张柏和
博士生导师张柏和,男,1946年8月生,湖南津市市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生医疗系,1981年分别在湖南医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和医学科博士学位。
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5年任主任医师、教授,1997年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主任。从医31年,在肝胆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7、程树群
程树群,男,肝胆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为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技术7级,从医20年。专长为肝肿瘤的疑难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有特色。
任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和《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等多部杂志编委。
8、施乐华
施乐华,男,医学博士,现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肝胆外科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家重点攻关课题一项,参与国家863项目一项,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承担过军队八五、九五攻关攻关课题项目分题数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全国医药卫生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
9、丛文铭
男,1955年12月出生,山东人。师从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吴孟超院士,于1990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和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三级。
3. 钟南山院士为吴孟超院士送来花圈挽联,两者在医学界的地位如何
5月26号,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人看见了钟南山院士送来的花圈挽联,写着“沉痛悼念吴孟超院士”。2021年5月22号13:02分,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院士在医学界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肝胆之父”。他的去世也让人们感到悲伤,这也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希望吴老能够在天堂安好。

钟南山院士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有钟南山院士奋战在一线的身影,也因为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现在相对稳定的生活。钟南山院士和吴孟超院士都为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4. 吴孟超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他这一生获得哪些荣誉
在今年5月22日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
在5月22日这天,中国一下子就痛失两名院士,一个是袁隆平院士,另一个就是吴孟超院士,两位为中国近代的科学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举国哀悼。
吴孟超院士被称作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他的一生都与荣誉相伴。他在中国创立了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建立起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了纪念他的功勋,还有一颗小行星,在2011年被特意命名为“吴孟超星”。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2021年5月22日13点02分,吴孟超院士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感谢您为国家肝脏外科的付出,我们为您祈愿,一路走好。
5. 吴孟超的人物经历
1922年生于福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同年,吴孟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曾获全国最高科技奖等奖近40项,各类荣誉30余项。
2006年,联合了汤钊猷、顾健人、闻玉梅、郑树森、杨胜利、王红阳等六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开展肝癌研究”的报告。。
2010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5年9月28日在河北省兴隆县国家天文台兴隆天文台发现的,发现时间为1995年9月28日。
2011年5月3日,科技部举行了小行星命名仪式。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轨道铜牌,命名小行星17606为“吴孟超”,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8年7月,吴孟超参加“读者”节目,96岁时每周进行三次手术。
2019年1月14日,吴孟超院士退休。

(5)上海吴孟超基因扩展阅读:
吴孟超科技成就:
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
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6. 肝胆外科中坚力量八成是吴孟超学生,吴孟超这一生还有哪些成就
医学界昨天传来噩耗。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一生从医,直到97岁才退休。他亲自带教的博士、博士后超过200人,我国肝胆外科中坚力量八成是他的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学生。他还乐于培养老少边地区的医生,所有主治医生都会在吴老先生身边学习工作一年。
吴老有什么成就?
就在于它是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奠基人,什么叫奠基人呢?那就是它完成了啊,我国肝脏手术的第一台,同时它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的这种肝脏外科的这个学生,那么其实早在一九五几年,说当时这个外国人这些专家来中国啊,是学术交流,说中国呀想要搞肝脏外科没有二三十年是不可能的。因为知道肝脏了,位于我们这个右侧的这个上侧是吧?那么我们这个里面呢,有很多的血管啊,不管有血管还有我们很多的这个静脉胆管,那么是一个相对来说呢解剖比较复杂的一个器官,那么在当时呢,也只有外国,欧美国家他们可以做肝脏手术,但国内的医生呢,其实是完成不了的,那么吴老呢,当时就立志啊,要挑战这样的一个学科的高峰。其实很快,在1963年吴老呢就完成了世界第1台肝中叶的肝脏的手术,那么这个部位呢,其实呢属于这种更加危险和精细的一个部位了,这也就是啊,一举使我国这个肝脏和外科的水平呢达到了这个国际上的先进的水平。
7. 有在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做过CAR-T细胞治疗吗
没有。
CAR-T细胞治疗方法实际上就是精确制导,通过改造后的自身杀伤肿瘤的细胞。身体里面有很多T细胞,但是不是每个身体,特别是肿瘤病人身体里面的T细胞,可能丧失它的识别功能。
杀伤功能把它拿出来以后,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把它改造成能够发挥作用,甚至扩大作用的细胞,再回输进去,这个就是现在CAR-T的基本原理。CAR-T的细胞治疗在淋巴瘤里面,一旦用上这种免疫治疗,达到效果之后,可能效果持久性会非常长。

一般病情观察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表情痛苦,面颊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烦躁不安,伴或不伴呻吟声。
2、体位改变:经治疗的患者体位可因病情突变而发生改变。例如因腹痛采用强迫体位,患者自觉胸闷,憋气而采用半卧位。极度衰弱的 患者呈被动卧位。
3、皮肤与黏膜:观察患者皮肤与黏膜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出血点、水肿及皮疹等。输注Car-T细胞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的副反应。发热的患者也要关注肤温,出汗量,肤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