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说调控对龙头房企无影响
浙江一家龙头房企执行总裁表示,“即使再融资大门重新关闭,对于标杆房企来说,也并非不能容忍。因为当前房企获得资金的渠道更广,资本一定会克服‘重重障碍’奔向高回报行业。”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各类变通做法在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渠道。“银行受制于政策约束,并不能过多向房企贷款,但房企可以找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一个信托计划,然后由银行购买,实现信贷资金绕道流出。”
在房企拿地过程中,目前甚至还出现一些资金方式“创新”。一位近期在上海频频参与拿地的开发商告诉记者,现在一线城市拿地,基本只需准备10%的土地款,剩下的资金可以以夹层融资的方式获取。“不少金融机构竞相上门来提供贷款,但会设置一定额度。超过授信额度,就以股权的形式放贷,未来销售利润与他们分成。”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多个机构,专门为开发商提供拍地保证金甚至首付金。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对上述这些“创新”“变通”渠道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才能真正影响到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新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挤出土地市场的局部泡沫。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8-13,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B. 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用了哪些金融手段
1.银根紧缩是下手最狠的(限制了房产商借钱的数量,一年国家只发2000亿的贷款)
2.土地出让金并未下调(也就是说开发商不能乱拍地了,两年内不开发,土地要无偿还给国家,而且这两年内高昂的土地出让金也让开发上捏了一把汗)
3.指定节能型材料(这个明显是亏本的,不过政府说要用,7年里是可以收回成本,但是在资金留如此强大的现在,谁希望等七年才捞回本钱呢)
4限制了股权融资(也就是说不让房产商抛出大量的空股在市场上(小非),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房产商的融资流)5,加大首付款:一套30%一50%的现金,也就是限制贷款,二套房限购。三套就更不会贷款。这是最厉害的调控手段,开发商资金喊渴。6、一房一价,标明示众,上报房交所备案。不准涨价、只能降价、专款专用,不得他用。
C.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控的措施有哪些
政策聚焦扩大“有效供给”,积极出台相关保障政策。5月份住建部明确要求一线、二线城市要在年底前编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大幅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在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融资层面,住房租赁市场融资渠道建设上半年进展明显,一是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和重点支持领域已得到政策的明确,二是险资也已允许进入长租公寓市场。
大城市先后出台住房发展规划、土地供给中长期计划,落实“有效供给”。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在未来住房供给规划中扩大政策性支持住房、租赁住房的比重,住房供应基本体现为普通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租赁住房4:4:2的三分结构。同时,开拓渠道保证“有效供给”。一是供地端的保证(规定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占比;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二是开发端的转化(北京提出将限价房中可售住房销售限价与评估价比值不高于85%的,收购转化为共有产权住房);三是存量端的激活(包括集体性闲置资产的盘活、土地出让主体的扩充、各类闲置物业盘活等)。
总体来看,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除在需求端进行重点调控外,也注重在“供给侧”解决供需结构不匹配问题。短期需求侧调控(抑制非理性需求)和中长期供给侧改革(保证有效供给)共同发力。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本轮调控周期将拉长,因城施策也将更精准。在整体调控不放松的前提下,差别化调控保障合理购房需求将是主要的趋势,同时针对调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微调;中长期来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政策性支持住房、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建设将同步加快。同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资产证券化、不动产登记联网、个税等方面的新一轮制度改革及创新都将快速推进、互相衔接,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D. 楼市调控“稳”字当头 开发商资金链面临考验
中国金茂近日向平安人寿、新华保险配售股份募资,折射出开发商多路径融资的现状。多位专家表示,与品牌房企不同,中小房企融资难上加难,特别是在下半年楼市调控继续维持差异化调控思路下,政策不会松动,房企融资环境依然趋紧,市场交投可能继续降温,房企资金链将面临考验。
稳 调控继续从严
从开封撤回“取消限售”文件,到苏州限售再次加码,再到呼和浩特开展中介机构自查和整改种种迹象表明,在“房住不炒”基调下,热点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从严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表示,从政策层面看,下半年整体收紧的走势比较明确。居民杠杆率过高主要体现在贷款买房,且因为房地产贷款有总量控制,事实上还有以消费贷名义贷款实际用于购房的情况存在。因此,为了防止居民债务增长过快,抑制购房需求是必要的政策。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楼市调控坚持“一城一策”,三四线城市要避免冷得太快,一二线城市要保持差别化政策,鼓励有效需求和合理需求,抑制投资需求。
李宇嘉认为,房贷政策会偏紧,实施额度控制。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期房贷利率,特别是热点城市房贷利率有所上调。以苏州为例,目前首套房贷款,苏州各大银行普遍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2%的政策。
李宇嘉还表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正在收紧。“相对而言,目前融资政策还是更多偏向于龙头房企。例如,目前基本上是龙头房企能进入银行的融资白名单,小房企进不去的。”
淡 销售或稳中下降
尹中立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57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银河证券26日发布研报预计,7月份销售同比将达到一个低点,之后在“一城一策”、各城市周期分化的情形下,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
尹中立认为,上半年房地产企业业绩整体维持了去年的增长态势,但下半年房地产业经营将整体走弱。
从上市房企上半年业绩来看,龙头房企普遍实现高增长,保利地产、融创中国等房企业绩预增超过30%。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房地产行业主管分析师赵可表示,从已公布业绩预告的9家房企来看,市场普遍认为中期业绩超预期。中期业绩增速明显高于全年中枢,会带来两个确定性影响:一是顺势上调全年业绩预测,但上调幅度相对有限。二是上下半年业绩增速“前高后低”。
紧 开发商现金流有压力
多重影响之下,下半年开发商资金链将面临考验。从资金来源来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在当前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下半年房企资金来源主要是销售回款。如果销售行情不好,不排除房企主动降价的可能。
据银河证券研报统计,2019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总资产规模达107,522.49亿元,同比增长21.62%,行业资产负债率达79.82%,相比于2018年上升0.01个百分点,行业杠杆率维持稳定水平。一季度融资环境宽松,一些房企采取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率”的经营策略,追求快速发展容易埋下隐患。
尹中立表示,加速卖房可能是房企获得生存权的首选。同时,如果房企未来到期的债务与能够获得的现金流不匹配,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E. 房地产融资方式有哪些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性,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那么在近年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要如何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呢?在这里,律图小编将为您介绍常见的三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一、银行贷款
一直以来,银行贷款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柱。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资金中至少有60%来源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资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
优点:
1、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融资,在贷款获准后,即以客户的名义在银行开立贷款账户,用于贷款的提取、归还和结存核算。
2、银行贷款融资的管理比较简单,但最初申请比较复杂,需要企业有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财务报表。
3、由于银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贷款的类型、期限多种多样,一般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相对比较方便、灵活。
4、银行贷款融资风险较小,一般不涉及税务问题。但银行作为企业,也追求利润最大化,一般贷款利率较高。
5、银行贷款融资不涉及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但一旦银行因企业无力偿还而停止贷款,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缺点:
1、对于开发商而言,贷款受政策影响较大,且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以工商银行为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企业开发资质,要求三级以上,如果是项目公司申请开发贷款,控股股东具有三级以上开发资质也满足要求;②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或企业担保。抵押价值一般为评估额的5折以内,并且开发项目已取得四证,多数银行还要求项目按揭贷款也由该行办理;③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行内评级A+级以上,近三年累计开发面积20万平米以上。
2、对银行而言:①呆坏账风险。银行无法使用如证券化的方式来分散这种风险,而只能将风险集中在自己身上;②成本增加风险。我国还没有发达的评估市场和评级市场。
3、对政府而言,如果大量的房地产融资都是源于银行系统,必然会增加对房地产调控的瘫痪。
二、债券融资
房地产债券是企业债券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比较困难。房地产债券融资是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债券作为一种债务凭证,可以聚集一部分闲置资金,集中用于住房建设,开展房地产债券缓解房地产融资对银行的压力,活跃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
优点:
1、筹集的资金使用期限较长(与贷款相比);
2、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没有影响;
3、发行债券的成本要低于普通股;
4、发债融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5、筹资范围广、金额大、对象广泛;
6、对投资人来说,收益较为稳定,风险较低。
缺点:
1、对投资人来说,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决策;
2、对发行人来说,发行程序比银行贷款复杂;
3、对发行人来说,财务成本比发行股票大。
F. 融资新规绷紧调控弦 房企分化将加剧
央行和银保监会在2020年最后一天公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简称《通知》),这意味着房企融资将在2021年面临更加严格的政策环境,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将继续绷紧,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变。多位专家预计,2021年“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重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平稳发展。
“房住不炒”基调不变
“2021年楼市调控基调与近几年保持一致,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在‘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下,短期内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难现明显放松。”中国指数研究院(简称“中指院”)指数研究副总监陈文静说。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预计,对于热点城市而言,一旦出现楼市和地市过热、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的情况,调控措施必将随之而至。一二线核心城市以及强三线城市更有可能升级限购政策,弱二线以及热点三四线城市更有可能升级限售政策。与之相对的是,库存压力大的城市可能从保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为市场减压,给企业纾困。
从融资方面来看,克而瑞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总监房玲认为,一方面,房企降杠杆将是主旋律,未来融资主要以借新还旧为主,融资增速或将下降,企业将更多加大经营杠杆和合作杠杆的使用,来实现规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房企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房企融资转向真股权融资,同时加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实现资产增厚,改善负债指标。
从需求端来看,“集中度管理意味着2021年新增房贷总额将会有所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购房门槛。”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
销售规模可能下滑
克而瑞研究中心预测,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位微降、局部分化加剧的特征将延续。
贝壳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房地产总供应基本可满足住房总需求,市场存量化程度加深,预计五年内新房年销售额将稳步回落,二手房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在7万亿元之上。
“就存量房与新房之间关系而言,目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存量房的占比逐渐提高,二线市场仍然以新房市场为主,存量房占行业的主要地位还为时尚早。”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李建桥表示。
土地市场方面,“预计土地市场整体会延续2020年末低位运行的趋势。特别是在房地产金融监管升级的背景下,2021年企业拿地将更加谨慎。”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总监马千里认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在房企“钱紧”的情况下,房企拿地将会更加审慎,明年土地市场热度大概率难再上升。
龙头阵营趋固化
多位专家认为,融资监管从严将加剧房企分化,高杠杆房企发展受限,未来增速放缓,而部分财务能力优秀的房企将得到更多机会。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总监朱一鸣说:“现金充裕、财务稳健的房企有望获得更多优质市场资源,央企、国企背景的房企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副总监刘水也称,头部房企地位将愈发稳固,TOP30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行业第11名至第30名之间的竞争将是最激烈的。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增至41家。千亿房企阵营中分化也在加剧。2020年41家千亿房企中第一位和最后一位销售额相差超6800亿元。
贝壳研究院认为,融资新规强化行业发展新逻辑,房企将处于多元化的转型关键期。
G. 当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开发商在融资方面有哪些影响
第一,受调控政策的影响,楼盘销量严重持低态,直接影响资金的回笼。
第二,客户观望,价格走低态。双方僵持。开发商一般都要相对妥协,利润低微。房地产黄金十年的暴利时代将要过去。
第三,限购,直接影响客户量,供大于求,业绩哪里来?开发商要放血。
开发商卖不出去房子,也就换不成现金,银行追债,老项目又需要成本,新项目没法进展,进退两难。实力弱的估计就要被淘汰出局了。2012年也会是房地产业洗牌重组的经典一年。静观其变吧。
H. 12家房企试点融资三道红线,将如何影响房地产融资划出
一,房企融资再度收紧短期内会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而加快现在住房销售,从而会对住房价格起到抑制作用
实际上,我国房企融资收紧和政策的调控一直在进行,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也不会在今天结束,这一次不过是再一次继续收紧的政策体现。
今年以来,虽然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起起伏伏,受到各种救市政策、断供潮、房住不炒不等于房价不涨等的过程,但对房地产融资的控制一直没有松动。
二,房企融资再度收紧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从而从长期看会由于减弱住房供给而助推房价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是分别从整体、长期、短期三个维度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目的是整体上控制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高杠杆风险,短期内可能会通过加快房地产销售回笼现金对冲融资的收缩,但从长期看,无论是对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都将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房地产企业的拿地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的激进拿地扩张,还是房地产企业的正常拿地储备都将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坚持房住不炒和不以房地产政策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会改变,房价的大涨和大跌都不符合未来的房地产预期调控目标
这次的房地产企业融资再一次收紧,应该与7月份公布的住房价格变动有关,虽然说住房价格上涨的态势有所得到抑制。但从目前已知的7月份房价涨幅看,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都呈现回落的态势,但价格涨幅回落与房价下降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