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财的专业术语有哪些求科普
你必须懂的理财专业术语:
1、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是指期望的收益率,就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初期,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另外,理财师表示,此预期收益率,也不能说明投资风险有多高,需要投资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比如产品的投资标的,一般涉及到股票、期货、外汇等方面,投资风险高,预期收益率不宜达到。
2、年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进行一笔投资,1 年的实际收益率,而年化收益率与年收益率不同,它是变动的,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 ( 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
)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理财师解释,比如说某款 90 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 5%,10 万元投资,到期的实际收益为 10
万*5%*90365=1232.87 元,绝对不是 5000 元。
3、潜在收益率
经常银行推销产品时称:"1
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到期潜在收益最高年化近50%"。潜在收益率是指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率。这种术语在金融衍生品中比较常见,比如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风险高、收益高,潜在收益率也有可能很高。
4、募集期
募集期,是指投资者可以购买产品的时间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长短不一。同时,理财师表示,产品的募集期内,投资者的资金是不计息的。因此,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募集期越少越好。
5、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投资者要弄清楚,到期日,只是说产品的投资截止日,但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大概还需 2 ? 7 个工作日。
6、清算期
清算期,就是银行理财专业术语说的‘ T+N ’,T
指的是产品到期日,N指天数,即产品到期后,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并不能当天到账,而是进入一个产品清算期。但是理财师表示,在清算期内,这部分资金是 " 零收益
",而且 N越大,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
❷ 关于理财的成语
精打细算
细水长流
量体裁衣
量入为出
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生财有道
日金斗金
集腋成裘
借鸡下蛋
找米下锅
奇货可居
持币待购
囤积居奇
买空卖空
经营有方
童叟无欺
买卖公平
公平交易
❸ 理财术语解释,越全越好!
我所理抄解的理财术语解释,就是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来规划自己的生活目标。
小到买一部手机,大到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每个赚钱和花钱的时刻,都是一个理财的开始;短则很短,长则很长,
比如20岁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政府就强制你买社保,五险一金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就是养老金,
你从20岁开始每个月就要为自己65岁以后的退休生活来理财,到你65岁开始动用这笔钱的时候,
仍然还需要继续打理这部分资金,直到生命的结束。
❹ 关于理财的经典语句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❺ 形容“理财”的成语
1.持筹握算
【拼音】: chí chóu wò suàn
【解释】: 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
【出处】: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2.德本财末
【拼音】: dé běn cái mò
【解释】: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出处】: 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3.利析秋毫
【拼音】: lì xī qiū háo
【解释】: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❻ 理财风险提示语怎么写
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但很多的理财人士,都对其置之不理,等到自己的钱被套进去的时候,后悔晚已。就比如目前网贷平台处于波动时期,其实早就有所预兆,现在之所以踩雷,还不是贪图高收益,不顾自己的实际抗风险能力,把家庭所有本金都投进去,这不是理性的投资了,而是投机。
所以这句话一定要牢记心中,时刻懂得把控自己的风险,做好应有的资产配置,比如备用金、保险等,具体的理财产品要注意选择比例,分散不只是分散到同一产品的不同平台,这样反而增大了风险,平时多学习一些理财知识,懂得顺势而为,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