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场内融资去杠杆

场内融资去杠杆

发布时间:2021-05-03 19:24:16

A. 猪价房价猛涨,怎么股市却“疯”不起来

您好!最近一段时期,我们听得最多的,莫过于猪价飞涨、房价飙升,就连平日并不起眼的菜价,也出现持续飙升的走势。对此,面对猪价房价乃至菜价的猛涨,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还是生活压力的继续加剧。

事实上,进入2016年,“涨”这一个字,对多数老百姓来说,确实是深有感受。

其中,以猪价为例,有数据统计,在去年3月底,全国生猪出栏均价约为11.6元每公斤,而时隔一年的时间,这一涨幅却高达70%以上。

至于房价的上涨,更是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其中,在今年1、2月份,国内一线房价出现了超预期的飙升走势,而1月份深圳、上海及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却分别出现了52.7%、21.4%以及11.3%的同比涨幅。至于2月份深圳、上海及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则继续呈现出扩大涨幅的迹象,并分别出现了57.8%、25.1%以及14.2%的同比涨幅。

此后,虽有“沪九条”“深六条”的先后出台,并对部分一线房价构成了降温的影响,但前期的飙涨效应却逐渐传导至二线热门城市之中,而以杭州、天津为代表的二线房价,却在期间出现了大幅飙升的走势。

由此可见,今年一季度房价的猛涨现象,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而猪价涨幅更甚于房价的表现,却更是加剧了这种非理性上涨的社会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猪价房价出现猛涨的走势,但我们却未见CPI指数出现持续飙升的迹象。从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统计的CPI指数依然处于相对可控的状态之中,且距离3%的通胀预警线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从最近公布的3月CPI指数中,却录得了2.3%的同比涨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而同期猪价菜价房价的上涨效应却未对CPI指数构成太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针对年内CPI指数的回升速度,还是低于市场预期的,且并未明显受到猪价菜价房价上涨的影响。但有两点,还是需要说明一下。

其中,前几年我国对CPI部分权数进行调整,而部分类别的价格波动,对CPI指数的整体影响会有所降低。具体而言,在10年我国已对部分CPI权数进行调整,其中比较明显的调整是对居住类别提升了4.22%,对食品类别降低2.21%,而其余几大类别的CPI权数占比也有所调低。

此外,虽然近期房价出现显著上涨的迹象,但鉴于我国对居住类别的统计,还是以租房价格数据作为参考标准。对此,房价直接涨跌并不会过多影响到CPI数据的变动情况。对此,对于近期猪价菜价房价的猛涨现象,或许并未完全表现在CPI数据身上。

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猪价房价乃至菜价猛涨的同时,股市却并未疯涨起来,而目前股市指数距离去年年底的位置仍然还有20%左右的空间。

事实上,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表现就显得相对不平凡。其中,年初匆匆落幕的熔断机制,却导致了股市的接连非理性下跌走势,并由此构成了市场阶段性急跌的格局。但是,自今年1月27日沪指创出2638低点之后,股市却呈现出逐渐回升的走势。截至目前,股市自底部回升,也已经超过15%的空间。

不过,面对最近两三个月的股市回升幅度,还只能定义为超跌后的修复走势。然而,纵观猪肉价格、房价价格乃至菜价价格,却基本呈现出持续刷新历史新高的状态,与当下的股市表现截然不同。

笔者认为,针对中国股市“疯”不起来的现状,其实既与前期暴跌后市场整体做多意愿不强烈有关系,又与中国股市自身发展及自身定位不明确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更为关键的是,经历前期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杠杆资金对股市的撬动影响已经大不如前了。同时,面对股市上方沉重的密集筹码峰区压力,股市继续出现大幅上行的走势已经逐渐显得有心无力了。

实际上,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无论是股市内外部的政策环境,还是管理层积极引导新增流动性涌入A股市场的举措,都会给A股市场构成了或多或少的提振影响。与此同时,在股市运行重心有所上行的影响下,两融余额规模、股市日均成交量能等数据均出现了或多或少地回暖迹象,进而加快股市投资信心的修复进程。

但时至今日,沪深股市两融余额依旧未能站稳9000亿元关口,且距离去年年底近1.2万亿的水平,仍有超过30%的空间。至于两市成交量能方面,近期两市合计成交量能也基本维持在日均6、7000亿元的水平,但这一量能水平仍较前期活跃的量能状态有着显著的差距。

“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当属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然而,对于时下的中国A股市场,虽有新增流动性涌入的预期,但因政策、门槛及法律法规等因素的限制,其涌入A股的步伐却相对缓慢。此外,经历了前期接连性的股灾风波冲击,即使目前股市场内融资限制有所放宽,且部分场外配资有部分活跃的迹象,但更多资金却仍未能够从前期股灾风波的阴影中走出来,整体入市意愿已经大不如前了。由此一来,实际上也限制了股市进一步回升的力度。

股市投资信心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新增流动性的涌入也是一个不短的过程。但对于前期经历了多次股灾风波冲击的A股市场而言,管理层更希望股市能够走稳,而不是再度重演昔日的疯牛走势。由此一来,按照当前股市资金面环境、政策面环境来看,与近期的猪价房价乃至菜价涨幅相比,股市维持稳定运行的姿态却是比较好的结局。退一步来说,在现有的环境下,让股市复制猪价房价的猛涨走势,也并不现实。
望采纳,谢谢

B. 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原始动机与定位是什么

终于有人彻底总结了一次中国股市发展史了!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投资者,知彼知己,方且入市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易方法都没有掌握,一下子就进入电子交易领域,谁也不敢保证此事能够成功。评论家会说到中国的股市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这其中,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功不可没。

两大交易所的正式营业正式标志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真正建立。也表明了当时改革开放背景下敢于尝试资本市场的勇气。在当时国际舆论环境下,形成了中国社会化的股市。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牛熊交替

✎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牛熊交替,但是通过对具体中国的股市回顾,不难发现中国股市的一些常规特性。(戳大图可查看具体事件,继续看完全文脑补各种专业知识,分析档次可直接提升!)

No.1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95-1429点老八股、取消涨停板

■持续时间:17个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之后,当时挂牌的就只有8只股票,别号“老八股”,在当时,交易制度是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史2年半的持续上扬,1992年5月21日,上证交易所取消了涨跌停板限制,在这样的刺激下,一举达到了1429点的高位。话说新生事物刚开始总会野蛮生长,年纪稍大的股民(比如笔者二舅)经常还提起那时候8只股票经常一起封板,那时候他们特别相信中国股市能令人一夜暴富。那时候,散户充满着希望,觉得挖到了新中国的金矿,上证交易所经常座无虚席,有说有笑。

●取消涨跌停板(今天再来一次你试试!)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并实行“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暴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前日收盘617点瞬间高开并收盘于1266点。一天之内上涨105%。就这样,中国股市第一次上演了“致富”奇迹,你必须得服!

No.1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1429-386点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持续时间:6个月

冲动之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较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暴跌目前看起来是不敢想象的,但是那时候的投资者还是接受了,可见股市和心态之间的关系(大涨大跌,生活都在继续,第一次熊市后股民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时至今日,老股民偶尔会在喝茶时相互调侃,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8.10事件成为大跌爆发点: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打新自出现以来就是让股民疯狂的),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风波”,随后三天,上海股市受影响第一次狂泻,上证指数三天内暴跌400余点。导致多数股民血本无归,此次风波也说明了股市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股民们被发财梦诱惑的如饥似渴失去理智。这之后的两个月,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便成立了。成为中国大陆的最高证券管理权力机关。这也是“新股效应”的第一次“闪亮”登场。

No.2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386-1558点邓小平南巡讲话

■持续时间:3个月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着重提到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瞬间成为舆论热点,他的公开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表示对股市的立场就是“坚持的试”,股民重拾信心,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达到了301%。

No.2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1558-325点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

■持续时间:18个月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的膨胀。

●疯狂扩容,物极必反: 在92年底,两市上市公司仅有53家,但到了94年底,已经发展到291家,规模扩大了5.5倍。扩容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此举必然抽走一部分市场资金(申购新股与抄新股)抛出股票的同时,又缺少承接盘,这样大盘只能跌了。动荡第二次证明只要是大规模“新股”出现,总有一场腥风血雨。

No.3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325-1052点三大利好救市

■持续时间:1个月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多数股民们已经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国家的亲身儿子怎么能看着就此夭折,血浓于水,国家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来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三大利好?

①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

②汇金将购入工中建三银行股票

③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但是,三大利好也就仅仅让牛市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No.3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1052-582点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

■持续时间:8个月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盘要小,这也好炒(其实就是好投机,好拖动),但是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谈1995年的熊市,就不得不提国债期货,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融资紧迫,作为国家大儿子的股市状态很不稳定,于是只好将精力放在二儿子“国债期货”身上,为了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No.4 第四次牛市1995.5-(三个交易日)582-926点,证券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持续时间:3天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太敏感)。

●至此,中国的股市被投资界很大程度认为是“政策市”,这一说法也从一次牛市出现开始盛行。3天的牛市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股市投机性颇为严重,那时候还是纸媒盛行的年代,相关政策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牛市或者熊市。

老股民在交易所盯着盘面

No.4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926-512点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

■持续时间:8个月

短暂的三天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这一年,沪深股市均废除T+0 制度,实行T+1,来大力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被安排上市。股市的扩容的和政策的抑制,造成了6个月的漫漫熊市。

No.5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512-1510点绩优股价值投资

■持续时间:16个月

经过连续的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经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股市成长了,股民们的操作心态也成熟了一些,此时可以看出中国股民开始偏重于长线投资。投机氛围稍有减弱,但就是一些好的现象始终持续不长,于是进入了第五次熊市。

No.5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1510-1047点严重扩容 供求失衡

■持续时间:24个月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股市的跟风现象让一个正常的价值投资也变为了投机效应,似乎一次次证明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无论什么时候,股民永远是人心惶惶),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重大政策影响,1997年5月10日开始,印花税由千三上调至千五。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No.6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1047-2245点5.19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恋股爆发

■持续时间:24个月

监管层允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筹码已经非常之多,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有很高很高的期望,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影响(可见当时人民日报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中国即将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

●人们对新生事物总是抱有极大好奇心,从5.19行情来看,人们对于科技股热潮抱有极大的冲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当时对中国的首次冲击就已经十足震撼,由此,中国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也确实没有让老股民失望,股民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般人更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No.6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2245-998点国有股减持

■持续时间:47个月

2001年的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股民门欢呼雀跃,但是马上就传来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随后就是老股民终生难忘的4年漫漫熊市真如铁。

●国有股的威力有多大?:国有股的数量巨大,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抛到市场上,就会造成供应量突然放大,用价值规律来解释就是,当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跌,于是大盘拦腰一半,刀起刀落。

No.7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998-6124点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基金大规模发行

■持续时间:19个月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利好消息,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进入到市场。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历史最高点)

●总的来说,这一次牛市基本面支撑着整个行情,股权分制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全球经济繁荣拉动中国大规模出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QFII(人民币升值加速海外热钱流入)等利好消息。

利好消息总能推股市一把,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说股市的内功还没修炼到位,总需要外部的刺激一下,才能促进整个血液循环。但是如此,让笔者想起了小学老师教学生写字的情形,“提示一下,才会写下一个笔划”,股市亦如此,且是多年如此。

No.7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6124-1664点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持续时间:13个月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都造成了沉重的影响,同时基金的暂停发行。这大概是多数股民们终生难忘但却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基金暂停发行是因为货币基金过度膨胀,货币市场的容量较上一年上升了30%,但是货币基金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以上,于是证监会叫停基金。

NO.8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1664-3478点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持续时间:10个月

大名鼎鼎的“四万亿计划”毫无疑问的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暴涨109%。2009年3月3日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想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2008年大环境很不好,汶川地震和美国的金融海啸,内忧外患,这时候出台四万亿计划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抵御了金融海啸的影响和振兴了国内经济,其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作用。这里不做赘述。

No.8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3478点-2319点IPO重启、紧缩的宏观政策、欧洲债务危机

■持续时间:12个月

IPO的本质就是新股发行。IPO重启直接影响到其他股票的活跃程度。新股一直是股市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空的超强信号。

No.9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2319-3186点

■持续时间:3个月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资源股大涨、人民币升值,诸多利好消息快速推进。

No.9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3186-2661点

■持续时间:7个月

紧缩调控、新股密集发行。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

其实,2009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有过一些牛熊交替,但是总体看来处于一个令人心寒的长期熊市。这一段时间,美国股市红红火火,中国股市死气沉沉,交易振幅十分之小,市场总体相当萎靡(当然,12-14年的创业板开始兴起),一个下滑的大趋势中,无论何时下注都是赔钱。那个熊市之所以漫长,就是因为07年的牛市太疯狂了,疯狂到印花税半夜鸡叫也打不下来,疯狂到汶川地震时候,国贸投行交易办公室里的员工没一个愿意走的。

随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大牛市,也是最近的一次牛市

2014.7-2015.6

(2054点-5178点)

(不揭伤疤,此处省略一千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改革意味着进步,这一大环境毫无疑问利多股市,二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全面推出,在改革的红利中,我们送走了长达7年的熊市。

最近的“股灾”,最沉重的思考

2015年6月股灾,场外配资的清理、场内融资和分级基金去杠杆新城的连锁效应,终于酿成一场灾难。暴跌也分为两个阶段。

Stage16月15-7月9日 融资盘强平或直接推送

Stage28月18日-8月26日,清理场外配资或有较高关联,很多躲过第一阶段的高手和大户,几乎都倒在了这一阶段的抄底路上。

大起大落之后的思考

按照正常的经济学来分析,中国股市绝对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之一。美国股市是市场化的结果,属于经济学的自然产生范围。但是中国的股市是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产生的,至今都是受政府干预程度很高。

那些让我们疼痛的IPO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股市波动,中国在控制IPO以稳定其羽翼未丰的股票市场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暂停IPO。中国的IPO价格往往被大大低估,因此投资者“打新”犹如购买彩票,对股民吸引力极大。根据一项研究,他们平均首日回报率为137%,相比之下,美国的IPO首日回报率为约17%,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为30%左右。而早些时候的IPO价格被平均低估了250%。

价值投资的苗头似乎能被一下子就掐灭,股民的蜂拥入市,和对个股的蜂拥交易,带动式的效应明显,投机氛围一直相当浓厚,中国的做市商制度不健全,以前是10个股票9个庄,现在情况虽然好多了,但是还有。

大量的投机行为是中国股市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种“盛况”跟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受教育程度有关,培养出正确价值观的投资氛围势在必行,其受政策影响程度高(79%的上市公司为公有制公司),说明股市的自身内循环不够健康,总是需要“政策”这只鞭子抽一下走一下。长期看来仍然是熊长牛短的情况。如果想跟美国一样创造长达35年的长牛市,中国股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走,或许现在还只是初期阶段。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阵阵剧痛和兴奋,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拥有成熟的市场。不管你有多恨它,亦或你有多爱它,存在即有理由。如果说它是江湖,是因为有厮杀也有侠义,有许多人选择退出江湖,也有许多也成为了大侠,去留一念之间,全凭修炼。

C. 郭施亮:中国有钱人难道都不炒股了吗

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上旬期间,也是前期中国A股走牛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不少账户而言,却在15年3月至6月期间,实现了资产大幅增值的目标,而在这一期间内,也是A股市场中高杠杆工具全面激活的重要阶段。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最近一年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股市发生重要性拐点之际,A股市场的“去杠杆化”过程却来得相当迅猛。截至目前,A股市场场内融资规模不到万亿水平,期间还一度跌破9400亿元的水平。至于A股市场的场外配资规模,则遭遇到更为显著的冲击,而其潜在的配资规模也遭到了大幅缩水的困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中登公司发布的8月数据来看,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的分布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在最近三个月时间内,A股持股市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个人账户数骤降了11.33万个,并录得12.55万个的最新数据。至于1亿元以上的机构账户,则在这一期间内,减少了2450个账户。中国有钱人难道都不炒股了吗?

除此以外,在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账户数比例出现了显著地提升。其中,1万元以下的账户数为1277.28万户,占比总数的25.09%;1至10万元的账户数则为2531.38万户,占比总数达到49.73%。至于10万元以上的账户数比例则缩减至25.18%。而在今年6月份,这一比重则为31.36%。

对此,在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之际,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实际上,回顾最近三个月的A股走势,实则已经经历了多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

其中,在今年6月15日至7月9日期间,当属股市第一轮的非理性下跌风波,期间市场累计最大跌幅高达35%以上。至于创业板市场的累计最大跌幅,更是达到了40%以上。然而,对于此轮非理性下跌行情,实则也深刻影响到场外配资等高杠杆资金的存活,但并未产生太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不过,在此轮非理性下跌行情之后,不少中产阶层的资产也遭遇到了全面性的清洗,亦有部分借助高杠杆工具扩大资金杠杆率的账户出现了资产瞬间蒸发的困局。

今年8月中下旬,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轮相对显著的非理性下跌行情,而此轮下跌行情,则深刻影响到券商两融以及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然而,对于不少上市公司而言,它们的股票价格也再度演绎非理性下跌的局面,而普遍上市公司的价格水平也再度遭遇“腰斩”的状态。显然,与第一轮非理性下跌行情相比,第二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对市场的杀伤力有所减缓。但是(http://www.lqz.cn/)

D. 混合标的私募股权基金收益率怎么计算

2015年、2016年初把市场的“不确定”性演绎得淋漓尽致。15年6月份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股市,戛然而止坠入冰窟,2016年初又从普遍预期的“春季行情”,成了数次千股跌停,关灯吃面的凄惨。债市也一样,看空的声音一直未断,但它仍顽强上涨。回顾是为了更好的预测,预测是为了让我们更为从容。想到了各种可能性,才不至于临阵退缩。投资是比拼耐力的长跑,让自己勇于前行很重要。
2016年面对的环境是经济依然疲弱,利率大概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会相对充裕。考虑到我国的综合实力,汇率大概率会维持稳定,有惊无险。因此,对于股票型基金,我们认为到了握紧手中筹码、精选选股型基金的时候;对于债基,牛市未完,仍是稳健投资者的首选。宏观对冲、CTA基金、多策略基金是对冲类值得深耕的品种,而市性中性仍有待政策的解冻。事件驱动中的定增类在目前情形下也是得天独厚。对于债基,除了常规的优秀私募可选,专注于投资可交换债、可转债的基金价值凸现。
2016年股票型私募投资展望
在展望2016年股票型私募投资机遇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于2015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出现的大幅下跌做以分析。任何一个市场,都包括市场标的和市场参与者两个方面。对于A股市场,市场标的就是2800多只股票,市场参与者就是股票投资者。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更容易得到全面的认识。
为何近期A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跌?
股票层面:下跌根本原因是“贵”
如果仅看上证综指,在2015年市场最高点位是5178.19,低于2007年牛市的高点6124.04。但如果看万得全A指数,A股市场早已创出历史高点。
如果股票大幅上涨是由于企业利润的快速上涨,那么价格上涨是合理的,并不必过分担忧。但是众所周知,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下行,传统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纵然景气度高,但营收的快速增速具有阶段性,利润的长期增速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如果把股价和每股收益结合来看,不难发现伴随着股票的整体性上涨,各主要指数在过去几年均出现估值抬高的现象。

投资者层面:绝对收益的罪与罚

A股投资者结构中偏绝对收益目标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11月,在基金业协会注册的私募证券管理人突破1万家,认缴规模超过1.7万亿。与此同时,不少公募基金也从相对收益加入到绝对收益阵营。去年8月股基的股票仓位下限从60%提高至80%,不少股票型基金改变合同倒向了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仓位变化幅度大,同很多私募基金一样在下跌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降低仓位来规避风险。
交易的要点是要有交易对手。而观点趋于一致,相当于全市场只有一个人在交易,往上喊,越喊越高,往下喊越喊低,环顾四周都在独语。由于当前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绝大多数重要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在不到一天时间被市场众多机构投资者知晓。如果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倾向于在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现时通过降低股票仓位来降低风险,那么市场就会跟着下跌。今年1月份汇率波动引发的A股快速下跌就是一例。
博弈论里面有个十分卡通化的博弈模型,叫做“智猪博弈”(Pigs’ payoffs)。整个故事是这样的: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只大,一只小。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如果大猪也不肯踩动踏板时,大猪小猪都得饿肚子。
股票市场中的大资金就好比是“大猪”,由于体量大忌惮冲击成本不能短线追涨杀跌,倾向于长期投资,通过发掘价值来获益。而市场上的小资金由于在流动性较好的二级市场进出容易,所以倾向于赚小波段的钱。体现在交易上表现为股票换手率高,仓位变化快。而目前的A股市场,虽然机构投资者数量在过去两年上升得较快,但行业集中度不高。截至2015年11月底,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按管理的正在运行的基金总规模划分,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3257家,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的273家,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的90家,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有85家。简单来说,A股市场小猪太多,大猪太少。
此外,对于产品合同中有止损线的基金产品,市场的下跌本身确构成很大的风险。持有的股票组合纵然可以在一年或两年后创出新高,但已于产品无关。一旦短期内市场大幅下跌导致基金净值跌破预警线,基金就要按照合同规定被迫抛出持股降低仓位。而当前的A股投资者中类似这种会在下跌市场环境中抛股的投资者占比过大,短时间内导致连锁反应。
股票型私募展望:到了坚持的时候
2016年开年第一个月,没有众生期待的春季行情,取而代之的是近20年来的最大单月跌幅,让市场有些猝不及防。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回顾,2015年全年沪深300的涨跌幅为5.58%,这个数字不温不火,平静的像牛市和股灾都没有来过一样。创业板指2015年全年的涨幅高达84.41%,表面上还能让人有些欣慰。但是,从成交量和资金面的角度来看:首先,A股的成交量在5月、6月时达到顶峰,大量的投资者入场时都处于高点;另外,如果从两融规模来看,去年的上涨行情伴随着杠杆资金的不断入场,而几次股灾几乎直接让杠杆资金全军覆没。狂风过后,似乎寸草不生。

在现在的大背景下,股票型基金是否还有投资价值,什么样的股票型基金还能值得投资者信赖,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来看看股票型基金的长期收益。如果拉下近三年的业绩,很多私募基金仍然有60%甚至超过100%的收益,也就是说,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0%~30%甚至更高。其中很多基金有这样的共同点:精选个股,注重价值并长期持有。简单一想,道理很明白:虽然经历了大幅的回调,但很多个股如果从去年年初持有至现在,仍有非常可观的收益。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做过统计,2007年10月底至今,沪深300从5891点跌到3731点,年化收益率-3%左右。而股票型私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约8%,业绩大幅跑赢市场。与去年的行情相比,目前A股处于市场估值与情绪的低点,而选股型的基金并没有追涨杀跌,而是坚定持有。
2015年的大幅波动主要是受到了资金面的推动,场内融资融券、场外配资业务不断推高指数点位,也推高了市场情绪。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场外配资业务遭受重挫,也引起了股市的暴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16年或许是一个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没有大量新进资金的驱动,市场维持震荡走势。2015年适合市场的交易型选手,通过准确的择时稳住了全年的收益。而在2016年的震荡走势下,择时策略容易失效,而注重基本面的价值型选手的优势便可发挥出来。

E. 甘孜股票融资哪家好

甘孜股票场内融资融券,就在你所开户的证券公司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那么场外配资就没有最好,只有最糟糕,因为它不符合国家有关去杠杆的规定要求。

F. 中国股灾如何去杠杆

你好,“杠杆”是指负债经营,“杠杆率”是指负债率,“去杠杆”是指避免企业负债经营或尽量降低企业负债率,“去杠杆化”是指用股权融资代替债权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导方式乃至唯一方式。

G. 绵阳股票融资哪家好

绵阳股票场内融资融券,就在你所开户的证券公司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那么场外配资就没有最好,只有最糟糕,因为它不符合国家有关去杠杆的规定要求,说不定那一天就会被取缔、被处罚。

H. 股票杠杆合法吗

目前国家正在股票市场去杠杆,股票场外配资加杠杆当然属于不合法的了!但场内融资融券则是合法合规的。

阅读全文

与场内融资去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2万亿美元 浏览:409
长信基金总经理 浏览:753
白领投资攻略 浏览:438
境外汇款不到账 浏览:59
期货财经要闻 浏览:954
天齐锂业贷款利息 浏览:750
期货铁矿投 浏览:749
君弘一户通怎么买股票 浏览:151
60元理财卡 浏览:517
股票不分红价格也不涨 浏览:788
苏交科股票千股千评 浏览:327
期货从业人员可以炒外汇 浏览:893
每日股票直播 浏览:701
海联讯是只什么股票 浏览:639
外汇委托骗局 浏览:399
应收账款融资包括什么 浏览:838
山东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 浏览:579
信托pj证券 浏览:938
中国银行香港人民币汇率今日 浏览:944
嘉富诚资金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