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金融理财误区

金融理财误区

发布时间:2021-05-05 09:21:52

⑴ 财富管理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银行法则,指的是理财者对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专信托公司等在内属的,民众普遍意义上所认同的正规金融机构的盲目信赖。

误区二: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这在理财者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十分常见。财富管理不等于理财,财富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里面涉及到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生活等方方面面。

误区三:全攻全守,相关区别。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想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富管理模式,可以咨询专业机构。优脉是中国市场买方定位的家族办公室专业服务机构,主要股东为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著名投资人和深行业专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深耕中国金融市场多年、配合默契且成绩斐然。

⑵ 新手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哪些不可不知的误区

新手互联网金融最容易犯得错误,以下做了个小总结:
1、 高收益的诱惑
超高收益(20%以上),5年时间便资产翻倍,这种消息真是听听便让人激动。投资者往往经不住这种诱惑,最终踏入误区,资金受损。
2、 做甩手掌柜
新手投资者往往认为,自己做好了前期功课,投资完后就可以放手等收益。这种惰性心理,万万要不得!

3、将全部资产放在一个平台
P2P理财现在如此火爆,因为他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高,投资门槛低,选择好优质平台,安全也有保证,正因如此,P2P理财获得越来越多的普通白领青睐。
4、固守一只或一类标的
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会根据年龄和财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5、单一投资
投资者一味投资股票或单纯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想法不可取,最后的结果要么亏损累累,要么微微盈利。
6、轻信宣传数据,多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获取更多用户,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往往捏造数据,进行虚假宣传。投资者如果轻信这些数据,盲目投资的话,就容易吃亏上当。

⑶ 为什么亏钱者总是自己 四大理财误区需远离

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高,很多人有了钱不再存放在银行里,而是选择用钱进行投资理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市民的理财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股票被套、基金净值缩水、保险退保、银行理财纠纷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么,该如何恰当地投资理财?值此“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记者对天津市民理财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探寻市民在理财中容易出现的“雾区”,并邀请本市知名理财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雾区”一

股市盲目追涨杀跌难获利

“行情不好的时候亏钱,行情好的时候怎么还亏呢?”在记者的采访中,为数不少的股民在投资中有这样的疑惑,股民赵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案例:为什么亏损的总是我?

去年12月1日,由于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股市当日的“一日游”行情,当日上证指数[2455.80 0.86%]涨幅高达2.29%,赵先生看身边的朋友一天的时间便有了好几个点的收益,经受不住诱惑,便也跟风投入5万元到股市。让赵先生没想到的是,买入第二天股市便掉头向下,股指连续破位向下,短短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便跌了200多点,赵先生所买的股票亏损也高达15%。“原以为能通过股市赚点钱,没想到入市便被套住。不过,整体市场不好,大家都亏钱,只能说自己入市的时间不对,算是花钱买个教训。”

初次入市便遭受大幅亏损,心灰意冷之下,赵先生选择了割肉出场。而到了今年,股市投资环境明显变好,看看屡屡上涨的股市,赵先生再次拿出5万元投入股市。“上次投资股市以失败告终,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投资经验太少,这次我决定跟着有好几年股市投资经验的朋友去炒股。朋友告诉我,买股票要买强势股,快进快出,短期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很大。在朋友的建议下,春节过后,我分别投资过三只股票,行业跨度包括传媒股、消费股、房地产股,算得上都是近阶段的热门股票,但让我失望的是,忙碌一个多月,不仅没赚到钱,还有小幅亏损。”赵先生对此颇为不解,去年亏损情有可原,今年以来股市涨了好几百点,投资还出现亏损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在与赵先生的交流中,记者发现赵先生投资无所收益最大的根源在于盲目追涨杀跌。以赵先生所投资的第三只股票粤宏远A为例,该股票今年以来走势跑赢了大盘,整体趋势向上,但区间震荡较大。而赵先生在该股票上的几次买卖均为“买在高位卖在低位”,股票涨了跟风补仓,股票回调便清仓,不仅错过了获利机会,还付出了不少的交易成本,投资想获取收益可谓难上加难。

对策:投资股市要有中期视野

(李会青,天津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

对于赵先生在股市上的操作,天津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会青认为他犯了股市上典型的“羊群效应”误区,那便是跟风炒股,不仅加大资本市场风险,而且极容易出现投资失误致使资金被套牢。李会青说,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投资切忌盲目,需要谨慎为之。“投资股市要有中长期视野,这是克服炒股误区的最有效方法。判断股市中长期走势,可从两个角度入手:美林时钟和宏观研判,有了理性的判断,股市一时涨跌便不会对你的投资策略带来过多影响。就目前来说,通胀下行,经济亦下行,用美林时钟理论来看,股市处于底部阶段,中期走势向上,但短期震荡难免;而从宏观研判来看,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房地产调控短期难以放松,消费升级处于起步阶段,股市缺乏牛市基础,但今年股市行情要好于去年,上证指数在2300点至3000点之间震荡向上的概率较大。”

“雾区”二

基金投资只看排名频踩雷

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差别均相当大。由此,有些基民在买基金时便采取跟着排名走的策略,殊不知,去年“前十强”今年可能沦落为“后十弱”,从而导致基金投资屡屡受挫,难以获取投资收益。

案例:按排名买基金亏得更多

基民老刘选基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按排名先后买基金,不是十强咱不碰。去年年初,老刘所持有的基金在上一年排名不太理想,自然要被一贯按排名买基金的老刘所淘汰,他重新买入当时排名第一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排名靠前自然有其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较高,买入这样的明星基金更让人放心,获取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老刘挑选基金重点考虑基金经理的业绩,却没有意识到排行榜说明的是过去的基金投资业绩,而基民所买的基金属于未来。基金走势虽然与基金经理的业务能力有着很大关系,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要看整体股市走势,要知道基金经理是在股票市场大环境下做交易。如果股票市场运行不利,基金业绩很难有大的突破,2011年的基金走势便是一个真实的例证。根据某基金统计,2011年,股票型基金无一录得正收益,平均跌幅为25.02%,跑输大盘3.3个百分点;指数型基金略好于股票型基金,下跌22.35%;混合型基金下跌21.95%。

在去年资本市场的弱势下,老刘所买的基金自然难以获得收益,更让老刘郁闷的是,他的按排名买基金的方法在去年也失灵了,让他遭受了更大幅度的亏损。“华商盛世成长在2010年排名第一,当时市场给予这只基金极高评价,基金经理孙建波也骤然成为明星投资家。因此,我对这只基金抱着很大的希望,尽管去年股市不断下挫,我依然坚定持有该基金,我觉得只要基金经理业务过硬,即使出现亏损,幅度也不会很大。”让老刘没想到的是,年终一盘点,该基金全年亏损了27.92%,不仅跑输大盘,连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都没达到,排名也发生了大变脸,从2010年的冠军下滑到垫底的位置。“我看好的这只基金排名垫底了,而去年初赎回的那只基金排名却进入"前十强",亏损并不多。如果当时不是这么盲目相信排名,去年投资基金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真是让人后悔莫及。”

对策:基金投资要踏准节奏

(王俊岭,华泰证券天津营业部理财经理)

华泰证券天津营业部理财经理王俊岭分析认为,基金排名是基金过往业绩的体现,只代表历史,在挑选基金时绝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为依据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一方面应综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也就是说,看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只有长期业绩稳定且回报可观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资标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一定要仔细分析比较,结合市场环境进行,而不能简单地以基金排名的高低作为选择标准,否则投资会有损失。此外,如果以炒股的心态来频繁买卖基金,投资者经常会面临“踏空”的危险,往往在赎回基金后发现基金净值仍在稳步持续攀升而后悔不迭。对于那些业绩优秀而稳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坚定持有,大可不必做波段操作。“只买好的,不看排名”,这才是投资基金的正确思路。

“雾区”三

把保险当投资上错“花轿”

重投资轻保障,仅仅为了保险的投资功能而投保,却忽视了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财务保驾护航,部分市民投保时存在这样的误区。保险其本质功能是保障,化解未知风险是其主要功能,为了获取收益去投保,很大程度上是“上错花轿嫁错郎”。

案例:投保先问收益存在误区

“这款保险的分红怎么才144.20元呢?”建筑师余先生对保险可不在行。前年,余先生在银行理财专柜签下了一份年缴费1万元的分红险保单,宣传资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项令他记忆犹新,“固定回报”、“年年分红”、“复利累计”。“当时工作人员还给我看了往年收益率汇总表,几乎都在4%以上,我想这样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赔稳赚还能有保障,怎么去年的收益率只有1.4%了呢?看来保险还真是不靠谱。”

和余先生有着相同抱怨的人不在少数,如此看重保险的分红功能、分红多少的投保人其实陷入了保险的一大误区把保险当投资。容易让投保人产生这种理解偏差的是新型的人寿保险产品,包括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这几类产品在寿险保障功能之外,还会给投保人带来一定的获利预期,但投保人不应颠倒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假如仅仅为了投资而投保这些产品,我们会发现这些产品的表现将无法满足预期,甚至让人很失望。

记者了解到,分红险的收益并不保证,保险公司宣传资料上只会印有“预期收益”,合同中也不可能找到有关保底收益率的条款。红利从保险公司利差中产生,主要是死差异、利差异和费差异。如果这三部分没有产生获利,那么保险公司将会实行零分红,投保人也就没有收益了。其次是市场上曾一度热卖的投连险,其风险是最高的,不仅没有保底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无法保证。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会先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余下的部分才进入投资账户,这无形中压缩了投资本金,就好像申购基金被收取高额手续费一样。2009年上半年,不少投连险账户表现不错,产生50%至70%的收益,不过这只是针对投资账户中的部分,而非全部保费。而在股市下跌时,想要退保的投保人还会遇到另一个麻烦,不仅账户亏损、初始费用无法拿回,而且要被收取退保手续费,真可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投保投连险不能忽视其保障功能,对投资的风险性也要有个清楚认识,最好能长期坚持。万能险虽然设有保底收益率,不同产品给出的下限标准不同,一般为1.5%、2%或2.5%,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保底收益率而购买万能险就显得不怎么划算了,其收益能超过银行一年期定存已是理想状态,忽视万能险的保障功能同样会进入投保误区。

对策:投保应先看保障再看收益

(李健,聚川理财注册金融理财师)

聚川理财注册理财师李健表示,保险和投资不能混为一谈,在考虑是否投保时,我们应该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对投资部分予以关心。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费一般比较昂贵,对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合适,在金融环境动荡时,更可能出现保费断供的危机,而相同保费下,如果选择消费型即保费不返还的产品,保障金额会更高,保障也能更到位。当然,如果你已经对分红、投连及万能产品的功能认识清楚,找到了保障与投资之间的平衡点,并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性来为自己所用,相信产品最终会令你达到满意的保险和理财目的。

“雾区”四

买银行理财产品只看预期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市民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把收益率作为了唯一的“刚性指标”,只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根本不在意产品的风险几何,也不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使得理财纠纷频频出现。

案例:预期收益到期大幅下滑

“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如何?”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这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必问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这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尽管这几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过去一些机构以“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做法,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是很多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仍然习惯于把“收益率”当作选择产品时的唯一标准,投资只看收益率,由此带来的理财不当也不在少数。

去年3月,曾先生就购买了一款挂钩型的理财产品。“当时看重这款产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8%左右。”曾先生觉得,在股市低迷的环境中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够达到8%,已经是让人满意的收益率了。然而让曾先生不解的是,产品运行了不足5个月的时间,就由于挂钩股票跌破了预先设置的最低价格,产品自动终止。除了没能获得预期的8%的收益外,曾先生的本金也亏损了10%。

曾先生这才想起仔细研究自己的产品说明书,原来预期8%的收益率只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才可实现的最高收益,由于曾先生投资的时期正值欧债危机加剧,挂钩股票跌破了产品设置的最低价格,也就触发了产品自动终止的条款。由于是一款部分保本产品,最终曾先生获得了90%的本金。事实上,如何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不算是个新鲜的问题了。预期收益率的依据,是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在相关数据的预期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预测”,最高预期收益率也仅在最理想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趋势判断错误,或是预期未实现时,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远低于理想的水平。因此,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预期收益率是一种“预期”,未必是它实际可以获得的收益,投资者不能将预期收益作为挑选理财产品的唯一指标,应综合考虑理财产品的设计、投资方向等再做出选择较为理性。

对策:别被“预期收益率”误导

(陈哲,兴业银行理财经理)

兴业银行理财经理陈哲表示,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应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明白自己处于何种阶段,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其次,市民从收益率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理解,但必须清楚收益背后蕴含的风险,要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是投资大宗商品还是债券,或者是其他类别。再次,市民购买理财产品前,应先看清楚合同约定的内容,口头宣传再怎么美好,最后还是要归结到合同的约定上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收益率的误读中,也有一种现象越来越典型,那就是使用“年化收益率”来代替对产品的收益预期。所谓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较长的投资期限内才能实现,短期一般会出现偏离。再则,年化收益率对应一个年度的收益情况,并非短期便可获得本金相应百分比的收益。比如,年化收益率12%的产品,如果投资期限为一个月,即使达到12%的年化收益率,其最终收益也只相当于本金1%的金额。

⑷ p2p投资理财有哪些误区

目前,招来商银行的个人自投资理财方式较多:定期、国债、受托理财、基金、黄金、信托、保险等做组合投资,不同产品的投资起点不一,对应的风险级别也不相同。若您有投资理财需求,可以到招行网点咨询理财经理的相关建议。

⑸ 投资理财中存在哪些误区

投资理财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1.想通过理财一夜暴富理财是战略,讲究布局内、资产管理和财容务配置。
2.盲目跟风,冲动购买要理性投资,独立思考。
3.追涨杀跌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谁就是胜者。
4.有了理财就不用保险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不是资产增值。
5.过度集中投资和过度分散投资前者无法分散风险,后者无法提高投资效率。
6.理财是有钱人的事与有钱人相比,工薪家庭面临更大的教育、养老、医疗、购房等现实压力,更需要理财。

⑹ 前金融:理财误区有哪些不同理财者需了解

随着市场步入调整,两市赚钱效应开始急速下降,深度调整股数量也在迅速抬头,个股分化加剧的极端行情也再次显现。

⑺ 理财五大误区,你陷进去了吗

理财五大误区:

1、大平台=安全

逾期,是指借款人在承诺的还本付息日,没有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而造成的债务延期。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逾期是一个正常现象,理论上来说零逾期是不存在的。而坏账是建立在逾期的基础上。一笔债务,如果逾期,经过相关的处置工作之后,仍然无法实现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且在一定时间内仍无还本付息的可能,那么这笔债务就形成了坏账。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应该把精力放在一旦发生逾期,平台是如何进行处置的措施上面。

投资理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于理财来说,风险是永远存在的。只有我们正确对待风险,走出一些误区,避免片面的思维,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理财,获得更多的收益。

阅读全文

与金融理财误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00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2018 浏览:99
股票大资金流入是什么颜色 浏览:545
九零年人民币超发 浏览:254
北京企业贷款担保公司 浏览:930
商业住房贷款保险费率表 浏览:383
秋石投资背景 浏览:971
融资年利率和融资年费率 浏览:837
中国国旅是股票还是基金 浏览:127
山推股票诊断 浏览:80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 浏览:399
外汇怎样赢 浏览:328
贷款双人面签 浏览:691
期货到期没成交 浏览:799
AGF合约基金 浏览:479
长富理财地址 浏览:188
大唐电器股票 浏览:800
股票新华医疗 浏览:431
股票退市条件 浏览:2
华泰柏瑞量化明选基金本周启航 浏览:327
原油价格对俄罗斯影响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