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联八建内容是什么
“四联”:
班子联乡。坚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包联乡(镇)工作制度和县领导联系社区、企业工作制度,县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4次以上,及时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难题。通过开展座谈交流、热线电话、政府网站“三条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明确帮、抓、促工作要求,强化对基层“抓党建,促发展”的指导和落实。机关联村。认真落实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联系村制度,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帮扶村沟通交流,制订可行性帮扶规划。坚持每年共同组织开展1次以上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到帮扶村开展1次调研活动,每年为帮扶村解决1-2个难题。 党员联户。各党组织深入实施党员联系户制度,按照党员分布区域、工作生活实情,以“多帮一”、“一帮一”形式联系帮扶社区(村)贫困户,开展“四必访”(有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患病期间必访、思想有困惑必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注重以党员承诺、志愿者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作为活动载体,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联户作用。支部联建。打破城乡、行业、区域界限,在产业协会、牧区、社区等创新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框架,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充分利用机关单位党组织自身优势,结合社区(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签订联建协议书、公示承诺事项等形式,做到互知互清、以强带弱、以先促后。
“八建”:
——资源共享。以“共建”为中心,以机关党员活动室与村级组织阵地为主,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搭建党员教育管理有效平台,促进城乡党员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调配合的党建管理工作新局面。 ——党员共管。充分发挥好以党员服务中心(站、点)为核心辐射全县的党员服务管理网络作用,健全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不断完善党员关怀服务、“双向评议”和农牧民党员“星级化管理”机制,搭建党员互助共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间的沟通联系,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率90%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90%以上;农牧村党支部100%实行“星级化管理”,农牧民党员参与“双评”率90%以上。 ——人才共育。深入实施“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促合力,建立以县综合培训中心为主体,各乡(镇)党校、村组织阵地为支点,其他教育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干部人才培训网络。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切实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及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创新进步、科学发展。 ——困难共帮。积极协调做好困难党员及困难群众的扶持带动工作,真正做到弱势群体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积极提供信息、文化服务,联系就业岗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政策上门、送科技下田、送法律进家、送信息到户等活动,帮助农村党员群众掌握政策、学法用法、脱贫致富、发展生产。 ——发展共谋。单位(部门)党组织,深入乡镇、村、社区征询民意,交流谋划,为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拓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途径,引导农牧民增收致富;及时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部门发展规划。 ——文明共创。以百日广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联谊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和公民道德模范、民族团结模范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进步、团结协作的教育氛围。 ——思想共进。时刻关注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思想动向,充分利用机关党组织政策、理论优势,通过持久深入的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开拓者和创造者,使农牧民群众、社区居民成为团结和谐家园的守护者和建设者,使企业员工成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和谐共建。各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团结带领党员干部 及各族群众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隐患,促进农村、社区社会稳定、文明和谐。
『贰』 山西八建oa平台
欢迎选择考察并试用 云海oa办公自动化平台。
『叁』 四联八建内容是什么
“四联”:
班子联乡。坚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包联乡(镇)工作制度和县领导联系社区、企业工作制度,县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4次以上,及时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难题。通过开展座谈交流、热线电话、政府网站“三条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明确帮、抓、促工作要求,强化对基层“抓党建,促发展”的指导和落实。机关联村。认真落实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联系村制度,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帮扶村沟通交流,制订可行性帮扶规划。坚持每年共同组织开展1次以上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到帮扶村开展1次调研活动,每年为帮扶村解决1-2个难题。 党员联户。各党组织深入实施党员联系户制度,按照党员分布区域、工作生活实情,以“多帮一”、“一帮一”形式联系帮扶社区(村)贫困户,开展“四必访”(有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患病期间必访、思想有困惑必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注重以党员承诺、志愿者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作为活动载体,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联户作用。支部联建。打破城乡、行业、区域界限,在产业协会、牧区、社区等创新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框架,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充分利用机关单位党组织自身优势,结合社区(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签订联建协议书、公示承诺事项等形式,做到互知互清、以强带弱、以先促后。
“八建”:
——资源共享。以“共建”为中心,以机关党员活动室与村级组织阵地为主,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搭建党员教育管理有效平台,促进城乡党员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调配合的党建管理工作新局面。 ——党员共管。充分发挥好以党员服务中心(站、点)为核心辐射全县的党员服务管理网络作用,健全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不断完善党员关怀服务、“双向评议”和农牧民党员“星级化管理”机制,搭建党员互助共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间的沟通联系,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率90%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90%以上;农牧村党支部100%实行“星级化管理”,农牧民党员参与“双评”率90%以上。 ——人才共育。深入实施“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促合力,建立以县综合培训中心为主体,各乡(镇)党校、村组织阵地为支点,其他教育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干部人才培训网络。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切实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及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创新进步、科学发展。 ——困难共帮。积极协调做好困难党员及困难群众的扶持带动工作,真正做到弱势群体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积极提供信息、文化服务,联系就业岗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政策上门、送科技下田、送法律进家、送信息到户等活动,帮助农村党员群众掌握政策、学法用法、脱贫致富、发展生产。 ——发展共谋。单位(部门)党组织,深入乡镇、村、社区征询民意,交流谋划,为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拓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途径,引导农牧民增收致富;及时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部门发展规划。 ——文明共创。以百日广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联谊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和公民道德模范、民族团结模范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进步、团结协作的教育氛围。 ——思想共进。时刻关注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思想动向,充分利用机关党组织政策、理论优势,通过持久深入的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开拓者和创造者,使农牧民群众、社区居民成为团结和谐家园的守护者和建设者,使企业员工成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和谐共建。各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团结带领党员干部 及各族群众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隐患,促进农村、社区社会稳定、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