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线教育概念股有哪些
从目前A股市场近30家在线教育概念股来看,各家公司所处行业各有不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的主业与在线教育有所关联,其自身主业能够在技术或内容等方面对发展在线教育业务形成助力。
A股主要在线教育上市公司有:
新南洋(600661):昂立教育在去年成功借壳新南洋,成为A股首家的培训机构,利用线下丰富教育资源,新南洋逐步向线上发展。
方直科技(300235):为国内第一家主营同步教育软件上市公司,具有优质的出版社资源和版权资源,为行业内开发版本最多的同步教育软件及服务提供商之一。
全通教育(300359):为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专业运营机构。
科大讯飞(002230):为国内语音核心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致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功研发并推广了满足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领域应用需求的,面向教学、考试、评价和学习的系列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焦点科技(002315):也在去年设立了中企教育,从原来的焦点商学院独立成网站运营,为客户提供外贸、经管、英语等知识的在线培训。
启明信息(002232):整合教育行业信息化资源,提供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校企继续深入合作,解决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建设、运营、维护、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
二六三(002467):通过参与融资获得展示互动15%股权。据了解,展示互动为国内最早从事互动直播和虚拟教室技术产品研发的企业,其虚拟教室直播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在线教育机构日常教学和营销活动等多个场景,已为华图,环球,尚德,国家开放大学,北邮网院,1688商学院等数百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服务。
鹏博士(600804):鹏博士与巨人教育集团正式签约,宣布在教育培训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将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搭载到鹏博士的“云管端”战略中,针对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共同打造电视、电脑、IPAD、手机多屏合一,能够直播、点播、互动的教育全平台——“空中万人云课堂”。
星网锐捷(002396):国内领先的网络通讯设备、网络终端、视讯产品、信息化软件等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教育、电信、金融、邮政、政府、企业、医疗、军队、交通等信息化建设领域为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
GQY视讯(300076):是行业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子公司奇科威教学目前产品有数字实验室系统、智能化录播系统、65英寸交互式电子黑板等教学装备产品,推出了能有效改善现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凤凰传媒(601928):于在线教育领域,主要致力于教材教辅的数字化,建立数字化教研平台和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服务推广职业教育。
中文在线(300364):成功打造的数字教育出版平台,囊括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育阅读三大平台。
大地传媒(000719):全资子公司旗下中国教育出版网为以数字教育全媒体出版与数字内容全屏服务为主营的数字资源运营平台。
时代出版(600551):旗下“时代e博”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平台集“数字阅读服务、数字教育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于一体,该平台面向全国整合具有版权的内容资源,为读者提供海量的支持多终端的正版数字阅读出版物与数字教育出版物
『贰』 BAT频繁布局在线教育,到底有何不同
BAT分别是网络、阿里和腾讯。从三者优势来看整体布局的不同。
1、网络最早入局,流量优势明显
网络作为BAT三家中最早入局在线教育领域的公司,可谓动作最频繁、速度最快、布局最广。其从2012年起就开始通过网络文库推出文库课程切入进来;2013年起,网络便陆续推出网络教育、度学堂、作业帮(2015年9月独立分拆融资)等教育平台及APP;其中,度学堂在上线不到半年内,就与被网络并购的传课网合并,变身网络传课,最终发展成为网络的核心教育业务。此外,网络还投资万学教育、沪江网、智课网等教育机构,强化其在垂直领域和线下的布局。
整体而言,网络通过自有与投资的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在在线教育领域多次布下棋子,主攻K12领域的学生用户和18至30岁偏职业群体。凭借网络文库的流量积累,以及网络引以为傲的搜索引擎的导流,网络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流量优势较为明显。
2、阿里力推交易,商业化进程相对较快
相比之下,在O2O、传媒等领域一向比较“进击”的阿里,却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资方面比较谨慎。阿里自2013年推出淘宝同学后,当年便再无进一步消息;次年通过投资在线英语学习平台TutorGroup和超级课程表,加大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步伐。今年,阿里云与金智教育达成合作,为高校推出云计算课程。
淘宝同学作为阿里在教育行业的重磅自有产品,意图通过搭建2B+2C的混合型平台,整合教育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供给端用户可通过淘宝同学免费推广,课程品类相对丰富。
总的来说,阿里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仍延续其电商基因、以交易为核心,将教育内容当做商品进行售卖,在商业化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3、腾讯侧重社交属性,易抢占社交场景
社交属性极强的腾讯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方面相对较晚,其自有教育分发平台腾讯课堂于2014年4月上线,聚合了教育机构、教师和课程资源。与淘宝同学相比,腾讯课堂侧重社交,而淘宝同学更侧重于撮合交易。
不仅如此,腾讯在其他教育领域的布局也始终以社交为核心;2015年7月通过QQ推出QQ智慧校园后,又以微信为基础发布腾讯智慧校园。
在线教育存在较强的交流与互动性,而腾讯凭借QQ和微信,在社交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有足够强的场景基础;因此,腾讯在在线教育领域中最有能力抢占社交场景。
『叁』 大家觉得在线教育有啥不足之处吗
市场热,用户淡,
大体上,企业都必需先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生产或者产品设计,但是互联网带来的是创造需求,让用户接受需求。如苹果系列产品出来的时候,市场上面还没有这个需求的反馈,而随着ipod、iPhone、ipad等产品相继出现,创造出一轮轮的用户需求,用户被企业捆绑。苹果不是个例子,一方面征求用户需求的时候,最后给予用户更高价值期望的产品。相对于在线教育而言,2013年是国内在线教育的元年,一圈圈的热潮不断汹涌过来,沪江网站在风口成本转身,全通教育借助在线教育业务在IPO中占尽优势,能力天空获得千万元融资,北风网获得百万美元融资,VIPABC英语获得一亿融资,YY10亿投资100教育平台,更早前风采出众的猿题库、梯子网、超级课程表、传课网、决胜网、拓词、多贝网,在线教育市场以每天2.6家新增平台的趋势快速发展,甚至打击到传统教育机构。但是互联网营造的市场氛围下,用户的反应呈反比,表现得平平淡淡。整体环境下,单纯的在线教育是难以引起用户的惊讶以及欢呼声,而必然需要有着教育背景的在线教育平台来配合才能导演好这出好戏,所以如果作为一个纯平台的创业者或者准备进入的人,都请记住:时刻不忘用户态度,市场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虚假亦或者是未来提前呈现的形式,而时至今日反而不是真实
2.盲目
据桔子数据统计,每天新增2.6家在线教育平台,是多么夸张的数字。按年计算,每年新增上千家在线教育机构,但是市场上面是否能够足够容纳得下。互联网的出现,结束了地域性的影响,传统教育机构依托区域性而以点带面的形式在互联网是行不通,而反过来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也无法做传统教育机构那样的地域性,一旦面世就必然面对整个大区域。有部分的在线教育平台创业者就是看到这个点才兴高采烈进入来,如果忽视了部分关键问题,最后会导致平台计划严重推移或者发展缓慢。
虽然在线教育没有地域性影响,但是在线教育都被流量、形式而影响,所以每个新兴的渠道都必然有着其中的痛点,不能盲目的进入。在线教育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不要让它野蛮的成长而摧毁到它,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才是教育,是一件百年的事情,而非现在单纯的一个行业事情。
一个新兴的机会必然有人瞄准机会,无非是早占新机,以及看到背后的回报。事实上,大多的平台是顽强的活着,所以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不要因为回报高而贸然进入,不要因为市场火热而贸然进入,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贸然进入,要做好自己的分析以及分析下自己的心态,创业是要有激情,但是创业盲目是不可取的。
3.牢笼
截至今日,在线教育已然把传统教育机构成功的拖下水,而面对它,传统教育机构都在做着打算。随着传统进场,在线教育平台与会传统教育机构的平台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网络、腾讯、阿里巴巴三家的平台勉强的话可以说都是一样,从流量、社交、电商角度看,都是一样同质化,而更多的在线教育平台跟它们冲突。如果一些平台是在跟它们在做争斗的话,会活得很苦,而且自从3BAT进入后,一些平台就开始出现放缓增加的情况。
互联网一直流传着:创业要么逃离三大巨头,要么独立特行,做它们不会做的领域。现在一些垂直性的平台活得滋润的原因是逃离巨头,无论拓词、另客网等也是如此。
最后,进入在线教育平台,一定要避免跟巨头正面交锋,别陷入牢笼中无法自拔。
4.落地难
创业是一件天马行空的事情,创业项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但是有些项目难以落地就是因为理想很美好,但是实现却很骨感。在线教育平台的出发点或出发的领域也是如此,部分纯在线教育平台因为把一切都想得太理所当然,而迟迟无法落地,比如要做在线教育的淘宝,那么你认为现阶段有可能跟淘宝同学争夺天下,再如做在线教育在线工具,那么你看到YY、QQ教育模式了,很简单就我了解到的一个公司花巨资打造在线教育平台借此逃离YY,最后的结果是依然逃离不了YY。有理想是好事,但是要接地气,不能太天马行空,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你不是高富帅,也不是官二代,你选择创业是因为你要屌丝翻身,所以请别忘了初衷。
5.师资难寻
不可否认,在线教育火爆后,真正收益的不是平台,而是老师。在在线教育市场里面,老师是最值钱也是最昂贵的一件东西。而且部分传统教育机构的老师也在蠢蠢欲动,要么自谋生路-独立开班,要么成为某平台兼职师资。对于在线教育平台而言,如果走内容模式,师资质量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寻找不到到优质的师资,那么你是在玩火。在优质的平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效果,内容就是唯一的表现。但是作为新创的在线教育平台,其实是难寻优质的师资,因为优质的师资根本看不上一些新创。所以给予在线教育创业者们,在考虑做平台涉及到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先备好师资资源,后面无论如何有着师资生存下来不是问题。
6.资本
缺钱,是一些在线教育都会出现,所以要做好资本的规划以及投入预算,最终缺钱而不得不夭折项目的比比皆是。理想的想法下,初步发展就能够轻易拉到风投,这简直是幻想,一位投资人说过:资本只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要时刻牢记这个。但是有人反驳我说:依然有另类,但是有些人的投资是人脉,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投你这个人,与项目无关;另外一个人家本身的关系是你无法想象的深厚。
对于创业路上而言,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要做好资本规划。纯在线教育平台没有不纯的背后的底蕴,也没有背后的资源支持,所以会成长得很困难。创业本身一条苦路,这条路上锻炼的不单单是你项目,更是你的心态。
7.传统营销思维
在线教育要改革传统教育就必然跟传统有所剥离,所以要警惕传统的营销思维。纵观整个在线教育市场,其实屈指可数能够逃离传统营销思维。在线教育平台上线后,要做的一个就是营销推广,把这个东西推出去才能够得到效果,而往往的做法互联网发帖、资源圈拉人、在不为认知的地方吆喝、媒体新闻稿等等形式,虽然与线下公交广告、电商广告、传单不同,但是思路是一样,作为一个平台就是要玩,让用户喜欢。思维的改变不是因为推广的地方不一样而改变,而是因为方式不一样,要尽量避免旧有的思维模式,不然到头来还是会走传统教育的模式,关于这点我理解不深,所以抱歉了!
8.身份难离传统
在线教育的兴起,不是要颠覆传统教育,而是改革传统教育,让旧有的传统教育这趟死水重新沸腾。无论哪个在线教育平台,依然无法逃离与传统的关系,比如淘宝同学是在线教育平台,但是依然需要传统教育机构入驻;另客网作为国内第一个双语学习社区也是依然无法逃离跟传统教育机构的关系。作为一个需求入驻的平台,是需要传统教育;作为一个平台加内容形式,内容也必然要从传统教育机构而来进而创新;作为工具性,无论是资讯还是学习工具都跟传统教育机构资源所有关联,以上都只是形式的不一样,改变的是用户的习惯。
传统教育机构会有消失,但不是因为在线教育颠覆,是因为不改变,不变革,依然我行我素,一副天皇老子的样子,藐视之,最后的苦果都是自己吃,而一些尽管改变,但是不忍心利润等原因而无法大幅度,落后就要熬打是一个道理;更有些是乱来,到时最终战略失策。
在线教育就是一种新型模式,但是依然是教育层面,要谨记的一点。跟传统教育机构合作,是在线教育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路子。不要为自己的自大而埋单。
9.效果
尽管你我不说都知道的是,在线教育最终的痛点当然是效果。无论是你牛是马,是火箭还是地铁,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那都是在扯谈。而且在线平台一定要记住内容的重要性,无论什么类型的平台,内容是一个平台活得更加一点的核心点。
未来的在线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模式,而个性化的在线教育平台避开巨头领域,做垂直的领域,所以起码外部压力会少而多,而效果反而是要沉淀,因为一旦垂直领域内容效果沉淀了,用户基本不会脱离,就像化妆品平台横行后,乐蜂网、聚美优品等依然发展得起来原来,平台大了就不容易关注细分的领域,他们只能用一种手段:收购或者入股。
『肆』 疯狂布局在线教育领域,BAT更看好什么样的企业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
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迎来热潮,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虽然BAT没有大规模收购教育公司,但近来,他们不仅推出了各自的在线教育分发平台,还对优质的教育内容进行争抢,3家的平台布局已经初具规模,只是特色各有不同。有分析认为:网络要做的是平台,凭着其网络文库的流量积累,这个不成问题;腾讯主要依仗其社交工具,所投项目服务于旗下的微信;而阿里照目前逻辑看来是在补齐其所欠缺的短板。
未来,BAT等巨头会继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以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
且来看看三巨头目前在教育领域的布局:
【网络】
网络“连接人与服务”的使命涵盖方方面面,它所投在线教育项目基本是服务于旗下建立的教育平台。网络对教育企业的投资都在千万元量级上下,均参股,不控股,“不给创业者当老板”。
网络较早布局教育市场,上线自有平台
网络在在线教育市场的布局相对较早,2012年10月网络文库正式推出文库课程,2013年4月推出外语培训网站learning..com,此为网络最初在教育领域的探索。
2013年8月网络上线课程平台网络教育,由入驻的教育机构提供免费视频直播或点播课程,内容涵盖职业培训、语言培训、IT培训、中小学教育等类别,目前已经入驻了中大网校、学大教育、中公网校等教育培训机构。2014年1月网络教育增了“度学堂”模块,以直播形式,提供中小学、IT、艺术等门类的课程。
2014年7月,网络视频联手多家教育机构推出网络视频教育频道全力进军在线教育市场,其涵盖市场上的正版教育视频课程。
作业帮
作业帮于2014年1月上线,被寓为“垂直教育版的网络贴吧”,是网络知道专门为中小学生创造的应用,功能版块有问作业和学生圈以及全新上线的名师视频课程。今年8月,作业帮从网络拆分,更名为小船出海,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分析,作业帮此举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融资,最后打包上市。
网络投资的教育企业有:
并购传课网,作为分支频道
2013年6月,网络对传课网进行1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2014年8月网络正式并购传课网,改名“网络传课”,估值近3000万美元。
传课网是一个C2C在线教育平台,创始人为前金山词霸CTO王海明、COO童合心。传课网定位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主要针对K12应试市场,引入一线教师,采用网络互动直播和点播的授课方式。业务包括 C2C 课程发布和交易平台、支付服务、在线互动教室和 IM 服务。主要产品有传课网、传课 KK、传课网络直播教室。
目前可以看到,网络传课正式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分支频道,补充网络在线课程分享平台的内容。
投资万学教育,优势互补
2014年7月,网络对万学教育进行C轮投资,金额约在数千万美元级别,万学拥有了网络三级域名。
万学教育创立于2006年,于2007年正式运营,是一家面向大学生的教育机构,提供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职业发展等培训业务,旗下有海文考研、金路公务员等品牌。2008年2月,万学教育获来自红杉资本和联想集团投资的2000万美金A轮融资;2011年2月,获来自DCM、红杉资本、联想集团投资公司和新加坡凤凰基金共同注资的2000万美金。
万学教育拥有丰富的线下资源,能够完善网络在教育市场的闭环构造,网络有互联网思维和流量优势,足以帮助万学教育将线下资源带到线上,实现在线教育O2O的布局,二者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
投资智课网,瞄准外语培训市场
2014年9月,网络对智课网进行1060万美元的A轮投资,这轮融资过后智课网估值也接近1亿美元。
智课网于2014年2月上线,由原新东方高管韦晓亮、翟少成联合创办,是出国考试线上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名师课堂、热门题库逐题精讲和免费直播大讲堂。并与2013年上线的兄弟产品极智批改网共同为学员提供集“学习+练习+管理”于一体的在线学习闭环服务。
据网络投资总监Maggie表示,投资智课网是基于以下2个原因:第一,在线教育中,外语培训是很大的市场,行业前景非常大;第二,看中了智课网一系列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使用户能够在线实现个性化教学方案。手握雄厚资本、拥有很大流量的网络可以通过此举壮大自己的阵营,与智课网的教学内容研发优势与在线教育闭环服务形成合力。
投资沪江,壮大阵营
2014年9月,DCM、网络、浩然资本对沪江进行1亿美元C轮投资,这一消息于今年2月由沪江创始人伏彩瑞首次披露。目前沪江估值达10亿美元,据悉现在仍与网络洽谈新一轮融资,并积极筹备A股上市。
沪江网成立于2001年,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营,是国内大型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旗下业务包括互联网门户媒体、网络SNS社区、B2C电子商务以及国内首创的在线互动学习平台沪江网校等。同时,沪江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获得由国家教育部直接颁发现代远程教育资质的互联网教育企业。
2015年,沪江网改名沪江,进行品牌升级,“沪江”将作为公司的母品牌,串起各条业务线、厘清品牌体系:1) “沪江网”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学习资讯; 2)“ 沪江社团” 是用户的专业学习社区;3)学习工具如CCTalk、开心词场、小D词典、听力酷等;4)两大学习平台:录播平台“沪江网校”和直播平台“CC课堂”。
【阿里巴巴】
众所周知,马云有很浓厚的教师情节,阿里在在线教育端的布局自然不容小觑。阿里并不缺乏平台,但垂直细分领域并不出色,这也是马云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逻辑。
阿里自有教育平台——淘宝同学(教育)
2013年,阿里旗下推出淘宝同学,采用直播互动运营模式搭建混合型(2B+2C)教育平台,汇集教育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淘宝同学拥有一系列录播和直播课程,机构可以提供教学资源,用户也可以自己发布课程或申请在线直播。由于当时的在线教育整体不够有序,淘宝同学创办的初衷在于整合在线教育市场。
今年5月,淘宝同学改名淘宝教育,利用平台的优势帮助线下机构向线上机构转型。目前,环球网校、沪江教育、优米网等150家培训机构已经入驻,其发布的课程主要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主。
阿里投资的教育企业有:
投资TutorGroup,构建平台之外的内容体系
2014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启明创投共同对在线英语学习平台VIPABC母公司TutorGroup集团进行1亿美元B轮融资。
据了解,VIPABC 所在的TutorGroup(麦奇教育)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在线学习业务的平台,由 Eric Yang 和 Ming Yang 两兄弟创立,研发总部设在硅谷。TutorGroup旗下有4个品牌,除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VIPABC 外,还有TutorABC和TutorABC Jr.两个英语教学品牌以及TutorMing汉语教学品牌。VIPABC是一个真人在线英语学习学习平台,根据专业人士的需求,透过众包模式来建立教材系统。2012年5月TutorGroup完成了来自启明创投的1500万美元融资。
根据相关信息,2013年阿里淘宝课程的销售额为2亿元,远没有真正发挥淘宝的力量,相信领投VIPABC的母公司也是为了在阿里已有的平台之外去构建自己的内容体系。此外,由于阿里的介入,VIPABC的行业地位确实有所提高,还迎来了代言人姚明,各个场景的宣传都很到位。
领投超级课程表,看重学生教育社交市场
2014年6月对超级课程表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
超级课程表成立于2012年8月,由余佳文创办,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课程表及社交应用,通过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快速录入课表到手机以实现校内跨院系蹭课。2013年8月27日,超级课程表获得徐小平真格基金数百万元人民币投资;2012年12月获得深圳创新谷天使投资。
超级课程表因为余佳文要分给员工1亿元利润而迅速走红,很多人评论阿里的此次投资是“看走眼”。然而,拥有评估一个团队、一个产品的整套科学体系阿里,投资超级课程表,可能是看重学生社交市场,将其作为一个O2O入口与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打通。
【腾讯】
腾讯自有教育平台——腾讯课堂
2014年4月,腾讯上线了在线课程的分发平台腾讯课堂,聚合教育机构、师资和课程资源,为QQ用户提供语言学习、技能培训、考证考级等方面的课程培训。用户报名课程后,直接可以通过QQ群收听直播课程,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腾讯也已经为QQ群开通了在线支付功能。作为开放式的平台,腾讯课堂计划帮助线下教育机构入驻,共同探索在线教育新模式。
腾讯投资的教育企业:
与新东方成立在线教育公司,推出产品优答
2014年7月,腾讯与新东方共同成立了在线教育公司“微学明日”,并于12月推出在线答疑产品“优答”。优答是一款题库 + 答题类产品,倾向于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提供更为智能化的英语训练,未来优答还会进入全学科,让学生能够在纯线上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做智能化学习平台,新东方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但腾讯有多年的直播技术积累,已经很成熟,未来或许可以期待更多的移动端在线教育产品。
投资跨考教育,完善生态链
2014年8月,跨考教育获得了包括腾讯基金在内的3000万人民币B轮投资,并且集团更名为锐职教育,进入在线职业教育市场。
跨考教育成立于2004年,是集考研、MBA、专业硕士及考博培训、网络服务、图书出版与高端个性化辅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服务集团,专注研究跨校、跨专业考研、专业硕士。
跨考教育以传统方式切入细分考研市场,线下的运营能力是最基本的生命线,但互联网冲击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投资易题库,补足群体教师流量短板
2015年1月,腾讯产业基金对易题库进行数千万元A轮投资,用于积累师资和课题资源,以及技术更新和人才招聘等。
易题库于2014年3月上线,是一款智能选题组卷测评系统,属于在线教育中的题库型产品。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主要业务是孵化和收购优质企业,构建腾讯的生态链。显然,腾讯投资易题库的主要目的,是看中易题库发展前景以便构建自己的生态链。教师群体的流量是腾讯的一个短板,把握作为主导的教师用户入口;而易题库可以充分利用腾讯带来的流量,以在众多的题库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投资疯狂老师,对教育O2O平台早有看好
2015年6月,腾讯对疯狂老师进行B轮投资,在教育O2O领域迈出第一步,此轮融资后,疯狂老师估值达亿美金。
疯狂老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中小学课外辅导信息服务平台,它打通了线上线下环节,用户可线上选择老师、线下上门教学,从而省去了传统线下机构的中介费与第三方手续费,旨在帮助家长找到适合的老师。据悉,疯狂老师曾于2014年10月完成天使轮融资,随后又先后获得了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腾讯副总裁吴宵光等投入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
今年以来,家教O2O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这类企业的蓬勃发展其实暗合互联网“去中介化”的趋势,腾讯此前在O2O领域动作频频,投资疯狂老师是在教育O2O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伍』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怎样
O2O行业现今可以说是“尸横遍地”。资本造就了O2O市场的繁荣,但也导致了行业的萧瑟和衰败。没有合适的赢利点和持续发展规划也是O2O行业好看却不好吃的致命伤。
餐饮类O2O
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在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等混战背后,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BAT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
发展空间有,运作难度大:有些企业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并且很多企业认为做好B端,C端就能水到渠成完成O2O闭环,但实际却形成了B端为主,C端用户无感,B端和C端失衡严重的现象。
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比如烧饭饭这个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但是流量有限,存在同质类项目,做大较难。
生活服务类O2O
市场竞争环境不乐观,烧钱现象严重: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利润小,成本大:一些社区项目,平均客单价才几十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保证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会限制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这些O2O企业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用户习惯未形成刚需:想做强需求的产品,要看它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对于一些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
出行类O2O
门槛高,投入大:对于初创者而言,出行类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等出行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除了国内新近改名滴滴出行、哪里都要插一脚的滴滴外,还要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它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投资收紧,大批出行业公司面临断粮:随着资本寒冬到来,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出行类公司融资难度骤增,有些创业公司因此资金链断裂而死亡。
美业类O2O
频次低,非刚需:例如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却不见得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而且上门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能否请来门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也是一大难题。
无行业标准: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是非标类服务,就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的情况,创业者可能会两头受气。因此,美业O2O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一个苦差事。
运营成本:诸多上门服务,虽然丢掉了店铺等租赁成本,但是也要考虑线上运营与线下到达的成本。才能实现盈利。
教育类O2O
行业巨头半边天: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企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因此小企业想要发展生存会很难。
资金断裂,产品做得不深: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是目前来看,各个平台都还停留在解决师生交易撮合环节上,对于教师、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都没做深。而在家教场景下,做深教学服务过程的价值,非常困难。教育是个相对复杂的行业,尤其在家教领域,需要老师和家长持续面对面沟通,在这种强关系下平台很难深度介入。
同质化产品多,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的同质类产品颇多,光在线教育的产品就能达到千家以上,但最大问题也是最大的壁垒就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用户来说会很痛苦。
旅游类O2O
产品重叠严重,竞争激烈:目前已关闭的旅游O2O绝大多数是产品出现了重叠。近年,线下传统旅游开始向线上布局,但一些巨头也逐渐从线上向线下转移,力图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在市场竞争格局下,新的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在线旅游产品渗透率低:旅游O2O中,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其渗透率低、增长缓慢。一些消费者还是不放心这类互联网产品,大多数还是进行线下购买。
纵观以上这些企业,基本可以看出都是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低价手段做营销,以至于后期资金紧缩,甚至崩溃。在现在看来,其实低价只能是在短期内引起消费者注意或达到某种效果的一个营销手段。对于公司层面来说,虽然靠这些手段短期内带来大量用户,从而吸引风投,但钱总有烧完的一天,烧到后来,就难免将自己的产品烧成灰烬,虽然互联网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与多重选择,但对于O2O产品来说,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持续、有效地使用产品,这才是它们最应当重视的。
『陆』 在线教育到底是有哪些商业模式
BAT原来为教育企业提供广告服务,以及向企业、政府、团体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模式,如在线企业大学、大客户培训等,都属于B2B业务。
最早三大门户,网络、搜狐、新浪,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信息浏览,并通过用户倒流,将普通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就是B2B业务最早的原型。目前,网络在线教育行业的收入规模,每年约四五十亿,仅次于医疗行业。
转型期的B2B模式更像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比较常见的有:为B端企业用户提供在线教育平台开发以及相关服务工具的云平台、对高校以及图书馆提供多媒体学习内容平台。2015年新东方发布B2B产品“新东方教育云”,整合之前布局的在B2B线教育产品,已经有70%的大专院校在使用新东方的学习平台。
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师资和成本都相对难以把握,这种利用互动测试和在线讲解的方案解决一部分难题。作为新起之秀,B2B更像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极有可能有多个平台尝试在2016年发力。
当然,单纯的B2B服务从技术上为教育企业提供了转型的条件,但是教育的核心还是在于对C端用户提供的课程和价值,企业的痛点在于如何获客。已经有平台在尝试在提供B2B的服务同时,提供校长培训服务提高管理效率,销售系统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付费转化率,以及一些提供营销类工具,以降低获客成本。比如前一段时间流行在中小教育企业的“校宝”,以及“跟谁学”的“天校”系统。
教育体系分支众多,难以有平台做到“一招鲜”的服务,定制化开发成本又相对较高,B2B模式将来是否能顺利盈利,还需要平台深入到各个领域研究,找出能够提高效率的共性点。
B2C模式在在线教育行业占比47%,仍然为主流,这个模式下的产品更像忠于内容的网校模式,代表有91外教、51talk、VIPABC。在制作教育培训产品方面,机构可以更标准更专业,同时toC可以直接掌控消费者的心智,B2C模式也是在所有模式中挣到钱的,这也是为什么VIPABC、沪江、小站可以拿到大额的融资。
B2C的授课形式在不断的进化,从录播到直播,从班课到1对1。
这个领域,目前从产品和收入规模都没有太出位的公司,是因为大家大都把线下教室直接生搬硬套到线上,用户体验较差。平台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化,适应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使用需求。
C2C模式经常是通识类的教育平台,集众人之力,为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内容支持。比如,面向白领人群的“多贝网”,采用的是学习与分享的C2C模式,其盈利模式为分成+云服务。相交之下,“在行”“分答”对C2C模式的运用,表现得更加的人格化和社交化,其中“在行”将知识、人脉直接1v1关联起来,相当于将原本的知识教育又往前延伸一步到了人脉,其中的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三大互联网巨头BAT,面对气候还未明确的在线教育市场,也布局C2C平台抢占用户资源:谁先抢占了机构、老师、用户,形成生态系统,谁就抢占了先机。略有不同的是,腾讯打造了授课平台-腾讯课堂,网络打造搜索平台-网络传课(现在已经关停了),淘宝打造了交易平台-淘宝同学,与各自的核心业务互联网基因一致。
当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同样会面对C端老师的素质不一,内容输出周期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名师资源的争夺也许将会是各个C2C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