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骗局里的庞氏骗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怎么定义旁氏骗局,一般人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而这种拆东补西的做法,本身不一定是错的。因为这就是金融。不知道大家对金融2字的如何去理解。金融应该是资金的融通,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将资金转来转去进行有效利用。
为什么金融业为何庞氏金融骗局多。据我分析和判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大部分民众对金融业的信任感比较强,骗子就利用民众这种社会心里行骗。
金融
三是对需要拉人头、发展下线的“传销式”投资方式,不能盲目参与,防止陷入庞氏金融骗局绝境。
四是是对明知自己被骗的金融投资活动,除及时退出之外,应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让更多的投资者认清庞氏金融骗局的本来面目,切忌盲目涌入,防止害人害己庞氏金融骗局现象的蔓延。
Ⅱ 理财产品是庞氏骗局吗求解
那么,判断理财产品是否是庞氏骗局最关键的因素是第二个特征,即借款方的偿债能力。笔者认为,违约风险尚处可控阶段。目前理财产品的通畅回报率为4-5%之间。考虑到实际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左右,再加上高额存款准备金比率意味着银行对中央银行的隐性补贴(存款准备金只支付1.6%左右的利率),实际一年期存款对银行的成本大约为3.7%左右。因此,理财产品与存款之间的回报率相差并不大。尤其如果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的话,通常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较低。
当然,市场担心更多的是那些被用来支持地方政府项目或房地产企业的理财产品。通常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可达到15-17%左右,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较高。但是,无论是地方政府或房地产企业,形成大面积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都很低。
对于地方政府借款而言,由于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和银行信贷缩紧,地方政府普遍面临财政难的问题。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信托贷款和城投债,都是地方政府寻找替代资金源的结果。如同2009-10年累计的大量平台贷款,决定这些贷款质量的并非这些资金直接支持的项目的现金流和回报率,而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整体财政状况。整体而言,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仍然整体比较健康,所持资产远远超出负债。
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期虽然已经过去,而且楼市调控的基调在可预期的未来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动。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市场预期的逐渐稳定,从今年三季度起楼市开始触底回稳。这一态势预计在明年会持续下去。总之,房地产市场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大规模的违约的可能性也不大。
实际上,理财产品目前可能面临最大的风险是操作风险或法律风险。以市场上日益流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性产品为例(如以上提及的中鼎财富产品),尽管在合同上通常著明本金和利息均不受代销银行的保护,但是在实际中,这类产品屡屡被超购,投资者通常预期政府会介入,政府或银行会对违约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因此,高利率成为了一个无风险套取暴利的好机会。
随着问题的积聚,监管部门很可能在明年会实行更严格的制度来规范理财产品市场。笔者认为,2009-10年银监会对于银信合作的调控可能会成为一个权宜之计的蓝本。也就是说,鉴于社会的压力(看看香港的迷你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监管当局很可能在2013年会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并让银行在销售的产品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银行可能要被迫将很多理财产品移回表内,付出更高的监管成本。同时,这也意味着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和投资者的教育将再一次被纵容,理财产品或其它影子银行融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以新的形式持续存在下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Ⅲ P2P平台是如何变成庞氏骗局
1. 高息诱惑
许多P2P平台承诺给投资人高息,过高的收益确实可以吸引很多人,而且那些无良业务员专挑老年人——钱多、相对好骗。但是我们要知道,目前P2P行业平均利率在10%左右,那些过高收益的平台,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往往就是庞氏骗局。试想,有那一家正规运营的平台可以支付你那么高的利息,还盈利呢?所以只可能是玩以新还旧的老把戏了。
2.信息不透明
那些打着P2P名号的庞氏骗局,往往信息极不透明,甚至连平台借款项目也都是千篇一律叫某某理财计划,某某个人贷款等等,根本不知道借款人是干啥的。而而且平台没有银行存管,没有备案号,这种就很可能涉及到资金池模式,或是平台在搞自融。如今正是新一轮P2P平台的洗牌期,近期将又会要出现一股跑路潮。投资人一定要选择像房易贷这样有银行存管、项目真实透明的平台,才能避免遇到庞氏骗局,导致血本无归。
3. 送礼物,或是打感情牌
许多庞氏骗局的P2P平台会打感情牌,或是在网上发布一些煽情的文章、视频,或是通过第一批用户在你的朋友圈分享,大谈情怀,但是问到实际业务时,他们就含糊其辞。此外,更有专门的业务员来送各种礼物,包括时令水果、蔬菜、米面油等,价值不高但深得大家的欢心,其实这种营销手法主要是掌握了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特征,用一些小福利增加投资人的信任,以谋取更多的利润。
从以上几点这些不同,我们不难发现P2P平台的本质是信息中介,促成借款人和投资人达成的借贷关系,而庞氏骗局则没有真实的借款人。知道这么个大前提,我们就能避免误入庞氏骗局的陷阱了!
Ⅳ P2P代客理财离“庞氏”骗局有多远
没有理财牌照的,就属于非法集资,严格来讲就是庞氏骗局的低端版。
优借为您解答,望采纳
Ⅳ 银行理财是庞氏骗局吗
正儿八经的银行理财都成庞氏骗局了,中国得有多大的金融危机,世界都会受强烈得牵连
Ⅵ 庞氏骗局是什么为什么金融行业有这么多的庞氏骗局
先是以各种名义设局,玩大的比如养老保险,社保等等,玩小的比如大利率理财等等,自己不掏一分钱,然后以后续资金偿还前面的支出,利息等等,这种骗局一定要不断的有后续资金进入才玩的下去,否则入不敷出,一定会露马脚,钱发不出去还不起钱,玩大的涉及群体和人数太多可以拖欠,可以玩无赖,玩小的只能跑路走人让那些贪婪的傻瓜哭号去吧。
说到底,这种骗局说白了就是针对利用人们贪婪懒惰的心理,能上当的基本都是笨蛋傻瓜,他们也不想想,那么多金融机构,那么多金融手段像股票,期货,杠杆等,为一两个百分点绞尽脑汁拼个你死我活还不一定盈利,凭什么给你那么大的利率?
Ⅶ P2P 理财是庞氏骗局吗
01
一提到P2P很多人都避而远之,恐慌大概缘于2012年后多家P2P公司发生恶性事件,但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源于无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P2P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
我刚了解P2P也是因为“E租宝”等企业,身边有些朋友正入了这个坑,然而很多像它这样的线下理财公司根本不是P2P,大部分投资者也都是通过线下投的。
后来,我陆陆续续投过一些P2P公司,绝不是理性投资就是胆子比较大,谁的收益高我就投谁,虽然没有投多少钱,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
Peer To Peer Lending,直译应该就是人人贷了,这个世界上总归有需要钱的人和不需要钱的人,如果存在第三方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高效连接,那就能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那么银行可能也不会那么"嚣张”了。
1976年就兴起了小额贷款,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不完善,直到2004年英国四个年轻人创立世界第一家P2P公司Zopa才被广泛传播,2005年美国有了Prosper,2007年中国有了拍拍贷,毕竟紧跟世界潮流。
02
现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P2P公司模式大体差不多,恰巧我都投过一些,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下平台截图产品不作任何推荐。
纯中介和债券转让模式
纯中介模式,也是最早期的P2P公司,比如各种各样的散标,它们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匹配,借款人资格审查、抵押等,让资金借贷双方能够进行有效匹配。但是效率比较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后来宜信首创了第二种债权转让模式就大大提高了平台交易量,有人向平台借钱,平台先放贷给借款人,再将这个债券包装成产品在平台上转让。目前市场上眼花缭乱的什么**计划大抵都是这种模式。
无担保和有担保模式
无担保就是平台只发挥撮合作用,提供的所有借款均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有担保就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提供无条件逾期垫付、风险准备金等等。
因为咱们国家的国情,大多数投资者对于“保本”有过高的期望值,大多数人是没有风险定价意识的,还以为提供了名义上的担保,不同种类的投资产品风险都可以当作是零风险。
只要有一家公司在提供担保,其它公司也不敢不担保,所以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都这么干的。
03
投资P2P风险并不小,毕竟风险与收益并存。在进行P2P投资之前一定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毕竟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钱比天大。
就算了解了要投资P2P也只拿一小部分,别把鸡蛋都放在这个篮子里,选择P2P公司的方法也很多,但最靠谱的我觉得还是两点,一是这家公司已经安全运营了较长的时间,收益率低点也没关系,二是有第三方托管平台的,不至于让它随时跑路。
更多理财实用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睡后来财 ID:shuihou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