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范蠡有什么书
相关作品
《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但皆已流失。 陶朱公著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可能是后人所托),内容如下: 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陶朱公生意经》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范蠡为封建历史学家所不容是必然的 ---读刘祖典新作《商圣范蠡辞官经商考》
Ⅱ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翻译
Tao Zhugong's Financial Management—Twelve Principles
Ⅲ 怎么理解《陶朱公商训》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点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商人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Ⅳ 中国古代有哪些理财名人
一、范蠡
范蠡大概是古代第一个暴发户,而且是单干的。史书上只说他三致千金,但他究竟是
怎么先富起来的,没有记载。这很是急坏了我们这些想富的现代人。
据我猜想,范蠡在激流勇退之后,作了自由作家,写了诸如《我在勾践身边的日子》
、《勾践的成功之路》、《我与西施———不得不说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勾践》等一
系列畅销书,因而一跃成为富翁的。
大概是出版社约稿太多,忙不过来,齐国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干;又担心遭人暗算,于
是用了之夷子皮和陶朱公等笔名。
二、伯乐
伯乐原名孙阳,因为善相马,被人称为伯乐。虽然没有看到书上说伯乐有多少钱财,
但伯乐肯定是富起来的一部分———因为他是相马界权威人士。
书上说,有人在市场上卖马,去了三次都没人买,正巧伯乐站在该马前面看了看,临
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结果是该马身价猛增十倍,成了抢手货(暴利啊,物
价部门也不管管)。
接下来的事书上没有说,但可以想像,那个卖马人开心极啦,开心之余与伯乐联手售
马,能不大把赚银子吗?
伯乐还向领导推荐专业人才———九方皋。这九方皋实在不是专业人才,连马的公母
和颜色都分不清,领导问他怎么举荐这样的人时,他居然还说了一番道理。九方皋有没有
送些银子给伯乐,实在有待考证。假如伯乐专门推荐这样的人才,恐怕银子有得赚也。而
且伯乐已经到了给人作序的级别,遂天天给后进们的书作序,润笔费实在不在少数。
非但如此,伯乐自己也写书,至少写过一本《相马经》。这本书的价值有多高我们不
知道,只知道伯乐的儿子看了该书也是不得要领,相马相出了蛤蟆。
虽然书写得不怎么样,但凭着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伯乐能不富吗?
三、方仲永的爸爸
方仲永是神童,方仲永的爸爸更是致富能手。眼看方仲永身上蕴含着商业价值,就拉
他出去巡回表演(当场赋诗)、签名售书,等等,反正是好处捞了一大把。据说还给方仲永
买了跑车,夫跑车者,高档消费品也,由此可见方氏之富,亦可见方仲永的爸爸的经营头
脑。
四、智永禅师
智永和尚的字写得好————这当然是专业技能。所以上门求字的人这个多呀,竟然
把门槛都踏破了,而我们的智永和尚是很节约的,他在门槛上包了一层铁皮,这样仅仅换
门槛的费用,一年就可以节约开支若干。
智永和尚的妙处不仅仅在于节约,还在于开反炒之先河,人家求字他不给,还呆在楼
上几年都不下来————据说是专心练字。这样一来,名气反而更响,不用说,身价定然
陡增。听说巴黎有一家店铺,专门卖女士皮包,但有规定,每天只卖五十只,来晚了明天
请早,结果是该店生意火爆。很显然,这只不过采用了智永的老办法。
智永和尚还有惊人之举,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赠浙东诸寺。这一行为完全是炒作行
为。首先,千字文不过是一本启蒙读物而已,寺院里要那个干嘛?其次,别人求字而不得
,他偏偏白送若干到寺院里。这整个是追求轰动效应,这种做法,跟现在的人砸大奔砸空
调是一个道理。就凭这吸引眼球的功夫,智永和尚也应该先富起来。
五、柳永
柳永先生一不小心因为一句词丢了前程———本来柳永是打算走三年清知府的路线的
———只好奉旨填词。柳永先生苦思冥想之后,决定走下半身路线。于是写出了大量脍炙
人口的诗歌作品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于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作品。
这种情形下,你说柳永先生不富,打死我也不信。
大概那时候大家的版权意识不强,以至柳永一旦丧失了写作能力,就无收入可言,明
乎此就可以知道柳永身后萧条的原因,也可以知道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了。
六、白居易
说老实话,白居易富不富我不知道。但推断起来,恐怕不富不行。
首先,白居易会走后门,初到长安就谒见名士,虽然先被人看不起,但走后门的勇气
是可嘉的。再加上诗确实写得好,出名简直是等闲事耳。
其次,白居易是做官的,千里求官只为财,在任上弄了银子没有,实在说不清楚。
再次,白居易的商业头脑简直是比当时的人高出几个数量级。他在著名的《卖炭翁》
里写道:心忧炭贱愿天寒。这说明白居易已经深刻的理解经商必须注意外部环境的道理。
这比那些卖羽绒服而不知道暖冬来临的人高出了若干倍。
有此数点,白居易先生想要不富,可得之乎?
Ⅳ 陶朱公如何躲避灾祸的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20多年,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他因为功绩卓著,被封为“上将军”。范蠡受封之后,想到越王勾践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安乐,自己盛名之下是难以久安的,不如辞官回乡,于是他便携妻带子辞官而归了。范蠡曾对别人说:“计然的策略有7项,越国只用了5项,就成了强国,过去我用他的计策强国,现在我要用他的计策行之于治家。”
计然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姓辛名研,字文子。他游学来到越国,结识了范蠡。范蠡向他请教治国大计,两人愈谈愈投机,于是成了亲密的朋友。那时越国已沦为吴国的附属国,越王勾践刚刚被吴王释放回国,始终不忘复仇雪耻,他也向计然请教复国之策。计然便为越国出了7计,他说:“吴越之战后,越国已元气大伤,要想重新富强起来。只有艰苦奋斗,上下同心,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计划。贵国的情况是,12个年头里有6个丰年、6个灾年。掌握了丰歉循环的规律,丰年时多储备粮食,以备歉年之需,就不会盲目乐观、任意浪费,歉年也不会饿死人了。”计然告诉勾践,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是维持国家安危和人民生死的特殊商品,应由国家进行控制,而且国家应该鼓励农业生产。他一口气讲了7条计策,越国执行了5条。10年之后,越国变得国富民强,所以范蠡很佩服计然。他弃官从商之后,运用计然的理论经营,不久也成了巨富。
范蠡辞官之后,首先来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是“鸱夷子皮”,意思是“酒囊子的外皮”,这样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齐国是东方的大国,农业和工商业都很发达。范蠡父子在海边以种为生,辛勤劳作,合力整治生产。由于同心协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多久,他就积聚了数十万财产。由于他的能力和才干,在齐国很快成了名人。齐人听说范蠡很勤劳、很贤能,便请他出来做卿相,并且送来了相印。这与范蠡的本意是相违的,他感叹道:“在家能够艰苦奋斗聚集千金,做官则能位至卿相,这是一个平民最得意的事情了,但是长久享受尊名却是不祥的事情。”于是他奉还相印,并把家产分给了朋友及邻里,自己一家只带了金银珠宝秘密地离去了。
他来到定陶,认为这里是四通八达的商业枢纽,居于天下之中,在这里谋生治产是完全可以致富的,于是在这里住下来,自称朱公,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他面对新的形势,对自己的治产又作了新的调整。范蠡带领儿子们亲自耕种和饲养牲畜,战胜了各种困难,才获得了庄稼的丰收、六畜的兴旺。他又不失时机地进行商业活动,积累资金,大胆地买进卖出,只谋取1/10的利润,买卖做得十分红火。没有过多久,他又积累了数百万的财富。天下人都知道定陶有个陶朱公,富甲天下。
有位叫猗顿的人来向范蠡请教致富的办法,范蠡告诉他,要想尽快致富,必须辛勤劳动,而且要不怕艰苦,同时多养六畜。又有人问他:“你十几年中,三次聚财至千金,家资巨万,有什么诀窍吗?”范螽就把自己经商理财的十八则说出来:“第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那样什么事也干不成;第二价格要标明;第三生活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第四是切勿滥出;第五是货物需面验,切勿滥入;第六是出入要谨慎;第七是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第八优劣分明;第九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第十期限要限定;第十一买卖要快捷,切勿拖延;第十二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第十三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第十四切勿暴躁,和气生财;第十五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第十六临事要尽责;第十七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第十八切勿浮躁,浮躁失事多。”这些经验之中,几乎没有一条离开了勤劳致富、艰苦创业这个根本,所以范秀才能在十几年之中三致千金。
Ⅵ 陶朱公范蠡,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富豪鼻祖
要说从古到今最成功的商人,我就会想到范蠡。在他的身上贴了有太多的标签,商人,政客,投机家,同时又是一个浪漫的文人。最为让人羡慕的是,西施最后嫁给了他,成为了他的老婆,所以范蠡简直就是欧皇附体。在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其实挺高的,在当时商人是可以跟世家贵族分庭抗礼的存在,而范蠡在当时毫无顾忌地扑绘着自己的商业帝国。以至于到了现在很多人都尊称范蠡为中国商人的圣祖。范蠡这一辈子想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寻找商机在哪里,另一个就是寻找如何从商机里边赚取利润。在范尼的一生当中,他赚过很多的钱,不过在赚钱之后,他就会把这些钱财分给自己的邻居。放到现在就是事业有成,然后回到老家造福乡里。所以在当时范蠡在民间的威望是很高的。再加上他善于总结,因此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经商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范蠡被后世商人称为圣祖。
Ⅶ 中国古代的名人理财案例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陶朱公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
2.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人,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
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并不是让人只要金子,不要银子。面对现实中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市场前景进行理性分析,吕不韦崇尚的更多的是投资方面,喜欢去发掘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后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差额获得利润。当然投资这些领域,你一定要懂行。
3.苏轼,北宋人,控制自己的开支
他为了能节约开支,每月将自己的4500文钱俸禄,分成30份用绳子串起挂在房梁之上,每天需要使用的就取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每天没用完的钱,他便用绳子重新串下来。而且规定自己每天开销控制在150文钱以内的,这样通过方法也控制自己一定的消费。
4.白圭,战国人,后人称“商圣”他不贪图眼前小利,善于推测观测市场的走势,然后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
喜欢观察市场情况,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养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从而赚取中间的差价。
知道了中国古代人的理财方式,其实我们可以明白,理财方法千变万变,却不会离开几条最基本的原则,省钱、控制消费、关注行情、抓住投资机会。
Ⅷ 陶朱公经商理财致富《十二戒》是什么意思
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Ⅸ 《陶朱公商训》详细解释
《陶朱公商训》
1.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有辨人的能力,能判断他人的善恶,则账目就能算清,不会出错。
2.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能接纳别人,而且对顾客彬彬有礼,提供极佳的服务,如此和你交易的人就自然会增多。
3.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开始做一件工作时,不论中途遇到任何情况,都一定要将它完成。厌旧贪新是商家大忌,绝对不可中途转移目标,要贯彻开始时所作的决定。
4.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将物品好好的整理,并且货品齐全,如此则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不成
经商要有敏捷快速的行动力。如果推拖,犹疑不决,终将一无所成。
6. 能讨账:勤讲不怠,取讨自多
想办法收回债权及顾客的赊账金。也就是“债权回收”要兼具热心与耐心,回收的金额自然多。
7.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要擅於用人”,将事情交给适合的人去做,使适才适所、则任何人都可以倚赖。
8.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凡是能守护自己财产的,必然有它的道理存在,并不是盲目就能守得住的。将这种道理条理分明的说明,让根本不了解的外行人,也能够了解。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对商品要精通。只要能够精确的采购商品,就算多增加一点资本,财务也不会因此失去平衡。
10.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作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巧妙的掌握时机。该卖的时候卖,该存的时候存,不要让机会白白错失。能掌握适当时机来作生意,就能成为商场上的高手。
11.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戚自生
领导者要订下一定的规律约束自己,凡事领先前进。能如此,则上下之间自然能产生亲近感及信赖感。
12.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经商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将眼光放远,连久远的情况也要事先预估。
(9)陶朱公理财扩展阅读: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