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的免除非洲债务是怎么做的
债务免除相当于给当地的援助!就是把应收回来的款,终止催收了!
Ⅱ 汤加为什么要求中国免除债务
近期汤加来首相波希瓦(源Akalisi Pohiva)因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便公开呼吁太平洋岛国要联合起来,要求中国免除它们所拖欠的贷款债务。但该要求立即遭到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Tuilaepa)的拒绝。
报道称,波希瓦首相于8月10日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外长会议期间,公开向各国呼吁要“放慢”向中国申请贷款的速度。
他认为无力还债的情况在太平洋岛国中普遍存在,他建议那些跟中国有债务问题的国家,要么还清贷款,要么要求中方将其转化为赠款(免除贷款)。
“要求中方将债务一笔勾销……这是我们大家向前迈进的唯一途径”,波希瓦还表示,该问题将在9月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首脑会议上提出讨论。
Ⅲ 你好,请问大学生怎么看待和讨论中国免除外债问题
对外援助有很多种,有的是对外国政府的主权贷款,有的是由外国专政府提供担保对外国属企业的商业贷款,这两类属于外债。还有一些援助形式,比如我国直接派人出钱帮他们搞项目、接纳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双方合作搞项目我方提供支援等等。一般的国际通行规则,大国要想得到外交优势,获得穷国的外交支持,不可能空口白牙去求人,这里都是利益交换,运作水平存在高低差别,却没有人可以不花钱不出力就能轻易得到他国的支持。有人认为因为中国有穷人,所以不应该在外交工作上出一分钱,那纯属扯淡。
至于国家免除外债,主要的原因是欠债国家的政府亏空比较大,他们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归还贷款,此时,全部或部分免除对方的贷款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而得到对方的感激,作为交换条件,对方也必须在某些外交事务上支持我方的做法。当然,也可以长期吊着一笔债务,名义上对方欠我方的钱,实际上我方什么都得不到。总的来算,我方吃了亏,却不等于没有收获
Ⅳ 中国免除债务的13个国家是哪几个
中国拟于2007年底前免除33个非洲国家债务
一、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2006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周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非洲10国,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成为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中非贸易快速增长。2006年,中非贸易额达到555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中国对非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从非洲进口288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适合非洲市场的消费水平,满足了非洲人民的需求,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中非贸易良性健康增长,对各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十分有利。此外,为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正式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拉动了中国从非洲相关国家受惠商品的进口大幅增长。非洲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对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达到5%。
(二)投资合作稳步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条件。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信誉、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对非投资额达62.7亿美元。据初步统计,2006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7亿美元。中方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带去了适合非洲国家的技术,增强了非洲国家自主建设的能力,受到普遍欢迎。
目前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与其他国家的协定商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这将为中非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更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三)承包劳务互利共赢。中国政府一贯积极鼓励和指导各类有信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以成熟的成套技术及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合作。2006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劳务营业额95亿美元。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领域。中方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工程质量,而且降低了造价,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四)对非援助成果显著。中国对非洲的援助真诚无私,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对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50年多来,中国在非洲开展了800多个援建和合作项目。其中,援建农业项目137个、基础设施项目133个;向43个非洲国家派出近1.6万人次的医疗队。中国提供的这些援助,都是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通过友好协商确定项目并实施的,这些项目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加税收和提高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04-2006年中国还为非洲培养各类人才逾万人。
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启中非合作新纪元
2006年11月,在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之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国家和领导人最多的外事活动。非洲48个国家的35位元首、6位政府首脑、1位副总统和6位高级代表率团,200多位部长和联合国、非盟等24个国际及地区组织的代表与会,国内外各界代表逾5000人。
在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包括援助翻1番,提供3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减债,免关税,建设经贸合作区,培训1.5万人,派遣青年志愿者,加强教育、医疗合作等,赢得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峰会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第2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第1届非洲商品展等6场经贸活动,成立了“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双方企业签署了15个项目,协议金额19亿美元。埃及、阿尔及利亚、塞拉利昂、苏丹、中非、马里、加蓬等7个国家宣布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
三、中非友好合作前景美好
中国与非洲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扩大合作领域,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实现共同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在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就新形势下深化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共同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指明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规划了今后3年中非务实合作的蓝图。
展望未来,我们愿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积极影响,在“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措施,进一步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发展
Ⅳ 国内居民企业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免除一切税收么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境内企业向境外支付借款利息需要缴纳营业税。
Ⅵ 中国减贫成就史无前例 免除外债300亿元,对国内的人为什么不免除300亿美元的税赋那
这个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对外那些流氓白吃无赖国家的援助,老实说,根本收不回回来,因此与其别人赖账答弄的大家都很尴尬,还不如和西方国家一样,提前宣布免除,面子上对大家都好。对那些白痴流氓无赖国家的援助除了自己的面子外,现在更是为了消耗中国严重过剩的产能,等于是变相补贴国内的某些企业和行业。
对内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那么多穷人根本没有借贷的资格,免除赋税就更不可能了,穷人不承担税负,莫非让中国的富人来承担责任?呵呵。
Ⅶ 中国一下子就免除了一些国家109亿的债务,说明中国已经比较发达了,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不论什么例子 都不能有结论是 中国已经比较发达 中国一专下子就免除了一些国家109亿的属债务 只说明中国经济强大 同情其他没钱的国家才 免除债务的 其实就算不免除 也还不出的 免除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就大了 更有影响力了
原创 勿复制
Ⅷ 中国为什么要免除非洲国家到期的债务真的是在做好人好事
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现在西方中低端制造业基本没有了,只有少数高端制造业,这玩意在非洲不好使啊,美国人来只要美元,石油。中国人去就不一样了,这个星球上只要有点价值的,中国人都收,都能抵账,啥玩意矿石,港口使用权都行。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反正都要用的,拉回来就消耗掉了。
国内经济危机的时候,工厂生产要亏钱,不生产工人没饭吃,工厂停工也亏钱。最后工厂还是开工生产,生产了还能给工人口饭吃,留住工人,来年经济好了也不至于满世界找不到熟练工。经济就是这样,你有过剩产能,如果找不到地方输出,整个产业链一堆人没饭吃。哪怕生产的产品工厂最后利润很低很低,乃至于亏损,只要不大亏,你都得想办法维持产能。
看看国内的钢企,有那么几年就是在亏本经营,只求保就业。支援非洲的钱十有八九没到非洲某国手中,而是直接到国内搞基建的企业手中,等于我借你钱修路,但是你必须得用我们国家企业,而且这个钱不经你手直接到我们企业手中,而且他们欠的钱基本是不可能要的完的,所以我们小赚一笔后都是免除债务,大家都得利,薅羊毛总不能把羊往死了薅吧。
Ⅸ 中国免除外债,中国人民答应了吗
免除能全免啊?有舍才有得,一丝丝都不能少,只能被称为小气,下次,再下次也没有借款的,你只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
Ⅹ 听说中国免除了越的500亿美元贷款请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很富么
随着美国未来停止减息乃至加息可能性的加大,更大规模的外资很可能迅速撤出东亚...还美元真是什么都敢说 ...2009年中国给越南是100亿美元贷款不是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