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通过房地产金融来调控房地产的过快增长
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内。按照稳定容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理解,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使得房地产企业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当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快上涨时,可以通过调节贷款利率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控制其过快增长
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调节,包括限购、控制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等措施来进行。
Ⅱ 美国金融危机的资金流向拜托了各位 谢谢
出,早前的流动性泛滥和高风险偏好等因素推动了全球资金对高收益的追求,由于日本近乎零利率,使抛售日元以买入高收益资产的套利交易一度盛行,资金纷纷流入新兴国家股市以及高收益货币的债券,在这一过程中使用高杠杆。 国际资金流向发生逆转 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买回日元,并抛售资产以降低杠杆比例。尤其是遭受重创的金融机构也不得不从海外撤回资金,这引发了部分资本项目下开放的新兴国家股市以及货币汇率的暴跌,这又进一步加快资金撤回过程。 此外,在危机当中,美国国债,尤其是类似现金功能的短期国债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这一度导致了3个月美国国债出现近乎零收益的情况。 因此,在美国房屋市场的状况完全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情况下,市场的紧张情绪无法缓解,资金的回流和对风险的规避将继续支撑美元汇率,这一现象可能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在全球资金回撤日本和美国之时,中国的热钱流向也发生了转向,自9月下旬开始,已经由之前的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黎友焕分析称,根据其对几十个地下钱庄的跟踪检测结果,自8月份奥运会前夕开始,流出中国的热钱在加速,自9月中下旬开始,我国的热钱流进和流出已达到一个平衡点。 到目前,流出已经大于流入,表现为净流出了,其中两股资金流出很快,一股是短期炒作的资金,另外一股则是欧美地区的资金。奥运会后,从股市流出的资金尤其明显,不过房地产市场由于抽资困难,所以流出速度相对较慢。
麻烦采纳,谢谢!
Ⅲ 央行重申房住不炒,会对房地产行业造成什么影响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最新消息,央行金融市场再次重申房住不炒,也就是说,在房地产贷款上加强金融调控,联合多部门、多方位监控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动向,将更多的贷款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核管理制度,重点规范房地产的企业资质审核,对相关的政策予以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就此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
在国家大力推崇的去杠杆化问题上,未来我国房地产的资金流向上肯定会比之前要少一些,房地产资金的分流会带来其他行业的复苏,增加市场的投资机会。不过房地产行业毕竟是目前利润率最大的投资行业,所以不排除国家也会进行实业、股票、政策扶持等来进行进一步的帮扶发展。楼市的金融宏观调控是发展大趋势,对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贷款的比率也会随之而下降,房市的走向会越来越规范化的。
Ⅳ 严防资金暗度陈仓违规流入楼市
据报道,二季度以来,针对有的银行违规向楼市“输血”行为,地方银保监局开出多张罚单,其中不乏百万元级罚单。网民认为,在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下,监管层对房地产金融领域保持强监管态势,有利于防止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抑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有网民认为,房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增加了楼市运行波动性,扰乱了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效应。银保监会明确提出实行差别化房地产信贷,特别限制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是落实“房住不炒”、防范资金脱虚向实、防控金融风险的客观需要。
网民“金点金融”表示,信贷资金频频违规流入楼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流向较难监控。以个人消费贷为例,虽然各家银行严禁借款人将资金用于购房、投资等用途,也对发放贷款的具体账户实施了监测,但如果借款人将资金在不同账户间多次转账,再将这笔资金用于买房、炒股,银行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建议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对资金用途进行贷前贷后实质性审查,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的标的上。
此外,网民“盘和林”认为,资本出于回报率或利润率的差别在行业间流动,房地产属于高利润行业,各种逐利资本才源源不断流入。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住房类贷款不仅风险低、利润高,是完成银行贷款指标、实现以量取胜并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网民指出,要斩断金融机构对楼市各种利益的贪恋,严防严查资金暗度陈仓违规流入楼市,避免对楼市兴风作浪。(记者 明航 整理)
Ⅳ 坚持“房住不炒”未来楼市加杠杆空间有限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同比涨幅有扩有落。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2020年,在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又决定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从房地产业资金需求和融资供给两端,压缩房地产金融加杠杆空间,政策的施行正在改变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房价上涨的逻辑。
2020年,虽然经历了疫情冲击,但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实现恢复和回升,局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甚至急剧升温,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房价上涨预期依然较为强烈。下半年以来,多地政府明显加强了房地产调控,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房价是资金、土地和人口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20年,我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87万亿元,约占各项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40%;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社会资金流向房地产金融的惯性和意愿仍然较强。为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健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楼市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从需求端,房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将从源头上限制企业的债务率水平,以引导房地产企业改变过去无序扩张的状态。从供给端看,对商业银行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防止社会融资过度向房地产业聚集。上述措施将从根本上限制房地产金融加杠杆空间,切实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同时也会通过金融信号进一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各参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并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综合来看,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全面贯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坚实一步,必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房地产高杠杆运营的惯性。
Ⅵ 资金主要流向各占多大比例
由于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而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
又不够健全,于是,广大储户在无法判定哪一家金融机构信用状况如何
的情况下,只好将存款转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大量存款资金重新回流到
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对一些经营不错的非国有金
融机构造成了不应有的冲击;另一方面又会掩盖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
题,重新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延误国有商
业银行的改革。同时,还会将风险进一步集中到国家。
其次,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却在向经济效益低下的
国有企业集中,国有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具有垄断性优势。近年来,国有
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债转股、技改贴息以及上市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得
大量资金。
在银行“惜贷”的同时,相当一部分资金却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和股
票市场,而不是流向实物生产领域。一方面,在空置商品房规模不断增
大的同时,商品房价格水平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不断上涨。另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下滑的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却常常出现“井喷式
暴涨”局面。“资产价格泡沫”曾经使许多国家在经济过热之后陷入长
期萧条,而我国在低谷时期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就更值得警惕。一
旦“泡沫”破裂,通货紧缩将会进一步加剧
Ⅶ 2018中国资金流向了哪些获利快的行业
汽车、房地产、金融、能源、矿产、电子通讯
Ⅷ 大批资金流向房地产有哪些注意事项
虽然中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调控,但上半年楼市泡沫的风险在进一步上升,亟需加强调控。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投资实业的意愿明显降低,出现了所谓“企业流动性陷阱”。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从近期中央释放的多个调控楼市以及货币政策变化信号来看,中央在试图阻止资金继续大举进入房地产,遏制金融和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实体经济进一步挤压。
受货币超发、信贷快速扩张、房贷利率不断走低以及国内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刺激,近些年我国居民住房贷款急速上升。特别是受去年增加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政策走向以及房地产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放贷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个人购房贷款高达2.36万亿元,不仅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7.53万亿元的3成多,更比去年同期多增1.25万亿元。
有机构的统计表明,我国房贷余额/GDP的比例在2015年底达到20.7%,到2016年底预计将超过25%;房贷余额增速2015年为23%,今年上半年更高达30%,上半年居民房贷月均新增额达到393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初全国房价重回两位数增长,一线城市地产价格更是出现暴涨,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
对于不断膨胀的楼市泡沫,中央加强调控力度的倾向愈加明显。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基调时,提出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并罕见提及了“抑制资产泡沫”。在股市低迷、汇市趋稳的情况下,中央这一表态被认为明显指向了房地产市场。此外,银监会发布最严银行理财新规,保监会也表态不容许房企通过再融资对流动性资金进行补充,这些政策都意在收紧开放商的资金渠道,增加房企从资本市场“补血”的难度。
中央抑制资产泡沫、强化“去杠杆、去库存”的意图在货币政策变化上也有体现。日前结束的央行分支行长座谈会,会议通报在论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时,没有写入此前经常出现的“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提法。而最新公布的央行二季度政策执行报告,也删去了“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一惯用语。可见,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在保持中性适度的同时偏紧,其中抑制楼市资产泡沫是一个重要因素。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从长期和中近期的风险因素来看,中央都有充足的紧迫性来挤破地产泡沫。正如市场指出的那样,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的放缓以及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缓,未来我国居民加杠杆空间以及偿债能力都有限,我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未来一旦楼市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我国居民财富将大幅缩水,中国经济遭受的巨大冲击将不亚于当年日本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的情况。
从中近期看,在资本泛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严重侵蚀实体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衰退明显,民企投资实业的意愿降到历史最低点,央行不论发行再多货币也无法进入到实体经济。根有关机构的估算,中国房产的市值达到了惊人270万亿元左右,为中国GDP总值的4倍,其中积淀的资金不下50万亿。毫无疑问,在我国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已经大大超过了商品属性,房地产价格高位维持的时间越久,经济活动创造有效信用和财富的能力就越低,房地产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挤压就越严重。
因此,要想解开这个死结,阻止企业流动性陷阱和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进一步恶化,遏制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侵蚀,就必须阻止资金进一步大举进入房地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出台更多政策防止一二线城市楼价快速上扬,防止可能出现的楼市崩盘。将鼓励各地根据“一地一策”原则,综合运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加强“去杠杆、去库存”工作的实效。
Ⅸ 不良贷款上升与楼市有何关系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有何危害
不良贷款上升与楼市无直接关系,但是与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有密切关系。
一、不良贷款上升和楼市其实没有直接关联。为什么这么说,不良贷款上升是一个综合指标,楼市是一个大的市场,一个市场的发展不能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不良率,这是明确的。但是从侧面来看,是存在间接关联的。
我们知道,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投了下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基建热,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房价上涨了58.87%,而相比2005年到2007年房价上涨是27.8%,这也让很多企业主十分眼红,因此带动了部分企业主从经营实体到投资房地产的转变。
而且从监管部门的政策动向来看,近期个别地方房价异动上涨,市场炒作热情升温,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比如今年4月22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就表示,贷款一定要按照申请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挪用,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此外,监管部门还会根据银行信贷投放情况,实时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对问题严重的银行机构要实施严厉处罚,切实将经营类贷款资金真正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