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生意宝2018年贷款量

生意宝2018年贷款量

发布时间:2023-09-30 06:55:41

『壹』 2018年淘宝贷款平台:容易下款的都在这里了!

每天在淘宝上购物的人日益增多,殊不知原来淘宝还可以贷款,而且利息很低。对于剁手族们来说,只要维护好日常信用,努力提高芝麻信用分,那么很容易就能获得贷款,在关键时候能解决资金问题,何乐而镇誉不为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2018年有哪些淘宝贷款平台。

一、支付宝生活模旅肢号
支付宝的生活号类似于微信公众号,机构认证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放申请入口,用户可以通过生活号查阅资讯、提交申请。
1、包银包你贷
2、招联好期贷
3、捷信贷款
4、马上借钱
5、安逸花
6、车金融
7、来分期
8、广发有米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淘宝贷款平台,大部分都是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的贷款产品,基本都是会查征信、上征信的,所以网贷贷款用户比较难审核通过。
大家可以进入支付宝APP,输入相应的贷款产品,即可提交贷款申请。
二、蚂蚁借呗
这个淘宝贷款平台就不用过多介绍了,自从借呗被后,一直都是关注度最高的产品之一;
主要由于其利息很低、下款快、随借随还、安全靠谱,比银行贷款到账快多了,利率还差不多;
缺点就是额度极其稀少,大部分人都是无额度、无权限,很难获得额度。
三、网商银行
蚂蚁金服是网商银行的大股东,网商贷是专为微、中小企业、店主服务的小额信用贷款,用户店铺经营、推广,前提条件是开通了淘宝店铺。
1、阿里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2、淘宝贷款
1)淘宝信用贷款:用于淘宝/天猫店铺的经营和推广,分为集市信用贷款与天猫信用贷款;
2)订单贷款:分为集市订单贷款与天猫订单贷款;
3)提旦世前收款:买家未确认收货,可以申请提前回收的贷款。
4)速卖通信用贷款:主要服务于全球速卖通平台卖家,纯信用贷款。

『贰』 信贷抢单软件哪个好这5个在2018年挺不错!

在网络的大潮之下,信贷员抢单软件已经有很多。面对数量众多的信贷抢单软件。大家往往不知道信贷抢单软件哪个好。今天就为大家介绍5个不错的信贷抢单软件。

网贷之家
网贷之家创立于2011年10月,是中国首家权威P2P网贷行业门户网站,不但为用户提供资讯、行业数据以及专业研究报告等,还为信贷经理提供广阔的展业平台。
摩尔龙
摩尔龙(原易贷网)专注于为全国地区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咨询和融资服务,是一个专业的信贷客户经理信息平台。摩尔龙覆盖全国近四百个城市,注册用户两百多万,每年为各类客户提供几百亿元贷款服务。信贷经理可以很轻易的在这个平台上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融360
融360是一家移动金融智选平台,采用“搜索+匹配+介绍”的模式,为用户提供贷款、信用卡、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搜索比价及申请服务。同时也为各种贷款机构提供强大的金融直销平台,大批量的用户推广,精准的用户筛选,轻松获取高质量贷款用户。
智汇魔方
智汇魔方是中国大陆创办较早、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专注于创新金融服务。自正式运营以来,汇贷客信贷经理注册会员数量超过22万人,服务贷款客户累计超过95万人次,贷款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累计受理贷款需求超过265亿元。算是比较有名的信贷经理平台了。

『叁』 消费信贷与企业贷款哦相比有什么特点

消费金融公司基本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而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现阶段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共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除12个省级地区还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其余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基本都能实现消费金融的覆盖。
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增加
2012年至今,我国消费贷款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总计13.34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1万亿元,规模扩张显著。增速方面,2017年我国消费贷款同比增长率达到62.7%,为2012年来最快增长,虽然2018年起我国消费贷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也一直保持在15%的水平之上。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贷款增长率为17.47%。
由于现阶段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扩张较快,居民消费中贷款支付占比也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有34.6%来自贷款消费,较2012年增长22.8个百分点,涨幅较大。说明我国居民提前消费意识增加,对贷款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贷款消费一方面使得居民消费自由度提升从而助力人们生活水平上升,但另一方面过多的贷款消费将大大增加居民未来偿债压力,不利于长期资产配置的合理规划。
信贷人数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稳步增长
与我国消费贷款规模变化趋势类似,2012-2018年我国信贷人数稳步增长。根据央信证券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有信贷记录的人数为5.3亿,较2012年增长2.41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0.64%。再结合我国同时点登记在册9.9亿自然人的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末我国信贷覆盖率达到53%,超过一半。
此外,根据中国信用卡蓝皮书可知,2012-2018年随信贷人数增长的还有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信用卡作为居民贷款提前消费的主要工具之一,普及度逐渐提高。截止2018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9.7亿张,较2012年增长6.4亿张,人均持卡量达到0.7张。增速方面,2012-2018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以上,保持较快速增长,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消费贷款市场良好发展态势。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肆』 中信证券:融资走弱是因为季节效应 还是需求不足

原标题:融资走弱是因为季节效应 还是需求不足?

报告要点

2019年11月11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同比少增1184亿元。直观看来,10月金融数据环比有大幅下滑,未能延续9月向好的态势,同时10月企业中长期信贷呈现同比转好的态势,排除专项债影响后社融增量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下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

我们认为单月甚至两个月的信贷好转与否都不改融资需求下滑的大背景,2019年的信贷季节效应更类似一季度挤压了年内需求。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季中月份的信贷增量始终维持一个平缓收缩的态势,我们认为监管严格推进下的信贷供需不匹配相对季末效益更加重要。 10月信贷数据整体显示不足,季末效应可能并非一个稳健的理由。 我们认为,季末效应每年每季度都存在,银行的信贷投放指标总是在增长的(银行内部考核指标很可能是以上年同期为基础的),没有理由认为2019年3季度季末冲量效应单独来看就特别强,如果季末效益很重要,那么应该是一个在年内持续出现的现象。将季末月和下季初月相加后,并不能稳定的保证其两个月增量大于去年同期,同时“居民-企业”以及年内各季度也似乎没有出现稳定的趋势。所以我们认为季末效应可能存在,但并非一个主因。 除此之外,利用季节性调整后,我们认为10月信贷投放的确弱于季节性,信贷需求相对弱或是主导信贷增量的主要因素。

部分投资者认为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将表外负债转化为表内信贷是引发企业中长贷反直觉上升的主要原因 。但关于这一观点,最大的论证难度是除了草根调研外,数据较为缺乏,使得关于债务置换是否整体存在都难以证明。我们认为非银存款的变化是观察这一问题的重点。从非银存款的变化趋势来看,季末时点非银存款余额降低是一个常规事件。从非银存款和理财余额观测: 多数季末时点,银行理财下降都相对更多:考虑到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本质类似于银行向非银机构支付流动性,那么从这一角度看2019年2、3季度确实存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这一现象。

我们认为从2019年6月、9月的情况来看,地方企业债务置换的确存在,但考虑到其他非银部门在季末集中到期的情况,季末安排的企业债务置换可能小于1000亿元,并非企业信贷主流。 同理, 10月可能存在300-400亿元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 也并非是10月企业信贷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如果理财认购没有大的扰动,那么 地方债务置换=季末理财余额缩减量+非银贷款-非银存款-其他非银机构季末余额变动

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后,信贷社融也未见显示强势,我们认为“资产荒”的大逻辑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并不明显,而地方债务置换问题目前依据估测可能仅有300-400亿元左右,扣除后企业信贷可能也并没有明显强势(毕竟中长贷总额仅在2000亿元左右,季度加总也未见增长)。因此我们依旧坚持前期判断,认为引发债市反复的通胀因素终将消退,债券配置价值正在逐渐凸显,投资者可以寻机入场配置。

正文

2019年11月11日,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89亿元,同比少增1184亿元;10月M2同比8.4%,同比多增0.4%。直观看来,10月金融数据环比有大幅下滑,未能延续9月向好的态势(9月新增信贷16600亿元,新增社融22724亿元,均有大幅改善);但同时10月企业中长期信贷呈现同比转好的态势,排除专项债影响后社融增量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下滑(不含专项债的社融增量和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当月同比增速显著下行至-1.79%,所以社融实际上整体走平)。

针对上述变化,10月金融数据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各方针对10月金融数据分歧较大:部分投资者更加重视企业中长期信贷的转好,认为投资性需求有所恢复;部分投资者认为在整体宽信用稳监管的大背景下,社融信贷整体增量持平就以为着融资需求的不足;部分投资者认为季末效应较重,9月各家银行为了完成季末业务考核提前预支了一部分10月的信贷需求,故而应当将9月、10月两个月的信贷社融数据相加再作比较;最后部分投资者认为季末理财集中到期以及持续进行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造成了10月非银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波动,本篇中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个分析。

10月信贷:信贷需求不足还是季末冲量?

如果我们将新增人民币贷款按照季度加总来观察,可以发现今年2季度起,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当季增速实际均录得负值,增速实际上均弱于往年同期。 我们认为单月甚至两个月的信贷好转与否都不改融资需求下滑的大背景,2019年的信贷季节效应更类似一季度挤压了年内需求。 如果我们认为季末月和季初月会受到银行季末考核的影响,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观察每个季度季中的那个月份的信贷当月同比,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季中月份的信贷增量始终维持一个平缓收缩的态势,我们认为监管严格推进下的信贷供需不匹配相对季末效益更加重要。

10月信贷数据整体显示不足,季末效应可能并非一个稳健的理由。 居民贷款增4210亿元(同比少增1426亿元),企业贷款增1262亿元(同比少增241)亿元。针对10月信贷投放的弱势,市场部分意见认为融资需求实际上并未改善,10月信贷数据真实的反应了信贷需求的弱势;部分意见认为10月数据应当和9月数据加起来看,加总来看融资需求并不弱势。我们认为,季末效应每年每季度都存在,银行的信贷投放指标总是在增长的(银行内部考核指标很可能是以上年同期为基础的), 没有理由认为2019年3季度季末冲量效应单独来看就特别强, 如果季末效益很重要,那么应该是一个在年内持续出现的现象。我们延续这个思路,将2016年至今的1、2、3季度末和下季度初加总后观察(居民信贷和企业信贷应当分开来看,居民中长贷增长基本维持稳定,而企业信贷波动则比较大),实际上并没有观察到一个稳定的季末效应趋势:似乎将季末月和下季初月相加后,并不能稳定的保证其两个月增量大于去年同期,同时“居民-企业”以及年内各季度也似乎没有出现稳定的趋势。所以我们认为季末效应可能存在,但并非一个主因。

除此之外,利用季节性调整后,我们认为10月信贷投放的确弱于季节性,信贷需求相对弱或是主导信贷增量的主要因素。 我们使用了X-12-Arima对新增人民币贷款进行分析,视图用统计学方法消除季末的季节性效应,从季调后序列可以看出10月居民与企业信贷均处于下行进程中(同比增量也有所少增)。我们承认使用各种方法均会出现不同的统计结果,尤其是使用Tramo/Seats方法可以直接消除春节效应的影响(使用Tramo/Seats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不变的),但该方法会扩大数据误差,因此我们还是使用了X-12-Arima对新增信贷序列进行调整。

企业中长贷好转:来自真实需求还是地方债务置换?

10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216亿元,同比多增787亿元;企业短期贷款降1178亿元,同比多降44亿元。一般认为企业长短期融资需求都是同步的,融资需求仅偏好长期或者短期的情况并不多。从历史经验来看,自2010年1月以来,仅有20个月出现了企业中长期贷款为正而企业短期信贷为负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在2018、2019年下半年开始较为频繁的出现。自201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一个逐渐走低的过程,因此 部分投资者认为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将表外负债转化为表内信贷是引发企业中长贷反直觉上升的主要原因 。但关于这一观点,最大的论证难度是除了草根调研外,数据较为缺乏,使得关于债务置换是否整体存在都难以证明。

我们认为非银存款的变化是观察这一问题的重点 。观察季末时点的地方债务置换的主要难点在于,季末时点往往银行机构会集中安排理财产品到期将非银存款转化为企业居民存款以应对内部考核以及监管考核,这一过程将减少非银存款补充居民&企业存款(跨季后,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操作)。同时,地方债务置换操作不会对企业存款产生作用,但会增加银行对企业中长期信贷以及非银存款。最后我们还面临着非银贷款跨季后正常增加以及信托基金资管产品变动的影响。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债务置换问题难以分析。

如果我们认为9月、10月非银存款波动主要由理财申购赎回(到期发行)变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以及非银机构产品存续变动引起,那么我们可以使用非银存款扣除理财余额波动(数据应取自理财年报半年报)、非银机构产品存续两项后可以大致估计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总额度。虽然有几项数据的公布预计在2020年,但我们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逻辑思路。

从非银存款的变化趋势来看,季末时点非银存款余额降低是一个常规事件 ,2019年3月、6月、9月分别减少11349亿元、4823亿元、8170亿元。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银行业理财半年报来看,2019年3月、6月非保本型理财余额分别减少了0.67、1.04万亿元,由于目前非保本型理财约占全部理财的75%左右(保本型理财压降仍在进行时),我们大致估算了每季度末的理财产品余额压降。从2018年开始,仅有2018年3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季末余额的下降幅度同非银存款下降额度近似(当然,信托基金资管在季末的变化也会招致非银存款的变动,但单从信托来看,信托业往往安排季末资金到期,这实际上会提振非银存款,但这种效应并未使得非银存款变动幅度超过理财余额变动幅度)。 而其他季末时点,银行理财下降都相对更多:考虑到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的本质类似于银行向非银机构支付流动性,那么从这一角度看2019年2、3季度确实存在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这一现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者的差值并不完全代表企业债务置换的实际金额。因为囿于数据的限制,我们无从得知9月末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信托存续余额以及基金资管余额对非银存款的扰动,所以从时间序列上来看这一差额不一定小于企业中长期信贷。如果我们假定2019年9月银行理财安排8500亿元左右的余额缩减(2017年该值约为5900亿元,2018年该值约为7300亿元),也将大于非银存款的缩小程度。 因此我们认为从2019年6月、9月的情况来看,地方企业债务置换的确存在,但考虑到其他非银部门在季末集中到期的情况,季末安排的企业债务置换可能小于1000亿元,并非企业信贷主流。

观察10月金融数据,非银存款(增加8800亿元左右)基本回补了9月非银存款的缩减额(缩减8100亿元左右)。从2019年的经验来看,季初月份的理财余额增长较为充分,均可以回补上月的缩减。如果我们针对9月约有8500亿元银行理财于季末到期的假定正确,那么10月非银存款的增加可能主要来自于理财产品的重新申购。由此推论, 10月可能存在300-400亿元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也并非是10月企业信贷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如果下季初理财认购没有大的变动,那么 地方债务置换=季末理财余额缩减量+非银贷款-非银存款-其他非银机构季末余额变动。

关于企业存款以及居民存款的大降,我们不否认企业债务置换能够解释部分“企业长贷增长但企业贷款没有增长”的问题,但从季节性趋势来看企业存款变动基本和2018年相同,并未有超出季节性因素的降低存在。最后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中针对季末理财到期额度的假设是针对年内趋势的合理估计,该项目的具体数值应以2020年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年报为准,而针对这一数值的变化会引起针对企业债务置换额度的不同结果 。但我们同样给出了分析这一问题的逻辑框架,而理财份额以及非银金融机构产品总额的实际值,我们也将持续跟踪。

债市展望

本文中,我们针对近期市场热议的信贷季末冲量效应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行了讨论。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梳理了历史同期的季末冲量效应,同时对信贷数据进行了季节性调整计算,认为10月信贷显示低迷仍然主要由信贷需求低迷引起,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存在但仍然不改社会融资创造低迷的大背景。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给出了分析的框架,如果我们的假设偏差不大,那么我们认为9、10两个月都存在一定的地方债务置换情况,但并非是企业中长贷多增的主要原因。但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后,信贷社融也未见显示强势,我们认为“资产荒”的大逻辑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季末冲量效应可能并不明显,而地方债务置换问题目前依据估测可能仅有300-400亿元左右,扣除后企业信贷可能也并没有明显强势(毕竟中长贷总额仅在2000亿元左右,季度加总也未见增长)。因此我们依旧坚持前期判断,认为引发债市反复的通胀因素终将消退,债券配置价值正在逐渐凸显,投资者可以寻机入场配置。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伍』 农信社线上贷款研究

近年来,无论是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传统银行,都以个人网络信用贷款为动力源,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对长尾市场的争夺。

网络信用贷款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依托于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具有效率高、体验好、规范等优势。产品包括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现金分期等等,近年来发展迅速。

零壹财经发现,数量超过1000家的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虽然受到业务地域的限制,但在个人网络信贷业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微信的生态中,也可以看到农商行的贷款产品。

本文将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为切入点,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如何?农商企业的个贷收入如何?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个人网上信贷业务?”等问题分析出来。

一、农村商业银行现状

农村商业银行高皮链(以下简称“农商行”)起源于农村信用社,2000年底全国首批试点农村商业银行在江苏省成立。与其他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受到更严格的跨区域经营限制。

2019年1月14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号文(以下简称“银保监会5号文”)称,“农村商业银行??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跨区域经营。他们的机构原则上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然而,同年4月8日,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常熟银行”,601128。SH)获得首张投资管理村镇银行牌照,农商行跨区域展业有了合规的新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两种方式设立。作为首批试点的农村商业银行,截至目前,江苏省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最多,共计6家。据零一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4月12日,共有10家农商行登陆资本市场,其中7家选择在a股上市,3家选择在港股上市(见表1)。

表1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名单(截至2019年4月12日)

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密集上市,农商行在2018年陷入沉寂。2019年一季度,紫金银行、清农银行相继上市。清农银行是a股上市农商行中第一家非江苏农商行。

(1)2018年农商行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河南。

农村商业银行可分为省、市、县三级。一般每个省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有一家省级农商行。根据图1,截至2018年末,山东、湖南、河南的农商行数量最多,分别为110家、101家和95家。农少只有北京上海一家农商行。

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布数量与当地的农业情况和人口有关:

1.在农业大省,农村商业银行一般较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山东、湖南、河南农业总产值分别为4403.2亿元、2597.6亿元、4552.7亿元;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29.8亿元和146.4亿元。

2.常住人口多的时候,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数量多。据零一智库测算,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数量(常住人口/农村商业银行数量),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服务当地百万(零一智库注: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数量中位数为97.48万,即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服务97.48万l

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渐统一。根据银监会2011年的戚孙建议,现有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合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因此,在新的相关政策出台之前,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银行模式应改革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

在改制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数量发生了变化。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农村商业银行1397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信用社812家,分别占银行业法人数(4588家)的30.45%、0.65%和17.70%,同比增减分别为10.70%和-9.00%。

(3)农商行相关政策:服务当地,择优跨区域。

由于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地域分布分散、风险控制能力有限、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等局限性,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目的是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对于跨区域业务,监管方面可能会表现出差异化的管理体系。

面对所握则有农村商业银行,银监会5号文指出“农村商业银行要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跨区域经营”。但是对于优质的农商行,银监会是跨地区支付的。银监会在《关于做好2016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银监会26号文”)和《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银监会3号文”)中指出,“支持优质农村商业银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或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通过一家新设或现有村镇银行经营、管理、并购异地村镇银行”。

表2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政策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4月12日)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个贷收入是多少?

根据2018年年报,农商行

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一)2018年,重庆、广州农商行营收规模和归母净利润最多

上市农商行2018年营业总收入764.68亿元,同比增长20.38%。上市农商行2018年年报的银行中,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增幅超过20%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9.93%)、江阴银行(27.09%)、张家港行(24.24%)和青农银行(22.75%),与2017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上市的农商行中,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2018年营收规模最大和增长幅度最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的营收最多,分别为260.92亿元、153.77亿元,同比增长29.93%、14.08%。

图2 上市农商行2016-2018年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截至2018年底,上市农商行均产生盈利,除了九台农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94%,其余农商行持续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在10%分别为常熟银行(17.53%)、广州农商银行(14.32%)、青农商行(13.23%)和紫金银行(10.21%)。其中归母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农商行有两家,分别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58亿元、65.26亿元。

图3 上市农商行2016-2018年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二)农商行个人贷款余额逐年增加

截至2018年底,上市农商行发放贷款总额1.41万亿元。2016-2018年,农商行贷款总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18.18%。

图4 上市农商行贷款总额(单位:亿元)

个人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2016-2018年底,上市农商行个人贷款余额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均超过10%,其中苏农银行和张家港行增长最快,CAGR分别为59.75%、45.13%。

图5 2016-2018年上市农商行个人贷款余额(截至2019年4月12日) 单位:亿元

注:CAGR为个人贷款余额的年复合增长率

个人贷款是贷款总额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达三分之一。上市农商行中,个人贷款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常熟银行(51.0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34.96%)和青农商行(27.56%)。

图6 上市农商行个人贷款占比(截至2019年4月12日)

三、农商行怎么开展个人线上信贷业务?

农商行一般存款量较为充足,如何放贷是农商行比较大的难题。便捷贷款流程是农商行尝试的方式之一。一些农商行开通了个人线上小款贷款业务。用户在所在地的农商行网点办理银行卡后,银行对有贷款需求的持卡人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可以通过银行网点或者线上实现。其中,需要提供的材料一般包括身份证明、工作证明(工资单、公积金)、居住证明等。

(一)个人线上借款必要条件:需持有相应农商行的银行卡开卡需要在当地的银行网点

为了实现线上信贷等业务,农商行跨区域设立网点通常有三种模式:

1、设立跨区域的支行。苏农银行(原名“吴江农商行”)是中国第一家成立异地支行的。苏农银行于2009年在湖北赤壁市设立了异地支行。截至2018年底,苏农银行已在安徽、湖北等省市在异地开设了分支机构。

2、设立跨区域的村镇银行。规模较大的农商行一般都会控股多家村镇银行。例如,截至2018年底,常熟银行旗下有30家村镇银行(兴福系),分布在湖北、江苏、河南、云南等省。

3、设立理财子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2017年1月,苏农银行申请出资设立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但尚未获批。

2018年12月,广东顺德农商行成为公开申明投资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首家农商行,但尚未获批。

除了第三种模式出现的较晚,暂无成功案例以外,异地的借款人可以通过第一、二种模式在农商行的网点办理借记卡或者贷记卡。

(二)微信银行:贷款业务导流为主

表3 上市农商行2017年在线业务情况 单位:万户

佛山农商行官网显示,申请悦农e贷需要年龄22-55周岁且在该行拥有公积金,社保,代发薪或房贷客户。由此可见,农商行线上贷款申请材料是之前用户累积的资料,是将负责办卡、五险一金、房贷业务部门与贷款部门资料打通的结果。

表4 上海农商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产品不完全统计

注:表格中空白格为相应产品所需材料没有直接提及

(四)线上贷款产品审核严格贷款受众范围有限

农商行对于互联网贷款业务处于尝试阶段。根据零壹智库对14家农商行的线上调查,农商行微信银行贷款流程一般为微信用户在提交贷款申请(填写信息: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贷款用途、所在地等)后,银行客户经理会让用户到相应网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后放贷。而在线审核的互联网贷款产品比较少。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表格中拥有互联网个贷产品14家农商行一共5家,分别为紫金银行(税微贷)、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渝快贷)、常熟银行(侬享贷)、上海农商银行(鑫E贷)和山东农信社(信e贷)。

表5 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及官网贷款业务情况(不完全统计)

农商行个人线上贷款业务尚不完善,主要的原因是政策上和技术上的难点。考虑到政策是不可控的因素,农商行越来越重视系统、人员技术能力提升。除了自己组建技术团队,农商行也尝试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四、结论

农商行出现较晚,是原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后的产物。随着政策推动,农商行或以大一统的姿态坚持到最后。但是银监会5号文让农商行的资金、业务延续着“围城”的困扰,但是管理型村镇银行的设立说明较早出台的银监办3号文仍在发挥效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跨区业务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地域限制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线下。资质良好的农商行可通过在异地开设支行和村镇银行扩大经营范围。在地域限制部分打开的同时,农商行个人线上信贷产品种类增加,模式从“纯线下”向“纯线上”转变。

相关问答:

『陆』 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下降明显

受监管趋严和部分资产信用风险暴露等影响,多家上市银行2019年上半年的信用卡 贷款 规模增速下降明显,同时,在发布信用卡资产数据的8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在该领域的不良率上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消费共债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

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信用卡贷款质量一方面与去年以来P2P等 网贷 平台“爆雷”有关,另一方面受去年整体信用偏紧影响,信用卡背后的主体中,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部分发生兑付困难。特别是2017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扩张,发卡量攀升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客户资质下沉,增加了这部分资质较差借贷主体的比例。

不过,他强调,近年来我国信用卡贷款发展较快,对比国际经验,当前我国信用卡指标仍处于较安全水平。

增速整体呈收缩态势

具体来看,大行的发卡量和透支金额增速明显放缓,仅农行上半年发卡量超过1亿张。其他银行方面,交行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7147万张,上半年减少了8万张;上半年累计消费额约1.42亿元,同比下降2.90%;透支余额4546.7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工行上半年新增发卡345万张,信用卡透支6281.73亿元,比上年末微幅增长0.27%。建行、中行上半年新增发卡分别为660万张、767万张,信用卡透支分别为6721.48亿元、4576.76亿元,分别增长3.19%、7.35%。

全行业方面,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包括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内的 银行卡 应偿信贷余额为7.23万亿元,相较年初的6.85万亿元增长5.55%。而2018年,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全年增速达到23.33%。而信用卡贷款余额这一数据,从2009年末的不到0.25万亿元快速增至2018年6月末的6.26万亿元,年均同比增速达50%。

在谈到原因时, 招商银行 (600036)副行长汪建中表示,招商银行信用卡增幅略微慢一些,但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招商银行基于风险形势,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便采取了主动适当控制信用卡增长的策略。

不良率有所攀升

信用卡规模增速出现收缩,部分原因与银行主动调整有关,但也有风险抬头等因素的影响。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信用卡逾期 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再破800亿元,达到838.84亿元,环比增长5.1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事实上,这一苗头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暴露,不少银行基于此调整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和控制信用卡贷款增量。

具体到不同银行,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大幅提升0.97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600000)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也较快,该行信用卡交易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5.69%;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82.99亿元,同比增长2.49%;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

探究背后的原因,在多家银行的中报中“共债”被多次提及。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共债风险上升等外部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表现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平安银行(000001)表示,该行自2017年年底开始提前进行风险政策调整,重点防范共债风险,同时针对共债、高负债及高风险地区客户采取额度管控、谨慎授信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了高风险客户占比,新发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预计这些管制措施的优化效应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信用卡不良率唯一下降的是中信银行(601998)。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86.78亿元,不良率1.7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过,该行在中报中依旧提到“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平台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集聚,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

监管关注信用卡风险

针对信用卡业务出现的各类风险,监管已开始强化。不久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13条措施中有5条直指信用卡业务,足见重视的程度。

《意见》指出,辖内各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同时加强对信用卡小额多笔循环套现还款、境外套现等新型套现风险特征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延期暴露、共债风险向银行集聚以及跨境洗钱等风险。

加强授信额度管理方面,《意见》称,辖内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检查,同时合理设定临时额度的调升频率、有效期和时间间隔,单次临时调升额度不得超过一个账单周期。对此,北京银保监局人士表示,该要求主要防范单次调升临时额度时间过长、连续多次调升临时额度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在7月份连开7张信用卡业务相关罚单,处罚原因都涉及“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

有地方监管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信用卡的监管加强,一方面为了防止信用卡一类的资金违规流向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则是警惕共债风险与推高居民杠杆率。

对此,广东银保监局提示个人消费者:一是不应轻易泄露个人资料给陌生人,防止被非法使用;二是正确用卡、理性消费,以免产生还款纠纷;三是如对银行卡账务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四是发生纠纷要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阅读全文

与生意宝2018年贷款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份额390什么意思 浏览:961
通达信强势主升指标 浏览:238
债权性资金 浏览:131
权证股票代码 浏览:315
人民币汇率对港股的影响 浏览:599
蚂蚁金服投资旷视 浏览:816
股权股份股票 浏览:92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 浏览:416
采购端融资 浏览:745
农行的理财产品哪个好 浏览:184
007355基金在哪家银行认购 浏览:443
森信股票 浏览:819
永坤投资 浏览:583
25万元理财 浏览:573
刘备融资 浏览:390
贷款结清证明能补不 浏览:299
吉林土地信托 浏览:192
富国基金亏损严重 浏览:295
港币兑换人民币5月9汇率查询 浏览:929
国亨贵金属北京分公司地址 浏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