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宗商品现货价格走势历史数据
作为投资者,如果想在钢材期货交易中获利,对于钢材期货基本面的透彻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如何把握钢材期货价格走势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把握钢价走势主要看三个方面:成本、供需关系、市场信心。 炼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在上述这些成本构成中,铁矿石和焦炭的比重各占炼钢成本的30%左右。我国铁矿石产量虽然非常大,但是由于品位较低,所以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全球80%的铁矿石贸易量掌握在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三家铁矿石巨头手中,进口的铁矿石又分为长协矿和现货矿,长协矿的价格每年会通过谈判机制得出新的基准价格,掌握铁矿石的长协矿和现货矿价格水平和发货量对于钢价的成本估算非常有价值。焦炭作为炼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基本由我国国内供给,不需要进口,这和我国的炼焦煤储量大有着密切的关系。焦炭价格的波动对于钢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铁矿石价格、库存焦炭价格和库存、发电量与电价、波罗的海海运指数,以及人均工资等都是影响钢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掌握这些成本构成的及时信息就能估算出钢价的成本,对于把握钢价走势就提供了基础。 了解了钢材的成本构成后,核心的分析内容就是研究钢材的供需关系。钢材的供需与其他工业商品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钢材的产量、进出口量、库存与下游需求。投资者只有深入分析钢材的供需关系才能对于钢价走势提供有价值的研判参考。2008年7月开始,钢价见顶回落,跌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10月中旬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公布才企稳反弹,主要还是因为前期的钢价暴跌,导致各大钢厂纷纷限产保价,压缩钢材的产量,库存水平也持续下降,而下游需求终端则持观望态度,减少采购,那么在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导致了需求的集中释放,而产量和库存则处于较低水平,于是促成了这波钢价的强力反弹。钢价反弹在2009年2月初结束重新进入下跌通道,主要原因为钢厂逐步恢复生产,导致钢材供给量持续放大,而贸易商结合春节因素看多后市,疯狂囤货,导致全国的钢材库存水平在2月份创下历史新高,而下游需求终端在库存水平达到理想水平后,实际需求并未见起色。由此可见,钢价的供需关系是决定钢价走势的根本因素,从供给来看,主要关注钢材的产量、进出口量、钢厂的限产、调价、库存水平以及不同品种的相关数据。钢材需求端主要包括房地产、基础建设、机械、汽车、船舶、能源采集、加工设备等,所以要关注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汽车产量、进出口量等下游需求数据。结合供给的情况判断供需关系,对于投资者研判钢价走势将非常有帮助。 钢价的波动除了受成本和供需关系的影响之外,市场的信心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008年10月中旬,4万亿的投资计划公布实施就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钢价受其提振,持续反弹,幅度高达30%,此类政策的推行、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期都将直接影响钢材价格的波动。 钢材期货投资者除了通过做多、做空交易赚取利润外,还可以关注钢材期货的套利交易,从时间来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不同月份的钢材期货合约之间可以进行跨期套利;从空间上来看,可以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钢材期货合约与国外交易所或者国内电子盘远期市场进行跨市场的套利。钢材套利交易由于风险较小,收益稳定,所以非常适合那些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⑵ 世界最大稀土矿60多年一直被当铁矿挖,具体是什么情况
稀土资源作为世界上稀缺的资源理应受到保护和发展,尤其在我国这项资源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也实际存在令人遗憾的现象。稀土资源作为全世界的关键性的以及急需的矿产资源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这项资源在我国拥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国内的稀土产业拥有着傲人的资源,这和国土辽阔天生具备肥沃的深藏不露的珍贵矿产有关,其实也是俗话所说的老天赏饭吃。
稀土资源如此珍贵,和黄金石油是一样的,其实应该作为国家一级战备物资,收归国有,而不应成为少数人的钱袋。
稀土方面研发的人才稀缺也是可见的短板,而稀土在很多发明创造的产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向国外提供着大多数的稀土资源,但是专利的技术却在欧美的国家手中,有时候还得向别人付专利费,这是核心技术卡壳所面临的问题。人们对稀土的认识还只在肤浅的表面。
⑶ 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世界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美国经济稳健运行,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加之美元继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这是近期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尽管世界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表1.6),但由于需求增长在短期内释放过于强烈(表1.7),使得矿业生产和矿产品市场难以适应,表现为需求强劲,供应不足,供需形势趋紧,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扬。但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矿产资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求减缓、价格暴跌,很可能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矿产勘查开发。
200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年平均价为72.26美元/桶,比2006年上涨9.5%;2007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上涨了9.5%,2008年从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65%,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96.5%;2007年世界精炼铜平均价7119美元/吨,同比上涨5.8%;精炼铝价格2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
表1.6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表1.7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1.4.1 能源供需矛盾凸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继续增长。2007年,尽管所有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随着公众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工业成为全球的焦点。2007年,原油价格(大庆原油)持续波动上涨,12月上涨到了90.41美元/桶的高点。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面对需求的变化,美国Henry Hub2007年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95美元,较2006年上涨2.7%。英国2007年Heren NBP价格则下跌23.7%,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01美元。生产能力紧张、气候条件恶劣、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世界许多国家的内乱以及投资基金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均为推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虽然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均未出现短缺。能源供应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表1.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同比下降0.2%(表1.6),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消费量为39.53亿吨,同比增长1.6%。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4.1%。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连续第3年出现负增长,较2006年减少了0.1%,但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仍达23.9%。从主要消费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区,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30.0%和24.0%。2007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99万桶,从而使日石油消费量达到了8522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消费量约每日下降了38.5万桶。2007年,欧佩克石油产量日减产35.6万桶。2007年其他生产国的产量日减产25.6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量每日下降了28.7万桶,为连续第5年下降。期间,俄罗斯的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日增产0.9万桶。美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2007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为71.82美元,比2006年的平均价上涨了10.3%,12月达到了每桶90.85美元的峰值(表1.8)。
表1.8 2002~2007年世界主要市场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略低于10年平均值。俄罗斯和美国是天然气生产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产量分别是6074亿立方米、5459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6%和18.6%。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8.4%,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仅为2.4%。2007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2.925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3.1%,高于2006年2.4%的增长率。美国和俄罗斯为世界两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31亿立方米、43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22.6%和15.0%。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9.9%,为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仅为2.3%。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2007年,煤炭仍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燃料。2007年煤产量为63.96亿吨,同比增长3.3%;消费量31.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5%,高于10年的平均值。其中拉丁美洲增速最快,拉丁美洲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0%和7.3%。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10年平均值。2007年中国消费量增长7.9%,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1.3%,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70%以上;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国为第二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为5.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18.1%,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煤炭的增长平缓,增幅为2.0%,高于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目前,国际煤炭的价格仍然相对较低,煤炭价格增幅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2007年,核能消费量6.2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0%。美国仍为世界最大核能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美国核能消费量为1.9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的30.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消费量为5.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84.7%。中国核消费量增长了14.6%,为1420万吨油当量。法国作为核电消费大国,2007年核电消费量9970万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4%,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16.0%。
1.4.2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世界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2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6.7%。这是世界钢产量连续第4年超过10亿吨大关。2007年世界钢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76.4%,比5年前增长了55.5%。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4.89亿吨。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为37.0%。在5大产钢国中,日、美、俄、韩4国的钢产量总和仅为中国钢产量的69.6%。日本为第2大产钢国,产量为1.20亿吨。美国排世界第3,为9721万吨。其他重要产钢国有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和乌克兰等。目前世界钢铁进出口大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钢铁贸易在世界钢铁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和俄罗斯。
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驱使铁矿生产公司加速扩能增产,从而使2006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了16.90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9.7%。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公司在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中再次提高了铁矿石价格。尽管中国作为铁矿石贸易大国直接参与了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由于3大矿业巨头垄断了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最终不得不再次接受涨价9.5%的价格协议。
近年来,除钼外,全球多数铁合金矿产品,如精炼镍、锰矿、铬铁矿、钴矿、钨矿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普遍上涨。
1.4.3 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快速上升,尽管产量也不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表1.9),价格持续上涨(表1.10)。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激增,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市场供应不足,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价格大幅走高。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10年来的新高,2007年6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铅年平均价继2006年大幅上涨后再涨100.5%,高达2580美元/吨;锡、镍年平均价分别为14539美元/吨和37230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65.9%、53.3%,均创17年来的新高;铜、铝的年平均价分别为7119美元/吨和2638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2.8%,由价格大幅上涨转入高位平稳;锌年平均价为3242美元/吨,同比下降0.9%,是6种有色金属中唯一下降的。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不同幅度增长,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日趋严重。2007年其他有色金属也大都呈现产消俱增、市场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锑、铋、镉、铟、钛、钴和硒等金属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
表1.9 2007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吨
表1.10 2001~2007年主要金属现货价格(年平均价)
1.4.4 贵金属市场供需两旺,大多数贵金属价格上扬
尽管近年来,世界黄金需求量变化不大,但黄金价格一路走高。2007年,与大多数矿产品一样,国际贵金属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全年金价大幅度波动,年均金价达696.39美元/盎司,比2006年上涨15.2%(表1.10),12月28日黄金价格涨到833.75美元/盎司,创下27年新高。从供给方面来看,2007年世界黄金的矿山产量为2200.7吨,同比下降1.3%,造成供应减少。尽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产金产量持续上升带动亚洲矿产金产量增长,但其他各洲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2007年投资仍是黄金需求的主要领域,而且也是2007年黄金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愈来愈显重要。另外,传统上美元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各国增加黄金储备以抵御贬值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但是官方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多吨,调整战略储备结构以及增强汇率的灵活、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加之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官方储备中黄金的比例也是较少,因此增加黄金储备需求逐渐增大。
2006年世界白银制造业总需求量为26142吨,比2005年下降0.9%。从消费领域来看,工业应用为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量的51.2%,其次为首饰业,占19.7%,其他摄影业占17.3%,银器占7.0%,银币及证章占4.7%。此外投资需求约1500吨左右。2006年世界矿产白银供应量估计为28359吨,比2005年下降1.5%。其中70%为矿山产量,21%为废料回收,9%为政府抛售。整体来看,2006年国际白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量供应缺口。从近几年的国际银市场来看,白银价格的走势与市场供求状况不存在必然联系。当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超过6.00美元/盎司时,直接左右市场的就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投机、汇率等因素。近两年的国际白银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白银供需现状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力很小。短期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变化、国际石油价格等仍然是决定银价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白银主要为铜、铅、锌和黄金等矿产的伴生矿产,因此白银相关金属行情的好坏,也影响着白银的市场。
汽车工业是铂族金属的主要终端用途,因此铂族金属市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度愈来愈大。2006年,全球铂需求量为678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用途,珠宝加工业需求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铂的供应量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全年总供应量为679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2.2%。供应量增长主要来自南非生产能力扩大到529万盎司,由此导致供应量大增。总体来看,2006年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仅有1万盎司的过剩。2006年,全球钯需求量为664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10%。需求下降主要源于珠宝加工业需求下降30%,该领域需求已经不到1万盎司。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消费量大增多少弥补了珠宝领域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2006年钯的供应量为80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4.1%。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2006年全球铑需求量为83.7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汽车催化器仍是铑的最大消费领域。尽管全年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但市场总体仍显供应不足,由此导致价格增长较大。
⑷ 古代铁矿石有价值吗
人类使用铁器制品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开始是用铁陨石中的天然铁制成铁器.
目前中国最早的陨铁文物是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中期(公元前13世纪中期)遗址中发现的铁刃青铜钺.这件古兵器,经全面的科学考查,确定刃部是陨铁加热锻造成的.它表明我国商代人们已掌握一定水平的锻造技术和对铁的认识,熟悉铁加工性能,并认识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但那时人们还不会利用铁矿石炼铁,而铁陨石又很少,所以当时的铁制品是十分珍贵的物品.
古人露天垦土法翻耕有铁矿的土地,矿石随之露出地面.《天工开物》记载:土锭铁(即褐铁矿结核)“浅浮土面,不生深穴”,“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由此可以推测这应该是最早发现地下有铁矿石的方法.
在发现铁矿石的地方,人们在地表露头处先用棒撬开石缝,再用火烧(火爆法),经过冷缩热胀,使其破碎,采取矿石.在河南、江苏、黑龙江等地一些古铁矿遗址,发现有竖井、斜井和巷道直接采掘矿石的古洞.说明之后人们已能根据矿体的不同产状,采用不同的采掘方法,由于采掘技术的提高,矿井愈来愈深.
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岩石、矿物的认识,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我国春秋战国成书的《山海经》、《管子》中的某些篇章,是人类对岩石矿物的最早总结,并从发现的矿产地中总结一些矿产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
随着冶铁业的兴盛与发展,发现和开采的铁矿产地,一代比一代多.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据《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产铁之山有37处.汉武帝(公元前119年)在49个产铁地区设置铁官.唐代,按《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全国产铁之山104处.明代,有铁矿产地130处.到清代前期(公元1644~1840年)铁矿产地发展到134处之多.古代开采的大部为地表风化残积、堆积矿和江河岸边的铁矿,以及露出地表的浅部铁矿体.
⑸ 为什么巴西的铁矿石可以自己主导定很高的价格,我们的稀土却不能自己主导定很高的价格呢
实际上是粉矿涨了79.88%,块矿是96.5%,我们现在要澄清两个概念,因为价格出来之后很多人认为这个矿石价格是涨了90%多了,实际上在我们矿石的消费结构中,粉矿的比例是大的,比如说在2008年我们国家要进口4.3亿吨的铁矿石,在这4.3亿吨铁矿石中90%以上,或者95%左右都是粉矿,只有5%左右是块矿,所以说你这个块矿涨了96.5%,本身对我们整体产生的费用来讲相对占的比例是小的,所以说大家最为关心,对钢铁本身的成本影响最大的粉矿是79.88%,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问题,我们说79.88%,先说它涨幅的价位合适不合适,首先我认为79.88%这个结果是双方共赢的结果,为什么是共赢的结果,在双方开放式谈判中间,当新日铁跟巴西淡水河谷达成65%和71.5%这种协议之后,由于力拓寻求运费补贴,所以使矿石的谈判拖到了现在。而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带领中国16家大的钢厂,包括中国所有进口澳大利亚矿的这些会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抗争。在这中间他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当然力拓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谈判拖到现在之后得以解决,这中间有很多的故事我们不必说了,说明谈判是非常艰苦的,也是坚持到了最后。
按照力拓原来的想法,他的要价可能高达85%或者95%,而现在的结果是没有到85%,更没有到95%,而取得接近一个80%的水平——79.88%,说明我们的谈判最终给它控制在了80%以下,79.88%很接近,但是没有达到。实际上经过双方长时间的较量,达成了一个共赢的结果。之所以是共赢,是说中国也意识到了我们仍然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的现实,我们离不开铁矿石。第二,力拓也认识到中国是他最大的消费地,也不愿意在这个市场上给中国企业进一步的抗争,实际上双方在这个地方也做出了退让的选择,把这个结果就摆下来了。
在这里面之所以还有一个双赢,对于力拓来讲他要求运费补贴,虽然在这一次协议中他不会加,但是通过他的涨价,实际上他也有运费补贴,因为澳大利亚和巴西淡水河谷的65%比,他是80%,相当于有15个点的涨幅,按照美元计算,估计有8到10美金,相当于我们多出8到10个美金,实际上相当于对他的运费补贴。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并没有吃亏,为什么没有吃亏呢?如果你按照85%,按照95%你吃亏吃大的,但如果按照65%,70%你又谈不下来,说明中国现在是按照市场行为看问题。
我之所以说他是比较好的结果,在于这一次跟力拓的谈判,表面上看我们把原来谈判的框架和规则打破了,实际上我们现在看问题不能墨守成规的看,难道以前定下来的规则就完全是正确的吗?什么原则规则是好的规则?是被谈判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因为原来的规则是在中国还没有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现在他们每年新增产能70%、80%都到了中国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按照原来老的规则来办。中国因素加入进来后,中国的需求量又这么大,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做一个这方面的考虑,虽然把原来谈判规则一种修订,这只能讲是依据现实的情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为什么?你要用硬的态度,65%你谈不下,谈不下怎么办?如果人家现在卖现货矿,吃亏最大的还是我们,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讲的话,也是一个成功。
通过这一次谈判,虽然很多人担心都改变了原来的游戏规则,原来游戏规则谈好了,比如说三大矿已经谈好了,现在对照执行了,今年不是全乱套了?现在担心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也要设身处地的想,这个世界是在变化的,经济的发展本来也是变化的,中国本身的发展,我们后面对资源的需求可能远远胜过别的国家对资源的需求,因为我们的经济技术在不断扩大,我们人口在不断扩大,我们处于高速的建设时期,我们需要在目前的环境下,相对来讲我们叫和谐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这一次把这个谈下来,并不是坏事,是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比较合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能够看出来,这几年在铁矿石谈判上,我们在不断的进步,我们去年宝钢9.5%把矿石一锤定音拿下来,是因为我们争取到了矿石谈判的首发权。今年我们又与时俱进,逼近实际情况,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又把这个规则我们拿下来,这说明后期的主导权基本上都在中国的手里了。我们去年首发权拿到了,今年我们顶了这么长时间,经过艰苦的谈判把这个拿下来了,这个事基本上在中国,你要从这个方面看待,也就是说从此之后,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上,不光在规则的制定上,在机制的调整上,在谈判的技巧上我们不仅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主力队员了。
http://www.lclhrp.com/newsshow.asp?id=81
⑹ 中国铁矿石每吨交多少税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5月1日起,依法适当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减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此前这一征收比例是80%。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本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以下简称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资源税。
第二条 资源税的税目、税额,依照本条例所附的《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及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税目、税额幅度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第三条 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由财政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纳税人所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资源状况,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
第四条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的,从高适用税额。
第五条 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第六条 资源税的课税数量:
(一)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
(二)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者免征资源税:
(一)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税。
(二)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酌情决定减税或者免税。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减税、免税项目。 第八条 纳税人的减税、免税项目,应当单独核算课税数量;未单独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课税数量的,不予减税或者免税。
第九条 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自产自用应税产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第十条 资源税由税务机关征收。
第十一条 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
第十二条 纳税人应纳的资源税,应当向应税产品的开采或者生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纳税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其纳税地点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决定。
第十三条 纳税人的纳税期限为一日、三日、五日、十日、十五日或者一个月,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核定。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纳税的,可以按次计算纳税。 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以一日、三日、五日、十日或者十五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扣缴义务人的解缴税款期限,比照前两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资源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条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实施细则由财政部制定。
⑺ EVE里那种矿石值钱
这个 我现在就在玩 原东共 现D3的成员~~我来给你解答吧~~分为7类 三汰合金 类晶 类银 胶矿 超新星 超矿 石英 这是咱们的缩写 也就是简称~~你若是矿工 我建议你去挖灼烧岩 新手最好的挖的矿石 练后能出胶矿跟三汰 还是比较多的~~另外这两种矿需求量在EVE上是庞大的~~大的你无法想象~~~相信你马上会有钱的~~~呵呵~~
EVE矿石资料
凡晶石
提炼所需: 333
体积: 0.1
每批货物: 33.33 矿物: 三钛合金 100%
变种: 富凡晶石(+5%),厚质凡晶石(+10%)
凡晶石是三钛合金含量最高的矿石
灼烧岩
提炼所需: 333
体积: 0.15
每批货物: 49.95 矿物: 三钛合金 66.7%, 类晶体胶矿 33.3%
变种: 浓缩灼烧岩(+5%),厚灼烧岩(+10%)
灼烧岩是类晶体胶矿含量最高的矿石
干焦岩
提炼所需: 333
体积: 0.3
每批货物: 99.9 矿物: 三钛合金 81.8%, 类晶体胶矿 5.7%, 类银超金属 11.5%, 超新星诺克石 1%
变种: 固体干焦岩(+5%),流体干焦岩(+10%)
斜长岩
提炼所需: 333
体积: 0.35
每批货物: 116.55 矿物: 三钛合金 25%, 类晶体胶矿 50%, 类银超金属 25%
变种: 蓝色斜长岩(+5%),富斜长岩(+10%)
斜长岩是类银超金属含量最高的矿石
以上四种一般都是小行星带里巨型的石头,而下面几种小行星体积会小很多而且不好找,但是可以让你赚更多的钱。
奥贝尔石
提炼所需: 500
体积: 0.6
每批货物: 300 矿物: 三钛合金 41.7%, 类晶体胶矿 16.6%, 同位聚合体 41.7%
变种: 银色奥贝尔石(+5%),金色奥贝尔石 (+10%)
奥贝尔石是同位聚合体含量最高的矿石
水硼砂
提炼所需: 400
体积: 1.2
每批货物: 480 矿物: 三钛合金 25%, 类银超金属 50%, 同位聚合体 25%
变种: 发光水硼砂(+5%),灼热水硼砂(+10%)
杰斯贝矿
提炼所需: 500
体积: 2
每批货物: 1000 矿物: 三钛合金 19.9%, 类晶体胶矿 19.9%, 类银超金属 39.8%, 超新星诺克石 19.9%, 晶状石英核岩 0.6%
变种: 纯杰斯贝矿(+5%),朴杰斯贝矿(+10%)
希莫非特
提炼所需: 500
体积: 3
每批货物: 1500 矿物: 三钛合金 24.2%, 同位聚合体 24.2%, 超新星诺克石 48.4%, 晶状石英核岩 3.2%
变种: 多色希莫非特(+5%),辐射希莫非特(+10%)
希莫非特是超新星诺克石含量最高的矿石
同位原矿
提炼所需: 500
体积: 3
每批货物: 1500 矿物: 同位聚合体 64.7%, 超新星诺克石 32.4%, 晶状石英核岩 2.9%
变种: 玻璃状同位原矿(+5%),光面同位原矿(+10%)
片麻岩
提炼所需: 400
体积: 5
每批货物: 2000 矿物: 三钛合金 20%, 类银超金属 20%, 同位聚合体 40%, 晶状石英核岩 20%
变种: 彩色片麻岩(+5%),棱柱片麻岩(+10%)
黑赭石
提炼所需: 400
体积: 8
每批货物: 3200 矿物: 三钛合金 25%, 超新星诺克石 50%, 晶状石英核岩 25%
变种: 条纹赭石(+5%),黑曜赭石(+10%)
灰岩
提炼所需: 250
体积: 16
每批货物: 4000 矿物: 三钛合金 71.6%, 类晶体胶矿 14.2%, 超噬矿 14.2%
变种: 亮灰岩(+5%),发光灰岩(+10%)
克洛基石
提炼所需: 250
体积: 16
每批货物: 4000 矿物: 三钛合金 25%, 超新星诺克石 25%,晶状石英核岩50%
变种: 斜克洛基石(+5%),克洛基水晶(+10%)
克洛基石是晶状石英核岩含量最高的矿石
双多特石
提炼所需: 200
体积: 16
每批货物: 3200 矿物: 类晶体胶矿 25%, 晶状石英核岩 50%, 超噬矿 25%,
变种: 三晶双多特斜岩(+5%),单晶双多特斜岩(+10%)
艾克诺石
提炼所需: 200
体积: 16
每批货物: 3200 矿物: 三钛合金 37.6%, 晶状石英核岩 20.7%, 超噬矿 41.7%
变种: 红色艾克诺岩(+5%),初级艾克诺岩(+10%)
艾克诺石是超噬矿含量最高的矿石
基腹断岩
提炼所需: 250
体积: 40
每批货物: 10000 矿物: 莫尔石 100%
变种: 基腹断岩岩浆(+5%),玻璃化基腹断岩(+10%)
基腹断岩是莫尔石含量最高的矿石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所存在的小行星和其所能提炼出来的矿物.
稀有的小行星只出现在安全系数低的星系. 越稀有其所在的星系越不安全. 比如说凡晶石在1.0的星系随处可见,而奥贝尔石只能在0.5以下星系找到。片麻岩和艾克诺石只0.1-0.0的星系出现。越稀有的小行星,其所在星系安全系数就越低的,越不安全。
类银超金属、诺克石、晶状石英核岩为昂贵矿物,无精炼5级不要去提炼矿石!
⑻ 世界最大稀土矿一直被当做铁矿挖,其中有什么隐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一下什么是稀土,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事实上,在自然界中,一共有250 种稀土矿。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1794年,加多林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中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土,即Y2O3)。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因而得名稀土。
从这个稀土矿被当作铁矿开采就可以看得出来,国内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稀土才开采乱象,需要进行整治。稀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定要引起重视。
⑼ 魔兽世界黑铁矿石大慨多少钱每组
黑铁矿石基本没什么用,原来60年代的一个支线学的,
金矿石的话请参考你们服务器拍卖的价格,每个服务器价格都不一样的
⑽ 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世界最大稀土矿长期被当铁矿开采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截至目前,已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
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我国稀土产业拥有资源与市场两大优势。近年来,通过加强资源保护,创新体系建设,我国努力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私挖盗采、“黑矿”走私等乱象依然存在,影响稀土资源价值体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由于家底长期不清,基础研究“断档”,交易“恶性竞争”等原因,白云鄂博稀土矿长期被当成铁矿开采,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稀土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专家建议,应尽快摸清白云鄂博矿家底,补上基础研究短板,建立统一的国家交易平台,努力建设稀土强国,助推高质量发展。
60多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将稀土列入战略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包含17种稀土元素的矿。然而,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矿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
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占峰表示,目前业界所采纳的白云鄂博矿稀土储量数据,仍是20世纪50年代的评估结果。因受限于当时铁矿石的需求和勘探手段,整个矿床并未完全探清,铁矿体外围和地表500米以下未做详细勘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宏瑞说,起初认为矿体是一个倒扣的碗状型,后来认为矿体像一口大铁锅,但现在发现主矿富含稀土的矿脉,呈两个“大板子”状向下延伸,不知道它有多深。
范宏瑞认为,白云鄂博的稀土,实际上不止目前普遍认为的占我国83.7%的储量,“它可能超过世界目前探明储量1.2亿吨的总量”。
白云鄂博矿轻稀土储量巨大是业界共识,但重稀土也不容忽视。“白云鄂博中重稀土虽然比例很低,但因其稀土总含量高、总储量大,中重稀土总量仍然是百万吨级。”北方稀土集团董事长赵殿清说。
此外,内蒙古科技大学白云鄂博矿稀土及铌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室研究发现,白云鄂博矿里作为核工业重要原料的铌和钍的含量,目前均居世界第二位。
多位专家说,由于历史原因,对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比较粗放,铁矿石中所含的其他矿产资源,都随着选矿废渣、废水进入到尾矿库里,未被有效利用。
白云鄂博矿开采之初,就有“以铁为主”还是“以稀土为主”的定位之争。“当时稀土研究水平有限,而国家对钢铁需求紧迫,于是在1965年确定‘以铁为主,综合利用’的方针。”杨占峰说。
不过,自1957年白云鄂博铁矿正式投产,距今已过去63年,早已超出铁矿开采的50年设计年限。目前已进入深部露天开采,开采成本越来越高,经济价值日趋降低,且产能不断下降。
业界认为,经过60多年的开采,白云鄂博铁矿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依托白云鄂博矿发展起来的包钢集团,也在谋求战略转型。
“2016年以来,包钢实施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稀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稀土营业收入达到180亿元。”包钢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60多年来,包钢命运始终与共和国建设发展相连,新中国成立之初急需钢材,包钢作为首批钢铁企业而诞生,如今国内钢铁产能已经过剩,包钢也应积极转型,寻找新的历史使命。
杨占峰等认为,随着铁矿开采期限的结束,应对白云鄂博矿进行重新定位和再认识,并助力包钢转型升级为世界一流的稀土行业领军企业、全球最优稀土钢生产基地。
“不能再当铁去采了。”一位受访专家坦言,“白云鄂博矿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独特宝库,在全球空前重视战略矿产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必要组织专家队伍,重新开展白云鄂博矿地质勘探研究,摸清家底,重新定位其矿产价值,提升白云鄂博矿资源战略地位。”
“随着全球新的稀土矿床及深海潜在稀土资源的相继发现,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优势面临严峻挑战。”杨占峰说,亟须摸清白云鄂博矿床稀土、铌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准确家底,为国家制定长期战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等人建议,立足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制定全国稀土资源利用及应用发展规划,区别对待重稀土与轻稀土管控政策,将重稀土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将轻稀土资源依据市场供需规律运作,保证国家战略需求和稀土下游应用市场的平衡发展。
杨占峰等建议,依托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形成十万吨级稀土提取加工、万吨级铌金属冶炼等有用成分综合回收利用示范产业,让世界级宝山——白云鄂博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人才匮乏制约我国稀土科技研发
“当今世界每六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范宏瑞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国稀土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多年来难以摆脱“挖土卖土”、稀土卖成“白菜价”的尴尬。
“根本原因在于研发落后,特别是基础研究更是少有人问津,核心技术专利大量向国外购买。”池建义坦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表示,当前我国供应着全世界90%的稀土,生产着全球70%的稀土磁性材料,“但专利大多在日本和美国企业手中,出口产品还得向人家付专利费。生产的许多稀土材料部件,都不知道人家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杨占峰等人看来,我国稀土整体研究水平与国外大约相差20年,许多方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由徐光宪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工艺,是我国在稀土领域少有的国际领先技术,正是靠这一优势,我国在稀土分离方面抢占了制高点。
之后,我国在稀土技术研发上并无大的建树。据杨占峰介绍,直到2020年初,我国在江西赣州成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目前,各大院校没有稀土专业,沾边的也仅有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冶金工程专业。
人才匮乏已经成了我国稀土科技研发的瓶颈。目前,全国20余位与稀土研究相关的院士中,专门研究稀土的几乎没有。
内蒙古包头市有一所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13人建制,其中11位是从外面临时聘请的专家。
池建义等认为,由于人才匮乏、力量分散,我国很难就统一的稀土研究课题进行合作攻关,更难形成共同的稀土理论研究成果,使得我国稀土基础研究不连贯,核心技术研发乏力,难抢制高点。
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徐光宪先生曾说,目前人类对稀土的认识不足四千分之一,探究空间巨大。
“现在我们像在‘蒸馒头’,只知道放‘碱面’,不知道背后的化学反应是什么。”杨占峰说,基础研究滞后制约着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亟须数、理、化等多学科交叉,攻克稀土元素的内在机理。此类“烧钱”、费时费力的事情,需国家顶尖研究团队才能完成。
专家建议,在有一定基础的高校设立稀土专业,培养后续人才;同时,可由科技部牵头在稀土科研力量、设施设备、产业较集中的内蒙古包头市,组建一个国家级稀土综合研究院所。
他们认为,新组建院所决不能走老路,一定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产、学、研、政、企共同参与的稀土研究应用国家平台,让稀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盗采偷卖“黑稀土”仍屡禁不止
位于包头市黄河大街上的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简称“包头稀交所”),是国内稀土“明码标价”的交易所。
记者在这里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稀土产品的交易量和价格,展现着稀土系列指数和价格走势。
包头稀交所董事长李振宏颇为感慨地说,国内稀土企业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双方协商交易完成,真实成交价格就像“袖筒里掰手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国内一家稀土生产企业负责人坦言,公司一直采用传统贸易方式,稀土定价由公司领导内部开会决定,“就是靠低价竞争,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及下属企业,在销售环节仍各自为战,贸易方式传统,成交价格不透明,行业内部竞争混乱。
“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稀土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客观价格形成机制。”李振宏说。
其实早在2011年5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内蒙古就批准成立了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由北方稀土、中铝稀土、五矿稀土、国储中心等13家稀土骨干企业、机构共同出资组建,当时此举被视为中国稀土产业谋求国际定价权的关键之举。此后,国内相继设立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等平台。
然而9年过去了,国内稀土交易依然是线上线下“两张皮”。目前,全国稀土企业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交收量微乎其微。2019年,包头稀交所的实际交收额仅13.3亿元,交收量仅0.3万吨。
李振宏分析,除本身交易机制不够成熟外,平台级别低、指令性生产和市场化交易相矛盾等因素叠加,严重制约稀土交易平台发挥作用。
一方面,交易制度的设计空间不足。2011年以来,我国对非国家级交易所制定了很多限制措施,包头稀交所等几大交易平台,都是省区级交易平台,服务稀土行业的功能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行业客户参与度不高。多家下游稀土应用企业反映,稀土产品生产是计划性管理,而下游应用是市场化行为,造成计划管理和市场行为的不协调。
稀土与黄金、石油一样都是国家战略资源,理应像黄金、石油一样有国家设立的交易所。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级统一交易平台,避免“区自为战”,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稀土定价机制,将稀土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业内专家认为,统一的国家级交易平台可以通过商业收储调节市场供需,实现供应稳定、开采销售可控,并建立出口可追溯机制,解决行业偷逃税问题,堵住“黑稀土”交易,避免稀土卖个“白菜价”。
包头市市长赵江涛表示,一个公开透明的全国统一市场,既可以通过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产业,也能成为实施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