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于企业

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于企业

发布时间:2020-12-14 20:27:11

㈠ 我的股票多了创业板,资金也多出去了

今天深交所进行创业板首次全网测试。
最迟星期天晚上恢复正常。

创业板今天首次全网测试 下周预披露招股说明书

昨日证监会表示,已受理149家创业板企业的发行申请,这些企业共拟融资336亿元。证监会有望在下周就创业板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进行预披露,并于国庆节之前召开创业板首次发审会。而从今日9时开始到晚上6时30分,深交所就创业板也进行了首次全网测试。

据证监会昨日披露,目前已经受理149家创业板企业的发行申请。149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13家,占9%,外商投资企业12家,占8%,其余的都是民营控股企业。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制造业占比约为15%,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拟发行股份总额36.29亿股,预计共募集资金336.05亿元。创业板的审核工作正按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首次发审会预计在国庆节前召开。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全网测试内容为模拟创业板证券发行、创业板证券交易、创业板证券非交易、证券账户创业板交易权限控制及相关的结算业务全过程以及债券单边挂牌交易业务。将模拟1个交易日、3个结算日的运行。这次测试算是创业板推出前的一项“集体练兵”。

㈡ 银行公司金融部,易于吸收企业的哪一部分资金作为存款

1、给他贷款,通过授信贷款拉动存款(专业术语叫资产拉动负债,贷款是版资产,存款是银权行负债业务)
2、通过客户的上下游,用供应链金融及保理业务切入,将回款账户开到你们行,这样你就可以躺在床上来存款了,这也是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
3、有个吸收存款的利器叫资金归集,很好很强大,也是属于躺在床上来存款,详情问你们行网银处

㈢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什么积极意义

国务院开年第一会研究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

据媒体报道,目前营商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区发展的“软肋”和“硬伤”。具体归纳起来有: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二是搞地方保护,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投资环境恶劣,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为什么优化营商环境这么重要?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有千丝万缕联系。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最佳投资地……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净化社会风气,打造法治国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污化营商环境的事例,正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建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除了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外,更强调企业开办、运营、关闭和市场维护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平台,形成以“表单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为特征的全新审批模式,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填写“一份申请表单”,即可“完成多项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二要做强监管的“加法”。着眼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处理;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对企业不公平对待,不能搞地方保护,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抓紧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关评价指标和办法,推动各地由过去的争资金、争项目向争创优质营商环境转变。同时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㈣ "在金融市场,一些人的储蓄可以转化为其他人的资本”这句话如何理解

一、几个基本概念
资本:经济分析传统上将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土地、劳动和资本,土地与劳动为基本生产要素或初始要素,资本则称为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投入品,如建筑、设备及投入和产出的存货。资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的使用价值就是资本的增值性或者增殖能力。
融资:就再生产所需资本而言,社会资本有五种融通渠道,一是财政生产性投入,二是金融信贷资金,三是资本市场融资(发行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债券及可转换债券),四是商业信用,如商家之间的预付、应付、赊销、代销等资金,五是民间融资,表现为企业(或个人投资者)的自筹资金以及他们之间的借贷资金等。
资本经营:就是将资本作为商品加以经营的经济活动,其实质就是将资本的使用价值加以买卖。
民间投资者:按现行统计口径,社会投资者可分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大致可以把非国有单位视作民间投资者,即民间投资者包括:股份制企业中非国有股东,城乡集体企业(如乡镇企业),私人经济(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大户),个人投资者(如股民),政府引导投资项目中城乡个人的出资等。
民间投资:是指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联营、合股等经济实体的投资。
启动民间投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通过建立消费(或储蓄)与投资、负债与资本金、金融资金与产业资本等之间有效的互动和转换机制,促进非国有单位、个人的消费资金(或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增加民间资本总量;二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培育民间投资者,激活其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增强其创业能力和融资能力,从而增加社会投资总量,优化社会资本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投资效率。在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形成区域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民间投资主体概念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三种口径,中口径为:非国有经济与非外商经济投资的总和,包括交通、联营、个体、私营、非国有股份制五种经济类型的投资的总和。主要以直接与间接投资两种形式,国内与海外两大区域,独资、参股、控股三大手段,大、中、小三种投资规模,重点分布在农业、制造业、交通仓储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五大产业领域。
二、全市民间投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1、民间投资保持旺盛增长势头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地区以来,我市民间投资始终保持加速增长态势。1994-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29亿元,是建区前1981-1993年总额的5.31倍,其中,1994-2002年非国有经济57.5亿元,是1981-1993年总额的3.71倍。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3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12.55亿元,分别1993年、1995年和2000年的6.21倍、3.02倍和1.54倍。非国有经济投资在1981-1993年、1994-2000年和九五(1996-2000年)期间,平均速度分别为13.72%、22.07%和32.45%。
以“两工”、投劳折资等方式,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民间资本,集中投入到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巴中新村等基础设施建设。1994-2000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地方自筹67.4亿元,占77.87%,以劳折资59.91亿元,占69.21%。
2、私有经济成为民间投资的主力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了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私有经济成为最活跃的经济主体和民间投资的主力。2002年,全市发展各类民营企业755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721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1.33万人,增长16.8%;注册资金9.32亿元,增长15.5%;全年产值及营业收入为95.46亿元,增长20.3%;上缴税金1.32亿元,增长19.6%,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49.2%;实现增加值47.83亿元,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50%。
3、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营经济以其制度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对全市国营百货、糖酒、蔬菜等商业企业发起强烈竞争。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1993年国有、私营、个体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2.06%、1.15%和27.48%,到2002年则分别为14.65%(下降17.41个百分点)、5.45%(上升4.3个百分点)和55.9%(上升28.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活跃和流通发展。
4、民间投资发展的空间较大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框架,是“巴中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力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很抓大户发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政府推行“六统一、一监督”制度,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实行主导产业优惠政策,降低产业进入成本。如对天然气(CNG)汽车的发展,允许个体控股发展;加强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建立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减少管理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降低社会成本。这些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民间投资发展空间。以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巴州芦笋、平昌高梁、巴州雪山的长毛兔、巴州渔溪的川明参、南江和通江北部山区的中药材和干果等特色绿色食品正逐步被培育成为主导产业,增加了投资商机。其他一些区域性或社区性的投资项目也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如巴城和三县城以及重点集镇的房地产、社区建设等都具有广泛的市场。
5、民间资本总量不断增大
民营经济的组织形式有所提高,私营企业中股份制企业的比重明显上升,个别个体户(主要是科技服务产业)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一批私有经济业主在投资特色绿色食品的过程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民间经济企业,民间资本总量不断增大。2002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7.73亿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79.98%,全市人均储蓄额达到1350元,比1993年的177元增长6.6倍。在金融市场,一些人的储蓄可以转化为其他人的资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仍存在一定的偏见
在一些干部群众中间,培育民间投资主体、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尚未成为全市的主流思想。一些干部对民营经济缺乏服务意识,认为从民营经济中“吸”一点“借”一点不损害国家利益。
2、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缺乏法律保护。例如,由于现行法律将贪污罪的主体定为损害公有财产所有权,对私营企业中的雇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私营企业财产,只能作民事经济纠纷论定,故个体、私营个体在生产经营中,财产被侵吞、权益受损害以及遭受有关部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乱集资侵扰的事情,仍屡见不鲜。
缺乏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据统计,我国国有经济可以投资的领域约有80个,外资约60个,而非国有经济仅约30个,不少领域外资进入了,对民间资本却排斥在外。政府的一些规定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电信、广电等行业。在评定职称、计算工龄、在职培训等方面,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也受到一些限制。
税收政策不平等。民营企业除了缴纳所得税,其税后利润分配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造成了事实上的双重征税;国有单位可能得到划拨土地,而个体、私营经济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以出让方式得到。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属于现行税法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在100万元或产值在180万元以下),还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难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打交道。
政策措施不配套。国家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地方政府也配套出台了扶持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很多是停留在一些概念比较抽象,缺乏相应的具体措施,导致政策的可操纵性差,甚至出现政策与政策之间不衔接,政策文本与法律文本内涵与外延不一致的现象。
银行信贷支持不平等。尽管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组织,但是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作方式单一,补偿机制不健全而形同虚设,手续多、费率高、范围窄、额度小、期限短、可操纵性差,难以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担保。政府对一些企业的财政贴息贷款、产业发展基金在安排上,民营企业也很难得到。据统计,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占50-60%,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各占15%,国家预算不到1%。2002年,全市私有经济贷款1.42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2%。
市场管理不规范。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政出多门,工商、税务、劳动、公安、环卫、物价、城建等诸多部门各管一块事,“有利争着管,没利无人管”,使得劳资纠纷、劳动安全、养老保障和偷漏税等行为时有发生。
3、民营经济自身存在一些缺陷
个体规模小。2002年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约21万元,而1998年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59.9万元。
组织形式相对落后。全市民营经济主要以个体户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和高度集权化的决策机制,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缺乏自律性,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缺乏长远战略思想,技术和人才吸纳力不强,在法律保护、市场拓展、融资手段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产业空间狭窄。全市民营经济大部分集中在商业批发零售、饮食娱乐、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其社区性特征突出,向外拓展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业内竞争十分激烈。如巴城的士通常价格仅2元钱。
私企生命周期短。据调查分析,我市个体户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年多,60%的私营企业经营期不超过3年。
三、民间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三大支柱,我市民营经济则已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巴中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我市应围绕这条主线,在更新思想观念、拓展产业空间、更新融资工具、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以新的举措创造新的发展业绩,促进“三大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更新思想观念
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发展壮大民间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自主性;有利于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社会的市场化进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学而优则商”的社会意识。要大力破除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破除鄙“商”、恐“资”的思想,要努力形成尊“商”、重“资”的社会主流思想意识。
( 二)拓展产业空间
民间资金要转变为民间资本,其基本前提条件是民间资本要有投资的空间、投资的机会和获取收益的预期。
一是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在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对民间资本同样适用。要改革传统的投资体制,变基础设施公益型为开发经营型,把基础设施作为资本品推向市场,引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规划为龙头,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为手段,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电气、垃圾处理、道路、桥梁和城市交通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加快巴城中心城市和三县城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投资绿色农产品开发,发展社区服务业和民办教育、民办旅游等。
二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没有选择就没有优化,就没有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资源,进行主导产业的培育,以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提高产业关联度,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区域市场,形成民间资本良好的投资预期。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优美是我市的相对优势资源,也是我们进行主导产业培育的首选产业。要把劳动力资源开发当作第一大产业来办,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劳务输出市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绿色农产品开发,发展南江黄羊、通江银耳、中药材、山野菜、干果、芦笋、兰草等特色花卉,以及江口醇、小角楼白酒,南江霞石等特色工业产品。
(三)更新融资工具
更新融资工具是民间资本转化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一是对国家投资的项目,要继续探索采取项目股份、合作或出售未来经营权等形式,向社会吸纳资本。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可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分期支付土地转让费,给予扩大特许经营权期限、范围,合理提高项目收益和回报率等优惠条件,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对竞争性项目,要坚持项目法人制度,由项目法人对项目投资和经营负责,政府严把产业政策、公共和劳动安全、生态环保三大关。通过深化国有集体企业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吸纳和带动民间资本的投入。通过财政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以吸引民间资本的大量跟进。
二是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国有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质量,实现金融企业与地方发展的双赢。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金融,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允许市内外企业和个人参股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应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充实信贷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品种,对民间投资者的贷款申请一视同仁;要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提供信息咨询和理财经验;要与民间投资者共同努力,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取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额度要求,只要具备发债条件,就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发行债券;还可以采取买壳上市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壳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完全依靠由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来完成是不现实的。乡镇政府要切实改变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由定项目、下指标、督生产转向指导建立合作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绿色农产品开发或专门从事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
四是资本转化和流动。创造条件推进资源、产权的资本化。政府对巴城和三县城的城区国有土地建立一级垄断市场。进一步完善住房建设和销售的各项政策措施,发展住房二级市场。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
(四)培育市场主体
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我市最为缺乏的即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企业培育机制,促进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是实施“孵化”政策。在由农民向个体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点是减负,减轻农民的转变成本;在由个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创新,通过政策的不断调节,大力引进外地投资者,鼓励市场竞争,增强企业活力。
二是增强民营经济的自我完善能力。通过加强产权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市场扩展、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改造,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是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机制,特别是通过办好工业园区来带动“现代城市型产业群”的发展,即形成若干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能产生出特有组合效益的企业群,并体现其先进性、特色性、低污染性、高就业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和工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度,提高民营工业产业层次,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五)优化投资环境
经济主体的亲附背离与否,关键看其投资环境是否优劣。投资的社会成本低,易于安居乐业就是好环境。因此,优化环境,建立投资“洼地”,筑巢引凤,是地方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强硬环境建设。要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区位劣势,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二是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坚决破除产业、区域以及行政管辖权的壁垒限制;建议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收入型,允许购入资本品的进项税额按折旧年限逐年抵扣,降低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进一步完善“六统一、一监督”和“民主评税”等措施,取缔各种非法收费项目,完善税种结构,对与民间投资有关的税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税赋,切实减轻民间投资者的负担;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民间投资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建议把那些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或基金,通过扩大现有税种税基或设置新税种的办法实施“费改税”,切实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
三是重塑人文环境。要通过宣传教育,继续发扬“红军精神”、“巴中精神”,培育创业创新精神,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和尊“商”崇“技”的社会氛围,树立巴中良好的区域形象和商业信誉。调整和制定有关政策,使民间投资者在评定职称、评选先进、户籍管理、子女就学以及因商务和技术交流需要办理出国(境)手续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
四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为经济主体服务的工作,努力提高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力。要把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着积极引导、热心服务、依法监管的原则,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尽快建立民间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改进对民间投资的统计方法,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民间投资状况。搞好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区域政策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五是推进民主政治环境建设。进一步扩大政治民主,拓展民间投资者参政议政的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为民间资金转变为民间资本创造政治社会条件,为发展民营经济服务。

㈤ 什么是释放资金规模

学生回答,提着两只钱袋预时候才会破土而出。不同种的蝉会选择它们

㈥ 融资难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民营尤其是中小企业,很多时候会面临现金流亚健康问题,有时周转不灵时,企业就会陷专入困境,这时就加重属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经营困难等等等;
如果是为了新项目而融资的话,融资失败就意味着项目只能死于腹中,大多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1.企业信用、财务状况不佳 2.项目可行性报告无法吸引银行或投资者 3.企业团队人员能力欠佳,不被出资方看好 4.企业融资手段单一

㈦ 八项准备金对企业的影响

2001年度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对短期投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恰当地运用谨慎原则,充分认识资产贬值的风险,提高企业应对未来资产贬值的能力。但计提这“八项准备”是否影响企业利润和应税所得呢?下面,我们分别从现行税法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税法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5月16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指出: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经批准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但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等4项资产的减值准备,税法没有具体规定。
根据税法的规定,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都是利润的减项,但它们都不能从应税所得中扣除,计提与不计提准备对应税所得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7项减值准备直接影响利润,而不影响应税所得。而对于坏账准备而言,坏账准备在应收账款余额5‰以内的部分,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坏账准备大于应收账款余额5‰的部分,不能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因此,作为应收账款之备抵的坏账准备既是利润的减项,又是应税所得的减项,对利润和应税所得都会产生影响。
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这8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其可能发生的损失,或对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计提跌价或减值准备。
从以上规定及其会计处理,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计提这“八项准备”对企业当期的利润会产生影响,从各期计提数(或冲回数)减少(或增加)利润,但在资产整个存续期间内对利润的累积影响数为0。也就是说,这“八项准备”对各年利润的影响是以计提数(或冲回数)减少(或增加)利润,对利润各年的累积影响数为0,即其对利润只起平滑作用。

对于大部分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次资产夯实的举措,挤去了按过去会计制度“合法”存在的水分,是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一步。四项准备金政策的出台,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还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对上市公司所作的估计和处理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来说,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中,无论存货的成本价多么高,只要存货是按成本价计价的,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即使不真实,却是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如果计提准备金,公司应领先将存货成本高于市价的差额作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出来,计入损失。这样,对经营者考核的正确度就大大地提高了

准备金虽然加大了计提的比例,将损失提前体现在会计报表上,但并不减少相应资产的数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其颁发的《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还特别强调了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资产减值核销的程序等,以此防止上市公司滥用核销权核销资产,保护中小投资者。

再是由于这一次计提四项准备金采用“追溯调整法”,因此,对当年损益的影响不会很大。而对当年的净资产可能有较大影响。如某股份有限公司坏帐准备原按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从1999年1月1日起,会计政策作了变更:将坏帐准备计提比例提高到10%。计算如下(单位:万元):

该公司会计政策调整对1999年会计报表的影响是:(1)1998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减少1,710万元;(2)1998年当年“净利润”减少190万元;(3)1999年当年“净利润”增加95万元;(4)1999年年末“未分配利润”减少1,805万元。

同时,坏帐准备1998年12月31日由原来的1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1999年12月31日由原来的95万元调整为1,900万元。

据统计,1999年当年全部上市公司提取的四项准备金占净利润9%左右,因而,可以认为“四项准备金”的计提对当年业绩的影响并不大。有关专家对截止2000年8月25日沪深两市既有年报又已公布中报的898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对比,上半年期末全部样本公司共计提四项准备余额为374.9亿元,而1999年底为372,6亿元。二者相比,今年上半年比1999年底仅增加2,3亿元。粗略地讲,上半年898家样本公司因增援四项准备共减少利润2.3亿元,这仅占上半年全部样本公司净利润总额的0.71%,因而,可以说四项计提因素对上半年公司的业绩基本无影响。

专家认为,“四项准备金”的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存货跌价损失、投资收益,直接冲减了利润总额,使一部分公司由盈变亏或净利润下降。短期来看,影响了股东的收益与回报;但从长期考虑,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对所得税的影响。根据财政部文件,计提“四项准备金”,除按应收帐款0.5%计提的坏帐准备可在所得税前计入费用外,其余一律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调整增加四项准备金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减少四项准备金是否同样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是作为永久性差异,还是时间性差异?

笔者认为,调整增加四项准备金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减少四项准备金同样应当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也可作为时间性差异。

如果某公司两年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5万元、-2万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会计处理时,

第一年:

借:所得税 313,500

递延税款 16,500

贷:应交税金330,000

第二年:

借:所得税 336,000

递延税款 -6,600

贷:应交税金330,00

这样处理,符合配比原则。

两年合计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30,000元,对净利润的影响是9,900元

㈧ 资本市场的功能中是怎样有利于企业重组的,举一个例子,必采纳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资本市场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具。无论从价格敏感度上讲,还是从操作复杂程度而言,并购重组都是资本市场比较高精尖的金融工具之一。相对于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工作,并购重组工作更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特点,一方面,资本市场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交易工具,以股份对价的并购重组手段日益丰富,为兼并重组提供了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操作平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具有发展空间大,市场化程度高、利益相关者多、内幕信息敏感、财富效应明显等特征,需要全面加以认识。

一、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飞跃上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代表性、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从上市公司2010年度报告披露的情况看,全国2133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7.5万亿,同比增长34.02%,实现利润总额2.16万亿,同比增长36.88%,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55%。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约86.4万亿,同比增长18.5%,营业收入占GDP比重达43.75%,总市值约26万亿,市值排名由2005年的全球第13位跃居目前第2位。2010年全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其中首发347家融资4883亿。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央企及其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从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央企有43家,央企控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6家,上市公司央企资产占央企资产总额的52.88%。

上述数据表明,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资本市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既体现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带动力,也体现在制度上的引导力、传播力。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带动力方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载体;二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三是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四是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五是培育市场经济理念的重要载体。

在制度上的引导力、传播力方面,资本市场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是契约精神和公司制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契约精神相对薄弱,发展市场经济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公司制度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数百年发育、发展,而在我国发展实践相对较短,股权文化、资本原则相对薄弱的。资本市场在确立契约精神和公司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例如,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近300万股东直接参与谈判、协商,并按照资本原则投票表决达成契约,使得股权文化和契约精神在中国社会得到了一次波澜壮阔的传播,同时上市公司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资本市场在培育商业信用,推进会计、审计准则的进步,推动了民商法、行政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培养了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意识,促进了风险理念、金融意识和理财观念的普及,使法人财产、社会投资、股权文化、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等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这些因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了理念和制度基础。

㈨ 云南昆明浮沉电力向社会吸纳资金没有承诺兑现请回答

说具体点,

㈩ 明介金融投资坑了很多人,吸纳资金上亿元。现在又变成汇利金服在骗人,报案又互相推,该咋办

记者已经开始报道明介金融诈骗了,网警也已经开始调查了

阅读全文

与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于企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商世纪投资控股集团 浏览:76
股票调查报告 浏览:222
车辆抵押贷款企划总体 浏览:825
贵金属现货原油招商加盟合作 浏览:603
在郑州贷款好做吗 浏览:723
p2p资金成本 浏览:961
女人理财平台 浏览:748
境外汇款附言写什么 浏览:379
迪拉姆对人民币汇率1月30日 浏览:967
股票公司反腐 浏览:400
日漫动漫电影电视剧都有 浏览:871
电影all about anna在线观看 浏览:67
可以看见男人撒尿的电影 浏览:737
香港老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71
大型网站免费 浏览:89
现在还有免费网址吗你懂的 浏览:386
芊芊影视好看的电视 浏览:800
可以在线观看的网盘 浏览:875
催眠电影 浏览:530
电影800免费版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