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测算流动资金的“详细估算法”怎么进行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的基础:营业收入、经营成本
(了解)扩大指专标估算法
计算属公式:流动资金=年营业收入额×营业收入资金率
流动资金=年经营成本×经营成本资金率
流动资金=年产量×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熟悉)分项详细估算法
1 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 应收账款 + 预付账款 + 存货 + 现金
流动负债 = 应付账款 + 预收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 = 本年流动资金 - 上年流动资金
2 估算步骤:确定各分享最低周转天数,计算个分项年周转次数,估算占用资金额
1)确定周转天数
2)年周转次数计算:年击转次数=360/最低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估算
① 存货估算: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② 应收账款估算
③ 现金估算
④ 预付账款估算
4)流动负债估算
① 应付账款估算
② 预收账款估算
㈡ 流动资金缺口如何计算
流动资金缺口测算公式:流动资金缺口=营运资金-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1、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2、预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天数=360/预付账款周转率
3、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4、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5、预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360/预收账款周转率
6、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7、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8、自有资金=未分配利润中可用于营运资金周转的部分+当年净利润+折旧-分红-计划归还贷款
9、流动资金缺口=营运资金-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参考资料:http://www.docin.com/p-250267396.html
㈢ 如何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㈣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计算,特别是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如何计算
报表中没有,只是预计企业年销售收入,用来减去上年报表中销售收入,除以报表中销售收入。
(预计本年销售收入-上年报表中销售收入)/上年报表中销售收入*100%
㈤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如何计算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的计算方法是: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专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属+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5)流动资金测算扩展阅读:
流动资金特点
①流动资金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
②流动资金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
③流动资金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
④流动资金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
管理要求
①既要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要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②管资金的要管资产,管资产的要管资金,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
③保证资金使用和物资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清,遵守结算纪律。
④流动资金只能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不能用于基本建设和其他开支。
㈥ 流动资金怎么计算
有两种算法,分别是分项详细估算法和扩大指标估算法。
分项详细估算法:
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与周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根据“方法与参数三”,流动资金的内容有所变化,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6)流动资金测算扩展阅读:
流动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金情况。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的表现形式,即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合计。[1] 广义的流动资金指企业全部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货(材料、在制品、及成品)、应收账款、有价证券、预付款等项目。以上项目皆属业务经营所必需,故流动资金有一通俗名称,称为营业周转资金。狭义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即所谓净流动资金(networkingcapital)。依照此一定义,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除流动负债外,应另辟长期来源。净流动资金的多寡代表企业的流动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愈多,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因而其信用地位也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较容易,成本也较低。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流动资金
㈦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公式疑问
我个人认为,该项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权益中可以用作流动资金投入的。因为在自有资金中内应容先满足固定资产投入,剩下才能用来满足流动资金。该测算公式即然出现在流动资金测算中,那应该就是能够投入到流动资金的自有资金。
㈧ 为什么<流动资金测算办法>测不出企业的资金需求
银监会的流贷测算办法是脱胎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测算办法”,在原理上并无新意。在当时一般情况下的企业财务状况是(假如在没有固定资产占用挤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企业的定额资金(所谓的“三项资金”占用,即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相当于企业今天的“存货”)占用,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比很高,一般可达到80%—90%,所以用“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测算办法”测算企业的资金需求,是很合适的。后来,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结算资金(应收账款)占比越来越大,而“存货”部分占比越来越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结算资金的占用问题,所以,原来的“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测算办法”也就不适用了。而这次银监会的“流贷测算办法”似乎是考虑到了企业结算资金的占用以及相应的结算资金来源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是通过“几个相关科目”的周转天数的直接相加减后,通过公式的计算来间接进行的,事实上还是对企业的结算资金占用问题考虑不充分,因此也仍然是测不出企业的资金需求。(另外,那些周转天数的直接相加减,正确吗?)至于有人说是测不出来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是因为企业发生了挤占挪用或基本数据采集不准,根本就不正确。企业是否发生挤占挪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直接就可以很简单的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分析判断出来,银监会的流贷测算办法并没有可以发现企业发生挤占挪用的功能。基本数据采集不准确,其实也不一定会从多大的程度上对真实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这个办法更没有鉴别企业财务数据准确与不准确的功能。结论:银监会的流贷测算办法之所以测不出企业的资金需求,关键是对企业的结算资金占用问题考虑不充分。银监会的办法从根本上就不正确,各家商业银行无论规定怎样的变通办法,都是在瞎忙,浪费时间与精力!
㈨ 流动资金测算中,如何确定自有资金值
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回部分资金。是答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计算公式:
企业自有资金=资产-负债
企业自有资金=所有者权益
各个企业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同,取得自有资金的渠道也不一样。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自有资金构成:
(1)一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固定资产的无偿调入等;
(2)一部分来自企业内部积累,即按国家规定,从成本和税后留利中提存的各项专用基金;
(3)此外,还来自定额负债,即企业根据有关制度和结算程序的规定,对应付和预收的款项中能够经常使用的一部分资金。
例如,应交税金,应交利润,预提费用,以及某些生产周期长、按完工程度预收的货款中能够经常支配使用的部分。定额负债在财务处理上视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参加周转。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自有资金的构成
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来自劳动群众投入的股金和由企业内部积累形成的公积金、公益金及其他各项专用基金。
在西方国家,私营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来自股东的投资和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㈩ 如何做好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
2009年,银监会颁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据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超额放贷。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应如何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科学合理测算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时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求额,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既有效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同时又有效防止因超过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而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进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实际操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主要财务指标
测算表中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主要财务指标:流动资产科目下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四项指标。流动负债类指标:应付费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四项指标。这些指标均与企业产销密切相关。而其它的流动资产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薪酬、应付税金等在报表中占比极少,而在现实的报表中往往是这些不予考虑的科目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影响较大,因此完全按照银监会推荐的公式测算出的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差距较大。所以测算时如果考虑非公式中科目,还要通盘考虑。
二、调查企业发展规模,合理确定营运资金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农信社估算借款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公式是: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所需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收入/平均有效营运资产额
平均有效营运资产=(年初有效营运资产+年末有效营运资产)/2
应正确理解计算公式中各项目定义:
“流动资金贷款”:包括借款人在各家金融机构的全部流动资金贷款。
“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是指除流动资金贷款以外其他用于营运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借款人自有资金”:是指借款人所有者权益中用于企业日常营运的部分。有效营运资产应以流动资产为基础,扣除账龄2年以上的应收款项、难以参与周转的存货、1年内到期长期债权投资、各项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不参与或未有效参与生产经营周转的资产。即将到期结清且不再续借的银行贷款可在当前流动负债中予以剔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借款人自有资金中可剔除将用于购置长期资产或分红的部分。
假设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和销售收入一定,则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与营运资金量呈正比例关系,与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呈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企业营运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次数多),其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就越少,反之,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就越多。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比较多,流动负债比较少,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由于各企业受行业性质、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量会明显不同,这就需要农信社切实搞好流动资金贷款调查工作,收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基础数据,做好分析比较工作,合理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额度。
三、预测企业销售前景,合理估算销售收入
从以上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增加,同时也可能引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但是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是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与之配套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硬件设施;二是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和销售人员,销售策略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销售增长的需求;三是企业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或专利等知识产权;四是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如原材料供应是否充足,是否有陈旧、损坏等减值现象发生;五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变化,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等。因此,农信社信贷人员要实地深入企业搞好调查,若有必要,应向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市场了解情况,研究国家方针政策,估算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准确估算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确定营运资金需求量。预期的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一般不超过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发布《2010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对应行业、规模的销售(营业)增长率的优秀值,或借款人最近2-3年的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预期的销售利润率一般不低于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发布《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对应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或销售(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或借款人最近2-3年的销售利润率平均值。
四、核实企业财务数据,准确计算周转次数
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决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农信社信贷人员深入企业调查核实各项财务数据,在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再按下面公式计算: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存货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预付账款周转次数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与营运资金需求成反比关系。流动资产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同等生产规模下,需求的营运资金量就越少。从企业负债方面来说,占用的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越多,期限越长,越可以减少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预期的营运资产周转次数一般不低于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对应行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平均值,或借款人最近2-3年的营运资产周转次数平均值。
可是,若企业无限度延长应付账款等流动负债的期限,则可能导致企业丧失自己的商业信用,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五、结合现金流量分析,测算流动资金需求情况
将营运资金分析与现金流量分析结合起来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决定是否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主要通过以下现金流量指标来分析:一是流动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指标是现金除以流动资产,衡量流动资产的质量,指标值越高,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但是过高可能说明企业的现金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障程度,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指标值过高,企业就可能没有很好地利用现金资源,另一方面,指标值过低,则又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三是获利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以税后净利,主要反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也即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
六、影响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的其他因素
一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大多不健全,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测算出的营运资金量、自有资金量大多不准确,造成最终测算得出的银行可授信额度无实际参考价值。比如,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及“小农”意识严重,往往通过隐藏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减少交税,同时企业利润多被老板抽资用于私人支出或对外投资,再以个人投资的方式反映至“其他应付款”内,造成企业财务“公私不分”,进而造成测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些中小企业为把报表值得好看,把本应属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摆在“资本公积”中核算,造成测算时企业自有资金较多的假象,而实际自有资金不足。此外,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能达到招投标资质等级,通过虚增注册资本的方式予以满足需要。
二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中小企业存量流动资金贷款被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造成测算的银行可授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与企业实际所需存在较大偏差。例如,很多中小企业购买二手机器设备或自制设备,为节省开支不要求交易对手开立发票;有的投资建造厂房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这些投资都无法提供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资料,无法办理固定资产贷款,导致出现了“短贷长用”的情况。
三是很多中小企业通过年初集中储备原材料的方式锁定原材料价格,以此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导致企业对贷款集中性需求特别大,进而导致测算出的可授信额度与企业所需贷款额度偏差较大。
李雪冬、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