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国时期的一条“小黄鱼”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一条“小黄鱼”值多少钱?估计你连一条小黄鱼都买不起!黄金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乱世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一个保命和东山再起的保障啊。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乱世,恐怕就要说到民国时期了。那时候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通用的货币就是银元,袁大头了,当然了,这都是普通的流通之物。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那就是黄鱼了。也就是黄金。为什么叫黄鱼呢?
抗战后期,黄金越来越贵,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按旧制1斤16两来算,1两=500/16=31.25克,所以,一根“大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一根“小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在1949年之前,100块大洋(3根小黄鱼)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小型四合院。当时小康之家一月生活总费用也就是15块银元。当时就是富人也很少使用金条花费,金条主要是作为硬通货贮藏起来,花费的时候兑换成保值的货币银元。
⑵ 国民党时期一条小黄鱼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大黄鱼”指十两一根的金条。按旧制1斤16两,1两=500/16=31.25克
1两一根的小金条(合今天的31.25克),俗称“小黄鱼”按现在每克225元,一根小黄鱼”现在的价格是7031元人民币。
⑶ 民国时期的“黄鱼”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的黄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大的指大金条,小的指小金条,大黄鱼是十两,折合成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以350一克计算,民国时期的一条大黄鱼值现在的10.9375万元;小黄鱼重量是一两,也就是31.25克,折合下金额为1.09375万元。
民国(黄鱼)金条说法的来历据说军统情报局局长戴笠,对黄鱼是非常热爱,注意,这里指的是真正的黄鱼,戴笠爱吃鱼,尤其是浙江美味的黄鱼。戴笠有个同学,见戴笠混的风生水起,深得蒋介石厚爱,于是决定通过戴笠认识蒋介石,好混个一官半职,他听说戴笠喜欢黄鱼,特意将家中多年积蓄的6根金条作为礼物,最后送给了戴笠。
这次拍卖会上就出现了“中央造币厂孙中山像五两厂条”,这枚厂条长70.5mm,宽30.2mm,厚3.8mm,是5两重的金条,其价值已经不能按照黄金价格来计算了。
⑷ 民国时期的一块“小黄鱼”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小黄鱼,也就是黄金,很多人都不惜拿命去博。因为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期,也只有小黄鱼才能够保值。就像电视剧《新世界》中,整个北方都解放了,唯独北平还没有解放,于是不少人都想拿着小黄鱼跑路到南边,金海三兄弟也不例外,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么就有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个小黄鱼究竟值多少钱呢?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之拼命?这就要说说当时流通的货币了。
至于为什么叫做“小黄鱼”,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最早的黄金是制成了金砖,每块大概在350g左右,无论是交易还是流通都是十分笨重的一件事,所以就直接改铸成了一种扁平的长方体。其样子十分像鱼,所以就被俗称为“黄鱼”。当时黄鱼被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为十两,小黄鱼为一两。但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的计量单位和现在并不一样,也就是一两并不等于50g,而是相当于现在的31.25g。同理,大黄鱼就约等于312.5g。
在抗战初期,30到40枚大洋才能换一条“小黄鱼”,战争时间越长,黄金也就越值钱。在解放之前,三根“小黄鱼”也就是一百块大洋,就能换一套北京的小型四合院。正因为黄金的价值高,所以很多人都想储存金条,但是大黄鱼太贵了,所以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小黄鱼就成了最流行的金条规格。
⑸ 民国时俗称“小黄鱼”的金条价值多少钱,购买力如何呢
看过民国电视剧的人,一定对于多方势力共同认可的黄金印象深刻。无论是汉奸、特务,还是军阀、土匪,黄条,也就是俗称小黄鱼,一直他们最认可货货币。理由自然也不难理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军阀混战的民国,黄金自然是最保值,也是购买力最为坚挺的硬通货了。
北京四合院
据统计,截止到1949年3月,国民党共生产了各种重量的金条约有111万条,重量大约为153万两。但是,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绝大多数金条都被带去台湾,留在大陆的金条并不多。
而且,被留在大陆的金条大多数也被银行回收并融化,因此,民间存有的金条数量十分稀少,再加上金条特定的历史时间,小黄鱼也成为收藏家最爱收藏的藏品之一。它的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⑹ 民国时期小黄鱼现在值多少钱
民国的小黄鱼玩到现在来讲的话,就是黄金的一个价格可以说是多少多少钱一克,然后呢?一克是多少钱?
⑺ 民国时期的一根小黄鱼值多少钱
解放前中国最流行的金条规格,主要就是“大黄鱼”和“小黄鱼”。
民国时期一根金条多少钱:“大黄鱼”指十两一根的金条。按旧制1斤16两,1两=500/16=31.25克,这个份量跟今天所说的1盎司黄金相差无几。所以,“大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
本来“大黄鱼”是通行的规格,富有家庭通常会存几根金条作为压箱底钱。但后来金贵银贱(民国的法币是银本位,最早一元法币就是按一枚银圆定价的),普通百姓也纷纷想买黄金,而“大黄鱼”显然太贵买不起。所以金店就铸造了1两一根的小金条(合今天的31.25克),俗称“小黄鱼”,中产家庭一般玩这个。
⑻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从前人们对银行储蓄认识不足的时候,有钱人家都会用金条来压箱底。民国时期所谓的大小黄鱼实际上就是大小金条,大金条按照老秤来称的话就是10两重,而小金条则有1两重。换算成今天我们普遍所用的重量单位的话,大黄鱼差不多就是312.5克,而小黄鱼是31.25克。
黄鱼到底有多值钱呢?在抗日战争初期,一根小黄鱼可以兑换大洋30到40枚。随着抗日战争的进展,黄金的价格越来越高,能兑换的银元也越来越多。在1949年之前,北京一个小型的四合院的价格大约是100块大洋,差不多就是三根小黄鱼。而当时一个小康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只有15块银元,黄鱼的价值可想而知。
⑼ 抗日时期的一条小黄鱼《金条》值现在人民币多少钱,
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买70斤大米。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
民国时,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
大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5市两金条,重158克左右,成色为991.0。金条的正面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的头像,并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上海通行的标金,是10市两一条。其形为长条式,长约四寸,宽约五分,酷似小砖。上海通行标金每条漕平十两(漕平一两合1.17854盎司。其成色为978(千分之九七八之意),故曰“九七八标金”或“标金”。主要用于上海金市交易。
抗战初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大洋,兑换比率随着年景好坏上下波动。抗战后期,黄金越来越贵,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杂牌的老式步枪一支约30—40块大洋,一支中正式要50、60块大洋,1枝进口的毛瑟步枪是100块大洋,ZB-26(捷克造)机枪要600大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