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为什么
从2020年开始,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电解液为例,涨幅翻了一倍多,整个电池的成本也提高了35%-40%。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上涨背后的直接驱动力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飙升。碳酸锂是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不可缺少的原料,碳酸锂价格从去年开始飙升,直接增加了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成本。
数据显示,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主流价格为8.8-9.5万元/吨,比年初价格高出71.2%,比去年4.8万元/吨的低点几乎翻了一番。
警惕低价电瓶车的的质量问题
作为电瓶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池的成本几乎可以占到整车成本的20%-30%。
根据市场上三种主流电池来看,48V 12Ah电池价格在480元左右,48V 20Ah电池价格在850元左右,48V 24Ah电池价格在950元以上。相应的普通简易电瓶车价格在1500元左右,主流电瓶车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高端电瓶车价格在3500元以上。消费者应该警惕低价电瓶车存在的质量问题。
② 纯电动车将普遍遭遇电池原料涨价 整车或需要涨价近万元
易车讯 据《央视财经》报道,印尼一直是最大的镍出口国,从去年开始严格限制镍的出口,今年年初镍价一路走高。高盛的分析称,如果镍价触及每吨5万美元的历史高位,每辆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多达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9800元)。
镍是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镍的比例越高,电池能量密度就越高,续航里程就越好。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车企近期开始青睐于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长,但同时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存在劣势。
另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已经趋近成熟。电池化学性能本身的瓶颈很难克服。
不论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指代的都是正极材料,而负极材料都是碳。为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有不少厂商现在都试图在负极材料上试用硅替代碳。硅的主要优势在于能量密度是碳的3倍,用硅替代碳就意味着电池可能储存更多能量,提升能量密度。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会膨胀,最高到300%。
从几年前,特斯拉就已经在石墨负极中掺杂硅材料,大众集团近期也介绍了发展硅负极电池的重视。智己汽车今年发布的新车首次采用了“掺硅补锂技术”。广汽集团1月透露搭载硅负极电池技术的车型已按计划进入实车测试阶段。
而除了在电极上下功夫,围绕电解质的创新也一直备受关注。使用了全固态电解质后,锂离子电池的适用材料体系也会发生改变。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可以不必使用嵌锂的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样可以明显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明显提高。
目前,国内外多家车企都在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丰田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2025年前实现固态电池汽车量产。此外,从2012年开始,大众汽车就与固态电池初创企业量子景观开展合作。近日,量子景观宣布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今年下半年将开始在美国加州建立一个试生产线,产能可达每年10万颗电芯。蔚来表示,旗下首款半固态电池量产车将在明年推出。
③ 国内锂电池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大概什么样的价格
锰是大概3.5万一吨,磷酸铁锂大概11一吨,三元就包括钴和镍了,大概4.5万一吨。
④ 现货钴价涨涨幅近30% 钴概念股龙头哪些值得关注
格林美:城市矿山开拓者,多轨驱动局面已成
格林美 002340
研究机构:长城国瑞证券 分析师:潘永乐 撰写日期:2016-10-17
主要观点:
2015年以来公司业绩平稳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电子废弃物板块、钴镍钨板块和电池材料板块产能进一步释放,未来我们看好营收占比最高的电池材料(四氧化三钴、三元材料等)未来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认为,随着骗补处罚靴子的落地,新能源汽车政策短期面临的不确定性将逐步消除,第四季度三元锂电出货量有望回升,有利于公司正极材料业务重新恢复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长带动原材料需求的爆发。2015年乘用车市场三元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到总出货量的70%以上。根据我们的测算,2016年客车、乘用车和专用车对三元电池需求量分别达到0.5GWh、6.3GWh和3.15GWh,合计三元电池需求量达9.95GWh。
公司目前是三元材料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稀有金属回收领域经验和技术优势明显,钴镍精细加工技术和市场份额国内领先。公司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报废汽车循环利用等核心循环产业链的布局已逐渐完成,公司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将有助于未来业绩的释放。
公司与东风襄阳及三星环新签署新能源汽车绿色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材料、电池、新能源整车制造、供应链金融及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系统。布局智慧城市,在扬州构建“互联网+分类回收+环卫清运”互联网新模式。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在三元电池材料产能逐渐释放的前提假设下,公司2016-2017年的EPS分别为0.105元、0.175元,对应P/E分别为68.09倍、40.85倍。以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的P/E中位数58.01倍来看,公司目前的估值已较为均衡,但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的布局前景,我们继续维持其“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闭环生态链进展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及预期;三元动力电池材料潜在政策风险等。
华友钴业:一家拥有钴资源的前驱体公司
华友钴业 603799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邵晶鑫 撰写日期:2017-02-21
事件:华友钴业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归母净利5000-7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6亿元,实现扭亏。
主营产品价格回升改善业绩。2016年公司业绩上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钴产品实现量价齐升。公司是全球钴产品的领先企业,不仅具备高产能,还与国内外客户建立长远合作关系,根据安泰科测算,2015年公司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5%,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4%。2016年下半年,钴MB价格上涨超过30%,带动国内钴产品价格上涨近45%(以四氧化三钴为例),公司钴产品在报告期内实现量价齐升,大幅拉动业绩上涨。
钴价格有望迎来上涨周期,高库存与高市占率助力公司大幅受益。本次钴产品价格上涨逻辑为新增需求预期,叠加供给端刚性及产业端情绪提振。需求方面,根据我们预测,2017-2020年全球钴需求将以10%的平均增速增长,动力电池需求贡献主要增量。供给方面,伴生矿特质及近两年无明显新矿开采计划导致供给端刚性。产业情绪上,CATL直接参与2016年底钴矿长单谈判并拿到长单合同大幅提振市场对钴供给不足预期,目前产业端涨价情绪浓厚。全球钴精矿正处于供需拐点,长周期来看钴价格无上涨压力,在这三个因素的催化下,我们判断钴价格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目前公司钴库存高位,具备良好的下游客户基础与高市占率,未来将大幅受益钴产品价格上涨,业绩高增可期。
前驱体项目将是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公司三元材料前驱体规划产能2万吨,目前已投产6000吨,预期今年将全部投产。正极材料前驱体技术壁垒高,公司产品定位高端,且拥有上游钴产品产能,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公司产品型号以523为主,具备快速切入622型号产品的技术实力,产能全部释放后有望成为另一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2016-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0.61、5.12和6.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742%,25%,对应EPS分别为0.10、0.86、1.08元,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425、50、40倍,给予目标价50元(以2月17日收盘价计,对应2017年58倍PE),“买入”评级。
洛阳钼业:钴涨价预期兑现,公司抄底资源品战略获市场认可
洛阳钼业 603993
研究机构:长城证券 分析师:杨超 撰写日期:2017-02-21
投资建议。
预计2016-2018年公司EPS分别为0.05元/股,0.18元/股,0.2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86倍、26倍和20倍
投资要点。
钴涨价预期不断落地 今年大概率供不应求:三元电池无论是532,还是622型号,对钴的需求是无法替代的,16年底的新能源车补贴计划,已经变向将补贴从磷酸铁锂向三元电池倾斜(按照能量密度划分补贴等级)。同时2017年客车用三元电池将放开,由于去年的“三元客车禁令”,导致中国动力电池三元渗透率不达预期,随着新版补贴政策的出台和客车三元解禁,今年我国动力电池三元渗透率增速有望同比大幅提升。随着库存担忧逐步缓解,加上短期内刚果政局的影响,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年初至今电解钴从27.5万/吨上涨至34万/吨,涨幅23.6%,16年至今电解钴从最低点反弹了79.4%。随着中国17年三元电池渗透率的提升,今年钴供应大概率需求大于供给。钴涨价趋势有望持续。
收购完成后公司成为全球第一钴供应商 :公司通过增发收购TFM56%股权,未来有望增持到80%,有望获得约 377.4 万吨铜和 45.5 万吨钴储量,年产量增加 16.3 万吨铜和 1.3 万吨钴。目前华友钴业年自产钴在收购 PE527 采矿权后为1000吨+3100吨,公司自产钴大幅领先华友钴业,全球第一钴生产商地位确立。
公司抄底资源品战略已获成功 市场逐步认知战略价值:公司原有业务以钨 钼 铜为主,其中2015年钼产品收入13.1亿,钼精矿(45%市场均价) 从16年最低点695元/吨,上涨到1045元/吨,涨幅50%。钨产品收入11.14吨。 钨精矿 从16年最低点60000元/吨,上涨到74000元/吨,涨幅23.3%。原有业务大幅收益于资源品价格回升。同时公司增发收购的时间点,是钴、铜的年度低点,甚至是历史低点。自公司收购后,钴和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公司通过增发加自有资金及银行借款的方式共计275亿,抄底资源品,相当于对原有业务的杠杆性扩张,公司相对于其他资源品公司更具业绩弹性。
风险提示:三元电池增速不达预期。
中色股份:重估时刻到了
中色股份 000758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陈炳辉,谢鸿鹤 撰写日期:2016-11-16
近期,铅锌价格大涨,稀土行业也有回暖之势,公司订单不断,中色股份因业绩同比下降,股价接连下滑。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公司的业绩过于担心,重估时机已经来到。
锌价走高,锌资源开发业务面临重估:大矿关停,新矿增长乏力,锌矿供给收缩,并逐步影响精炼锌供应;而锌需求受房地产、基建、汽车拉动,仍非常旺盛,年增速在3%以上。在Trump当选美国总统后,全球基建投资回升预期渐起,需求有望再获动力。锌的供应短缺局面将维持到2018年。锌价仍将上扬。
目前,公司控制铅锌金属储量约233万吨,年产铅锌金属量约10万吨,并与澳大利亚TZN、俄罗斯MBC、印尼BRMS等企业有合作,资源扩张的潜力非常大。按公司当前铅锌资源与储量,参考同行业估值水平,我们对公司铅锌资源业务的估值为64-74亿。
稀土触底,价格回暖,收储打黑预期渐起。公司南方稀土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中重稀土冶炼基地,并在缅甸、格菱兰等地有稀土业务布局。我们对公司稀土业务的估值为104亿。
受益一带一路,工程承包业务持续发力,估值116亿。公司工程承包业务核心区域都被一带一路所覆盖,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自2014年以来,公司快速在中亚等地拿下了数百亿订单。预计,未来公司工程承包的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同时受益于中国相关政策银行的支持及公司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项目的毛利率也在改善。公司工程承包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依托我国政府实施“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的历史良机,积极探索海外项目的合作模式,推动形成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对于前景较好的资源型工程项目,在工程总包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入股、包销产品和参与生产运营。公司承包的RTR开发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合同金额达6.54亿美元,拥有钴储量36万吨,铜168万吨,是未来2-3年全球最大的钴矿开发项目,一期达产后,钴产能达1.4万吨。参考同行,我们给公司工程业务的估值为116亿。
投资建议:公司2016年、2017年的业绩分别为0.23和0.31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水平分别为42和31。当前公司业务已被低估(合理价值约290亿),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及产能合作的推动下,公司有色工程承包与资源开发业务则具有了对外扩张的期权价值,随着锌价的上涨和稀土政策的发酵,对公司进行“重估”的时刻到了。
⑤ 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的原材料都包括哪些
电池主要有四种原材料,分别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阳极材料1kWh动力电池需要约2.3〜2.5kg阴极材料。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8.27%。阴极材料的成本主要由碳酸锂和各种相应的前体材料组成。其中,碳酸锂价格走势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0万元/吨。前体材料主要取决于相关资源的价格,磷酸铁锂途径将受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尽管不受铁矿石价格的影响。
隔膜。不同的动力电池产品在隔膜材料的用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一家代表性公司为例,AESC的锰酸锂电池使用约12.5平方米的隔膜制作1kWh动力电池。 LG化学的“锰酸锂+三元”电池接近19平方米,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则需要23.5平方米。以磷酸锂铁电池为例,隔板占电池制造成本的7.67%。需要注意的是外壳盖。尽管它不是关键材料,但随着近年来关键材料价格的急剧下降,价格相对较高的壳套的成本已显着增加。目前,该产品的成本已高达14.82%,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⑥ 三元材料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镍钴锰三元材料在实验室研究期间没有发现根本性的缺陷 在实际产业化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其压实密度相对于钴酸锂偏低 导致极片能量密度不足
另外 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中 虽然能量密度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安全性相对锰酸锂较差 针刺和过充指标比较难过
三元材料的优点就在于能量密度高 成本相对较低 循环性能优异 是目前量产的正极材料中潜力最大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
⑦ 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涨价的因素有哪些
电池这个东西,想必很多的人也都不陌生。大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使用到这个东西,有些时候电池也是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所以说很多的人都觉得电池还是非常的好,在网络平台当中爆料出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多的人都觉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也是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所以也就导致了一些制作电池的原材料出现了上涨。这也是表明了电池的原材料非常的受人欢迎,也表明了它的需求量在大幅度的上升。
每一个人也都觉得电池还是非常的方便,尤其是它的发展还是非常的好,所以说人们还是格外的关注这个事情。他们也是希望电池能够深受到更多人的使用,而且电池也是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毕竟现在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出来了,他们的使用也都是离不开电池的,所以说很多的人也都觉得电池还是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这样也能够深受到更多人的喜欢,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用处。
⑧ 同是纯电动汽车,为何价格差别会这样大
我们知道,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约占车辆成本的15%,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单位——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的成本比重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核心动力电池的购买费用占车辆价值的30%至50%。从目前主流新能源轿车都在使用的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为“镍钴锂”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来看,其材料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以三元材料中的钴为例,作为电力电池的重要原料,三元锂电池成本比重上升到约13%,2016年钴的价格上升到每吨20万韩元,目前价格已经上升到60万韩元/吨,两年间价格上涨了3倍。
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4部委2017年共同发行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指出,电力电池是高价值零部件,应持续降低成本,除了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应对挑战外,还应在产业上下游形成更好的成本效益分担、共享机制。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开始从政策刺激逐渐转向市长/市场拉动。例如,一些汽车企业在提高电池能源密度的同时,开始探索少使用更昂贵的钴或代替钴的可能性。据悉,特斯拉入门车型model 3使用的松下新开发的21700电池大大减少了钴的使用,增加了镍含量,从而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