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出厂价 什么叫到厂价
到厂价是销货方将货物送到购货方的价格。
出厂价是工矿企业向商业部门或其他生产单位出售商品的价格。是工业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初价格。由成本加工业利润和税金构成。是制定工业品批发与零售价格的基础。
临时价格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产品价格管理权限属中央,而临时价格的定价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另一个是临时价只限中小型企业执行。制定临时出厂价格的原则是成本利润率不得超过5%,临耐出厂价格高于全国统一定价的幅度不得超过20%。
(1)工业出厂品价格工作目标扩展阅读:
用户报价注意事项:
1、报价应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依据任何企业销售产品的目的都是要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补偿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谈判中所报的价格只有能够补偿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成本费用,企业销售该商品才有经济意义。
2、报价应注意启迪购买者的购买欲望企业的产品终只有被购买者购买,其价值才能终实现,而购买者是否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关键是看该产品及其所定的价格是否符合购买者的意愿。要使产品价格符合购买者的意愿,在报价时就应注意研究目标顾客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
3、所报价格应清楚明了价格条件是交易谈判的要件,要求清楚、肯定、明确。报价商品、数量单位、币种及货币单位都应作明确规定,这样便于双方减少分歧,提高谈判效率。
2. 工业型企业某种产品平均出厂价格如何计算
某种产品平均出厂价格计算,
出厂价就是支出+一定的利润,
支出中包括成本+费用,
成本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产过程中的费用。
3. 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价格构成
工业品出厂价格由生产成本、利润和税金三部分构成。在中国,出厂价格是计划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价值为基础,根据价格政策的要求,全面考虑产品的比价关系、供求情况以及国家的积累、人民的消费水平等因素制定的。
4. 什么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也是制定有关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中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2700多种(规格品5000多种),已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覆盖率已超过95%)。工业品价格指数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的相对数,以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
工业品价格指数
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有关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工业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另一个主要标准是CPI)。 目前中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2700多种(规格品5000多种),已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覆盖率已超过95%)。中国参与调查的市县410多个,调查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近50000家。 从指数内涵及其所处环节看,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反映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源头和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上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反映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即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下游和终端。总体上说,上游商品价格的持续显著上涨会逐渐传导到下游商品的价格变动。根据过去近20年的经验数据分析,这种传导的时滞大约在一年半左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上游商品价格上涨能否传导到下游,主要取决于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供求弹性和产业链条的长短。因此,近年来上、下游商品间的价格传导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动,表现为传导时滞延长,某些方面传导效应减弱等。对此,我们应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的价格传导机制,既不要完全否定价格传导作用,也不要随意夸大和猜测传导效应,更不能因为价格传导机制的新变化,而怀疑价格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工业品价格指数的意义
(1)是中国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观测与分析产品差比价关系的依据。
(3)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与预测的依据。
(4)是测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对工业品货币购买力的依据。
(5)是计算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发展速度的依据。 报告期可比价工业增加值=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上年工业增加值率/报告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报告期可比价工业增加值/基期现行工业增加值×100%计算可比价工业增加值总量有两种方法:
(1)总量缩减法:适用于计算总量的各项分组指标,如各种经济成分的分组指标。
(2)分行业(中类)缩减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工业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更为准确。
5. 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它是反映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份全国或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我国工业统计中,通常用总产值指数除以总产量指数的办法,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的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的生活消费品。据此计算的指数,以分析出厂价格的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目前工业总产值是按现价和不变价格计算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的发展速度,即为扣除了出厂价格变动因素的产品物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总产值总指数/工业总产量总指数×100%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一、 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二、 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
三、 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 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 对CPI有一定的影响
PPI 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
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 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 与PPI 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 与PPI 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 与CPI 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CPI )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 )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定义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销售价格
7. 什么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怎么计算的!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是反映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份全国或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在我国工业统计中,通常用总产值指数除以总产量指数的办法,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的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的生活消费品。据此计算的指数,以分析出厂价格的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目前工业总产值是按现价和不变价格计算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的发展速度,即为扣除了出厂价格变动因素的产品物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
工业总产值总指数/工业总产量总指数×100%
8. 工业企业怎么计算产品出厂成本
1、计算产品出厂成本,不加已经缴纳的增值税。
2、计算产品出厂成本,也不加利润。
3、制定的出厂价格是计算出厂成本+产品利润,要充分参考市场价格。
4、生产成本+三费用+税金是不含税价(仅指增值税)。
9.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环比上涨什么意思
与上一统计段来比较,例如自2011年6月份与2011年5月份相比较,叫环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11年6月份与2010年6月份相比,叫同比。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环比=(本统计周期数据/上统计周期数据)×100%
如今年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2%,是和去年一季度上涨了5.2%。3月环比上涨0.5%。也就是比今年二月份上涨了 0.5%
10. 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内容
现行的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两方面内容: 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 1-4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3%。
日期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2008年4月 108.10
2008年3月 108.00
2008年2月 106.60
2008年1月 106.10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0%。其中,采掘工业上涨27.2%,原料工业上涨10.4%,加工工业上涨6.0%。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衣着类上涨2.3%,一般日用品类上涨3.7%,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5%。
分品种看:
(1)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0.8%、10.2%和11.7%。
(2)化工产品价格类中,聚苯乙烯价格同比下降0.1%,顺丁橡胶上涨21.5%,涤纶长丝上涨1.2%。
(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9%。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0.9%。
(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8%。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9.3%,普通中型钢材上涨41.1%,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4.6%,线材上涨37.0%,中厚钢板上涨24.9%。
(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7%。其中,铜上涨0.6%,铅上涨20.9%,铝下降0.1%,锌下降24.2%。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2%、20.8%、6.1%和4.2%。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重要基础指标,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所扣除的差额部分。准确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是准确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和前提。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这一部分资可能料的取得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明细表的有关科目进行归类整理,因此,准确地掌握中间投入计算的原则和资料取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中间投入的计算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价值。
2、 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价值。
3、 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工业中间投入也称工业中间消耗,中间消耗可进一步分为中间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邮电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消耗,是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