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里挑一的秋招简历,遵循哪些规则,才是写简历的核心呢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想要在大海捞针的秋招上出奇制胜,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一份好的漂亮的简历就是自己手中的武器,这个武器锋利不锋利,就看自己的简历写得怎么样了。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写简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排版能力,还是为了挑战面试官的审美?其实都不是,简历很重要,他是我们拿到offer的重要武器,但是简历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帮我们成功录取,最终是为就业服务的。那么对于应届生来说,秋招即将来临,写简历到底应该怎么写,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才能尽可能地帮自己拿到offer呢?
首先就是简历上的所有经历必须真实,不要为了所谓的去修饰自己的简历,胡编乱造,诚信是最基本的底线。第二就是简历不能有错别字,这是体现在细节上的东西,不能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第三简历的排版尽量干净简单,不要用很幼稚的排版,也不要用过多的色彩和符号,可能在你看来是好看了,但是在对面面试官看来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不自信,所以才会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去修饰。第三不要让人看了很有压力,不要太冗长,让面试官看了感觉很有压力,既要言简意赅,也要在合适的位置突出自己的重点。
简历就是一页A4纸,不要正反面,不要缩小字体。实在空间不够可以减小一点页边距,但不能太多。这不表示你不能提供细节,细节很重要,但你必须提供最重要的细节。例子:2011-2012年担任院学生会主席。举办XX院歌唱比赛,XXX人参加。组织了XX地震募款活动,募集资金XXXX元。这里的XXX人和XXXX元就是重要的细节。
第四就是内容太少,太单一,面试官看了一整遍的简历,都感觉你在重复讲几件事情,说明的经历不广泛,也让人觉得你没什么话可以讲,也没什么亮点,这会让面试官马上就产生想要结束面试的想法,因为没兴趣在继续再继续了解下去了,所以,切记能写的都写上去,即使价值不是那么高,也不会让面试官觉得没什么看点。这些秋招简历小技巧,你学会了吗?
Ⅱ 金融行业都有什么就业职位
生活中有太多的约定俗成了。
比如,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毕了业,就一定要找到工作。
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如果毕业你没找到工作,不是啃老,就是废材。
特别对于从北方小县城靠读书走出来的小宇来说,这种外界的压力更大。
当年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虽说不是什么名校,但在街坊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这两年,街坊邻居话锋一转“学习可别学傻了”。因为她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1年了。
小宇说:”没人能理解毕业未就业的尴尬处境,当年一心想圆名校梦,谁能想要两年时间,梦醒时分,没经验,没实习,没学历。
没工作没经验,自降“身份”去实习,用人单位招未毕业的都不招我...“毕业未就业,不仅要忍受巨大的心里负担,还要接受外界的舆论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不受用人单位待见...
01
”拿到毕业证,就不能再做实习生了“小宇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认知里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老师也一直教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小宇几乎在没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之后一定要读研,读研就是唯一的一条路。
无论同学是在玩社团,还是在实习,小宇都在为图书馆里啃书,学习成绩一直也是班级的前几名。在小宇的规划里,从没有没考上研之后其他的第二条路,第一年面试被刷,虽然有些失落,但一丁点也没动摇她再考的信念。可,考研(考试)这件事,有时候真的要考虑运气的因素,今年二战成绩一出,小宇就知道凉了,而且凉的很彻底。
小宇想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考虑服从调剂(转在职),就开始着手找工作,而今年的春招情况,不仅延迟了,也少了很多机会。而像小宇这样的情况,没有实习经验,毕业一年,还没就业,又没有工作经验。投了很多简历,都没回复,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小宇甚至投了实习的岗位,没想到用人单位也直截了当的给拒绝了。为什么毕了业,就不能做实习了?是这样的,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除了与学生和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不签劳动合同外,对其他人员都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所以,用人单位不是不想招,是不敢招,涉及违反劳动法,可是要担法律责任的。
02
”毕业后,才知道应届生身份只能用一次“
前两天#应届生的身份有多重要#上了热搜,让很多同学认识到了应届生的重要性,政策性倾向、特定的岗位、各地的福利、对企业的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
但,悠悠明白这个道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悠悠是19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她的室友都签了工作,最后就只有她一个人工作还没着落,一直佛系的她也急了。
因为之前也没重视找工作这件事,临近毕业才开始着急,正好当时有家北京(之前学姐入职的)外企来学校补招。
担心找不到,就赶紧签了,连工作内容都多问,具体干什么都没太搞明白。
因为是制造型企业,所以厂子是在北京郊区,但不得不说工资待遇还挺好试用期5000多,公司有食堂还给租的两居做员工宿舍,总之,各种福利待遇都算不错。
但悠悠干了3个月还是主动辞职了,开始了真的意义上的“北漂”。
搬进了城里,但也住进了不到10㎡的合租房。为了求职,快跑遍了全北京,虽然刚毕业,但企业已经不认她的应届生身份了。
到底怎么判断自己还是不是应届生身份?
小编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找到了应届生身份的官方说法:在一般情况下,由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2年,部分地区延长为3年)未落实其工作单位、档案及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这么一大段,是不是有点晕。
简单来说,应届生分为两种:1.常规意义上的应届生: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同学;2.择业期没就业的同学:已经拿到毕业证,在择业期内,没就业的同学。那啥叫“择业期,没就业”?就是在择业期。没正式工作(没交社保),人才档案放在学校或者当地就业服务中心,如果参加工作被提档,社保有过记录,也就失去了应届毕业生身份。
所以,已经使用过应届生身份的悠悠,只能参加社招和有经验的“社会人”同台竞争了。
社招都很看重经验,所以,第一份工作还是要慎重一些。像悠悠只做3个月就离职,没攒下多少经验不说,又赔了应届生身份。
03
非”延迟就业“不可,怎么办?“如果能就业谁不想就业?”今年马上毕业的刘放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今年的就业环境多差,考研落榜的大多数,还有大批量留学回来的海归,都把求职压在今年的春招。
可是今年春招的情况,疫情的影响,有4成的企业都表示会缩招和停招,即便想就业也没合适的机会啊。
摆脱焦虑的最好办法,不是忽略它,而是正视它。
焦虑的原因是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从这点来说,其实是个好事情,至少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
其次,我们焦虑也是因为我们想改变现状,只是缺少一些方法和耐心。
虽然大环境下机会变少了,但用人单位的要求没有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趁这段时间好好提升求职技能。
个人能力提升了,工作就不会没着落。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改变?
第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多同学很悲观,看不到有哪些机会。其实,转化一下角度,疫情的影响,也利好了一些企业,比如:线上教育、电商行业、医疗等等。
而且,今明两年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对应届生的招聘是有倾向的,很多岗位明确要求只招收应届生,也是再帮应届生降低求职难度。
机遇还是挑战,有时就是一墙之隔。第二,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很多同学一直再说找不到工作啊,简历投了没有回应。那为什么不看看自己的简历是不是可以好好修改一下,语言精炼一点,格式统一一点,岗位明确一点。笔试、面试也是这个道理,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提升。所以,即便就业很难,只要你好好准备,不松懈对自己的管理,你就跑赢了80% 的人了。
Ⅲ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毕业生打算进修金融能去那种学校学习
这样培训学校很多了
选择时候要选择正规的
金融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它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 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
Ⅳ 为什么陕西西安华西大学出现上亿非法集资
2018年6月15日消息,陕西西安。以“投资助学”等为名向社会非法募集资金23.9亿余元,涉及近1.5万名投资群众,未返还11亿余元。14日,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及18名被告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西安中院公开审理。
14日,西安中院开庭审理该案。庭审中,50岁的被告人王某对指控有异议,称侦查阶段因自己“病得糊里糊涂”,部分供述不实,但认可审计报告中的数字。他称,学校以教育扶贫、合作办学等为名宣传并募集资金,20-25%由封某融资团队拿走,“急需用钱时(给的提成)高一点,不急的时候低一点”。当公诉人问及其对外签订的合同是投资还是借款时,王某只是称“合作办学”,在公诉人多次追问下,才回答投资群众不承担经营亏损的风险。对于募集资金的去向,他称主要是返还投资群众、奖励业务员,其余用于建设学校等几方面,“以审计为准。”公诉机关针对指控的事实当庭出示了相关书证、辨认笔录及被告人的供述等证据,控辩双方分别进行了质证。14日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预计庭审持续两天时间。
来源于西安晚报
Ⅳ 有关城市商业银行的问题
呵呵,还是去银行吧。
邮局已经不行了吧。
我最后决定去银行了。
想来你跟我所遇到的是一样的。
我也是应届生。
听我的,没错。
Ⅵ 西安华西大学如何非法集资近24亿
2002年,王某接任西安华西专修大学(以下简称华西大学)校长。2005年8月,华西大学因办学发展缺少资金,时任校长的王某与封某商议以华西大学投资助学、教育扶贫为名组建融资团队,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融资团队与集资群众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借款期限为1至5年期,年利率10%至16%,将募集资金中的75%交由华西大学支配,25%作为封某融资团队的提成及投资群众的投资奖励,合同到期后,由华西大学向投资群众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经审计,华西大学自2007年初至2014年初,共与14931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实际募集资金金额23.9亿余元,退还投资群众募集资金本金、利息共计12.8亿余元,未返还公众募集资金11亿余元。华西大学除支付业务人员提成6.8亿余元外,其余资金被用于购买土地、学校设备、对外投资等项目。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单位华西大学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公众,采取还本付息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刑事责任,王某等18名被告人直接负责或直接参与,均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Ⅶ 西安华西大学非法集资近24亿多少被告人受审
还没有被判刑,处于立案侦查阶段,据西安市公安局消息,涉及金额8.5亿,还没有提起诉讼,我是04届的。
Ⅷ 有哪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私募股权
想必没走入职场的或是想要跳槽的小僧们一定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工作的真实情况充满兴趣吧?关于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具体的职能内容又是如何?或许行业的入门薪金、发展前景和挑战是大家更为感兴趣的?下面就一起来探究竟吧!
四大
拿PWC举例来说,它下面有不同的部门,比如audit,tax, advisory等。各个部门下面还分组,比如audit下面有5个组,客户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advisory分不同的function,比如 Performance Imporvement(PI),这个类似financial consulting;Technical Services(TS),主要是帮PE或者其他的客户做financial DD的;strategy group,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但是很小,人不多,毕竟不是corebuz。
四大的发展路径基本是一致的:2年associate,3年Sr.asso;过了CPA的并且表现不是太差的话入职五年后就可以升manager了。mgr上面是sr.mgr,然后就是Par了。从mgr到sr,mgr到par没有固定的期限,但是一般来说能在四大坚持下来个10年左右也都能成par了。
四大的薪水
网上那个很经典的说每年加薪30%的那个帖子已经不适用现在了。现在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加薪有个300-500已经不错了。第二年到第三年(也就是升sr. asso)的时候,有三档薪水,最高的大概是9K3,号称top pay,一个组里面大概也就几个人能拿到top pay,最低的一档大概7K多点,具体不清楚,BBS上可以问问或者找一下。OT要看项目,有的项目可以每天cha2个小时的OT,有的就一点都没有。
关于性价比的问题
毫无疑问,降薪并且没有OT的四大的性价比之低已经可以和民工相比较了。这也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在国外,作为 professionalservices provider,四大的薪水还是蛮高的。有的小朋友是抱着快速成长的决心去的,但是我可以说的是,你在四大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速吗?我不好说,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般般。
当然,我不是财务出身的,这种话不好乱说,但是第一年的小朋友做什么,第二年的做什么,sr做什么已经模式化了,你不要期望一口能吃成个胖子。当然,有些小朋友抱着要兢兢业业的把审计这一行做好的信念来的,并且极其的能吃苦,那么他会在四大做的很开心的。
我没有在四大工作过,所以没有切身体会,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去BBS上去取取经。
咨询
其实咨询是个很大的概念。从战略、管理、人力、财务、IT、营销、房地产、工程、技术、法律等等不同角度提供专业咨询的服务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咨询公司。但是一般在校生提起咨询行业,脑子里面蹦出来的一般就是所谓的“顶尖战略咨询公司”这个狭义概念。接下来我就根据我的经验说一说我了解的国内的几个不同的咨询行业的简单情况。
战略咨询
前三大毫无疑问是McKinsey, BCG和Bain & Co。属于这个区间的还有Monitor, Booz &co, RB, ATK, ADL等等。这些公司主要的业务有:帮助客户指定企业级战略(包括拓展现有业务的市场份额或者利润率,进入新兴市场或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兼并、收购、出售、IPO等)以及帮助PE等其他客户进行市场的尽职调查等等。
以n & co举例来说,它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各个公司的叫法不同):1,case,也就是战略咨询的本质;2,MarketDD,这个基本就是帮助PE做的尽职调查;3,CD,Customer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司自己出钱做的对某个市场或者行业的研究,用以吸引客户向其购买CASE服务。
发展路径
还是以n &co举例吧(没办法,对它太熟悉了),第一年和第二年是associateconsultant(AC),第三年是sr.AC。一般来说三年后就出去读MBA了。MBA毕业回来之后是consultant,2年consultant之后升mgr,mgr再升par基本就没定数了,如果一直做的话,3-4年也许就能升了吧。如果sr.AC不去读MBA的话,也能硬升到consultant,但是再升mgr就很困难了。
MBA的要求:一般来说,美国前10和欧洲前5的B school的MBA都有比较大的希望进入top C firm,但是这个要求近几年会不会改变不是太好说。
薪水:第一年基本介于15W-20W之间,各家差别不是太大。每年30%-50%的涨幅是有的。
工作内容
因为最后给客户的工作结果就是一套PPT,所以PPT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全部。除了表述性或者总结性的文字之外,内容最多的就是数据和信息。所以各种方法找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去估计数字等等就是刚进入公司的新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进,做的东西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眼境越来越从细节提升到构架,需要思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比如分析的角度,如何break down一个real buz case等。
进入的建议
如果你非常的有energy,非常的talktive,英语流利,并且能够接受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咨询就很适合你。上面的条件是必需条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过社团领导人的经历等等。因为这些公司不仅仅是在招干活的人。能干活的人太多太多了。它其实也在初选MBA candidates。但是长期来看,由于professionalservices的进入壁垒不高,所以不排除这个行业走下坡路的可能性。
投行
InvestmentBank,投资银行,国内的普遍称为券商。大号的华尔街投行(当然现在那些大号的欧洲投行也纳入其中了)有个俗称叫做bulgebracket,包括大摩, 高盛, 摩根大通, 美银美林, 德意志银行, 瑞银, 瑞信, 花旗投行部, 汇丰投行部等等,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一下综合性投行的组成:
卖方:
IBD
是应届生最想去的部门,最传统的投行部门。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帮助客户融资。渠道有三个:发股,发债和兼并收购。因为IPO项目比较多所以一般认为 IBD是focus在一级市场的。赚钱的方式是收取帮助客户融资的佣金,一般按照融资规模乘以一个百分率来收取,0.5%到5%都有,国内一般低一些。
工作时间:早上9点半到??(从晚上8-9点到第二天早上5-6点都有可能,外资投行尤甚)。
升职道路:analyst(2-3年)- associate (2-3年) -VP (若干年)-ED(0-若干年,有的投行没有ED这个职位) - MD ;一般做3年analyst的很多人选择读MBA去了,跳出IBD的人大部分的去向都是VC/PE fund。
Sales&Trading
简称S&T,是做交易经纪业务的,也就是focus在二级市场的。客户一般是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没有交易牌照,不能自己交易股票,所以需要一个经纪商),通过收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的佣金来赚钱。自己炒过股的都知道,券商除了代收印花税之外,还会收一个交易费。这个就是经纪业务的赚钱模式。
(这部分不确定,希望业内人士能告之)似乎一些交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也是这个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广。这个在大陆做的很少,HK多一些,所以不是很了解。
工作时间:早上7点到下午7-8点(外资),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本土)。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开早会的时间,外资一般7点开早会,6点45左右就要到办公室了。
升职道路:不知,大概和IBD差不多。跳出S&T的一般去向都是买方fund,hedge fund居多。
Research
为什么这些机构投资者选择在这个经纪商交易而不是其他的?除了看佣金的费率之外,还看一些增值业务。研究部做的事情基本就是一项增值服务,通过发布研究报告,来帮助客户(机构投资者)进行决策。当然,有时候研究部也是投行面向媒体的一个窗口,大家经常看到某某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发表看法,或者看好某个行业什么的,这些人基本都出自研究部。赚钱模式没有。因为这边是个纯支出没有收入的部门。但是一个高质量的研究团队能撑一撑门面,间接的提高 S&T部门的收入。
工作时间:同S&T,因为要一起开早会。
升职道路:research assistant(有的投行没有这个职位) - research associate(对应IBD的analyst level) -research analyst(同样的analyst,在投行里面级别划分的时候可能是associate,有可能是VP,甚至是MD。首席经济学家他们写报告的时候也就是注明是analyst而已)
离开research的人基本都是往买方fund跳,有跳PE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跳hedge fund做投资研究了。
PrivateBanking
这个私人银行不是普通的商业银行的对私业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订制一些投资产品的组合来替富人理财和保证他们的财产不缩水的。当然商业银行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投行的私人银行的门槛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一般都是百万级以上的。赚钱模式是向客户收取管理费。
工作时间:标准白领工作时间
升职道路:不知。离开这个部门的去处:不知。业内人士来解答一下吧。
买方:
现在综合性的投行也有自己的买方部门,比如自有资金投资部(也叫直接投资部)和自己的private fund。后面如果有机会讲fund的话会详细说一下的。
关于投行背景
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三块: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外资
外来的和尚,就是那些bulge bracket和boutique。他们拥有高端的人才和关系网络。给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后台部门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的base这个水平,无论是HK还是大陆。
当然现在也有个趋势是local pay。前几天在水木的投行版看到UBS在大陆招的quant analyst,base也就税后1W。这个也让人很是唏嘘。但是在大陆还是有个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外资投行受到牌照的限制,不能从事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业务。所以现在外资投行在大陆做的大部分都是国内企业在HK或者其他国家上市的项目,以及针对这些类型的上市公司撰写英文版的研究报告(前几天看到有篇新闻写UBS开始写中文报告了,但是上面对UBS的大陆研究团队也是毁誉参半)。
现在有A股牌照的好像只有高盛高华,UBSS,瑞信和DB。其中瑞信还没有A 股的二级牌照。大摩现在借壳华鑫应该就能够拥有全牌照了。具体情况没有研究,有业内人士来讨论下。
应届想进入外资投行,基本的要求是四大名校或者北美香港欧洲名校,GPA死高,英语熟练的烂掉,投行实习经历,海外交流。如果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至少要自学过CFAlevel1。这些是基本要求。
然后去IBD的人要求是非常的social和有leadership,要一眼看去就是个成功人士;去 S&T的人要求很精明和时刻充满精力,能煲长时间的电话粥。去research的人一般是要能写一些东西和做一些模型;去private banking的人一般最好自己能拉来一些客户,比如X二代,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要及其成熟和有魅力,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愿意和你交流。
本土投行
大部分都自称券商。几乎所有的股民们炒股都是通过他们的S&T部门来交易的,一些较小的A股股票的IPO也是本土投行IBD的天下。另外,绝大多数的中文研究报告都出自本土投行的研究部(研究所),和全世界的研究报告一样,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也是好坏参半。
本土投行给应届生的pay一般来说集中在月薪5K-2W这个区间。中信高一些,其他一般都在1W以下了。博士去做研究员的不算。本土投行对应届生的各项要求都比外资投行低一些,但是由于是本土投行的原因,有时候在一些岗位上喜欢设置学历的坎儿,尤其是研究部。
中金
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行老大,综合性投行。曾经有外资投行的背景,现在已经没有外资投行的影子了(但还是有外资的影子)。在国内IPO常年第一,S&T 也热火朝天,研究部曾经也有许小年,哈继铭等人坐镇。当然最出名的应该还是朱总的影响力。由于中金太出名,所以就少一些介绍吧。
招人要求参照外资投行,薪水参照外资投行。
投行先写那么多吧,投行的直投部的介绍我并入下面的PE行业一并写了。
PE以及其他fund
PE,private equity。之所以private,是因为它可以不用公开它的财报和投资项目。这个是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的。PE到底能不能被简称为私募呢?这个很难说,因为国内对私募有两个理解,一个是PE,也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基本是在公司级别进行投资活动的;一个是私募股票基金,是通过募集资金在A股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交易的基金。股民们说的私募一般指的是后者,企业家和投资家说的私募一般指前者。我在这部分说的PE也是前者。
PE做什么的?
PE 是通过把自己掌握的资金对一些认为前景比较好的目标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可以是买一部分,也可以是购买全部股份。这个目标公司可以是上市的,也可以是非上市的(如果是上市的公司,并且是购买一部分股份,这个和我们国内股民说的私募做的事情就比较像了。但是投资理念不一样,因为PE一般都是2-4年的投资期)。
当然,不同的PE,它们的投资理念也不同。有些PE是投资于目标公司的前景和它的管理团队,所以在锁定目标公司管理团队的情况下,对投资公司的日常运营不做过多的干涉;但是有些情况下,作为大股东的一些PE会对目标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家可以结合贝恩资本在国美一案当中的行动进行理解)。
PE如何投资?
PE 一般的投资方式是,通过MD和LP(有限合伙人)们发掘有前景的行业和公司,之后把这些公司名单交给下面的associate。这些associate会对这些公司做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再请咨询公司做marketDD(e diligence,尽职调查),四大做financialDD(这就是四大的advisory部门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律所做legal DD,一些techconsultingfirm做technial DD(从技术角度看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
做完大量的DD后,还要通过和公司管理层的访谈去了解他们的领导力,运营理念和未来成长潜力。当然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估值完了就是和目标公司谈判了。谈完了然后PE内部开个会,决定收购了就出钱买了。当然,大量的项目都在上面的那些步骤中死掉了(经典的凯雷收购徐工案)
PE如何赚钱?
PE 赚钱的方式叫做“退出”,也就是将之前投资的公司卖掉或者让它上市(或者再次上市)。一般来说PE的单个项目的投资年限是2-4年,在这2-4年中会帮助或者看着这个公司成为它所处的行业当中的翘楚(或者前几名),然后把它再卖给它的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的PE,或者让它上市,然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一般PE赚钱的倍数都在2倍以上,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10倍的倍数也屡见不鲜。当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PE多而好项目少的情况下,倍数降低也是情理之中。
随着PE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PE多了一个赚快钱的渠道,就是投资即将上市的公司,然后在其上市后锁定期过了之后迅速套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re- IPO项目。
大家也许知道,国内很多本土的人民币PE基金都是“背影深厚”的。各路X二代神仙发现了pre-IPO能带来的高额回报后,都纷纷将魔爪伸向这些待上市公司。很多PE能够在IPO一年前,甚至IPO一个月前强势进入目标公司,然后待其上市后套现离场。这里只是指明现在国内PE的一个发展现状,虽然是个不健康的现状。
PE钱哪儿来?
既然是个fund,那么钱一般来说就不是自己的钱了。当然有些PE是合伙制的,里面的钱都是合伙人的钱。但是大部分的PE都是通过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来源有很多,比如一些FOF(专门投资基金的基金),比如养老金基金,比如社保基金(国内的社保基金是否进入PE行业这个我不确定,业内人士解答一下)
PE和VC的区别?
其实本质上PE和VC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PE主要侧重于一些比较大或者说比较成熟的公司的投资,而VC,鉴于其风险性质,投资的一般都是种子公司或者是创业初期的公司。PE的收益率相对VC较低一些,但是成功率高一些;VC反之。
PE的pay和如何进PE?
先说PE的pay吧,国内的各色新晋PE不清楚,但是传统的美国那边过来的PE,比如黑石,凯雷,KKR,贝恩资本,包括CDH和淡马锡,这些给的pay都很高,entrylevelRMB100W的base应该有的(大陆)。成功退出的项目还有项目奖金。life style来说,一般都是比banking稍微轻松一些,比top consulting累一些。
升职道路:associate->seniorassociate->VP->MD
如何进:一般最大的几个PE都是招2-3年TOPconsulting和IB工作经验的人。稍小的PE也会选择四大advisory或者audit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PE都不招应届生(今年淡马锡招应届生了,但不知道pay如何)。所以进PE一般靠朋友推荐为主,也有的是靠猎头推荐。很少有大PE挂出来招人的信息的。
其他的fund?
想趁着这个机会把hedge fund说一下,但是确实我对HF了解很少。国内的基金公司其实也能算作hedge fund,只是除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之外没有hedge的手段。比较成熟的hedge fund据说现在开始在HK集结了,包括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概况的说,PE和VC投资的是他们看多的公司和股票,属于单边投资,包括伯克希尔公司在内也可以算作PE这边的(但是它不是个PE,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个上市公司);hedge fund属于双边投资。所以真正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还是HF们。
Ⅸ 应届生要不要去私募公司
做过私募。
私募和公募名称区别的来源主要在于面向募集资金的对象是私人还是公众,面向公众的资格门槛要求自然更高,能拿到公募牌照的基本都是庞然大物,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如果有选择的话,一定是公募为优先,进了公募以后有的是机会进私募,反过来就行不通了。而现在私募基金多如牛毛,良莠不齐,很难甄别出适合加入的私募基金。建议从以下几点考虑:
管理的资金规模(以50亿以上为佳)
投资的产品种类(股权/期货/股票)
以往的业绩(股权就看投资过的项目,其余看基金经理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