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际和名义利率哪个对贷款需求的影响较大,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实际利率对贷款的影响较大。因为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不可能过度频繁地变动,尤其是当一国需要通过名义利率来调动市场资源时更是如此。
相反地,实际利率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而计算出来的,由于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因为市场供求关系或外汇投资额等情况发生变化,在名义利率不便于随意变动时,恰恰是实际利率对贷款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
既然名义利率的水平不变,实际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贷款项目的机会成本和收益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更能影响贷款需求吧。
㈡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
1、定义
①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②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即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2、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①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②实际利率: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表示字母
①名义利率:以r表示名义利率。
②实际利率:以i表示实际利率。
4、计算公式
①名义利率:r=(1+i)(1+p)-1
②实际利率:i=(1+r)/(1+p)-1
5、两者的关系
①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②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㈢ 住房贷款名义利率和实际费用的关系
名义利率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利率,一般银行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在内,考察的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我国曾经有段时间实行的保值储蓄,就是为了让名义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以防出现储蓄贬值的情况。有效地防止了挤兑情况的出现。以1年为计息基础,按照第一计息周期的利率乘以每年计息期数,就是名义利率,是按单利的方法计算的。例如存款的月利率为0.55%,1 年有12月,则名义利率即为0.55%×12=6.6%实际利率是按照复利方法计算的年利率。例如存款的月利率为0.55%,1 年有12月,则名义利率为0. 55%,即(1+0.55%)12-1=6.8%,可见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高。在项目评估中应该使用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按照下面的公式换算: ER(实际利率)=(1+NRn(名义利率)÷n)-1 在公式中,若n=1,相当于每年计息一次,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当n>1时,ER>NR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含义和来源 1、 含义。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同等数量的资金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差异,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利息与利率。投资项目一般寿命期较长,所 以在项目评估中不得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确定不同时点上项目的收与成本。这就是使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 2、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被认为有两个来源:首先,资金只有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参与生产资本的运动才会发生增值,将货币资金保存在保险柜中永远也不会产生出任何价值。其次,按照西方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论,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是由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从投资者或资金持有者的角度来说,在一定的期限内,资金最低限度可以按照无风险利率实现增值,即银行存款利率。因此真实的资金额至少等于期末的同等资金加上期间的利息额,这种社会资金的增值现象,人们将其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1、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
㈣ 贷款的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有什么不同
合同利率一般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名义利率 -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3%,而CPI通胀率为2%,则储户实际拿到的利息回报率只有1%。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所以,股票投资者在实际利率为负的初期还可以继续加码,但如果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有宏观调控引发的风险就会加大,需要随时考虑退场。
㈤ 贷款时,一般用的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呢用哪种利率对贷款者来来说更有好处呢
当然是基准利率了。一般名义利率相当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会有所浮动。
㈥ 名义贷款年利率和实际贷款年利率的区别
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名义利率 -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3%,而CPI通胀率为2%,则储户实际拿到的利息回报率只有1%。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所以,股票投资者在实际利率为负的初期还可以继续加码,但如果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有宏观调控引发的风险就会加大,需要随时考虑退场。
㈦ 关于短期借款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你贷款合同中规定的年利率(或者是月利率x12);实际利率是你贷款期间总的实际利息费用除以贷款本金得出的持有期利率的年化利率。
假设本金为100元,名义利率为12%(即每月1%),贷款期为10个月。
如果你的贷款合同规定的是以单利计算,那么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利息=100x1%x10=10元,实际利率=10/100/10x12=12%
如果你的贷款合同规定的是以复利计算,每月计息,到期一次性偿还,那么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利息=100x(1+1%)^10=10.46元,实际利率=(1+1%)^12-1=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