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为什么80年代后金融危机爆发变多
第一,美国两大赤字有增无减。
1985年上半年,美国自1916年秋以来首次成为净债务国。国际支付经常项目的赤字高达621亿美元。1986年所欠外债累计20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根据萨洛蒙投资公司统计,美国政府、公司和私人的债务,60年代平均债务总和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1987年财政年度预算赤字虽比上一年度减少600亿美元,但仍高达1480亿美元。
第二,股票过分升值和美元不断贬值。
前者已经持续5年。股票市场总额和支撑的实际资本相差167倍,买空卖空长期盛行。到1987年8月,股票账面价值提高了3倍多,达29000亿美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美元疲软,汇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机加深。一旦失控,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第三,财政负担加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社会国家,人民的福利保障是很高的,但是这一切都要又国家财政来买单,越高的福利带来的就是越重的负担。
第四,资本主义体制本身的弊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就不断的体现出来,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弊端在于个人和国家管理,个人信用和国家管理取到很大影响。
㈡ 当19世界80年代美国遭受着经常账户逆差和资本账户顺差的时候,日本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如何
因为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经常账户出现逆差,就必须从资本账户获得融资,否则后果专不堪设想属。每个国家都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是顺差,但是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两个账户都是逆差,;就像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很高,但是美国同时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缜密的国债-美元融资体系,应是实现资本净流入;同时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盈余)顺差,有利实现币值的稳定,就像美元一样,也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主动权和独立权的控制;如果一国经常账户逆差,但是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国际借贷等实现资本流入来弥补这个窟窿的话,货币贬值,国家信用风险陡增,就像现在的希腊,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都不会远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当然顺差也行,只不过本币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以及升值趋势逆转的风险;当然从这两个账户的结余账户看,还是看是否需要本国有充足的储备货币资产来支撑国际收支总体状况
㈢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职工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制度;(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五)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㈣ 美国80年代政府财政赤字原因。能用国际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么😁
1、财政赤字的产生,主要是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税收基数减少和政府支出增大等原因造成的。布什政府一改克林顿政府奉行的增税、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在布什上台之初就提出了总额达1.35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减低了税率。
同时,在经历克林顿执政期间长达8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之后,美国经济相对步入低速增长。
2、贸易赤字形成的原因
(1)首先,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猛涨,致使进1:3额增大。受中东局势和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今年以来不断攀升,自然会使石油消耗世界第一的美国进1:3额迅速增加。
(2)其次,美国国内私人储蓄率较低,财政赤字引起的公共储蓄负数,共同引致较低的国民储蓄率,对进1:3产生强大的需求。
(3)再次,贸易赤字也是弥补国内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由于贸易赤字一方面是国外资源的流入,一方面是美元的流出,作为贸易盈余的其他国家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在无意中为美国的财政赤字买单,因此,美国政府有放任贸易赤字的倾向。
(4)最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差距也是促使美国贸易赤字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4)美国80年代资金慌扩展阅读
贸易赤字方面:巨额的贸易赤字使得美国居民能从大量廉价的国外商品中得到实惠。低廉的进口商品价格也有利于抑制其国内通货膨胀。但是,贸易赤字对于美国的经济复苏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加剧经济衰退时期的国内失业。一方面,由于美国跨国公司持续地将其生产活动转到其他国家,从而导致国内传统制造业部门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调整与衰落,经常项目赤字带来的等额国外资本净流人大部分被用来消费,不能实现通过投资创造就业。
2、加剧了贸易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国为了扭转贸易赤字问题,对国内市场采取日趋强硬的保护措施,除设置贸易障碍限制进口外,还试图通过美元贬值限制国外商品输入,并着重对贸易顺差国施加汇率压力。
㈤ 80年代美国银行危机介绍
责任者: 刘积余
责任方式
刘积余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
ISBN: 7-5049-2534-9
页数: 342页
更新日期: 2002年2月
分类号: F837.121
主题关键词: 研究 经济 美国 银行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20世纪90年代银行发展的十大特点为基础,对1994-2000年美国银行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制度基础、风险约束机制和监管框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美国银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以及新经济发展中银行业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发展和银行制度变迁的视角,对90年代美国银行业发展的现状、结构、特征、制度变迁及其效率进行了研究,勾画了美国90年代银行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框架。
本书的特点是从美国银行业发展现状认识银行业结构,从银行业结构分析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效率,从银行业的效率性推演出现代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章节信息
目录
导论
1.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1.1 90年代美国银行业重大事件的回顾与分析
1.2 现代美国银行体系和结构
1.3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及其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2.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职能和作用
2.2 美联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3 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评析
2.4 美国利率的市场化及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
3.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制度基础——兼论美国银行制度改革与业务创新
3.1 美国银行制度创新的历史考察
3.2 对美国银行制度创新的认识与评价
3.3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的理论探索
3.4 1994年《州际银行法》评述
3.5 走向混业经营的新时代: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评述
3.6 从银行制度创新看美国21世纪金融发展战略
4.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背景分析(上)——面对银行业危机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银行业危机反思
4.1 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危机回顾
4.2 银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
4.3 美国如何处置银行业危机
4.4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4.5 80年代银行业危机的教训——银行业危机引发了美国银行制度创新
5.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背景分析(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理性思考
5.1 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5.2 美国为什么担心经济的持续繁荣
5.3 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历史考察
6.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背景分析(下)——国际金融发展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
6.1 西方经济思潮的理论反思
6.2 国际金融发展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
7.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美元战略——美元及美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分析
7.1 美元战略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7.2 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认识
7.3 美元霸权与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机制
8.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的风险防范机制——美国银行安全网与银行业监管
8.1 美国银行业监管框架及监管的制度安排
8.2 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8.3 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8.4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
8.5 美国银行安全网:存款保险机制分析
9. 90年代中美银行业发展比较
9.1 中美银行业发展的制度差异
9.2 中美银行业监管制度差异
9.3 中美银行业兼并重组的特点差异
9.4 中美银行业对证券市场的依赖程度差异
9.5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实践差异
9.6 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基础差异
9.7 银行安全网的基础差异
9.8 中小银行机构发展差异
9.9 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货币政策的效力差异
9.10 美元和人民币的地位差异
10. 美国银行业发展新阶段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10.1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借鉴
10.2 全能银行的发展战略借鉴
10.3 金融监管理念与风险防范机制借鉴
10.4 金融服务的科技革命借鉴
10.5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借鉴
10.6 美元霸权与美元战略借鉴
10.7 银行业国际化战略借鉴
10.8 银行安全网:存款保险制度借鉴
10.9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借鉴
㈥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第一次: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解决措施:金融家J·P·摩根的干预,这次恐慌可能影响更深远。摩根押上大笔自己的金钱,并说服其他纽约银行家做同样的事情,以加强银行体系。
第二次: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一战”后大兴土木,建筑费用飙升,带动了钢铁、木材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整个工业产值。实体经济的过分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物价大幅下降,利润被不断挤压,公司倒闭重组现象频现。
解决措施:罗斯福新政的整顿银行,调整工业和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并引导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第三次:1973—1975年石油危机
1967年6月5日,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主动发动袭击,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3年,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不断萎缩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导致欧美经济陷入衰退。
解决措施:美国采用削减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等措施,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第四次: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贝克的这一席话引发证券市场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抛空,由于当时华尔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过程中,计算机自动发出的平仓盘加速了股市暴跌,从而导致了股市崩盘。
解决措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承诺使市公司略微恢复了信心,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继续维持回购行为,使股价逐渐恢复。
第五次:2007年次贷危机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
解决措施:通过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重塑金融监管体系,通过改革住房贷款发放程序来封堵漏洞等措施,使美国逐渐败落了危机。
㈦ 20世纪80年代,很多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的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1988年7月
恩,1应该是日本唯一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GDP超过美的一半,2苏联解体到了91年了,所以34是对的。。。插一句,美国搞日本就弄了个“广场协议”(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网络一下),到现在日本的经济也没真正居处过来。。。。
㈧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胀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一降两减好像是 美元贬值 减少进口 减税刺激经济
㈨ 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为什么会发生
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 6点原因:
①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石油提价导致许多国家国际收支出现创纪录的逆差,同时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产油国则出现巨额顺差。
②这些顺差大部分被存入银行用于贷款,或者资金回流。
③受70年代后半期负数实际利率的刺激和被商业信贷人的热情所鼓舞,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股借款热潮。
④许多债务国把借入的资金用于(或错误地用于)扩大消费,或投入那些低收益率的项目中(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
⑤借款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几乎贯穿于整个80年代。
⑥为了消除70年代普遍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发达工业国家采取了放慢经济增长、大幅度提高利率等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使债务国的出口机会大大减少,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债务国的还债能力。
这次债务危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各发展中国家内部因素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了加快增长速度,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借入的外债未能迅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高投入,低效益,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从外部因素看,导致债务危机的原因包括:①国际经济环境不利。8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萧条,是引发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②70 年代后期,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国际信贷紧缩、对发展中国家贷款中私人商业贷款过多,也导致80年代的债务危机。③美国80年代初实行的高利率,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债务危机的爆发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影响。对此,国际金融机构联合有关国家政府和债权方银行进行了多次对发展中国家债务的重新安排,达成了一些延期支付协议,使危机有所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加强了相互间的联合与协调,使危机得到进一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