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四万亿资金流向

四万亿资金流向

发布时间:2021-07-20 18:29:01

1. 中国的4万亿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会让中国走出的危机吗

兄弟,你这题目这么大,分还这么少…
总体来说,这个计划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经济起较大推动作用,但也有几点值得注意:
1.资金流向:分配的地区(东中西),分配的部门,以及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2.刺激消费水平,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多大。
3.毫无疑问,资金的“截留”。
4.格外关注,对于能源(主要是指石油),以及出口,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的刺激作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消费能力的激活。
从全球目前恶劣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个人认为,这个计划在短期内只能起到“不要让事情变得更糟”的作用,而不会让中国“走出危机”,我们仍需努力。

2. 全球股市动荡 套利资金去哪儿了

去国家腰包ke t

3. 中国女性掌控每年10万亿消费支出,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女性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消费实力不容小觑。在消费时代里面,女性展现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消费能力,消费支出十万亿,对于国家而言十分重要,这有利于促进资源资金的流动,可以消耗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经济的推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拥有如此雄厚的消费实力的群体,在社会应该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理解,女性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资金流向,也有资格进行消费购买。

意味着女性消费欲望的不断增强。这也说明市场上越来越重视女性的消费需求了,女性在消费需求逐渐被满足的过程中,越来越愿意去消费,越来越能够有机会去消费了,在这种产品刺激以及心理刺激的过程中,女性的消费欲望不断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市场里面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未来的消费趋势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开放。

4. 资金流向了哪里

机构国家口袋里

5. 如何看待苹果两年时间总市值翻倍如今突破2万亿美金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享受,然而在精神享受在这方面是有很多的途径的,人们也会通过去买一些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因为现在手机已经算是人手必备的一个东西,在手机当中也有一些高档的手机,属于手机中的奢侈品。比如说苹果就是在手机当中独一无二的奢侈品,然而苹果却在两年时间内总市值翻倍,如今却突破了两万亿美金,网友们在网络上不禁发出了一些讨论。以下便是我对这一事件的一些看法以及观点。

6. 谁知道银行让4万亿的资金流向了股市,这个是真的吗

在云掌股吧的一个帖子有写到,银行能明白支撑实体经济的稳定,才能减少银行的降低风险。

7. 09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详细数据

两年新增四万亿的投资计划:

这四万亿投资的具体安排,没有一分钱进入到“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没有一分钱进入到房地产购买土地这一类的投资。这四万亿的投资主要是分布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就是教育、卫生、文化这些社会事业的投资。这个投资的比例,从政府需要增加的11800亿,去年我们增加了5038亿,去年中央政府的安排是9243亿,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投资的比例占44%。

第二,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是占了整个投资的16%。

第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民航、港口,另外还有重大的水利工程。这个投资占了23%。再就是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了14%。其他公共支出占3%。

09年新增贷款

央行今日发布了2009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增幅比上年末高13.01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3.13万亿元,同比多增5.4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77万亿元,同比增长28.21%。

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

2009年9.6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大约50%的资金流向了股市、房地产、票据市场,另外一半资金是流向了实体经济,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或者是地方政府的项目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到了三分之一,即约3万亿元,地方非政府融资占到1/6;房地产占到1/6,1/3流向股市。

货币政策:

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

货币政策加大马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已不容置疑,今年双率仍将在下降通道中运行。但专家指出,当前还需要加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推一根软绳”的作用。

09年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赤字和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我国的外部需求增长前景黯淡,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企业自主投资意愿减弱,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财政减收因素较多,财政收入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政府将适当增加财政赤字规模,适当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的投资,使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比2008年有较大增加。中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民生工程、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公共交通、技术改造等方面,以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财政增收能力。

2、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完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三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清理房地产各个环节的税费,支持和鼓励居民购买首套普通商品房。五是扩大家电下乡补贴的品种和地域范围,促进农村消费。六是推进电力、成品油等基础产品价格改革是长期趋势,财政政策将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和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和补贴,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管制价格逐步放开的冲击。

3、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比2008年有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是农村水利、道路、安全饮水、电力、沼气等方面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设施。二是进一步加大支农补贴力度,并改进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三是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出台振兴奶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五是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六是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范围。

4、加大财政政策结构调节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实施资源税改革,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三是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同时,对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过程实行优惠税率,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五是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深化财税改革,推进税制结构性调整

8. 2016年中国个人资金流向哪里

您好!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将过去,展望2016年市场,到底有多少资金能流入,是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回顾过去三年可见,市场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股市由13年存量资金博弈到14年增量资金入市,再到15年上半年场外资金疯狂入市,伴随着股价不同的表现。展望16年,在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不变,资金继续流入股市,幅度比15年温和,市场有望从激情走向温情。

1. 不同的资金流,不一样的股市

股市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股市涨跌伴随着资金的流入流出,资金供需分析很重要。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出发,可以把资金流入归为四个方面:散户资金(银证转账)、杠杆资金(融资余额)、机构资金(基金、保险等)、海外资金(沪港通等)。资金流出可以跟踪三个方面:股市融资(IPO和再融资)、交易费用(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产业资本净减持。下面我们对过去三年市场涨跌和资金流入流出做个简单回顾。

2013年资金供需整体均衡,是存量资金博弈市场。2013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均较小,全年资金流入3784亿,主要流入项为银证转账2048亿和融资余额增加2578亿,资金流出5504亿,主要流出项为再融资3910亿,资金净流入-1721亿,资金供需较为均衡,略有流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里,投资者倾向于卖蓝筹买小票,同期上涨综指下跌6.8%,上证50下跌15.2%,创业板指数上涨82.7%
2014年下半年开始增量资金开始入场,市场走牛。2014年股票市场资金流入18840亿,是2013年资金流入规模的5倍左右,资金流入主要来自于银证转账和融资余额的增加。受再融资扩大和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影响,资金流出也有所扩大,为9977亿。资金净流入8863亿,上半年净流入1254亿,下半年净流入7609亿,增量资金入市主要发生在下半年,7月在改革预期上升和沪港通刺激下,存量资金博弈演变为增量入市,尤其是11月21日降息后资金入市加速,全年上证综指上涨52.9%、创业板指数上涨12.8%。

2015年资金疯狂入市。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涨和资金入市形成正循环,银证转账最大规模达4.69万亿,融资余额创下2.3万亿的天量,公募基金最多一个月发行2491亿,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最高涨幅分别为60.1%、174.5%。615去杠杆引发的股灾和8月中汇率贬值引起的第二波大跌,一度让资金不断流出市场,场内融资余额最低降至9040亿,8月底央行“双降”后,市场情绪逐步变化,融资余额9月开始止跌回升,银证转账10月开始走平,11月回升,基金发行缓慢恢复。到目前为止资金净流入44016亿,上证综指上涨6.9%,创业板指数上涨80.4%。

2. 展望2016年:还是钱多

资金流入1:银行资金配置性需求,预计2万亿。银行有两个部门对股票有配置性需求: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截止到今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20万亿,比2014年底的15万亿增加了5万亿,平均每个月增加5600亿。依此估算,2015年底银行理财21.7万亿,2016年末有望达到28.4万亿。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只有6%,若明年提高到10%(参考保险配置13%的比例,因为银行理财资金更注重安全性,按10%计算),未来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54万亿。私人银行管理高净值客户资产, 2015年10家银行中报披露了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共计4.5万亿,较2014年末增长约25%。这10家银行总资产规模76.4万亿,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40.5%,以此估算私人银行资产规模10万亿,预计2016年达14万亿,参照保险资金13%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来增量资金5000亿。

资金流入2:保险、社保、养老金配置性需求,预计6300亿。目前保险资金余额为10.4万亿,15年同比增长19%,14年同比增长21%,假设16年保险资金规模增速为20%,保持目前13%的权益配置比例,增量资金大概在2700亿。14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1.54万亿,13年末1.24万亿,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保守估计16年末社保基金能达到2万亿的规模。社保基金投资股票上限40%,目前20%左右,保持此比例,新增入市资金600亿。人社部称将于2016年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预计明年养老金将会分批入市。2014年末基本养老金结余3.5万亿,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可投资资金预计3万亿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照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13%,社保基金20%,保守假设养老金投资股票比例10%,则会带来入市资金3000亿左右。

资金流入3:居民储蓄搬家,潜在资金2.7万亿。根据历史统计,居民储蓄增速与M2增速大致相同。但在06-07年以及09年牛市中,居民储蓄增速都远小于M2增速,反映牛市中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的现象。在震荡市中,M2与居民储蓄增速之差一般在三个百分点以内,而07和09年牛市中其均值达到6%-9%,高点超过15%,说明股市可以分流3%以上的储蓄存款。目前我国储蓄存款54万亿,如果股市存在持续的赚钱效应,参考以前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未来储蓄搬家的规模大概在5%左右,则预计约有2.7万亿储蓄存款流入股市。14年银证转账8046亿, 15年为30281亿(截止到11月末)。

资金流入4:海外资金流入,潜在资金1700亿。根据MSCI观点,未来A股将有望纳入新兴市场和全球市场指数两个指数系列。目前,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仅包含港股和B股,权重分别为18.8%、2.4%,按照MSCI测算,完全纳入A股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市场指数分别增加A股权重15.7%、2%。14年底全球追踪MSCI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的资产分别为1.5万亿和2.1万亿美元,静态测算新增A股配置资金2652亿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测算,增量资金为265亿美元,折算为1700亿人民币。

16年资金流出预计2.2万亿。证监会明确表示16年会进一步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并尽早实行注册制。14年IPO和再融资规模分别为613亿、6882亿,尽管15年下半年IPO和再融资受股灾限制,全年仍分别有1406亿、9144亿,考虑16年股权融资进一步扩大,预计16年IPO和再融资能分别达到4000亿、10000亿,合计14000亿。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为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一和万分之六,14年全年交易金额为73万亿,15年为238亿(截止到12月2日),预计2016年交易金额200万亿,交易费用可能达到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14年为1299亿,15年为2646亿,7月初政策救市要求大股东半年内不能减持,积压了很多减持筹码,预计16年产业资本净减持将超过5000亿。

3. 股权投资大时代,资金继续流入

资本市场大发展期,利率下行助推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经济转型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比国外融资结构,中国直接融资比例太低,只有18%,而美国为80%,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利率下行使得各种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都出现趋势性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从2013年的4.9%降至2.8%,1年期AA企业债、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分别下降至4.0%、3.6%。而金钱无眠,大量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有资产配置需求,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强化。个人投资者角度,目前国内股票占家庭资产比例仅为3%,8.8万亿。而美国家庭资产结构中股市占比达32%,随着直接融资代替间接融资,房地产投资时代过去,股权投资大时代正在路上。

资金继续净流入,股市从激情到温情。根据我们以上分析,预计16年新增入市资金约5.5万亿,包括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配置资金2万亿、保险社保和养老金入市资金6300亿、储蓄搬家2.7万亿、海外资金1700亿;预计16年资金需求2.2万亿,包括IPO4000亿、再融资1万亿、交易费用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5000亿。则16年资金净流入预计约为3.3万亿,目前流通市值20万亿,资金供给大于需求,牛市格局不变;但相比15年4.4万亿的资金净流入,年初流通市值14万亿,16年资金流入将会更加缓和,股市有望从激情的疯牛走向温情的慢牛。
谢谢阅读!

9. 北京,上海人口流向开始“逆转”了,会带来什么变化

据说,最近上海房租开始下跌。无论这属于短暂下跌还是趋势性下跌,我们都不应忽视的事实是:这两年上海常住人口的数量几乎不增加了。2016
年,上海常住人口仅增加了 4.7 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增加 6 万人,这意味着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 1.3
万人,上海的外来人口连续两年减少了。不仅是上海如此,北京也有类似情况。2016 年,北京常住人口仅增加 2.4
万人,外来人口常住占比也在减少。那么,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流向是否真的出现扭转了呢?如果是逆转,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口流向已发生部分逆转

根据官方数据,2015 年全国流动人口首次出现减少,流动人口数量从 2014 年的 2.52 亿降至 2015 年的 2.47 亿,减少了约 500 万人,2016 年进一步减少 200 多万人,至 2.45 亿。

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户口迁移至居住地,另一种是户籍不变,人又回到了户籍所在地,即返乡。估计第一种情况较少,第二种情况较多,因为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比较严格,虽然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向一二线城市,但一二线城市很难落户口,最终使得大部分老龄外出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叶落归根。

我们不妨将上海和安徽人口变化的情况进行比较:2000-2010
年,安徽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上海则增长了 40%;2010 年至今,上海人口仅增长了 4.9%,而安徽人口的增速也达到 4%,尤其是 2014
年之后,安徽人口增速大大超过上海。这表明最近三年以来,人口流向已悄然改变,长期以来作为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上海,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现象。

2001-2016 年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速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人口老龄化将在两个层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劳动人口减少,导致人力成本上升;二是由于作为消费主流人群的
25-45
岁年龄段人口也开始下降,而这一年龄段群体也是汽车和住房消费的主力群体,这对消费的增长,尤其是对起到经济引擎作用的住房和汽车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见。有人说,人口老龄化或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并不可怕,可以用机器人来取代,但机器人不能取代消费,消费不振导致产能过剩,这也是日本已经持续
20 多年衰退的原因所在。

当然,经济增速下行是正常的现象,即便是日本、韩国、德国这几个经济成功转型的国家,当人口流动性下降、城市化进程大幅放缓后,GDP
从高增长变为中速增长,增速几乎打了对折。若是刻意追求 GDP
的增速维持中高速增长,代价将是巨大的,如债务高企、货币泛滥和资产泡沫。因此,面对未来,不应抱有太多侥幸心理或幻想,降低杠杆率、逐步消除资产泡沫,否则的话,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就难以避免。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人口流动性的下降,以农业人口转移为特性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后期(外出农民工接近零增长),但以二线城市人口流入为主要特征的大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同时,外出人口的回流(如部分农民工的告老还乡)现象还会加速,这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人口
" 孔雀东南飞 "
的趋势发生了部分逆转。人口流向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正迈向深度老龄化,流动人口减少总体看会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故资产泡沫会随着经济下行而逐步破裂。

当然,人口逆流也带来了结构性投资机会,因为人口流动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分化和结构再调整。在二线城市崛起过程中,可以紧随人口流向和资金流向,把握好产业投资与资产配置再布局的机会。

阅读全文

与四万亿资金流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动天翼融资 浏览:819
富国消费主题基金怎么挣钱 浏览:764
1145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05
融资诉求6 浏览:606
兴乐集团投资 浏览:37
入库期货商品应由商品 浏览:889
2014外汇时间表 浏览:892
普顿外汇要跑吗 浏览:846
投资有风险什么需谨慎 浏览:790
德国dax30股指基金 浏览:494
期货高点试空 浏览:470
烟台活期投资理财平台推荐 浏览:175
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浏览:941
理财单页模板 浏览:750
股票异动公告 浏览:927
一千三百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391
破净值股票 浏览:63
信托50 浏览:589
5月9曰原油价格 浏览:267
投资类企业分类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