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

发布时间:2021-07-25 22:20:26

㈠ 中国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哪几家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部分。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工商银行部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1)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扩展阅读:

四家AMC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中国四家AMC(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第一次是1999年,国家将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至四家AMC,采取的是账面价值收购方式。

第二次是2004年5月22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整体打包出售,信达公司在一级市场中标;中国银行1424亿元、建设银行569亿元以及交通银行)640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委托东方公司和信达公司处置。

第三次是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

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截至2005年第3季度,四家AMC已经累计处置第一次剥离的不良资产7366.6亿元,处置进度已完成58.71%。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不良资产剥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产管理公司

㈡ 不良贷款怎么剥离

剥离不良资产堪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外科手术”,具有见效快、短期疗效好的特点。然而,它只是把不良资产从商业银行的账面上移除,并不能真正减少新不良贷款的产生。

国有商业银行的降低不良贷款率主要利用三种方法:

  1. 剥离不良资产

    早在1999年,我国政府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1.4万亿不良资产。但是,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新的不良贷款又不断产生。

    于是,2003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坦利合作进行第二次不良贷款剥离。接着,为配合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改制上市,2004年,政府又帮助两家银行剥离了2700亿不良资产。

  2. 高利差

    自1996年以来,政府实行高贷款利率、低存款利率的高利差政策,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高利差政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以消化不良贷款。

    但是高利差政策有三个弊端:

    ① 消化不良贷款速度太慢;

    ② 牺牲存款者利益;

    ③ 容易诱发商业银行的投机行为,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信贷规模。

  3. 扩大信贷规模

    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既可以利用高利差政策获取利润,还可以增加不良贷款率的分母,起到稀释不良贷款的作用。但在事实上,目前确实导致了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

㈢ 关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这是我最近的作业哦

银监会1月公告显示,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这是不良贷款继2002年、2003年后的连续第三年“双下降”。
但是,如果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剥离的因素不包括在内的话,那么情况就不是这样了。2004年6月份,通过剥离和核销手段,中行、建行和交行对不良贷款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合计为4364亿元,超过了2004年不良贷款减少的3946亿元。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际水平将不是“双下降”,而是结束了过去两年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反而增加了418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从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是有所好转,但其中“技术性”成分不少。如果加上有些商业银行可能通过贷款重组、借新还旧等形式,将不良贷款显现的时间延后,以此来满足监管部分之要求,那么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增是减更是令人质疑了。正如一些海外的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2005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将有显著增加迹象。
以准备上市的建行为例,虽然目前建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3.91%,但在1999年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2500亿元不良贷款之后,建行在2002年底的不良贷款率曾高达16.97%.2003年重组开始后,经过国家注资,以账面价值50%的价格出售1289亿元不良贷款,以及核销569亿元不良贷款之后才达到目前一个“干净”的水平。
降低不良资产三大办法:专人催收 冲销 出售企业国有股
银行自身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催收。仍留在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类是已无收回可能的呆账,一类是1996年《商业银行法》生效、商业银行自主权扩大后发生的应收未收的贷款及其利息。这后一部分不良资产发生时间不长,情况明朗,收回的可能性较大,应由债权银行成立专门机构、调集专人催收。对主动想办法归还拖欠贷款的企业,银行应积极给予其所需的新的贷款支持,以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
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力度。对已无收回可能的不良资产,只能用各种办法冲销。
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革,公开发行股票后,可考虑出售部分国家股权,用所得资金冲销不良资产,偿还银行贷款。

㈣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以下哪些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手段】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1. AMC的资产处置损失要由财政兜底并由国家承担。

  2. AMC可以通过几种渠道筹措资金资本金由财政部核拨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部分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

  3. AMC运营中可以减免税费主要包括AMC免交在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承接、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未剥离的不良资产的处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主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取催收追讨、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商业银行建立资产保全部门指定专人对不良贷款组织催收。

  2. 利用呆账准备金核销一部分呆账贷款本息。按照有关规定原来愈期两年的贷款可挂账停息此后相继改为1年、6个月、3个月。

  3. 创造性地通过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手段减轻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内部的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处置商业银行试行对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即企业以股权或实物资产置换银行债权银行对置换资产进行经营管理。

㈤ 中国信达可以处置银行的不良贷款吗

一般情况来看比较难 因为征信是人民银行系统里的 公司和银行都没办法更改 ,有些公司打着可以更改的旗号 实际是骗人的 建议多加小心啊

㈥ 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有哪些

1、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1998年4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宣布,将在全国开展金融资产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按国际通行办法对信贷资产逐渐推行五级分类和考核办法。很久以来,我国银行的贷款质量笼统地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这种划分,不能及进、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对贷款风险的影响,新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办法,按实际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除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资产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商业银行可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2、财政适量注入资金
1998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财政部决定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所筹集的资本金补拨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可以说,这次发行的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拨商业银行资本金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协议”规定8%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争取到了改革机制、完善管理的时间。
3、建立呆账准备与核销制度
从今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质量,而根据银行资产的等级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正常资产0.5%,关注资产5%,次级资产20%,可疑资产50%,损失资产100%。1993年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实行以来,呆帐准备核销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核销呆帐的要求,所以放宽核销条件,给予银行呆帐核销的主动权,特别是对事实呆帐认定责任后及时进行核销。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8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绕开“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限制,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收并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6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政策允许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发行由财政部担保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向国内外商业借款和向金融机构借款筹集资金,还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横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等领域,体现了国家在金融证券等领域实行严格分业管理的今天,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优势”,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目标。

㈦ 中国各银行上半年已处置不良贷款8千亿元吗

2018年8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通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近期贷款投放明显加快。初步统计,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6237亿元。

㈧ 中国的银行出现严重的不良资产是因为什么

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与多数国家银行不良资产系泡沫经济崩溃产物不同,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形成表现出独特性。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融资体制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

首先,以国家为唯一中介的融资体制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很长一段时期,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国有独资银行获得所需资金,"拨改贷"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普遍缺乏自有资金,高负债经营的企业拖累银行贷款质量,国有银行根据国家指令发放的贷款也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国有企业经营问题进一步加重国有银行的负担。

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滞后。自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体制与其他方面的体制尤其是企业体制的改革不同步、不配套,银行不得不承担“后改之忧”,这同样是形成和累积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改革实行多年之后,直到近年才提出“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等要成为现代金融企业。”事实上,国有银行最初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时被称为“专业银行”,后来改称为“国有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虽然名称几经变化,但实际上有关部门从未将其当作真正的商业银行、金融企业,而一直将其视为行政机关。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直言:“商业银行与政府部门类似,而不像个商业机构”。正是因为银行改革的滞后,使银行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中,一方面为国有企业承担了相当大的财政负担和改革成本,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体制、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不良揃产的产生。

因此,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历史,注定不良资产的处置必须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银行自身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困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无法真正解决;不对国有银行进行改革,不良资产必然继续生成、增加。从这层意义上说,不良资产处置也可说是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消除法律障碍、制订优惠政策,以吸引私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接收银行和资产公司转让的债权、股权,有助于促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此同时,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使符合条件的国有独资银行上市,也有利于实现银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真正得以建立,从而根治不良资产生成之源。

阅读全文

与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交易所非公开数据 浏览:357
绵阳小额贷款公司58 浏览:671
纯净水股票 浏览:907
本人亲自去贷款公司 浏览:108
怎么查东莞证券历史资金 浏览:189
北京理财渠道 浏览:536
王建平股票 浏览:202
外汇存款证明吗 浏览:980
比特币价格今 浏览: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浏览:653
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 浏览:357
哇哇在线理财 浏览:158
国泰君安的资金账户忘记了 浏览:372
中融的助金资金池能买吗 浏览:228
002600资金走向 浏览:19
罗纹价格换算 浏览:871
凤凰医疗股票 浏览:561
3i基金理财 浏览:64
600826资金 浏览:512
2001年卢比与人民币汇率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