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商品由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的过程

商品由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1-07-28 14:56:43

Ⅰ 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何变化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商品就不是按价值出卖,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卖。他指出:“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他还说;“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按一般利润率计算,按百分比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表作以说明。

在此图表中,有两个生产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背离的。这表明,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生产价格大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生产价格小于价值;只有具有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才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其实有的是等值转化,有的是不等值转化,总的说,按照既定的价值,并非全部是等值转化,这就存在如何看待这种不等值的问题。马克思说!吧唐肥前凑账�堑募壑道闯鍪?即按照它们包含的价值的比例,按照与它们的价值相一致的价格来交换),还是按照那种使它们的出售能为生产它们所预付的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来出售,这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对此,马克思进一步的解释是:“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不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

但同时,马克思仍强调:“不同商品的价格不管最初用什么方式来互相确定或调节,它们的变动总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即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在市场上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关于这一点,现行教科书是做出以下方面的说明的:(1)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剩余价值总额。(2)由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与生产价格总额相等。因此,从整个社会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仍然是按照价值出卖。(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包括C+V+m;其中,C和V的变动,会引起成本价格的变动;m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因此,价值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动都会相应地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而且两者变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排斥资本家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因为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并不排除或替代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而生产部门内部竞争的存在,会使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实现自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得到超额利润。马克思说,超额利润就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指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这一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之间表面上的矛盾,说明生产价格只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基础仍然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变动的规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次,这一理论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与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说明整个资产阶级都参加了对社会总剩余价值的瓜分,每个资本家得到多少利润,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取决于全体资本家对全体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总量越大,平均利润也越高,资本家之间在瓜分剩余价值上虽然有矛盾,但在剥削无产阶级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Ⅱ 论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转化过程。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指明,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观象,不一致倒是大量经常的现象。具体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上相一致。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价值为中心,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样,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各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内,不仅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之间有差别,而且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也不再一致,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同资本的数量有关。这样,就把利润的本质和起源完全掩盖起来了。

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对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的否定呢?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李嘉图产生了混乱。他既然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当然也就不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感到现在的生产价格和他原来坚持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发生了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篇里,第一次详细地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1)从概念上或质的规定性来说,商品的生产价格是从商品的价值引申而来的,是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说:“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m/C,并且像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样,它们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
(2)从生产价格的量的规定性来看,虽然从每个生产部门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是不一致的,但从全社会来看,利润总和与剩余价值总和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总和相等两命题”。在个别生产部门中,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从全社会来说,这种偏离情况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部分商品出售时比自己的价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时就比自己的价值低多少”。“如果把社会当作一切生产部门的总体来看,社会本身所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它们的价值的总和”
(3)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

Ⅲ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计算公式为: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成本价格是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或利润总量除以社会预付资本总量。各部门的平均利润是该部门的预付资本量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各部门之间通过资本的转移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或者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等量资本在相同时间内获得的利润不相等。而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资本主义社会无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生产,都能够大体上获得与资本家预付资本成比例的利润,如果,等量的资本在不同有机构成的成产部门获得的利润有差距,就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和投入,从而引起个部门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结果是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为全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样就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他在数量上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只不过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议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Ⅳ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什么的结果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生产价格=K+P。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对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的形成只能直接以部门内部竞争所形成的市场价值为基础。

Ⅵ 商品的社会价值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商品的价值也是在交换过程中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我说“商品的价值可以由供求关系来决定”,是因为我已经从两个方面证明马克

思“商品价值与供求关系无关”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异种劳动之间的价值之比并非固定不变的常数

既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规定并定期宣布异种劳动的价值之比,那么它们是如何确

定下来的呢?这个过程的微观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我通过分析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证

明:异种劳动的价值之比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双方在“谈判”时确定的(请见:“商

品交换过程的微观分析”一文,其证明是否正确,欢迎大家检验)。

由于异种劳动的价值之比要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才能最终确定下来,所以,即使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是确定的,这些商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无法得到最终确定

(生产者只能估计它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能在交换过程中,在异种劳动的价值之

比得到确定之后,才能确定下来。由于商品的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确定的,当然会受

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甚至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

商品在市场上最终确定下来的价值,又会成为反馈信号,成为生产者今后估计商

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第二,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需求的增大而增加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会随着需求的增大而增加。

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后,为了满足扩大了的需求,劳动生产力(率)较低的生产

者也将参加该种商品的生产,结果是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另一方

面,产量提高后,本地的原材料可能不够使用,必须从较远的地方获取原料,需要额

外的运输原料的劳动,因此,商品中凝聚的劳动量增加,进而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增加。

因此,只要商品的生产者是非均质的,只要生产原料具有稀缺性,商品的价值

(由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就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当供应和需求在较大的数量上达到新的平衡时,商品的价值并不恢复到前一个供

求平衡点的数值。因此,这种增加不是商品供不应求造成的。

当该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使用新的、劳动生产力较高的生产方式后,商品的价值

下降。但是,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原材料仍然是有限的,

因此,商品的价值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即使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也能得出商品的价值可能受到市场供求

情况的影响这一结论。马克思在研究商品的生产时没有考虑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是他

得出“商品价值不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结论的原因之一。

马克思借用或者改造价值概念的行为本身没有错。但是,在他的理论中,决定价

值的因素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他并没有把价值概念真正地改造成一个客观的概

念。即使严格遵循他的理论,“价值”的性质仍然是主观的。所以,我说:“商品的

(或者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可以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并没有错。

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上个月在“经济探索”论坛上,曾有人问我“价值是什么?价格是什么?两者的

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含糊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我自己也是很不满意

的。我过去的确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思考出结果来。

今天清晨在回味 CPShao 对我的批评时,我的脑子里跳出了这两句话:

价值是人们头脑里的价格,价格是物质化了的价值

价值是模糊的价格(一个数值范围),价格是精确的价值(一个确定的数值)

为了避免被斥为“胡说八道”,在这篇文章中,我先梳理了基本概念,以及我对

现有理论的理解和批判,最后才拿出这两句话,也算对那位网友晚到的回答。

这些问题好象都是远离现实的问题,已经有朋友批评过我脱离实际。不过我认

为,很多纯理论的东西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仅仅一纸之隔,一旦这层纸被捅破

了,原来很“纯”的东西就会变成很“现实”的东西。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这种

情况是司空见惯的。

我继续欢迎大家的批评。今天清晨我还总结出“做学问三有益”:开卷有益,上

网有益,挨骂有益。有空时写出来玩玩(注)。

http://www.nows.com/c/zgyj1999/zgyj9901/jia.htm

Ⅶ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BD,这是2007年的真题。

本题考查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商品交换必须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因此价格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有关。同时,商品价格实际上就是商品与货币的对比交换关系,不但与商品自身的价值量有关,还与货币的价值量有关。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要求表现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因此价格变化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有关。在商品交换中,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商品价格。

Ⅷ 举例说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指明,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观象,不一致倒是大量经常的现象。具体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上相一致。

Ⅸ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成生产价格的,分步骤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无法直接表示商品价值,而只能间接地和相对地表现在某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交换的比例上。
价格分为出厂价、经销价、市场价、需求价;对于一些特殊品种的价格,如小麦等农产品,有产区收购价、产区出库价等,均以出厂价对待,各个粮食批发市场的价格以市场价对待。
应答时间:2021-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Ⅹ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分步骤)

这是课本上的题目吗? 感觉有点别扭,好像用词被颠倒了。

阅读全文

与商品由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的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管制逃离 浏览:998
bd理财 浏览:453
东莞长安股票 浏览:684
证券私募找投资公司 浏览:584
问理财余额宝 浏览:10
中国股票全部 浏览:263
南方科技混合基金配售比 浏览:504
企业投资医院 浏览:354
沪铜期货支付宝上没有 浏览:996
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特点 浏览:844
理财快易网 浏览:35
外汇入账汇率 浏览:305
导出融资余额 浏览:596
哪个资金盘有保障 浏览:198
首旅酒店股票诊断 浏览:781
企业贷款按月季日调息 浏览:194
买卖期货平台构成 浏览:359
红枣期货涨跌听板 浏览:283
财富管理中心信托 浏览:35
贷款风险事件处置预案 浏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