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价格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是要乘以实际数量
价格变动,只能看到价格这一成本要素自身的变化;要看到其影响,就有必要根据一定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领用消耗)过程推算、演算,根据一定时期总量的计算,分析其对这一时期总成本的影响结果。
2. 材料单位价格为什么会影响材料存货期末余额变动
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计算存货的方式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计算公式:库存原有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这两种方法都可能导致材料单价的变动影响期末的存活金额变动。
3. 金蝶KIS迷你版中录入原材料时为何提示数量和单价的乘积与原币金额不相等是否继续
估计你就是需要出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帐,你在录入凭证的时候,把数量和单价添上就行了,不过业务还会提示数量*单价不等于金额的提示,这个没有关系,是因为小数位保留的问题,你可以不用关他
4. 为什么物价水平乘以实际收入为总收入
因为[实际工资](Real Wage)以工人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够买多少生活消费品、开销多少服务费做标准来衡量的工资。所以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消费者物价=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用货币工资额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其水平决定于物价因素。如物价上涨则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可以衡量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实际工资是反映工人实际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的数量,它较确切地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在生活资料价格和劳务收费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的增长就表现为实际工资的提高;如果生活资料价格和劳务收费提高,以及赋税等等加重,那么,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提高时,实际工资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水平与生活费用的比例,它与货币工资水平成正比,而与生活费用的上涨呈反方向变动。供参考。
5. 怎么计算价格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数量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是不是直接用差异数乘什么比率就行
要算价格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时,将数量固定在实际销售数量,按变动前和变动后的价格分别算销售收入,然后算出各自的利润,其差额就是价格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
要算数量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时,将价格固定在实际销售单价,按变动前和变动后的数量分别算销售收入,然后算出各自的利润,其差额就是数量差异引起的利润变动数
不知给你说明白没有
6. 初级实务里,这个影响那个变动,我怎么就是搞不明白呢,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主要反映实际消耗的数量与计划消耗的数量,用计划价格才能反映实际使用量对总成本的影响.
总成本的变化是由实际消耗量和实际价格共同影响所致,如果用实际价格,则无法反映实际消耗量对总成本的影响了,因此在测算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的时候用计划价格进行测算.
7. 材料消耗量变动差异为什么要乘以计划价格
我以前在国有生产企业时,是未取得发票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不计算成本差异。下月头红字冲回。被领用的材料用当月期初和本期发生的账面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和相应的公式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实际操作,我没看书面是怎样表达的。计划成本不等同标准成本。计划成本是存货日常核算的一种方法。存货的日常核算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8. 数量差异如何理解
下列各项属于成本差异中数量差异的是(BD )。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C.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 D.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举例: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价格-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 =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例7-26】假定N产品2007年成本计划规定和12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如表7-24所示。
表7-24 直接材料计划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2007年12月
项目 材料消耗数量(千克) 格料价格(元/千克) 直接材料成本(元)
本年计划 200 16.75 3350
本月实际 170 20.00 3400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50
从前述N产品单位成本表(表7-23)和直接材料计划与实际成本对比表可以看出,该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本月实际比本年计划超支50元。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是材料消耗数量与材料价格的乘积,其影响因不比主要在于材料消耗数量差异(量差)和材料价格差异(价差)两个方面。现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这两个方面因素变动对直接材料成本超支的影响如下:
[答疑编号10070407:针对该题提问]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的影响=(170-200)×16.75=-502.5(元)
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170×(20-16.75)=+552.5(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502.5+552.5=+50(元)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标准工时)×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例7—27】承【例7—24】,假定该公司实行计时工资制度。N产品每台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工资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表7-25所示。
表7-25 直接人工成本计划与实际对比表 金额单位:元
项目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 每小时工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本年计划 15 100 1 500
本月实际 11.84 125 1 480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16 +25 -20
从N产品单位成本表和直接人工成本计划与实际对比表可以看出,N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本月实际比本年计划降低20元。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下:
[答疑编号10070408:针对该题提问]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影响=(11.84-15)×100=-3.16×100
=-316(元)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11.84×(125-100)=11.84×25
=+296(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316+296=-20(元)
9. 价差为什么乘以上期的数量
我所学的是电力工程造价,因为定额的更新是缓慢的,现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厉害,以前的定额价格拿到现在来肯定不适用了,所以就要调整价差,定额几年出一期,所以每年有价差调整文件,定额中的材料机械进行调整,所以每项定额中所包含过的材料机械都需要比对价差表进行调整更改的,是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