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GDP和信贷规模问题
1.据我所知,经济学理论层面与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是没有最佳的比例(信贷与GDP的比例)。
2.要讨论信贷余额多是好是坏。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信贷质量的好坏。拿上半年中国发放7.4W亿来说。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与房市了。贷款回收的难度与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都变大了;二是放贷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贷额还是分配给了大型企业。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风险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资和信贷放缓,增长能否持续是个大问题。
我这里拿08年的GDP做个分析。
1,按照08年GDP重量30W亿,那么30*1.08=32.4W亿,半年就是16.2W亿。
2,上半年信贷7.4W亿,08年全年是5.087W亿(半年2.5W亿),也就是上半年信贷比往年多了4.9W亿。
❷ 为什么富人都在浙江,浙江GDP却低
富人毕竟是少数 而且GDP是看全省的人均收入情况的 浙江有的地方也是比较穷的
❸ 为什么浙江省GDP排名不靠前,但人均收入排名很靠前
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浙江省的GDP排名在国内是靠前的,2016年浙江GDP约为46485亿元,在国内居广东、江苏、山东之后排在第四名。
人均GDP方面,浙江以83923元位居国内第五。
❹ 为什么浙江的GDP没其他一些发达省份高
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显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位列排名榜前5位,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则位列排名榜后5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排名中,被公认为是经济发达、经济实力强、人均GDP高的省份,除上海和浙江位列排名榜前10位之外,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天津等都位列排行榜中后水平。特别是天津、江苏、山东更是在排行榜后5位中占据了三个席位,让多数人感到不解。事实也是如此,公认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反而GDP含金量不高,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也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如果仔细分析和思考一下,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按照排行榜计算方式,GDP含金量是通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计算出来的。这些年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GDP的增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人均GDP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同时,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快,多数是以GDP2~3倍的速度增长的,有的甚至超过了3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收入的增长就受到严重遏制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或跟不上财政收入和GDP的速度增长,那么,GDP的含金量也就不高了。更重要的,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江苏、广东等地形成的财政收入中,上交中央的比例大多在50%左右,而留下的财政收入中,用于行政机关运转的以及支持经济发展(如政策优惠、资金扶持、财政贴息等)的又占了绝大多数,真正用于民生改善的,可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受到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而转移支付的资金则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并体现到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最终反映到GDP含金量上,经济发达地区也就反而不如经济欠发达地区了。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GDP含金量排名上,可能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对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排名不利。但是,这些地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江苏、山东等地,在围绕GDP、GDP排名等方面过度看重速度和名次,继而忽视民生投入和改善、忽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生活质量提升,也直接影响了GDP含金量的提高。要知道,同为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为什么上海和浙江能够位列排行榜前列呢?尤其是浙江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与江苏、山东、广东相似,但是,GDP含金量却位列排行榜第9。原因就在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理念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浙江省就一直坚持藏富于民的发展思路,更把居民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把鼓励居民创业、鼓励居民致富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浙江与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相比,被称作老板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更直接地说,浙江是“老板经济”,其他地区是“打工经济”,或叫做“房东经济”。尤其是江苏,房东现象远胜于老板现象。打工的、做房东的多了,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速度,自然没有当老板的地方快了。而所谓的GDP,则的是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慢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而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政府富、居民穷,财政好、企业差的现象了。更重要的,江苏、山东等地过度强调大企业、大项目,也是造成GDP含金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大企业、大项目对经济增长、就业、政绩等确实带动性很强,影响力也很大。但是,对居民收入增长的拉动非常有限。相反,象浙江省以鼓励创业和企为目标的“老板经济”,从表面上看,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却有着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效拉动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试想一下,在经济发展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再小的企业,一年的收入都可能比打工的收入高。而其对GDP的影响,则可能不会很大。那么,GDP的含金量当然也就高了。也正因为如此,面对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的GDP含金量不高,除需要在财政体制、收入分配体制、财政核算机制等方面改革与完善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居民创业、财政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功夫。从总体上讲,浙江的“老板经济”模式,是提高GDP含金量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能够体现民富政强的特点的。否则,就会出现政强民穷或民弱的现象。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也是会带来很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已经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方面步入发达经济行列的江苏、广东等地,实际上仍处于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中等地位,而没有真正步入发达水平行列。这一点,必须引起这些地区的注意。
❺ 山东远不如浙江富裕,为何GDP比浙江还高
众所周知,在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线有着南北两个地区的划分,两个地区的人们从地理环境到生活习惯有着极大的差别。受此影响,这些地区选择发展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比如浙江省就是南方地区的典型代表,而山东省则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代表,很多人表示,浙江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看起来比山东要富裕,为什么GDP总量却不如山东呢?
❻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是多少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国内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历史最高,达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今天,中国的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再超110%,达到112%。2009年4月末,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超过同期国内GDP总额(约31.8万亿元)。
就在欧、美等银行业面对经济衰退,金融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国内的银行业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里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这与近年来主要商业银行完成了改制上市,并获得了巨额的资本补充有关,目前国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资本为信贷支持经济提供了保障。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比重超过了100%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仍有继续增加的空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储蓄总额已经达到53万亿元,仍然有17万亿的存贷差,以及1.6万多亿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当前存贷比为67%,低于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时至今日,美国、英国、日本的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国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例却达到150%,与美英等国家相比,德国以外向型企业和稳健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成为抗国际金融危机较好的国家。
❼ 为什么山东的GDP远超过浙江,但是看起来浙江经济水平却更好些
目前通行GDP可以反映一地或者一国的经济规模,但也有弊端,就是反映不了发展质量和财富分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山东GDP大于浙江,但却存在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均衡度却不如浙江的情况。
2017年,山东省GDP72678亿元,排全国第三;浙江GDP质量51768亿元,排在全国第四。上升经济总量比浙江高约21000亿元,相当于一个江西省。但在人均GDP方面,山东则明显低于浙江。2017年山东是72851元,浙江是92057元,前者只有后者的79%。
除了人均数据,浙江省更实在发展质量和均衡度方面强于山东。
第一,山东省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化工业。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比重极高,同时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污染业更高,轻工业,尤其是科技产业发展较为缓慢。重工业带来的是漂亮的GDP数据,但对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发展质量作用有限。
❽ 为什么山东GDP明显高于浙江,而浙江却明显富裕呢
很简单,一个地方是否发达,不能只看GDP,要看GNP!因为浙江大部分面积是山,08年之前,浙江土地指标不够,电力短缺,油料短缺,造成了浙江省不但不能大力引进外资,反而推荐本地企业到外省去发展,那个时候,杭州和温州的房价和北京上海一个档次,全国很多省份到浙江招商引资!
浙商给自己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浙商和地瓜一样,叶子很广,但根一直在浙江!浙商不但全国发展,浙江人还大量的出国发展,浙江青田,一个山城房价却不比发达地区便宜,而且银行很多,随处都有很多换汇的人!
浙江
浙商回归,会让浙江经济的在一次腾飞!浙江的经济,就是自己人的经济,税收给浙江省政府,工资发给浙江老百姓,利润还是在浙江人手上!如果全国都个浙江一样的话,全国人斗可以一样收入不错!
❾ 银行贷款增加,为什么gdp增速却放缓
信贷增速强劲而GDP增速反而下降。这可能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信贷传导至实体经济活动可能存在时滞。经济活动旺盛催生出对信贷的更多的需求,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大都是负债经营,企业看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信贷增速的改变往往是经济活动的预测指标,从企业看到投资机会增加信贷需求到信贷需求转换为真实投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信贷增速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往往会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比如,2009年一季度的信贷增加,伴随的是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经济回升。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信贷大幅增长可能会推动二季度或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
原因之二是影子银行的比重变大。第一季度存款总量为人民币6.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64%。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为了规避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等指标的监管,银行大量发展以银信、银证、理财产品业务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或影子银行业务,企业通过影子银行方式融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上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上升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是大势所趋。企业普遍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影子银行监管将收紧,所以公司提前完成借款,以储备足够资金,避免信贷紧缩时的流动性紧张。
原因之三是信贷数据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现象。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将借的资金投向公司债券,统计数据中的贷款和债券发行项下的数字都会增加,新增信贷规模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庞大。近几年来,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贷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贷款、相互拆借资金,相互购买债券和理财产品等手段,使得大量货币信贷资源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造成了社会融资总额高速增长而许多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局面。
原因之四是信贷外的因素可能影响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速下降。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击贪腐、遏制过度公款消费,这对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以往与春节相关的娱乐活动都得到了限制,一季度餐饮行业销售额增速锐减。从理论上讲,餐饮收入增速下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的下滑。餐饮业在中国经济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2012年,其营业额相当于GDP的4%,隶属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项下、涵盖餐厅销售额的餐饮业销售同比增速从2012年第4季度到2013年第1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
原因之五是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正在减弱。首先,在出口增速放缓后,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速却在放缓。去年出口总量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近40%下滑至25%。这种转变提高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本密集程度,意味着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在下降。其次,实体经济对于给定水平信贷的反应在减弱,更多的信增贷款正投向投机活动(比如房地产),推动资产价格,而非投资于实体经济。一季度GDP增速下降的同时,房价反而有抬头的趋势,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国4月份房价同比上涨5.3%,涨幅高于3月份的3.9%。在热点城市深圳和广州,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22%。这说明部分新增信贷正推动房价泡沫再度膨胀。
❿ 浙江算GDP总值时,为什么就要把宁波排除在外。
宁波是单列市,所以要单列开来的。单列市的统计数据分开统计,包括像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标准按照法院地标准时,宁波是按照宁波当地标准,但浙江的其它地方都是按照统一的浙江省标准来的。
其它,宁波的地位和杭州一样的,是副省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