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铜铅锌矿
银山铜铅锌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境内,处于乐华-德兴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银山铜铅锌矿位于江南台隆与钱塘坳陷衔接部位靠近江南隆起一侧,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北北东向狭长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和乐安江深断裂所夹持的地块中。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火山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区带属长江中下游Fe-Cu-Au-Pb-Zn-硫铁矿-明矾石-膨润土-石膏成矿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侏罗系鹅湖岭组,次为白垩系石溪组以及第四系。双桥山群为一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岩性以千枚岩为主,间夹砂质千枚岩,主要是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片理发育。鹅湖岭组为赋矿层位,不整合覆盖于双桥山群之上,主要是沉积砾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矿区南部白垩系石溪组为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韵律层,与下伏鹅湖岭组呈角度不整合。
(2)构造
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是银山背斜及其轴部断裂带,西山破火山口及其环状断裂带。银山背斜主体由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构成,背斜轴向45°~50°,向北东倾伏。银山背斜轴部断裂带为沿银山背斜轴部发育的断裂(F7),走向45°,倾向近于直立,被次火山岩充填。西山破火山口及其环状断裂带位于矿区西部,长轴北东向,呈椭圆形,剖面上呈筒状。银山背斜轴部断裂带及其衍生断裂、西山火山口及其环状断裂成为矿区控岩控矿构造,直接控制矿床(体)的空间分布和产出形态。
(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均为燕山早期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次火山岩和爆破角砾岩。火山—次火山活动分为3个旋回,岩石成分由酸性向中酸性、中性演化。次火山岩有石英斑岩、英安斑岩及安山粉岩。石英斑岩形成最早,分布于大北山、北山和九区一带,走向一般为北东东向,延深500m以上。英安斑岩侵位较晚,主要分布于西山火山口东侧,其中3#英安斑岩是矿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次火山岩体,呈近东西向的岩墙。安山玢岩出露最晚,侵位于火山口内,与矿化关系不大。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按空间分布和产状的不同,矿区由北向南可分为6个区段,即北山区、九龙上天区、九区、西山区、银山西区和银山区。各区段矿体沿银山背斜断裂带及两翼分布并受断裂、裂隙制约。总体格局是中部铜硫金、南北铅锌银的水平分带特征,共有矿体200多条。现以标本产生地北山区为主,简要介绍矿体主要特征:
北山区位于矿区北部,银山背斜断裂带北西盘。矿体主要赋存于绢云母千枚岩的压扭性裂隙中,极少产在石英斑岩体张性裂隙中,有20多条矿体。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1、10-2、10-4、10-2支4条主矿体。10-1矿体控制长810m,延伸910m,产状165°∠84°,矿体厚0.70~9.51m,平均3.43m;10-2矿体控制长550m,延伸920m,产状160°∠83°,矿体厚0.71~7.16m,平均3.43m,一般1.0~3.0m;10-4矿体控制长830m,延伸780m,产状167°∠80°,矿体厚0.82~6.62m,平均2.97m;10-2支1矿体控制长640m,延深670m,产状340°∠82°,矿体厚0.33~5.71m,平均1.94m,以1.0~3.4m居多。矿体形态均为脉状,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呈舒缓波状,总体近于直立,西部往北陡倾,东部往南陡倾,常见膨缩和尖灭再现。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区内矿石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铜硫矿石、铜金矿石、铜铅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银矿石。
矿石结构有结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文象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重结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标本名称 铜铅锌矿矿石 编号 DB049 形成时代 燕山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本矿石标本采自银山矿区北山区。标本表面为灰黑色,具晶粒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等。矿床Cu品位为0.48%~0.67%;标本Pb+Zn品位为3.75%,Cu品位为0.036%~0.047%,伴有金、银
成因类型 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产地 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铜铅锌矿
『贰』 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位于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省赣州市。公司最早的前身是赣州精选厂,于1956年筹建,1958年元月1日正式投产,是前苏联援华156个项目的配套项目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工厂建成钨深加工生产线、铋冶炼生产线和锡冶炼生产线,成为选冶结合的综合型企业。1984年,企业改名为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2005年4月,按照国家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改制、重组政策,组成了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
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动密封多用回转炉、全自动连续推舟粉末冶金还原炉均获科技成果奖。全自动连续推舟粉末冶金还原炉项目经省行业办和集团公司组织鉴定,2006年已列入江西省新产品试制计划。公司现拥有动密封多用回转炉15台,全自动连续推舟粉末冶金还原炉25台。
赣州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积极施行现代化企业管理,贯彻“科技为先导、质量求发展、管理出效益、诚信保双赢”的质量方针, 2005年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赣冶牌”精铋、APT获省、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锡锭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良好的信誉。公司现生产仲钨酸铵、蓝钨、钨粉、碳化钨粉、精铋锭、精锡锭等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共20余种。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仲钨酸铵3000吨,回收率95.4%;蓝钨1000吨,回收率99.1%;黄钨600吨,回收率98.4%;精铋1500吨,其中反射炉熔炼法回收率为86.5%,鼓风炉熔炼法回收率88.1%;电银30吨,回收率90%;电铅3000吨,回收率89%;精锡5000~8000吨。
公司一贯注重环境保护,“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较早地实现“一控双达标”,厂区整洁、优美,初步建成了生态花园式企业。
『叁』 江西,瑞金怎么样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 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地理坐标:东径115°42′~116°22′,北纬25°30′~26°20′。 总人口60万,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以市区为中心,323、319、206国道为主干的公路网可直达赣州、 南昌及闽粤,交通极为便利。已开通的赣龙铁路与京九线连接,将成为瑞金另一条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 市内邮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
瑞金地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以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63.7天。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瑞金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全市水能理论储量达10万千瓦, 可开发量4万千瓦,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69万亩,山地面积280万亩,宜养殖水面2.6万亩,草坡地8万亩, 森林覆盖面积724平方公里,系赣南林区和长江防护林区之一。市内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珍稀者有: 金环蛇、银环蛇、獭、龟、油杉、黄绵木、红豆杉、楠木、银杏、观音竹、四方竹等等。地下矿藏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3类26种,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萤石、金矿、钽铌、稀土、钨、银、铁、锰、粘土、 无烟煤、磷、铀。特别是优质石灰石储量达9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55.08%,且大部分裸露于地面,易于开采; 白云岩储量达1亿吨以上,C+D级为1900万吨,其金属镁含量为20.9%;萤石储量达134万吨,品位65%以上。
一、文化状况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一) 历史文化渊源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设县,1994撤县设市.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指后来的客家人)大举南迁,瑞金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扬,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为“瑞京”,是全国苏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长期生活战斗在瑞金,他们创造传播灼先进文化与瑞金本土文化又一次相互激荡,互相濡养,推动了苏区文化的繁荣,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沿续和发展, 形成了辉煌灿烂的红土地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是瑞金文化的主要构架,渗透在瑞金人民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崇文重教、敬祖睦邻、爱国爱家:奉献创新是瑞金市文化内蕴的主要特质,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瑞金人讲客家方言,在文字语汇上较接近普通话,但语音又与邻近县市区的客家语言有差异。
(二)历史文化名人与文化遗址
1、历史文化名人
杨以任:字澹余,瑞金县象湖镇下坊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应天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以“奇文令天下”,为“江西五大家“之一,著有《读史四集》、《非非室文集》、《名臣言行集》、《皇明奏疏》等。
萝有高(1743--1799)字台山瑞金九堡密溪人。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著有四卷本《尊闻居士集》
陈炽(1855--1990):清末爱国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原名家瑶,字克昌,瑞金瑞林禾扩人。光绪举子,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同倡戊戌变法。著有《续富国策》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另有《四子诗集》传世。
2、主要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汉代古墓葬、古窑址及明清古建筑。苏区时期,瑞金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如:红井、一苏大礼堂、二苏大礼查、红色币华毓在氰磕鉴玩有国家氢言支物补单仙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址资源,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墓地,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要艺术特色
(1)、戏曲(剧):瑞金历史上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地方剧种,但很早就有地方民间戏曲班演出,但主要是庙会演出,演出过的剧种主要有昆曲、东河戏、祁剧、京剧和采茶戏等。苏区时期,开创了红红火火的苏区戏剧运动。苏区戏剧取革命题材,用瑞金民音乐,苏区时期戏剧对以后我国戏剧的发展起到探索、实践和指导作用,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现瑞金主要戏曲为赣南采茶戏.
2、灯彩:瑞金灯彩品种繁多,有茶灯、龙灯、马灯、船灯近30种,多演出于乡村宗祠,也经赏组织集中调演。
3、歌舞:以前瑞金曾流唱山歌,但内容多不健康;现不多见。现民间歌舞主要有马刀舞、链枪舞等‘近年来,我市着力挖掘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资源,先后创排了《红土魂》、《红都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节目,在全国各地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4、建筑:瑞金民问建筑艺术,属典型客家风格,客家围屋随处可见。
(四)主要文化活动
红都之春艺术节:瑞金从1983年起举办“红都之春艺术节”;一年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二届,每年艺术节演出5-7个专场,上演节目150多个,千余名演员参加演出。艺术节期间还举办商品展销,美术、书法、摄影、花卉展览户客家灯彩踩街调演,.邻~近县市妙即(队)卸一红都乏春,一艺术节已成为具有浓郁瑞金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五)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瑞金市文化局设局长1名,总支书记1名、厂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系统工会主席1名,局机关设办公室。
瑞金市文化局下辖文化馆,主要职能为组织指导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
图荞馆,主要职能为图一书、情报信息的收藏借阅;
采茶歌舞剧团,主要职能为专业艺术的创作、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要职能从事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
红都影剧院,主要职能为举办影片放映、演出;文物所,主要职能为依法管理文物;
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主要职能为依法繁荣和管理文化市场。
(六)农村文化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3122"及"6+1"工程建设。建立了600余处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文化科技夜校。这些文化阵地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文化产业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GDP 的1.2%言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210多家,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文物博览、网络文化、音像制品、歌舞娱乐、文艺培训等经营活动.
二、文化管理政策
1、瑞金对文化的管理全面推行依法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管理环境,管理方面主要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水一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对从事各类文化经营活动的企业,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其实行许可证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行。
2、开办文化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瑞金市文化行政部门对开办文化产业项育的单位或个人、免收一切规费,其他税收政策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瑞金市优惠政策执行。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之意, 故名“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并把瑞 金定为首都,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在以瑞金 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瑞金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瑞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瑞金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县(市),境内白云岩保有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一;石灰石储量8.546亿吨,萤石储量193万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江西万青年水泥有限公司与赣州华瑞集团合股,在瑞金投资6.1亿元,建成了赣南最大的水泥企业——年产200万吨水泥的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赣州的氟化工基地也落户在瑞金。瑞金区位优越,是赣闽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是赣州市规划中的赣南东部次中心城市,境内有319、323、206三条国道通过;接轨京九铁路的赣龙(赣州至龙岩)铁路横贯瑞金东西,在瑞金建有赣龙线上最大的客货站——铁路三级客货站;赣龙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段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开工,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广州)鹰潭至瑞金段也将于明年开工,2009年前后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群众歌舞之乡”等殊荣。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1.78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5.3:29.5:45.2;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17.8亿元,其中外资4163万美元;出口创汇541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9元。瑞金未来五年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把瑞金打造成“江西的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0亿元,年均递增12.5%;三产结构调整为16:42:42;财政总收入5亿元,年均递增19.8%;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年均递增19.2%;外贸出口2亿美元,年均递增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年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年均递增6.5%;城镇登记失业率4%。
主要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瑞金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做强工业、做旺旅游、做大产业,全面提升发展综合实力;着重培育城市人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环境等软实力,切实增强瑞金作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引力和张力,使城市不仅能够满足本市人民就业、就学、就医的需求,而且具有吸纳周边地区的人过来购房居住、投资创业,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的承载力和吸附力,不仅能够把有才干、有本事、有经济实力的人留下来,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这里的经济建设服务,具备对整个区域的市场要素、人才资源的吸附力,以及对这一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人才金融资本的中心、旅游休闲的中心。
推进“四个打造”,即努力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
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认真实施瑞金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加快叶坪、沙洲坝旧址群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集苏区历史纪念、军事陈列、青年纪念林、游园休闲、城市天然氧吧五大主题于一体的中华苏维埃历史纪念园、城市苏区历史文化景观等一批项目,积极争取中影集团投资建设红色中华影视城。按照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对瑞金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具有浓郁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新瑞金的要求,在着力塑造红色景观的同时,加强历史人文景观修复和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把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提炼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和城市精神,丰富瑞金红色旅游内涵。按照特色化、体系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主题,借助国家级媒体和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平台,扩大瑞金红色旅游知名度,打响红色故都旅游品牌,逐步把瑞金红色旅游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品牌。
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充分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势头强劲的机遇,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体制机制对接、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通、人才交流互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努力使瑞金成为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和经济协作区。积极调整工业园布局,拓展工业园发展空间,努力达到总体规划万亩、容纳就业6—8万人的规模。按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要求,围绕食品药品、轻纺织造、非水泥建筑材料、机械电子等产业,着力培育关联度高、配套力强的园内产业集群。集中支持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完成400万吨生产线建设,努力发展成为江西省建材产业基地;加快氟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实现10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把瑞金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氟化工基地;积极扶持红都水产、金瑞发制品等出口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增强应对国际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的能力,提高出口创汇水平。到2010年,瑞金工业园初步形成四个以上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0%以上;工业创税3亿元以上,占财政总收入60%以上,瑞金工业在赣南东部工业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打造“江西的温州”。大胆学习借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大力培育瑞金人“崇尚创业、自强奋进,敢于吃苦、善于经营,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时代新精神,走瑞金发展新路,把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放胆放量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为经济自主快速增长提供制度保障和硬件支持;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改善和提升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诚实守信、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放胆发展、安心创业;放宽政策,放开市场,引导人们大胆闯市场、投资创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哺家乡,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创业、参与创业,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着力营造让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弘扬“红都精神”,深入开展以打造“诚信瑞金”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文明诚信、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集中整治、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和境外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塑瑞金诚实守信的对外开放形象。健全“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形成多层面、广覆盖的全民维稳格局。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严防控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社会救助活动,实施扶贫助学助残工程,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肆』 江西省于都银坑矿田贵多金属矿资源潜力分析
高贵荣 梁景时 施明兴 张永忠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赣州341000)
摘要:江西省于都银坑矿田是江西南部重要的贵多金属矿产地,众多地质学者和多次成矿预测均肯定矿田具巨大的金、银、铅锌、锰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1999~2001年江西省地调院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机遇,采用新理论、新方法,进一步开展该区的找矿评价,取得了新的重大找矿突破,其中提出矿田青白口系的层控型铅锌矿和蚀变破碎岩型银金矿、晚古生代地层的破碎带型、层控型锰多金属矿资源潜力巨大等新认识,为矿区后期勘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通过近4年来商业性地质勘查与开发,重点区段资源潜力得到进一步证实,充分显示了本区的巨大找矿远景。本文主要从矿田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入手,对矿田进行贵多金属矿资源潜力分析。
关键词:贵多金属矿;资源潜力;银坑矿田;江西于都
1 地质背景
江西省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武夷块体与罗霄块体的交接带上(图1),面积近50km2。
银坑矿田构造主要以一系列北东向叠瓦式推覆断裂为主,晚元古代地层多已褶皱倒转,古生代地层褶皱残缺不全,加上脆性断裂带切错,长时期、多形式的叠加重组,构造表现十分复杂。矿田出露地层以前震旦纪褶皱基底和晚古生代褶皱盖层为主,中生代地层多为断陷盆地沉积。矿田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为加里东-燕山期岩浆岩呈长期多次活动特征,东侧高山角出露于侏罗系地层中的斜长花岗岩体;西缘有加里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西南部有呈岩瘤、岩枝、岩脉状侵入的燕山期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中部浅成-地表裸露北西-北西西为主的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脉或岩墙群,深部(300~500m)有中-中酸性杂岩体。根据成矿条件分析,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为矿田内生矿床的形成带来足够的热源,加上地层中成矿元素的高丰值以及一系列断裂构造形成的良好运矿通道和储矿场所,使本区形成多成因、多类型金属矿床条件十分有利。
银坑矿田多类型的矿床密集分布且与异常重叠,百余条矿化带(体)遍及区内不同时代地层中的有利容矿构造部位,现发现的矿化类型如:青白口系上施组中的层控型铅锌银金矿、青白口系蚀变破碎岩型银金矿、石炭系—二叠系破碎带型-层控型锰贵多金属矿及岩体接触带型和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等等,各类型矿化均不同程度的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的控制,并且矿化元素以高山角出露的斜长花岗岩体为中心向西延展,在平面上、剖面上(自下而上)都显示为Cn、Au、(Ag、Pb、Zn)——Au、Ag、Pb、Zn(Cn)——Ag、Pb(Zn、Cn)的分带规律。如已经查明的于都柳木坑银铅矿床、于都老虎头铅锌矿床、牛形坝银多金属矿床等3个中型矿床和遍布区内近20处贵多金属矿化点(图2),充分显示了本区巨大的贵多金属矿资源潜力。
图4 银金矿带综合剖面图
图5 营脑锰多金属矿区剖面图
2.3.2 灯盏窝矿区锰多金属矿床
矿床位于银坑向斜盆地中北部。矿带完全受二叠系车头组钙质砂页岩层控制,走向北东东,产状较平缓,地表表现为层状含银铁锰帽(氧化带),延长350m,宽1.0~8.0m,浅深部见锰多金属矿化体,品位:Mn18.83%、Cu0.106%、Pb0.716%、Zn0.665%、Ag397.48×10-6。氧化带内矿石矿物以锰的氧化物为主,有硬锰矿、软锰矿、水锰矿、黑锌锰矿、褐铁矿、氧化铁锰矿等,原生带内可见菱锰矿、锰方解石;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胶状、隐晶质、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地表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肾状、皮壳状、放射状、角砾状构造。浅、深部的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网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
3 矿田资源潜力分析[3]
银坑矿田位于江西南部重要的于山多金属成矿带上,在该成矿带内,多种类型的矿床密集分布且与异常重叠,构成了带内大范围的矿集区。根据本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带内大多数贵多金属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前震旦—震旦系地层内;而硫、铁、锰及稀有金属矿一般产出于晚古生代地层中。带内主要矿床类型有层控型、中低温热液、火山-次火山岩型和高温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以及含钨、铜稀有金属硫化矿床等。银坑矿田作为于山多金属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平方公里范围目前就发现有矿床(点)19处,其中探明或初步探明、并经论证可开发利用的矿床多处,如柳木坑银铅矿、老虎头铅锌矿、牛形坝银金铅锌矿、岩前滑石矿、灯盏窝锰矿等,随着勘查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每个类型矿床都有新的突破,资源量得到快速增长,尤其在层控型多金属矿化类型方面更加体现出巨大资源潜力。
图6 灯盏窝锰多金属矿剖面图
就整个成矿带而言,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共178处,其中初步探明(或探明)的矿床仅19个(其中有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6个),还有百余个贵多金属矿床(点)尚需进一步工作。表明该区矿化线索明显、找矿潜力巨大。
3.1 层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
层控型铅锌矿化带完全赋存于青白口纪上施组两层硅质白云岩层位中,形态受基底褶皱的向斜构造控制,层控特征十分明显。通过层位对比,在矿田内的桥子坑向斜南段、六工排区段和白竹园区段以及外围的长湾里矿区等均有含矿层位存在,并有明显的矿致激电异常。通过桥子坑向斜北段不足2.5km长的含矿向斜构造范围铅锌矿带的勘查,就已发现了两个中型铅锌矿床(老虎头铅锌矿、牛形坝铅锌矿),计算其(333+3341)类资源量Pb+Zn196.97万吨,伴生Au21.33吨、Ag1040.65吨。根据矿田内的其余铅锌矿化层和银坑外围的长湾里及宁都青塘一带,存在大致相同的地质成矿条件、相同的铅锌含矿层位及相应的激电异常,大范围的矿化面积等,预测再新增资源量Pb+Zn500万吨,并伴生Au50吨、Ag2000吨可能性极大。
3.2 蚀变破碎岩型银、金矿的资源潜力
到目前为止,银坑矿田该类型矿化带有数十条之多,它们遍及区内不同时代地层中的有利容矿构造部位。以勘探证实的柳木坑17号矿脉为例,短短400m长、300m斜深,规模达中型;而经普查证实的牛形坝11号矿脉,长600m、200m斜深,规模也达中型;还有桥背坑7号金矿带,虽然矿体较薄,但总体评价也可达中型规模。在柳木坑-桥背坑一带,除上述3条矿带外,还有一系列的矿化带(如6、10、12、13、15、16、31、32号等),通过工作再发现几个中型以上矿床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在矿田北部的金塘下、大窝坑、槽坑等同样发现有同类型脉状银、金矿带,有的矿带已进入了矿产开发阶段(如大窝坑1号银、铅锌矿带),有的正在进行勘查工作,并有较好地质成果。如此之多矿带预测资源潜力,Ag可达1000吨、伴生Au可达5吨。
3.3 晚古生代地层中的层控型-破碎带型锰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
银坑矿田构造盆地晚古生代地层相对发育,以灯盏窝—桃树排一带地表出露的含锰铁帽为层控型找矿线索,以碰丘—河子背一带地表出露锰多金属矿化黑土和中深部钻孔揭露高品位矿体为破碎蚀变岩型找矿突破口,本区的找矿潜力非常大。
3.3.1 层控型锰多金属矿资源潜力
银坑矿田晚古生代向斜盆地,沿二叠系车头组钙质砂页岩层位,断续有具一定规模的含锰铁帽出露。在灯盏窝—老屋场一带为向斜盆地南翼,含锰铁帽断续出露3段,每段长达250m以上,累计超过900m;桃树排—月形—大塘坳—枫树坳为北翼,含锰铁帽断续出露4段,每段长100~300m,累计超过1100m;以大致控制的灯盏窝区段1号矿体延伸100m、平均厚度6.83m、平均品位:Cu0.106%、Pb0.716%、Zn0.665%、Ag397.48×10-6为例,体重取3.0t/m3,则可预测其锰多金属矿石量达409.8万吨;其伴(共)生资源量Pb+Zn达5.66万吨、Cu0.43万吨、Ag达1628.87吨,资源潜力明显。
3.3.2 破碎带型锰贵多金属矿资源潜力
在矿田西侧的碰丘一带,现发现矿化带6条;在河子背一带已发现矿化带2条,它们均横切晚古生代石炭系壶天组灰岩地层,并为明显的蚀变破碎岩型矿化带,且具一定规模。从地表矿化特征到钻孔矿心等资料分析,该类型矿床浅部以硫化锰矿为主,中部则以铅锌、银矿为主,到深部可预测存在成矿温度相对更高一些的铜金矿,具较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其资源潜力以碰丘区段初步控制的V6矿带为例,矿带规模长近900m,倾向垂深800m,平均水平厚度1.07m,体重取3.0t/m3,以1:3期望值估算可获矿石量达77万吨;其旁侧还有V3、V4、V5等规模相当矿带,多条矿带以品位Mn5.18%、Cu0.209%、Pb5.784%、Zn8.348%、Ag467.90×10-6、Au5.50×10-6进行资源量预测,矿石量可达231万吨,金属量Ag达1080.8吨、Au12.7吨、Pb+Zn32.64万吨、Mn11.96万吨、Cu0.46万吨。另外,河子背有V7、V8两条矿带,走向长均大于500m,其中V8矿带倾向垂深达300m,平均水平厚度10.35m,平均品位:Pb1.18%、Zn0.92%、Ag24.76×10-6、Au0.23×10-6,同样以1:3期望值估算两条矿带矿石量可达310.5万吨,预测金属量:Ag76.88吨、Au0.71吨、Pb+Zn6.52万吨。
4 结束语
总之,银坑矿田位处赣南东部的于山多金属成矿带上,独特的地质环境为多类型成矿提供了巨大的成矿空间,主要有益元素金、银、铅锌、锰等,往往一位多体相对富集,资源潜力巨大。经长期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每开展一轮普查工作,均会有一次较大的新突破和收获。
本文综合地质大调查(1999~2001年)《江西于都县银坑矿田贵多金属矿外围评价》项目部分资料和近年矿田内国家(省)资补费项目及商业性勘查开发资料等集体劳动成果,从矿田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分析其矿田资源潜力,预测银坑矿田晚元古代地层中,有层控型铅锌矿资源潜力Ag2000吨、Au50吨、Pb+Zn500万吨,有破碎蚀变岩型资源潜力Ag1000吨、Au5.00吨;另矿田的晚古生代盆地中,有层控型锰多金属矿资源潜力Pb+Zn达5.66万吨、Cu0.43万吨、Ag达1628.87吨,有破碎蚀变岩型资源潜力Ag1157.68吨、Au13.41吨、Pb+Zn39.16万吨、Mn11.96万吨、Cu0.46万吨。矿田全区主要3种矿化类型累计预测资源潜力达:锰多金属矿石量为541.50万吨,金属量Ag5687.55吨、Au68.41吨、Pb+Zn544.82万吨、Mn11.96万吨、Cu0.46万吨,其资源潜力之大、足以引起地矿人高度重视。
文章旨在交流与学习,不足之处敬请指教。成文过程中得到教授级高工许建祥同志的热情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高贵荣,庄贤贵,曾载淋.赣南东部银坑—青塘地区上施组硅质白云岩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江西地质,2000(4)
[2]范世祥,陈小平.江西于都牛形坝矿区金银、铅锌矿床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增刊)
[3]高贵荣,张勉斌.江西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矿化特征、成矿控制及找矿方向.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4)
The Resources Potentiality Analysis of Yingkeng Precious Multimetal Ore Field in Yu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Gao Guirong, Liang Jingshi, Shi Mingxing, Zhang Yongzhong
(South Jiangxi Geological Survery Party of JBEDGMR, Ganzhou 341000)
Abstract: Yingkeng ore field is important district of expensive multimetal mineral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numerous geological scholar and mineralization predict have affirmed this field as a enormous gold, silver, lead zinc, manganese, etc. large metallic ore let ore potentiality many times. Ji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utilized the opportunity of land and resource loud investigation in 1999~2001, adopted the new theory and method, further exploited and appraised of this district, had obtained new significance finding of exploiting, proposed new studying , including lead zinc mineralization of stratum controlled Qing-kou system , silver- golden mineralization of crashed-eroded rock,the type of crashed belt existed in late the Palaeozoic Erathem and manganese ploymetal mineralization of stratum controlled. It had established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n later stage for exploiting. Especially through the commercial geologic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st 4 years, th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key sector are further verified, have fully revealed looking for the distant view of ore enormously of this district. This text proceed wit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ore field ,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main deposit, analyzed th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expensive multimetal mineral in this ore field.
Key words: Precious multimetal ore; Resources potentiality; Yingkeng Ore field; Yu Jiangxi
『伍』 银山铜银多金属矿田
银山矿田位于赣中逆冲推覆带前缘的德兴-乐平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北东端,赣东北深断裂上盘。火山盆地基底为中元古代张村岩群下部浅变质岩系,以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中晚侏罗世打鼓顶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于张村岩群之上,地层中Cu、Pb、Zn、Au、Ag等成矿元素丰度比地壳或区域地层平均值稍高。矿田主体构造是由基底变质岩组成的银山北北东向背斜和一系列北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矿田西部西山地区保留有中生代火山活动遗留下来的古火山口,该火山口地表呈北东向椭圆形,长1100 m,宽700 m,剖面上上大下小呈漏斗状,略向南东倾斜,火山口内充填了一套流纹质和英安质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层凝灰岩等,周围被环状断裂围限,其中充填有管道相的英安斑岩体。
中生代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164 Ma。根据火山-潜火山岩的空间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可分3个亚旋回,每个亚旋回都从喷发开始到喷溢和潜火山岩体侵入结束。具反序和带状岩浆房特点。第一亚旋回为流纹质集块角砾岩和角闪流纹岩,总厚120 m,晚期有流纹斑岩侵位,同位素年龄159~142 Ma;第二亚旋回为英安质集块角砾岩、熔岩、凝灰质角砾岩和凝灰岩,总厚1100 m,晚期有英安斑岩等潜火山岩侵入,同位素年龄145~143 Ma,伴有较强的蚀变和铜铅锌金银矿化;第三亚旋回是少量的安山质熔岩和潜火山粗面安山玢岩,同位素年龄100.4 Ma。成矿作用主要与第二旋回的英安斑岩有关。但据陈毓川等提供的银山闪锌矿石英脉中石英Rb-Sr同位素年龄值为156 Ma±15 Ma,原测定的第二旋回英安斑岩年龄值可能偏新。
含矿潜火山岩主要沿银山背斜呈串珠状分布。三号英安斑岩是矿田内规模最大的含矿潜火山岩,岩体为东西走向的岩墙,长1050 m,宽20~130 m,出露面积0.08km2,产状陡立,略向南倾,已控制延深1000 m以上,西端伸入西山火山口中,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边部发育隐爆角砾岩带(图4-32、图4-33)。
图4-32 德兴银山铜铅锌银金矿区地质略图(据江西有色地质局1队)
英安斑岩呈灰黄—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结构或微晶霏细结构,斑晶以斜长石为主,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总含量20%~40%,石英斑晶熔蚀呈浑圆状,有碎裂现象,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暗褐色暗化边,粒径0.5~5 mm;基质由上述矿物的他形集合体组成。岩石具块状、流纹状或角砾状构造,基质斑杂构造。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等。
同一旋回的火山岩与潜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基本一致,属富钾的铝过饱和的钙碱系列。与成矿有关的英安斑岩含SiO2平均62.77%,K2O+Na2O 5.91%,Na2O/K2O 0.33,具贫硅,富钾,铝过饱和的钙碱性岩石特点(表4-19)。
图4-33 银山矿区西山-银山地质剖面(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表4-19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
注:括号内数字为样品数,未计算H2O和烧失量,32件样品的原始资料引自江西有色地勘局。
经测试,含矿潜火山岩δ18OH7.89‰~9.17‰SMOW,δDH -66.6‰~-69.6‰SMOW,Sr同位素初始值0.7046~0.7083,∑REE165.19×10-6,∑Ce/∑Y7.84,δEu0.90,Eu无明显亏损,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斜线(表4-20、图4-34)。
表4-20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表
注:括号内数字为样品数,14件样品的原始资料部分引自江西有色地勘局。
矿田内贵、多金属矿化面积6km2,矿化延深超过1500 m,从北往南可依次分为北山铅锌银矿带,九龙上天铅锌铜矿带,九区铜金矿带,西山铜金矿带,银山铅锌铜矿带和南山铅锌银矿带等6个矿带。矿体多呈脉状、细脉浸染状产于英安斑岩、隐爆角砾岩体及其附近的火山喷出岩与基底变质岩中,少数呈似层状产于火山岩与变质岩的不整合面上。已探明矿体400多条,主矿体100多条,矿体长50~600 m,最长1050 m,一般厚1~15 m,最厚>100 m,延深200~600 m。矿体多呈陡倾斜产出,倾角70°至直立,其中九区、九龙上天、北山3个矿带呈北东东走向,倾向南南东;挤压片理发育,具压扭性特征,银山区矿带以北北西走向为主,受张扭性裂隙带控制。倾向南西,少数北北东走向,倾向南东东;它们是新华夏系的3组构造成分。西山矿带呈北东东-北北东半环状分布。
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和产出形式可分为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脉状铜金矿与铅锌矿体、缓倾斜层状铅锌银矿体3种类型:
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以九区和西山区为代表,矿体产于3号英安斑岩体南北两侧接触带、隐爆角砾岩以及旁侧的千枚岩、火山岩围岩中。现已圈出铜金矿体20个,以3号英安斑岩南接触带的S1矿体规模最大,该矿体长785 m,垂向延深680 m,平均厚59 m,大量含铜金的硫化物呈细脉、网脉沿英安斑岩、隐爆角砾岩和千枚岩裂隙充填或呈稠密浸染状散布其间,矿体平均含Cu 0.553%,Au0.727g/t,矿体边界靠化验品位圈定。
脉状铜金矿与铅锌矿体,为沿裂隙充填的陡倾斜矿脉。其中脉状铜金矿体主要分布在3号英安斑岩外接触带和西山火山口东侧接触带的千枚岩中,呈盲矿体产出。脉状铅锌银矿体主要分布于北山区、九龙上天区和银山区,是矿田内主要银铅锌工业矿体类型,矿脉一般长300~600 m,最长1050 m,一般厚1~5 m,延深400~600 m,多条平行的脉状矿体常组成矿脉带,在矿区中部-250 m标高以下逐渐变为铜金矿体。
图4-34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稀土分布模式(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缓倾斜层状铅锌银矿体,仅见于南山区,矿体产于晚侏罗世鹅湖岭组底部火山碎屑岩与中元古代张村岩群千枚岩的不整合面之上,规模较小,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透镜状,由细脉浸染状铅锌矿石组成,含多量的银,产状与地层一致,倾角平缓,介于15°~25°之间。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硫砷铜矿、砷黝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辉硫锑铅银矿、银金矿、自然金、自然银、碲金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有绿泥石,铁方解石等。矿石主要有自形和他形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固熔体分离结构,碎裂状、胶状及次文象结构也较常见;矿石构造多为细脉浸染状、脉状、块状、角砾状和条带状。
矿石自然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氧化矿石很少。原生硫化物矿石按有益组分可分为硫金矿石、铜硫金矿石、铜铅锌(金银)矿石、铅锌银矿石、银铅(锌)矿石;按矿物组分可分为黄铜矿-黄铁矿矿石,硫砷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和方铅矿矿石;按矿石的内部组构或构造特征亦可分为网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小脉浸染状和致密块状矿石。各类矿石间无明显界线,多呈相互过渡关系。矿石有益组分以Cu、Pb、Zn为主,伴有较多的Ag、Au、Cd、Ga、In。
围岩蚀变围绕英安斑岩体发育,宽度在1km左右,蚀变分早、晚两期,早期蚀变呈面型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晚期蚀变呈线型发育,叠加在早期蚀变岩之上,有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蚀变分带较为明显,自英安斑岩内部向外水平分带为: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石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石英绢云母化千枚岩带→绢云母绿泥石化千枚岩带→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火山岩及千枚岩带。垂向上,近地表的火山岩多具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而石英绢云母化则可延伸到垂深800 m以下的千枚岩中。推断矿床深部应有斑岩铜金矿的内蚀变岩-钾化带。
图4-35 银山铜铅锌矿区+50 m中段平面地质示意图(据江西有色地勘局)
矿化分带与蚀变分带大体一致,以3号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铜金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垂直方向上,与蚀变分带相对应,深部为铜金矿,中部为铜铅锌矿,浅部为铅锌银矿(图4-35)。
通过测试,矿田成矿流体的δ18O值如下:铜金矿化带为+3.18‰~11.266‰,铜铅锌矿化带为+9.30‰~10.37‰,铅锌银矿化带为+4.4‰~10.40‰,铅(银)矿化带为+0.18‰~7.76‰。可见早期流体的δ18O值较高,近于岩浆水,成矿晚期的δ18O质偏低,近于大气水。据197件硫同位素测试结果,δ34S‰介于-1.58~+1.27之间,平均+0.93,具深源硫特点。矿石铅同位素测试资料显示,靠近铜矿带的九龙上天区,成矿早阶段的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稳定,并与英安斑岩、流纹英安斑岩的岩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但北山和银山区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说明有外来物质加入。将测试数据投入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中,大多数投影点落在地幔演化线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显示铅的来源具有地幔和造山带的混源特征。另有3点落在上地壳演化线以外,说明有地层铅参与(表4-21、图4-36)。
表4-21 银山矿床矿石、岩石铅同位素数据及有关参数
注:2、3、4、6、7、8、10、12、14号样为江西有色地质研究所资料;1、5、9、11、13号样为银山矿资料;15、16、17号样据杜杨松资料。
矿物包裹体研究发现,矿石中气液包裹体较小,多在3μ以下,为星点状,不规则状及负晶形等形态。包裹体液组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K+为主,Mg2+次之,阴离子以Cl-、
大别-台湾走廊域成矿区带形成的四维结构
、HCO3-为主,F-次之,气体成分以CO2和H2O含量最高。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得出,成矿温度在330 ~100℃之间,其中铜金矿化为330~200℃,铅锌银矿化为310~130℃,成矿温度由矿化中心向周边逐渐降低。包裹体中流体的含盐度NaCl在3.0%~12.2%之间,其中铜金矿化带为4.9%~12.2%,铜铅锌矿化带为4.6%~8.4%,铅锌银矿化带为3.0%~7.7%,铅(银)矿化带为4.6%~7.3%。成矿溶液的盐度由矿化中心向边部有降低的趋势。通过计算,矿床的成矿压力在260×105~100×105Pa之间,部位较浅。综上所述,银山矿田铜铅锌金银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与矿化有关的英安斑岩成岩年龄为145~143 Ma,矿化蚀变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29.5 Ma,成岩-成矿持续至少有15.5 Ma。矿田中心部位(3号英安斑岩及其外接触带)以及矿田的中深部位为潜火山斑岩型铜金矿,以细脉浸染型为主;矿田上部和边部远离潜火山斑岩体的围岩中,广泛发育(潜)火山热液型铅锌银矿,矿体为陡倾斜脉状。迄今,矿田累计探明工业储量:铜108.68万吨,铅41.8万吨,锌55.86万吨,伴生金127.61t,银2690 t。矿床规模除铅为中型外,其余均达大型。
图4-36 银山矿区岩体与方铅矿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银山矿田自地表向深部构成了一完整的火山-斑岩成矿体系,对应的矿化类型从火山热液型—潜火山热液型—斑岩型,它与Sillitore(1973)年根据安第斯带和菲律宾岛弧总结的经典矿化斑岩带的成矿模式完全相似,因而深部可能出现斑岩型矿化带。江西有色地勘局(1996)根据银山矿田的蚀变、矿化分带建立的区内火山-斑岩型矿化的综合成矿模式见图4-37。
据研究预测认为矿田更深的部位可能存在与德兴铜厂类似的斑岩铜金矿现已证实。目前在九区、西山区和银山区已施工1000 m以上的深孔20余个,见矿最大孔深1283 m,控制铜金矿体延深已超过1500多米,矿体的厚度和品位有迅速增厚、变富的趋势,预测矿体延深可达2000多米,铜资源量在200万吨以上(图4-38)。
『陆』 赣州赣金珠宝钟表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赣州赣金珠宝钟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8月1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金版、银及饰品、珠宝、铂权金、玉器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孔力弘
成立时间:2009-08-14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6070021001170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95号
『柒』 江西什么矿产资源最丰富
江西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铜、钨、铀、钽、重稀土、金和银矿被称为“七朵金花”。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种计)。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
钨、铜、银、金、锂、铯、碲、电气石、光学萤石、滑石、陶瓷土、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辉绿岩等13种居全国第2位;铍等14种居全国第3位。
江西,简称“赣”(gà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昌。又称江右,别称赣鄱大地。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环鄱阳湖城市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主体部分之一。
(7)江西赣银贵金属扩展阅读:
一、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
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
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二、水资源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
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
『捌』 江西贵溪银坑—金溪饶家山银多金属成矿特征与远景评价
赵志刚 刘建光 严学信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912大队,鹰潭335001)
摘要:“江西贵溪银坑—金溪饶家山银多金属矿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通过实施,提交了银坑、饶家山、安山三处新发现矿产地,发现了贵溪银坑、麻地、金溪金窟、临川安山、宜黄厚源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异常区。共获得资源量(333+3341):银2661吨,铅18.93万吨,锌20.03万吨,金1.72吨。伴生铁锰矿石量959万吨。
关键词:银多金属矿远景评价;江西贵溪银坑—金溪饶家山;国土资源大调查
1 区域地质背景
评价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拼接带南侧,萍乡—广丰断裂贵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武夷山铜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鹰潭—安远大断裂和东西向萍乡—广丰深断裂控制,大地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均受其影响。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贵多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基地之一。
1.1 地层
主要出露震旦系、侏罗系,零星分布石炭系、三叠系及第四系等(图1)。震旦系分布较广,为一套泥砂质碎屑物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的复理石建造,并经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区域变质,是区内重要的矿源层。侏罗系上统为一套钙碱性—碱钙性系列的陆相火山岩系,划分为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二者之间为假整合接触或喷发不整合接触,该套陆相火山岩系中夹多层碳酸盐岩、硅质岩(铁锰碳酸盐岩),经后期成矿叠加作用可形成层控叠生型银铅锌矿床,是区内重要的含矿层。
1.2 构造
评价区处于一级构造单元华南褶皱系北缘的东部,横跨武夷山隆断束与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两个四级构造单元。作为三级构造单元武夷隆起和赣西南坳陷交界标志的鹰潭—安远深大断裂呈北东向斜贯全区。区内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构造、逆掩推覆构造等。
褶皱构造主要发育于震旦系变质岩中,有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3组。其中以北东向为主,规模较大。
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次之,鹰潭—安远深大断裂从评价区中部穿过。北东向黄通、耳口、湖石等区域性断裂大致平行分布。深大断裂活动时间较长,既控制了基底褶皱的展布方向,又控制了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形成与展布,对区内矿床(点)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
火山构造主要有月凤山和天台山两个火山断陷盆地,属北武夷山火山喷发带的一部分。火山断陷盆地发育火山通道相、火山喷发相、次火山—火山侵入相。
图2 银坑重点评价区下鲍矿区“四位一体”成矿模式图
参考文献
[1]朱训.德兴斑岩型铜矿.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2]朱上庆.层控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涂光炽.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刘迅等.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构造的初步探讨.江西地质,1990
Silver Poly-me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Yinkeng, Guixi-Raojiashan, Jinxi in Jiangxi
Zhao Zhiguang Liu Jianguang Yan Xuexin
(No. 912 Geological Party of Jiangxi Province, Yintan 335001 )
Abstract: “The appraises about the silver multi-metalliferous ore in Jiangxi Guixi silver pit-JinXi Rao Jiashan” is the national big investigation project of territory resources, which was issued by Chinese geology Investigation Bureau.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ilver pit、 Rao Jiashan、 anshan three recent discovery ore deposits has been submitted, and the unusual area in which have the big prospecting potential have been discovered, such as the silver pit of Guixi, the hemp, the Gold hole of Jin Xi, Linchuan An Shan, Yi Huang Houyuan, and so on. In total, we obtains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333 +3341 ) : Ag 2, 661 tons, Pb 189, 300 tons, Zn 200,300 tons, Au 17, 200 tons, associated ferromanganese ore 9, 590, 000 tons
Key words: Silver polymetallic ore prospect appraisal; Jiangxi Guixi Yinkeng-Jinxi Rao Jiashan; 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erritor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