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本币贬值一般会有利于增加外汇储备
本币贬值,外汇储备是否贬值那就要看外储中有多少本币了,以中国回为例的话,由于外答储中没有人民币,所以谈不上外汇储备贬值还是不贬值,本币贬值,到时有可能会导致外汇储备下降,因为本币贬值,就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资产贬值,但是假若国家是个出口型的经济体(比如日本),到是利大于弊,创造的外汇足以抵消流失的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否贬值还需要考虑计价时是以哪种货币计价,如果以本币计价且刚好这时本币贬值的话,那外储还升值了。目前全球计价货币一般都为美元。要计算外汇储备是否贬值还是要看你的外储中有哪些货币,这些货币是否贬值。
有一种情况要特别说明下,外汇储备中有组合货币组成的资产且组合货币中包含本币的话,那本币贬值是有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贬值的,比如SDR,SDR目前有5种货币组成,分别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组成的一篮子货币,有些国家也会把SDR当成外汇储备的一种,不过目前全世界只发行了3000多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不足3%,其影响力还很小。
㈡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
— 世界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7,471,093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㈢ 菲律宾最缺的是什么东西
缺钱财政收支2004年继续出现赤字。近几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比索):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收入 5057 5637 5660 6266 6983
支出 6418 7107 7787 8265 8844
差额 -1361 -1470 -2127 -1999 -1861
截至2004年底,政府债务678亿美元,外债总额556亿美元,其中短期债务占11.8%。截至2004年12月,外汇储备160.52亿美元。
家庭平均收入14.9万比索(约2750美元)。2004年失业率为11.8%。近几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贫富不均现象严重,贫困家庭比率为25%。以2000年为基准,2003年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13.8,2004年为120.6。据2003年统计,人均寿命70岁,人口出生率2.57%,死亡率0.58%。
外援主要来自日、美、西欧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每年外国承诺给予菲各项援助约20亿美元。
㈣ 2010各国外汇储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㈤ 菲利宾经济怎么样
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56美元。2006年,菲律宾工业产值为301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15.7%。农林渔业产值为139.89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7%。服务业产值为459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47.5%。
菲律宾矿藏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48亿吨、镍10.9亿吨、金1.36亿吨。地热资源丰富,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3.5亿桶。森林面积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已开发的海水、淡水渔场面积2080平方公里。
近年来,菲律宾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外贸市场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传统出口商品如成衣、电子产品、工艺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额,已赶超矿产、原材料等传统商品出口额。2006年出口总额为470.37亿美元,进口总额为515.2亿美元。2006年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服装及相关产品、电解糖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电子产品、矿产、原油及相关产品、润滑剂、交通设备,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等。
2006年,外国对菲律宾直接投资达到23.5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日本、美国、荷兰、德国、英国、瑞典,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中介、矿业、建筑业。截至2007年3月,外汇储备为246.83亿美元。截至2006年9月,外债总额为541亿美元,占GDP的48.6%。主要银行包括菲律宾首都银行、商业银行等。
菲律宾2007年GDP增长7.2%,创下31年来最高记录。但进入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和粮价高启以及美国经济放缓和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菲政府不断下调经济发展指标,其中三次下调GDP增长率,从年初的6.3-7.0%最终调至4.1-4.8%。随着全球经济自2008年9月恶化加剧,菲律宾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也下滑至4.5%,遂使全年GDP增长率锁定在4.6%,虽接近4.8%的增长目标上限,但却是近5年来最低水平。尽管如此,同纷纷陷入负增长或低增长的西方经济体和东亚邻国相比,还是不错的表现。
制造业、农渔业、建筑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逆势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打击菲律宾的主要贸易伙伴,但菲律宾工业仍增长5.0%,而2007年增长率也仅为4.9%。制造业增长3.2%,其中食品和饮品生产贡献率最高,但出口导向型产业明显受挫。虽然受到台风灾害和化肥价格高启影响,菲律宾2008年稻米和玉米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2%和4.6%,家畜产量去年第四季度也环比下降1.4%,但由于家禽饲养业4.5%和鱼类养殖业高达11.1%的增速,使农渔林(AFF)呈现2.8%的意外增长。海外劳工住宅投资和BPO业办公场所投资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去年10月和11月同比分别增长42.5%和18.1%,有力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全年增长13.1%。外包服务业是菲律宾2008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年服务外包产业有望增长40%,收入总额超过60亿美元。2008年来菲游客人数达314万人次,仍增长1.5%,其中俄罗斯(34%)、韩国(19.48%)、法国(18.7%)、美国(18.4%)以及中国大陆(4%,16万人次)和台湾游客增幅最大。
从需求角度看,家庭支出、建筑业投资和政府支出大幅增加确保经济增长。因圣诞节等假日原因,菲律宾家庭食品、交通和通讯支出明显增多,第四季度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分别环比增长4.5%和4.7%。由于办公楼和住宅需求强劲,私人建设投资增长显著,高达17.8%。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海外劳工汇款仍是菲律宾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菲律宾央行的统计数据,2008年,菲律宾新增加海外就业人员达到137.6万人,侨汇达到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菲律宾2008年第四季度GNP增长为6.4%,全年增长近6.1%,占当年国外要素所得收入净额的27.9%。正如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形容:“如果菲律宾外劳汇款因全球经济衰退而减少,菲律宾对外部金融市场压力的缓冲能力将不复存在。”
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是菲律宾2008年经济的最大败笔。由于粮食价格高启,甚至一度出现“粮荒”,加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导致菲律宾消费价格,尤其是食品飙升。菲律宾2008年通货膨胀率为9.3%,明显高于2007年的2.7%,其中6月至10月连续5个月通胀率超过两位数,8月份更是达到12.4%,为过去15年的最高点。通胀率高居不下,导致菲律宾政府迟迟不敢降低利率,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缓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制约了菲律宾经济增长。
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家庭生活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全球裁员风潮中,菲律宾政府仍新创造53万就业机会。截止2008年底,菲律宾失业率达到7.4%,不充分就业率为19.3%,数据均好于去年。根据菲律宾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2008年底的调查显示,约52%的菲律宾家庭,即940万户,认为生活贫困,数量基本与2008年9月调查结果持平。
菲律宾金融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截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4日,菲律宾马尼拉股市主要股指为1,872.85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缩水近一半,处于2004年以来最低位。2007年菲比索升值近20%,是当年亚洲表现最佳的货币。但2008年菲比索对美元一路下滑,年终收盘时,菲律宾比索与美元的比价为47.52兑换1美元,跌幅超过16%,其间11月2日接近50比索兑换1美元,创两年以来最低记录,是继韩元、印度卢比和印尼盾之后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
出口下滑拖累对外贸易增长。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菲律宾政府2008年上半年曾一度将出口增长从原来的8%下调至6%,进口增长也从原来9%下调至7%,但结果仍是始料未及。由于外部需求急剧下滑,2008年,菲律宾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058.24亿美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为490.78亿美元,比2007年的504.66亿美元下降2.8%,进口为567.46亿美元,比2007年的555.14亿美元增长2.2%。贸易逆差达到76.69亿美元,比2007年的50.48亿美元增长51.9%。
吸引外资表现差强人意,国际收支顺差急剧下降,但外汇储备略有增加。2008年菲律宾吸引外国投资15亿美元,较2007年下降48%。主要原因是2008年9月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后,许多投资者放弃了在菲投资或推迟投资计划。此外,2008年菲律宾证券投资净流出达到14亿美元,而2007年则是净流入35.2亿美元。菲律宾2007年国际收支顺差创历史最好记录,达85.8亿美元,但2008年顺差骤减为8800万美元,不足1亿美元,不仅低于央行此前预期的5亿美元,也是近四年来最低水平。顺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额信贷未如期到来。截止2008年底,菲外汇储备金额达3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略高于365-370亿美元的官方目标,大概相当于5.7个月的进口所需,高于3个月的国际标准。
财政赤字状况略好于预期。菲政府2007年通过私有化获得906亿比索收入,年终实现126亿比索的预算盈余。2008年,中央政府依靠出售Petron石油公司股份和巴拉望气田特许开采权分别收入220亿和130亿比索。但由于税务总局2008年仅完成税收7,780亿比索,仅为8,452亿比索税收目标的92%,全年财政赤字情况无法同2007年同日而语,但预计略好于年初制订的750亿比索的赤字目标。此外,2008年前11个月,菲律宾政府偿还债务共计5,927亿比索,约合126亿美元,其中本金约合70亿美元,利息约合56亿美元。政府计划2008年全年偿还6,014亿比索,约合128亿美元。
国际金融评级保持稳定。凭借稳健的银行状况和外部金融地位,菲律宾虽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其抗压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令国际主要评级机构颇为放心。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继续保持菲BB级别的主权债信评等和稳定展望,同时将菲长期外币发行违约评级列为BB级,长期本币发行违约评级列为BB+级,短期外币发行违约评级为B级。标准普尔也表示,菲律宾评级比区内其它国家更为稳定,认为没有理由改变菲律宾的评级,外币主权债券仍维持为BB-。
PS:更多信息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还是比较客观的。
㈥ 菲律宾是发达国家吗 菲律宾国家发达吗
菲律宾 (菲律宾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Philippines),位于西太内平洋,是东南容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东盟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 菲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人民币在哪些国家作为外汇储备
目前,东南亚、东欧、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把人民回币作为官方储备货答币。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㈧ 为什么美国基本上不需要外汇储备,而中国和日本需要
美元是世界货币,是世界通行的硬通货。除了美国可以印美元,其它回国家获得美元必须要出答卖一些商品和服务,比如菲律宾的佣人,沙特的石油,德国的汽车,韩国的化妆品等等。要么出口给美国直接换取美元,要么出口给别的国家,然后这些国家用它们赚来的美元来支付。所以美元最终都是来自美国。所以你看到这里就应该明白外汇储备是怎么回事了,你出口赚到的这些美元就是外汇储备,同样你卖东西给别的国家(除了美国),人家也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来付钱。
至于外汇储备用来干什么?很简单,你向别人买东西必须要用美元,因为美元是硬通货。那你用来买东西的这些美元就只能是来自你的外汇储备。你没办法拿人民币直接去兑换美元,因为人家不收人民币,我刚才说了,美元是硬通货。除了美元,黄金也是硬通货,所以黄金储备也是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㈨ 菲律宾国家军事强吗
菲律宾真是不值得一提 竟瞎得瑟 不是鄙视他,真就是差的都不能再差了
2012年,世界军力排名网“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公布了世界最新军事力量排名。在上榜的55个国家中(核武器不在统计之内),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而菲律宾排第二十三位。
在“全球火力”的数据中,菲律宾的总人口1.02亿,现役军人12万,国防预算24.40亿美元,外汇储备623.70亿美元。
陆军武器总数2379辆(门),其中,坦克41辆,装甲运兵车559辆,牵引式火炮309门,迫击炮1070门,无自行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空军飞机总数289架,其中直升机159架;海军舰艇总数120艘,其中,护卫舰2艘,两栖突击艇10艘,其余为巡逻艇。无航母、驱逐舰、潜艇和扫雷舰。
File 001
舰船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产物
菲律宾尽管拥有120艘舰船,大部分是小型近海巡逻艇,都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二战时期退役的舰船,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产物。对付海盗还行,根本就不具备海战功能。图为2011年12月,菲总统阿基诺与海军军官合影。
File 002
菲律宾“史上最强的军舰”
2011年12月14日,菲海军最大的军舰“德尔毕拉尔”号(PF-15)正式服役,菲总统阿基诺出席了交付仪式。该舰满载排水量为3390吨,舰长115.21米,宽12.8米,吃水4.78米。菲媒体称之为“史上最强的军舰”。
这是菲海军从美国海岸警卫队买的二手“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仅装备一门76毫米舰炮与小口径速射炮,没导弹装备。此前已在美服役44年。1969年,世界海战就已进入导弹阶段。今年4月,在黄岩岛挑起事端的,正是这艘巡逻舰。
File 003
主力护卫舰,超级古董
菲律宾的主力护卫舰“拉贾·胡马邦”号(PF-11),是前美国海军坎农级护卫舰“阿瑟顿”号,1943年5月下水。满载排水量1520吨,长93.27米,宽11.13米,吃水2.67米。1955年,该舰转给日本海上自卫队。1975年退役归还美国,1978年转让给菲律宾。
这是服役了69年的超级古董级军舰,也是目前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军舰,现在时速只有10海里。
近来,传韩国准备赠送一艘浦项级护卫舰给菲律宾海军的消息,让菲律宾海军热情高涨,因为该舰装备有4枚反舰导弹,它将使菲海军拥有导弹。
File 004
一架真正的战斗机也没有
2005年,菲律宾的二手战机F-5A全部退役,现存21架OV-10野马轻型攻击机是菲空军的主力机型。1992年,菲律宾从美国接收了24架OV-10,是1964年首飞的老旧机型。此外,还能一用的还有62架贝尔UH-1U/M型直升机,也是越战时期的产物。
菲空军仅有2架可以使用的C-130运输机。菲空军号称有9个飞行联队,实际上连一架真正的战斗机也没有。图为菲律宾的C-130运输机和OV-10野马轻型攻击机。
File 005
上世纪40年代的榴弹炮
菲律宾炮兵拥有的是美国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M-101榴弹炮。1996年,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为菲律宾陆军改造了12门M-101式榴弹炮,将该集团的105毫米LG1—Mk—轻型榴弹炮的炮管,安装到M-101底盘上。
资金短缺的菲律宾军事现代化严重受挫。2001年,菲律宾阅兵仪式上,总统用来检阅部队的吉普车竟两度熄火抛锚,只好下车步行完成检阅。
File 006
没有一辆现代意义的主战坦克
菲律宾的陆军装备也是一些货真价实的古董,其所拥有的41辆主力坦克,是英制的Fv-101蝎式轻型坦克。这是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1972年1月开始装备部队的轻型侦察坦克。
Fv-101蝎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8.1吨,长4.79米,宽2.35米,最大时速79公里,乘员3人。装备76毫米线膛炮和7.62毫米机枪各1门。与现代意义的主战坦克相去甚远。
㈩ 世界哪个国家把人民币当成外汇储备
原来没有的,因为RMB是不允许在国际市场流通的,所以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获得足够多的RMB以作为外汇储备。
之所以不可以流通在于中国的货币管制,为了避免像97年金融危机的悲剧,因此不让RMB在境外流通。97年,索罗斯在泰国境外慢慢地,不被察觉的吃进泰铢,并逐渐掌握了足以撼动整个泰国市场的货币量,而泰国自己却毫无察觉。最后索罗斯在高位抛售海量泰铢,从而导致泰国经济崩溃,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
而现在,中国由于已经与一些东盟国家签署了货币互认协议,开始将一部分RMB和东盟国家的货币互换,互相作为储备货币。现在马来西亚、泰国、老挝、菲律宾、韩国、越南等国,都已持有一定量的RMB作为外汇储备。
而为了避免RMB跨境交易再次出现97年的问题,中国也早在n年前,就已经开始现在国内打造了银联交易网络,现在,国内的银联已经成网络了,已经开始向国外拓展。因为如果让RMB只在银联平台上交易,这样交易的信息,可以都被中国的银行察觉到。反之,visa和master交易系统上的交易都可以被网络终端——华尔街监控。无论是考虑国家国防安全,还是金融安全,另立交易网络都是必要的。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的情报部门就通过犹太银行家,监控着德国在二战期间在瑞士的每一笔国际交易。德国买了多少战略物资一目了然。
由于支付系统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控制性,中国的银联系统显然已经动了英美银行家的奶酪了,因此在推向国际化方面一直比较缓慢。几个月前,第一个认可银联支付系统的外国国家韩国,正式批准引入银联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