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国家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涨跌额 涨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国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奥尼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并不是贸易导致的,而是与人民币的汇率直接相关。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这一快速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
当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人为贬值后,全球投资者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肯定不会坐等财富缩水,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等。
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奥尼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浮动空间,他认为这样做能使人民币的走向趋势更不容易预测,这对人民币是一件好事。赞同13|评论(2)
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国家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涨跌额 涨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国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奥尼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并不是贸易导致的,而是与人民币的汇率直接相关。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这一快速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
当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人为贬值后,全球投资者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肯定不会坐等财富缩水,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等。
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奥尼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浮动空间,他认为这样做能使人民币的走向趋势更不容易预测,这对人民币是一件好事。
⑶ 国际金融方面,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储备的现状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激增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首次超过1 000亿美元,到2005年则超过8 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特别是近4年来,外汇储备增速进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1 0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更是超过2 000 亿美元。2006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截至2007年3 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2 020.31亿美元。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为63 096亿元人民币,而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之一的外汇储备占款就高达72 216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外汇储备激增严重制约了宏观金融调控,也表明外汇储备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并非我国独有。
原因;
(一)长期的外贸顺差是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优惠的外资、外贸政策,带来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形成了同际收支资本项日的持续顺差。
(三)缺乏弹性的汇申制度,形成了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虚增了我国外汇储备。
(四)全球经济不平衡状态,促使大量美元储备资金的回流,在一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系统的内部不平衡需要相应的外部不平衡来弥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外贸持续顺差就成为缓解内部不平衡的外在表现。
正面影响就是增强偿债能力,国际地位……(其实就是外汇储备的功能)
负面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外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这种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限制了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第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
第五,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
⑷ 我国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怎样
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元的内外汇储备全球容第一,约有大至两万亿美元左右。 最近新闻上说 美国在印钞,中国外汇储备在缩水。 具体不知道又在搞什么名堂,反正美国变着方法玩。
⑸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200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0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0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0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⑹ 近期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如何
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元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专,约有大至两万亿美属元左右。 最近新闻上说 美国在印钞,中国外汇储备在缩水。 具体不知道又在搞什么名堂,反正美国变着方法玩。
⑺ 中国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主要分析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着呢对问题应该提出的相应对策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如何来让它花掉的问题,而是如回何来有效管理,是如答何在这种有效管理中保值与升值的问题。特别是当中国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之后,中国政府的任何动作都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更是应该审时度势,这样才能使其保持在一种优势的地位。否则,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损失。所以,如何分散巨大的外汇储备风险(如激励企业与居民持汇的偏好),如何来提高国际储备风险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如何保证巨大的外汇储备用得其所,这才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⑻ 你对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情况有何看法
中国的外汇储备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币种构成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的报道,据估计,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2.外汇储备结构原因
之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1、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2、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
4、国际贸易中2/3以美元结算;
5、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
6、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
7、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3.储备成本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较多,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在账面上贬值严重。有观点认为,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约20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账面损失约400亿。
4.流动性风险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然而约占60%比例、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受到中美关系、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威胁。
5.非常规使用
2004年1月,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这次注资行为不属于外汇储备的常规运用范畴,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执行人的角色。
6.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创纪录的19056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降至1.89万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年底以来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万亿。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亚太区国家的外汇储备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国家高出很多,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且高外汇储备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有帮助的。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坏账情况比较严重,适当的增加外汇储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现在的储备水平还太低。
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统计表明,2004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已超过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有学者认为,不应再用中国外汇储备来买美国国债,因美国未来的形势不明,应尽快实现分散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可能在协助解决金融危机上扮演更多新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不能再以每年3000亿元的速度增长。
⑼ 外国人怎么看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
土豪,有钱没处花,到处免债务,很少给家里人花。
⑽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到2005年9月为止,我国外汇储备已达7690亿美元,预计全年外汇储备将达82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回一些资金来自商品贸易答顺差,一些来自外国直接投资或外币贷款,但大部分是通过隐蔽渠道进入中国的。
在这7690亿美元中,一部分包括美国国债和别的国家的国债、一部分金融债卷和企业债卷,和别的一些金融资产,短期的和长期的都有,还包括一部分可兑换流通现金。这样做就是就是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