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资金分布

外汇资金分布

发布时间:2021-05-15 11:28:05

㈠ 跪求一个关于全球外汇储备分布的文献综述

■ 2006年2月,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上升到全球第一)
■ 2008年4月,1760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总和)
■ 2008年9月,19056亿美元
■ 2008年12月,19460亿美元
■ 2009年六月,20000亿美元(全球第一个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独占全球外汇储备30%)
■最新出炉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2009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数据:
■ 日本,10200亿美元(2009年六月)
■ 加拿大,430亿美元(2008年年初)
■ 英国,约10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 香港,1817亿美元(2009年一月)
■ 澳门,176亿美元(2009年六月)
■ 法国,约15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 德国,约15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 新加坡,1717亿美元(2009年六月)
■ 马来西亚,984亿美元(2009年六月)
■ 美国,美国是美元的发行国,在金融概念上,只要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国的外汇储备就永远是零。

资金如何分配

资金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企业通过资内金的投入和使用,取得收容入,并实现了资金的增值。企业应将取得的收入扣除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最终获得利润。企业的利润,首先,需依法向国家缴纳所得税,这一部分资金的分配具有强制性;其次,依法提取各种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企业风险金和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最后,将利润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企业收益分配中的重点,也是资金分配管理的重点。企业应在遵循国家分配政策的前提下,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合理确定收益分配的规模和分配方式,使企业获得最大的长远利益。筹资、投资和分配是企业主要的财务活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促进资金不断地运动,最终取得最大的利润。这三者构成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除此以外,财务管理还包括日常资产的管理。日常资产管理是指企业对各类资产所进行的经常性的管理,包括现金收支的预算、材料采购计划的制订、存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等。加强日常资产的管理,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工作。

㈢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欧元、人民币占比是多少呢

全球各国、地区的外汇储备总量又上涨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信息,截止到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外储总量上涨至12.7万亿美元。其中,已分配的外储总量为11.87万亿美元,未分配的外储约为8298.5亿美元。

第五名就是咱们国家的人民币,约为2675.2亿美元,约为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2.25%。与上一季度的2.14%相比,提升了0.1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与我国GDP、贸易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不匹配,有较大提升空间。

加拿大货币(加元)约为2457.7亿美元,占比2.07%,排在全球第六名;澳大利亚货币(澳元)约为2161.1亿美元,占比1.82%,在全球排第七名。瑞郎排第八,但总量只有207.4亿美元,其他货币合计为3201.1亿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㈣ 国内的外汇投资有哪些渠道具体点的

现在国内做外汇投资的话主要是两种渠道,1是银行,2是国外的代理公司机构,各有各的好处,还是需要你从实际情况出发,银行的话资金灵活性不高,收益可能也没有国外的代理的高,比如恒星外汇,他们就是比较专业的一个代理机构,你可以多去了解下

㈤ 现今炒汇也日渐被人关注,那么全球的外汇市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主要的外汇市场,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传统的地域划分,可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苏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纽约和洛杉矶,澳洲的悉尼,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
当然,每个市场都有其固定和特有的特点,但所有市场都有共性。各市场被距离和时间所隔,它们敏感地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一个中心每天营业结束后,就把订单传递到别的中心,有时就为下一市场的开盘定下了基调。这些外汇市场以其所在的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多的资讯可以去金道环球投资看咯,那边的资料挺多的。

㈥ 全球一共存在多少美元又是如何分布的

另外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派生出的欧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预估,其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因此,全球市场上的广义美元货币总量约在16万亿美元以上。 根据美联储及相关学者的统计,由于个人旅游出访小额携带、官方海关运输出境、地下走私出境等因素,有60%的美元现钞(约450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的美元所带来的货币替代、潜在流动风险等问题也经常被人关注。除此之外,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存款货币均存在于美国境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至 2007年底,美国对外负债中的“货币当局、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栏目下的“货币与存款”金额1.8万亿美元,该部分可以近似认为是外国政府与居民持有的美国境内美元外汇存款(不包括欧洲美元)。因此,在12万亿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中,约有2.25万亿美元为境外居民所持有。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高货币乘数和高流通速度。从货币乘数而言,美国国内M3/M1、M2/M1的比例在全球几乎是最高的,尤其是在 1990年代以来该比例呈快速上涨之势;同时,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超出一般国家水平,广义美元货币存量与美国GDP的比率在全球属于较低的国家之列。因此,若以正常的货币流通速度判断,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言,美元并未有过量发行之赚。 对于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并不在于美元的存量规模,而是在于美元的巨额流量不断改变着美元货币的境内外持有人结构,进而影响了美元国内货币功能的正常发挥。 从1960年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48年内,美国因贸易赤字而向外国居民净支付了6.5万亿美元(48年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因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放款、持有外国资产等投资活动,向外国支付了9.1万亿美元。因此,在此期间美国总共对外支付了15.6万亿美元。 外国政府和居民在取得了上述美元后,通过对美国的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存入美国银行等投资或储备活动,将15.2万亿美元变成了美国国内的各种美元资产。但在15.2万亿的美元资产中,除了2.5万亿的直接投资外,其余85%均以有价证券或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两者收支的差额约4000多亿美元主要是在境外流通的美元现钞。 为此,笔者认为,第一,从美元的存量结构看,在美国境内,M3/GDP、M2/GDP的比重都属于低的国家,因此表面上美元并未过量发行;对于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除了欧洲美元对国际资本流动性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论证外,境外流通的4500亿美元现钞,由于持有人结构较分散、个人持有金额不高,并以纸币的形式流通,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较有限。 第二,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账户的原理,美国的美元流入与流出总是平衡(除了美元现钞流出外),但是随着累积规模的超速扩大,维持这种平衡的风险越来越大,存在很多人称之为“恐怖的平衡”。美国国内及国际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平衡的格局,进而直接影响国内外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美元的国际流量改变着美国国内的资产与债务持有人结构。美国以美元结算手段支付其贸易赤字,使得越来越多的境外居民持有美国境内的美元存款或者是购买相应的美元资产。美国资产结构中,境外居民的持有比例不断升高;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国内居民因消费过度,债台不断高筑。 因此,正是巨额的流量恐怖平衡及其导致的存量持有人结构变化,逐渐累积起了美元的货币风险,而这一风险的产生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硬通货地位是分不开的。(陆军荣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㈦ 中国炒外汇的人群到底有多大,是怎么分布的

从目前来看的话还是比较大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这个各地都有的,没有平均的分布的。你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了是吧!

㈧ 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有哪些

目前,全球主要外汇市场大约有30多个,遍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等四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和香港,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苏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纽约和洛杉矶,澳洲的悉尼等。
在这些市场上买卖的外汇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加元、澳元、纽元等十多种货币,其他货币也有买卖,但为数极少。
1.伦敦外汇市场
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对世界外汇市场走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全世界最早的。
伦敦外汇市场的交易货币种类众多,常见的就有三十多种,其中交易规模最大的为英镑兑美元的交易,其次是英镑兑欧元、美元兑瑞郎、美元兑日元等交易。
2.纽约外汇市场
纽约外汇市场是北美洲最活跃的外汇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全球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对世界外汇走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纽约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量仅次于伦敦。除美元外,各主要货币的交易币种依次为欧元、英镑、瑞郎、加元和日元。
3.苏黎世外汇市场
瑞士苏黎世外汇市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交易量也在2007年位居世界第三位。
苏黎世外汇市场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效率,瑞士三大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是苏黎世外汇市场的中坚力量。
4.东京外汇市场
东京外汇市场是亚洲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目前也是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日本是贸易大国,进出口商的贸易需求对东京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东京外汇市场90%以上是美元对日元的买卖,日元对其他货币的交易较少。由于汇率的变化与日本贸易状况密切相关,日本中央银行对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波动极为关注,同时频繁地干预外汇市场,这是该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
5.新加坡外汇市场
新加坡外汇市场是“亚洲美元”市场的交易中心,2007年跻身于全球外汇交易量的第5位。
6.香港外汇市场
香港外汇市场在2007年的世界外汇交易排名中处于第六位,是亚洲第三大外汇交易中心。香港外汇市场是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国际性外汇市场。
自1973年香港取消外汇管制后,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外汇市场越来越活跃,香港外汇市场由此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外汇市场。
7.法兰克福外汇市场
法兰克福外汇市场是欧洲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这跟德国在欧洲的经济地位紧密关联。法兰克福外汇市场分为定价市场和一般市场。
8.悉尼外汇市场
悉尼外汇市场是大洋州最重要的外汇交易市场,这是由于悉尼不仅是澳大利亚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整个大洋州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悉尼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这使悉尼外汇市场成为全球主要外汇市场中最早开始交易的市场。

㈨ 收集近十年(98-08)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数据资料,并分析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余额再创新高,达8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假如将中心政府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资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进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外汇储备及相关统计

年份

外汇储备

贸易总额

贸易顺差

利用外资1978

2

206

-11

1980

-13

381

-19

1985

26

696

-149

45

1986

21

739

-120

73

1987

29

827

-38

85

1988

34

1028

-78

102

1989

56

1117

-66

101

1990

111

1154

87

103

1991

217

1357

81

116

1992

194

1655

44

192

1993

212

1957

-122

390

1994

516

2366

54

432

1995

736

2809

167

481

1996

1050

2899

122

548

1997

1399

3252

404

644

1998

1450

3240

435

586

1999

1547

3606

292

527

2000

1656

4743

241

594

2001

2122

5097

226

497

2002

2864

6208

304

550

2003

4033

8510

255

561

2004

6099

11548

320

606

2005

8189

14221

1019

603

注:表中数据分别摘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治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历程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收付的基础。它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顺差;二是资本净流入。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活力与吸引力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借债与还债信用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外汇储备越多,一方面标志着该国对外出口竞争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则表明该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且外资争相进入。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25年来的历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零储备”时期

20世纪整个8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头十年,它却仍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约束之内。当然,在这一阶段,中国也正处在对外开放的“试验”阶段。当时,中国人还不太了解世界,世界也不太了解中国。因此,薄弱的“底子”再加上谨慎的“试验”,我们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下“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法则,尚无力跨越“雷池”。

1978——1989年的12年间,仅有1982年和1983年这两年存在少量贸易顺差,其他10个年份均为贸易赤字。但无论是顺差抑或是赤字,从规模上看均很小,只有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年份的贸易赤字突破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各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只有区区几百亿美元。

同样,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对外开放与引进外资的力度也不算大,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除1988年和1989年外,我国各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只有几十亿美元。1978——1989年这12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额仅为580亿美元,尚不及1997年一年的额度。

正是由于外贸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不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也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1978——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实际上,当一国对外开放有限,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时,该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及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不大。但总体来讲,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贫穷,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资金短缺,而且国内物资供给奇缺,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因此,当时的外贸出口能力较弱,外资流入也相对较少。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百亿储备时期

经过了80年代的谨慎探索与经验总结后,90年代的中国开始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应该说,1990——199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转轨时期或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进一步熟悉了世界。在这一阶段,尽管出现了1993——1995年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得力、有效,最终却是有惊无险,中国经济改革顺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

1990——199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接近3000亿美元。从商品进出口差额来看,一改过去十余年的贸易赤字状况,6年中共有5年出现了贸易顺差,除1995年顺差167亿美元外,尽管其余各年顺差规模不足百亿美元,但它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信号。

在这一期间,我国开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融资的渠道和空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年度总额从100亿美元增至接近500亿美元,而且其中90%以上的引入外资都是“直接投资”性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引入外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正是基于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的明显好转,这一时期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从10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正在走出“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成为我们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第三阶段:千亿储备时期

199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顺利进入“低物价、高增长”的通道。1997年上半年,国家抽样调查的所有“主要商品”均出现了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据此判定,困扰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短缺经济”终于宣告结束,买方市场新时代已然到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中国经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考验,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则呈跳跃式增长,并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这再次表明了中国经济已然步入良性循环新时期,并具有了较强的抵御外来风险和抗干扰能力。1998年在贸易总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我国继续保有了第二个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随后的6年中,虽然我国贸易顺差每年一直保持在200——300多亿美元之间,但其间我国贸易总规模则在不断地放大: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5000亿美元;2002年更是突破6000亿美元;2003年又突破8000亿美元;2004年则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然而,2005年,不但贸易总额接近14000亿美元,而且贸易顺差第一次奇迹般地跨越了1000亿美元的“绝对”大关。这又是一个质的新飞跃。

与此同时,我国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方面,199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644亿美元。在之后的8年中,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一直保持在500——600多亿美元之间,这是一组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数据。500——600亿美元的稳定规模,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良;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引入外资不再是“饥不择食”,当然,也不再是“多多益善”。

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标志着企业和居民有了更多持有外汇存款的机会。这一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7年则进一步增至1400亿美元四周。2001年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更是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跨越6000亿美元;2005年又大步跨越了8000亿美元。若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定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会远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样庞大的规模、如此高速增长,是好是坏
二、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在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都是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一般地,外汇储备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外汇储备可以抵补贸易赤字,并保持一国必要的、正常的进口能力。
第二,保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借债与偿债的信用担保与物质保证。
第三,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干预本国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的有力武器。
第四,在国家经济动荡或是遇上战争灾难时,外汇储备将是一国最后的战略储备。
因此,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好,或者说,它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多大,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数据就能了事的。
事实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比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本身具有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因此,它们保有的外汇储备相对较少。如美国和欧盟区各自保有的外汇储备不过几百亿美元。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日元是最主要的三种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然而,日本目前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又是何故呢?我想,不完全的理由至少包括:日本不仅国小、资源短缺,而且民族危机感重、不自信,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动机。
此外,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上,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开放国家与非开放国家、大国与小国,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960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对年进口额的比率以40%为宜。20%为底限,低于30%便要补充。这一观点后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它们主张,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一般应能满足3——4个月进口付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能低于短期外债的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更强调,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这显然强调了“充足”的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国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国际上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然,从量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因为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其二,由于汇率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外汇储备资产极易遭受汇率风险而导致无形的账面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它应该有一个度:安全够用但不浪费。
中国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中的、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究竟应该是多大?我想,这是一个不便妄加揣测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国,它需要更大的外汇储备为之保驾护航。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1982年,中国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1986年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1995年GDP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4年,我国GDP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经济布满活力的标志。但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按照2004年普查数据统计,我国GDP位于全球第6位,但人均GDP却处于全球第107位,居倒数水平。
不容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与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长足发展的巨大空间。然而,这一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会碰到不少令我们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搞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太小气。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机制,无形之中“夸大”了外汇储备规模。
人民币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在我国仍被严格管制,这就意味着中国公民尚不能将本币金融资产自由地“交易”为外币金融资产。从投资角度讲,我国居民只能投资国内市场的本币金融资产,而不能自由投资国外金融资产。因此,我国老百姓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相对较少,除涉外企业外,大量的外汇资产只能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进而成为外汇储备资产。因此,资本严格管制下的“倒逼”机制,无形的夸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第4季度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仅为1615.70亿美元,其中,企业外汇存款与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大体各占一半。即便加上外汇储备,我国外汇资产也不足1万亿美元,而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却高达28.72万亿人民币,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已达14.11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相当低下。即便算上外汇储备,我国整个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也仍不高。
每年五六百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再次“夸大”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的初始来源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常项目;二是来自金融项目。一般地,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实质性的、较为真实,它往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外汇储备最扎实的经济基础;而外资流入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非稳定性,因此,对应较大流量的外资流入,应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对。
1996——200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力尽管是来自“双顺差”,即贸易项目顺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每年的外资净流入总额却一直保持在500——6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则小于它,一般各年仅为200——400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中有相当部分主要来自外资净流入,因此,如此“虚高”的外汇储备,并不能支撑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
世界仍不太平、祖国尚未统一,这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它必需满足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足够需要。从世界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中日关系在坎坷中停滞不前,台独分子还在不断滋事,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势力仍然猖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作好必要的战略预备,包括外汇储备战略。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是结构风险,而非总量风险
三、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风险分析
外汇储备结构也即外汇储备资产的分布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外汇储备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币种结构;二是期限结构。这也是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最大风险所在。
从币种结构来看,假如外汇储备资产过于单一地集中在某种“弱币”上,则必然会导致过大的汇率风险,但“弱币”贴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当然,实际收益是正还是负,则需要具体分析。
从期限结构来看,则主要是考虑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于日常之需及不测之用,因此,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的期限结构必须首先满足流动性需求,然后才是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满足盈利性的需要。
外汇储备存放地及存放结构一直是各国坚守的顶级机密。但从官方相关信息的大致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之一: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我们被迫将绝大部分的外汇资产高度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变成了外汇储备性质。
可以设想,在本币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国家,居民均可自由用汇对外进出口或是对外直接投资,或作证券投资,本币与外币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或交易,从而本国公民就能自由地持有本国或外国的金融资产。假如是这样,该国公民的金融资产就会多样化地分散在外币化的金融资产上,也就不会过于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成为外汇储备。
相反,由于人民币目前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在金融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公民只能通过货物及服务贸易,还有经常性转移收付来获得外汇,并持有外汇存款。除此之外,公民不能通过“投资”性质的金融交易来将本币金融资产转换为外币金融资产。于是,公民的金融资产大多只能是本币资产,而不能化作外汇资产。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过大”的真实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尽早地实现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来分流或释放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或风险,让居民能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将他们的资产合理而分散地摆布在所有本外币金融资产上。这便是“藏汇于民”的道理。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有效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政府干预汇市的成本与风险。
风险之二: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这或许是被迫或不得已,但它绝对有害于汇率风险的规避。
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一直占据60%以上的比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不断放大,我国的“贸易美元”及“贸易顺差美元”不断增大;同时,90年代中期以来,为抑制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的升值压力,在以美元作为干预货币的汇率调控机制下,我国官方不断吸入美元——增大美元储备。如此一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定会上升,因此,有人估计目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也许超过了80%的比例。
无论是何种理由,“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显然是危险的。从长期趋势观察,美元的确属“弱币”范畴。从美元兑日元汇率来看,美元是长期贬值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兑日元汇率为240左右,但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价最低曾跌至80四周。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看,美元也正在呈贬值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7左右,如今已跌至8.0四周,美元应还有下跌空间。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单一,且过度集中于“弱币”——美元。假设美元长期贬值,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账面损失,其结果必将使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假如为了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而大量抛售美元,则必然会对周边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导致国际汇市恐慌,美元汇率暴跌。另一方面,假如不改变现有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抛售美元,则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刺激外汇储备更快增长。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央行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但这恰恰又会拉动本币升值;反过来,为了降低升值压力,央行假如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这会使本来就因外汇储备而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雪上加霜。
如此看来,减持美元及美元资产迫在眉睫。美元减持后,我们应当避免重蹈覆辙,在增持欧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的同时,甚至还可以增持黄金储备或石油战略储备等。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渐渐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能急,但必须行动起来。
风险之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存放地及投资期结构过于集中,可能会存在政治风险与信用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但高度集中于美元,而且美元资产又主要集中在美国。从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来看,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既有相当部分存入了美国商业银行,也有较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各类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债券、联邦政府机构债券以及美国公司债券等,此外,应该还包括少量境外美元资产。
美国一向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以及敏感的台海问题,美国始终保持着与中国交往的距离,并将台湾问题视作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时不时为难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尽可能规避外汇储备存放地的政治风险。
当然,在投资期限结构上,我们也要尽可能分散风险。一般地,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结构应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比方,在国际环境动荡时期,外汇储备应多置放于银行存款及变现程度高的短期证券上;在和平稳定时期,外汇储备可以多一些放置于中长期品种上。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报告称,近三十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报告称,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来看,排在第57位的是越南,其GDP是712亿美元,排在末位即第180位的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其GDP是8700万美元。如果将从第57位的越南一直到第180位的基里巴斯这124个国家的GDP加起来,总和是1759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这124个国家GDP的总和。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是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也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楼主,我也不是很懂这个,分数并不重要,希望能有所帮助
祝一切顺利!

㈩ 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布在哪几个省市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设有34个分局、2个外汇管理内部。即在省、自容治区、直辖市设立分局;在北京、重庆设立外汇管理部;在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厦门市、宁波市设立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在有一定外汇业务量、符合条件的部分地区(市)、县(市)分别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心支局、支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分支机构与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合署办公。

阅读全文

与外汇资金分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鸟巢融资模式 浏览:984
2016国家外汇局面试 浏览:11
中国银行S工行贵金属买卖 浏览:476
外汇交易员的工资 浏览:582
忘记股票帐号 浏览:779
股票市场功能 浏览:696
英国沃尔克外汇 浏览:383
巴菲特持有多少伯克希尔股票 浏览:270
合成股票多头 浏览:22
汇添富医药基金006113 浏览:946
汉森黄金平台 浏览:195
四中全会股票 浏览:411
股票缠论视频 浏览:167
广州本田股票 浏览:249
外汇交易平台选择哪种 浏览:368
基金002315怎么样 浏览:491
汽车制造股票 浏览:401
4月复牌股票 浏览:51
摇旺理财官网 浏览:28
国际煤炭指标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