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国家积累外汇储备为何要央行发行相应数量的货币
外来汇储备是指国家自所拥有的外汇,是从老百姓或是公司手里面买来的。如果仅仅是私人或公司的外汇存款,不属于外汇储备。
举例来说人民银行购买美元(个人或公司结汇),卖出人民币。卖出的部分就是发行的部分——这叫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对国家的作用:
1.发行本国货币需要有准备金,以前都是用黄金,现在都是用外汇(一般是美圆);
2.国际支付(进出口)。
⑵ 外汇占款的问题
这个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国家是实行强制结汇制度,新增外汇都要换成专人民币的,假设有100块钱的外汇占款属,就要相应投放100块钱的基础货币,问题是如果都投放出去势必会造成流动性泛滥,国家可能会收回来一部分,比如收回10块钱的基础货币,这样比例不就超过100%了么?
⑶ 由于外汇占款比例变动导致基础货币增加2000万元,那么货币供应量将如何变动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具体的关系链为:国际收回支顺差→国外答净资产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被动的.我国外汇占款逐渐增多,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
⑷ 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
我国采用的是结汇售汇制,即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结算银行(内如工商银行、中国银容行等),外汇结算银行取得的多余的外汇头寸卖给中央银行(中国人民币银行),即形成了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取得外汇是用人民币向商业银行购买的。也就是通过发行人民币取得储备外汇,这样发的人民币也就是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增加。
⑸ 货币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吗发行过多会造成什么压力呢
央行的货币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发行过多是一个感觉,央行货币发行不是随意发行的,需要与GDP增速匹配,物价因素、宏观调控、汇率政策等多方因素。如果发行过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汇率贬值等多方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货币的发行是有发行、调控、监管等一些列体系来完成的,需要衡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考虑物价、汇率、债务、社融等综合因素,需要科学衡量是否超发。
⑹ 因为外资(或者说国际热钱)的注入导致人民币的增发行量目前大概是多少估计的数目也行。
中国到底有多少热钱
我国5月份外汇储备数据近日出炉。据报道,截至5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1.797万亿美元。其中,当月增长403亿美元,小于4月份近750亿美元的创纪录增幅。在5月份的增长额中,贸易顺差增202.1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增77.6亿美元,此外还有大约120亿美元其他项下的外汇储备增幅。
这一不可解释的外汇流入,其实就是业内对于“热钱”规模最为常见的计算方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算法存在明显的技术漏洞。截至目前,对于外汇储备数据,外界只能获得一些大项目总量数据,而其中的相关细节却始终未见公开,甚至连相关的财务数据编制准则外界也从来无法准确知晓。
在统计模型中,对热钱内涵的定义、估算时间、是否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储备投资收益等因素,都未得到统一。故而,业界的统计结论往往会有诸多版本。几乎是在同期,另一份结论迥异的外汇储备测算数据亦已出炉。在人大学者刚刚公布研究报告,论及热钱规模在5000亿美元左右后不久,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就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前者尚不及后者的一个零头,而1.75万亿美元居然达到我国4月末的外汇储备规模。意味着从2003到2008年第一季度,约有达1.2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而在此期间这一规模庞大的热钱已取得投资收益5000亿美元。
这两份数据对热钱规模的口径大相径庭,令业界无所适从。而对于具体外汇储备的财务计量准则,来源分布和结构状况,外汇储备的投资盈利状况等等,相关数据罕见主管部门对外公布,外界更是无法准确获知。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国热钱究竟有多大规模,其流向将会如何也一直处于朦胧状态之下,更不用说热钱的具体流向是何方了。目前学界的共识是“中国存在大量海外热钱”,但是热钱究竟隐身何处却是一个谜。一般而言,热钱会选择房地产或者股市,但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暴跌已经近八个月,从市场交投和走势看,丝毫看不出数千亿美元热钱流动的迹象,实为一道难解的谜题,同时也让人们不断质疑任何有关热钱的统计数据。
事实上,一国热钱规模的大小除了与有关部门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力度有关外,同时也与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关系密切。美元汇率变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近期,美联储决定维持2%的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终结了始自去年9月连续7次的降息,这是一个转折性的信号。若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美元汇率渐次走强,不排除国内大规模热钱出逃的问题会集中出现。
假如说热钱果真投资于股市与楼市,一旦出现大批出逃现象,将会严重威胁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历史经验表明,热钱的流出也可能会造成国际收支的情况发生逆转,会令国内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瞬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届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随之变成贬值的压力。同时,国民也无法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果实,或者因房价缩水、债台高筑而令家庭总资产呈现负值;或者因股指的急剧下滑而被深套。
然而,由于相关数据无法准确界定,对于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担忧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之上,学界很难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业界也无法提前采取充足的预防措施。针对棘手的热钱问题,现今这种“瞎子摸象”般的应对状况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⑺ 请教 外汇占款是啥意思它怎样增加货币供给
外汇占款
这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外汇占款一直是很多专家学者鼓吹经济过热、倡导货币紧缩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错误的理论导致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从而造成整个经济的外在化。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表明,政府在经济中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是相背离的。当然,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所差异,但如此普遍的一边倒的想当然的不容置疑的所谓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夸大,却是整个经济学界的耻辱。如果我们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理论出发、从权力需要出发,对现实的判断就会根本不同。为了避免今年再有人出来喊叫经济过热,写这样的一个短文还是有必要的;举手之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可能是至关重要。
由于长期对外汇短缺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强制结汇措施使得中央银行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并屯积大量外汇。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突破五千亿美元,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二大(排在前列的是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单从这个外汇储备来说,五千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是四万亿,投放到了基础货币当中,再加上货币乘数作用(当然中国的货币乘数的大小是个判断差异更大的问题,最悲观的估计是小数,货币只是在商业银行和央行之间炒作票据而已),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外汇占款造成货币投放量过大,从而有可能造成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有必要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逻辑上是直接的,五千亿,四万亿,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货币投放过大,货币紧缩。没问题。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的。
问题出在哪呢?在国民经济当中,我们每多生产出一元的财富,就应该增发一元的货币购买力,否则过多的商品追逐过少的货币就会导致货币升值,通货紧缩。我国持续的通货收缩证实了这一点。那么我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在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占款的情况下),反而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考虑到外贸进出口的特殊性质。假定(老师说经济学都要有假定),我国这一年进出口持平,没有赢余(先不考虑资本项目)。进口了一千亿美元,出口是一千亿美元,收到的外汇全支付了,没有外汇盈余,没有外汇占款。可从商品的角度看,从国内经济的角度看,出口收入的一千亿美元被强制结汇收到八千亿人民币,但这八千亿人民币的收入能否足够支付那一千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呢?
问题也就是出在了这里。一千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和一千亿美元的进口商品能否相互抵销。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一千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在国内是不是只卖八千亿人民币?哈哈哈哈。你现在该明白了,前面说了,每多增加一元的商品,就该多增发一元的人民币购买力,而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并不仅仅是海关统计的进口额(进口按CIF,出口按FOB),国内还要加收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殖税、环节税、消费税、检验检疫费用、港口码头仓储运输费用、批发零售商的费用和利润,最后的人民币占款就不是八千亿人民币,而会是两万亿人民币。
如此一来,中国所面临的就不是外汇占款问题,而是进口商品的占款问题;中国经济面临的也不是通货膨胀问题,而是通货紧缩问题。九四之后,外汇并轨和中国经济的放开使得中国出口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对进口的放宽,而九六之后中国就陷入了通货紧缩的怪圈。在成功软着陆的错误理论下,中国继续着货币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的升值压力。大批的外国基金敢于炒作人民币升值,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说,外国人不知道中国经济学界的愚昧吗?他们为什么不告诉你呢?他们宁愿利用这个会赚钱。正象有的经济学家说的,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说。经济学是有国界的,经济学不是科学。
所以,中国每年少量的外贸赢余在扣除了各出口的企业外汇留成之后,每年的外汇占款造成的RMB投放远远无法弥补进口商品所造成的RMB占款。再加上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的买卖(称之为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重了货币短缺,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强。客观的说,不是外国人要人民币升值,而是学界错误的观念导致的错误的政策逼迫人民币升值。从九六年开始,这种累积的力量是巨大的,进口商品的RMB占款远远大于表面上的五千亿美元累计的所谓的外汇占款。再加上贪污腐败导致的资金外流,去年境外赌博就从中国抽走六千亿。国内货币供给远不是表面数字上的汇率兑换的结果。而近两年资本项目的大量赢余并不能真正变为真实的RMB投放到中国经济当中,炒中国的房地产对温州炒房团是可行的,对这些国际大基金来说是不屑一顾的。
当然只有央行真正知道自己发行了多少RMB ,但可能并不真正知道这些货币究竟是对应哪些具体的商品和劳务。上千亿美元的HOTMONEY敢于炒作人民币升值,敢于换成人民币坐等红利,当然不是为了来弥补人民币的供给缺口,相反,它们还要占用这些额度来制造更大的RMB供给缺口,从而迫使人民币升值。在升值的压力下,人民币失去了贬值的可能性,这就等于这些游资只赚不赔(我们说过,这叫单向投机的自我实现性),人民币利息率又远高于美元、日元,利息加红利,何乐而不为?所以当他们称赞中国经济学家的成就时,我们最好还是想一想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角度。
再加上中国大量的走私进口(如赖昌星等),大量的假出口(骗出口退税),大量的假进口(骗取外汇),大量的出口转进口,以及统计不规范的边贸、地贸、非法交易(境外赌博、毒品),再有就是国内市场经济之后大量富余人员形成的地下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这都是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难以考量却又影响巨大的因素。大量的货币在非法的因素下漏出,货币的发行量已经无法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着眼点;而把中国经济规模还局限在国有加外资加民营,更是无视全体十三亿人的巨大力量的存在。对中国经济规模的定义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效果。如果央行不看经济的现实,只根据数字报表做理论上的业务游戏,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的来源也正是在这里,不能怪日本、美国政府和机构投机者。
综上所述,所谓的外汇占款并不存在,人民币并不存在现实的超额供给,相反,由于对人民币需求力量的错误认识、人民币在非法权力下的大量漏出、大量热资进入造成的R M B闲置、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票据游戏、进口走私、境外赌博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人民币供给存在巨大缺口,从而造成通货紧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贬值形成美元的超额供给,大量美元头寸等待美元反弹,在等待过程中,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又有对美元的升值压力,因而投机人民币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就是说,人民币与美元现在是固定汇率,汇率不变,赚到人民币的高利息;人民币升值,赚到升值红利;美元再反弹,又赚到美元红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继续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等于是为人作嫁衣,将人民币逼上升值之路。
http://www.xici.net/b114375/d25725887.htm
⑻ 求助!本人需要2000年至今中国货币发行量,外汇占款,贸易总额的详细数据,请各位协助,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调查统计——统计数据(更多)里面有从99年到现在你所需要的货币金融数据。
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数据查询)——对外经济贸易或国际收支表经常项目差额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对外经济贸易或国际收支表经常项目差额,有你需要的贸易数据。
⑼ 什么情况下会导致货币发行多了
1。国家购买力不足,会滥发货币。
2。对经济增长,货币需求量判断错误,会多发货币。
还有就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外汇占款
强制结汇,造成公司、个人借多少汇,就会有多少人民币投放到市场,那些热钱进来干吗?都结汇了!
⑽ 1、什么是外汇占款 2、为什么外汇占款会增加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我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国人要来中国投资,必须把外国货币(如美元)换成人民币才行啊,那么人家拿着美元找到我们,我们总得有人民币给人家吧,这部分专门用来兑换外币的人民币就是我们的外汇占款了。
接下来,把人民币给人家了,人家拿着人民币就在我国市场上(例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交易买卖了,这不就相当于是一种货币供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