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醇期货连续大涨 此次大幅变动主导因素是哪些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化工品种期价攀升,其中PTA和甲醇期货尤为强势。据了解,近期甲醇1809合约已经突破了3000整数关口。昨日日内盘中在增仓4万余手的背景下,甲醇主力合约强势封住涨停板,并带动远月1月合约涨停。晚间夜盘继续上攻,技术性突破行情表现较为明显。截止8月3日夜盘收盘,甲醇1809合约最高涨至3278元/吨,较前一日收盘涨157元/吨。
核心观点
1、甲醇本轮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甲醇估值体系的改变,根本原因是甲醇市场供需紧平衡、库存偏低及累库不及预期,在资金强氛围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挤仓行情。
2、供给方面,甲醇在经历了3-5月份国内国外装置大检修后,7月初又遭遇了关中、山东地区的环保限产,国内供给一直难有显著增量。
3、甲醇月差逻辑已发生了改变,此前,因为季节性上甲醇09合约要弱于01合约,所以甲醇月差一直走空9月多1月的反套逻辑。但随着09出现挤仓行情,继续做反套显然是不太合适,因为挤仓是近月比远月强,在逻辑上与反套是相矛盾的。
甲醇期货下半周连续两个交易日大涨,周五更是涨停,您认为这次甲醇期货大幅变动的主导因素是哪些?
甲醇本轮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甲醇估值体系的改变,根本原因是甲醇市场供需紧平衡、库存偏低及累库不及预期,在资金强氛围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挤仓行情。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从今年3月底最低的6.235一路上扬,8月3日一度突破6.9,贬值幅度超过10%。特别是6月中旬后,随着汇率突破6.4并加速上涨,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化工品市场心态改变,甲醇的估值体系发生变化。以同样400美元/吨的甲醇CFR中国主港价计算,6月中旬进口完税价为3200元/吨,到了8月初已经升至3400元/吨,进口成本整体抬高200元/吨。在目前甲醇库存不高且供需偏紧的格局下,进口甲醇反映了甲醇供给的边际量,因此较高的进口成本便推高了甲醇的预期估值。
甲醇今年总体供需情况如何?虽在消费淡季,下游需求却意外旺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供给方面,甲醇在经历了3-5月份国内国外装置大检修后,7月初又遭遇了关中、山东地区的环保限产,国内供给一直难有显著增量;此外,近年来东南亚、印度等地甲醇需求增长迅速,我国进口甲醇总量自2016年以来逐年下降,2018年CFR中国到岸价格在亚洲甲醇市场相对偏低,因此除长约到货以外,少有非合约货来华贸易,而7月中国-东南亚套利窗口开始打开,也进一步加速甲醇转口外流。
需求方面,尽管是传统消费淡季,但甲醇下游消费量7月相比6月反而有所上升:一方面,6月富德、兴兴等华东烯烃装置检修,7月初重启,时间上需求后置;另一方面,醋酸、甲醛等甲醇传统下游利润偏好需求不断,烯烃利润在7月中旬后也开始走阔,目前的下游利润对下游开工率也形成较强支撑。
库存方面,甲醇沿海库存今年整体偏低,尽管6-7月份有所累库,但速度不及预期,总体仍未突破60万吨水平。可见,甲醇供给减量情况下,需求维持刚性,库存偏低且累库缓慢,供需维持紧平衡。
三季度,在供需面或宏观面上,甲醇市场还有哪些因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三季度,东南亚(170万吨)和中东(165+120)仍有甲醇装置计划检修,南美(100+80)装置可能三季度末重启,预计四季度来中国,因此进口上仍难有大的起色。此外,内地环保检修的装置会逐渐恢复,但江苏盛虹8月下旬也将重启,供需紧平衡状态大概率会延续。
宏观上,美国对伊制裁已明牌,后面伊朗如何应对,是否会有过激的反应,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今年能化市场上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而我国经济政策转向宽松的程度,人民币汇率贬值进程是否会持续,也同样是国内商品价格走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这种涨幅能续到何时?现在甲醇暴涨的行情里,隐藏着什么样的风险?
目前,MA809合约持仓仍在50万手以上,即多头持仓超过25万手(250万吨),且注册的有效仓单数为零,而沿海库存在55万吨左右,其中可流通库存更是不足16万吨,从持仓/库存的角度看,确实具备了挤仓条件。8月3日,进口完税价为3400元/吨,华东现货价为3250元/吨,MA809收盘价为3121元/吨。静态上看,现货应达到进口价水平,期货应达到现货水平,即3400元/吨为第一个目标价;动态上看,上涨趋势形成会促使当前价格继续上涨,也就是说,最终价格可能会超过3400元/吨。
尽管资金方掌控了当下市场主动,但各方风险依然存在。主要包括:第一,交易所进行窗口指导,通过约谈、提保、限仓、增费、处罚等手段,对市场施加干预;第二,供给出现超预期增长,或者需求出现超预期的下降,最终能形成大量有效仓单;第三,主力多头若获取仓单,在适当的价格上可能会发生多空角色转变,改变多空力量对比;第四,宏观面发生转变,比如原油大跌,汇率受管制大幅回落等。一般来说,如果挤仓失败,盘面冲高后回落自不必说;即使挤仓成功,交割后也会出现价格回落。
对于甲醇的月差您如何看?能不能为我们分析一下后面的行情?现在这种波动的盘面,有哪些套利的机会可以和我们的投资者分享?
甲醇月差逻辑已发生了改变,此前,因为季节性上甲醇09合约要弱于01合约,所以甲醇月差一直走空9月多1月的反套逻辑。但随着09出现挤仓行情,继续做反套显然是不太合适,因为挤仓是近月比远月强,在逻辑上与反套是相矛盾的。实际上,由于看好四季度甲醇旺季行情,部分有接货能力的法人会在九一价差-100左右的时候开始做正套,若价差进一步拉大则加仓。如果后期价差收窄,可选择期货上直接获利了结;如果后期价差未能收窄,则选择在09上交割接货,将价差变成基差持有,以期待四季度基差走阔获利。01合约上,甲醇华东基差若低于-200可获得接近无风险的买入机会,此外PP-MA套利可尝试逢高做利润收缩。
最后,需要提醒诸位投资者的是,每一次大涨大跌行情的背后,除了产业基本面的因素之外,都少不了市场氛围带动下的追涨杀跌。所谓“其登之也弥高,其势也必危”,暴涨的甲醇背后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变数。如可能存在的淡旺季时间错位、四季度外盘价格与进口情况、内陆的复产与物流环节,以上因素均可对后市的甲醇市场价格造成影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理性参与期货市场,认清交易的本质,切勿追涨杀跌,价格起飞时,请系好“安全带”。
B. 2018年苹果期货上下波动价格和原因
2018年因为气候原因,全国苹果减产,这是造成2018年苹果大幅度上涨的原因。
C. 王春禄谈期货;说一说用2000元做期货6年时间盈利1亿的事
在期货市场中,王春禄以小资金起家,用2000元的本金,凭借智慧和耐心,历经6年实现了1亿的盈利传奇。很多人误以为他的成功源于全仓操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王春禄懂得运用高抛低吸策略,逐步拓展交易品种,如豆粕、塑料和玉米,保证金的利用和理解是他早期积累的关键。他从4万到100万的飞跃仅用了短短4个月,主要得益于对豆粕市场的精准把握。
关于与期货公司联合炒作的质疑,王春禄保持着清白,他的成功源于对交易规则的深刻理解,特别是浮盈加仓机制。他的交易账户公开透明,无炒作嫌疑,他的培训纯粹出于分享和友情,而非利益驱动。他始终坚持交易,同时面对市场的复杂性,他深知其中鱼龙混杂。
在最初的积累阶段,王春禄凭借短线操作,抓住玉米和豆粕的波动,尽管偶有失误,如对塑料市场的误判导致的100多万资金亏损,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亏损后,他回归基本面研究和系统策略,资金迅速恢复至2000万。2015年,他在CCTV实盘交易大赛中崭露头角,以5.7万本金盈利131万,成为当年收益率的冠军。然而,他获奖后保持低调,鲜少接受媒体采访,选择继续专注在交易的道路上。
2018年,王春禄被评为最佳操盘手,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稳健的策略和持续的努力。他从小账户起步,逐步稳健增长,从2014下半年至今,他的交易故事激励着无数投资者。他的策略虽然可学习,但能否真正领悟并运用,关键在于个人的悟性和实践。期货交易的核心在于理解供需关系,而非单纯依赖技术指标。王春禄的账户表现稳健,盈利可观,但他的经历更多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而非直接的投资建议。
D. 初识2年期国债期货
2年期国债期货即将上市
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进入上市倒计时。2018年7月1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就《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国债期货合约交割细则》《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和《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细则》向社会征求意见。随后,证监会于8月3日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两年期国债期货交易,合约正式挂牌时间是2018年8月17日。证监会将督促中金所继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年期国债期货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解读
根据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即将上市的2年期国债期货品种有以下几点细则值得重点关注:
①合约标的为面值200万元人民币
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征求意见稿合约细则基本与预期一致,仅合约标的面值略跟预期不同。征求意见稿为200万,而T和TF的合约标的面值均为100万元。此次对于合约面值的设定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通过TS合约面值的增加来满足客户不同的套利套保策略需求。例如从久期匹配的角度来看,200万元的期货合约更能够在仓位限制下实现收益率曲线利差变化的交易策略。此外,借鉴于美国国债期货经验来看,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标的面值也为中长期标的面值的2倍。
②可交割券范围为发行期限不高于5年、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为1.5-2.25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
2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券范围为发行期限不高于5年、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为1.5-2.25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这有利于对老券的剔除。剔除国债老券后,这将使得期货的定价更加准确,有利于期货套保功能的发挥,对深化国债期货市场、构建反应市场真实利率水平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目前的国债新发和续发情况来看,TS1809合约可交割券多集中在2-3年期的新券当中,目前存量债券规模分别达到3106亿元和1166.4亿元,合计4272.4亿元。5年期的老券相对较少,目前存量债券规模为1762.2亿元。整体来说,可交割券的流动性相对较高,这有利于促进TS1809期货合约的定价功能。虽然可交割券池子包含一定比例的老券,但对期现价格收敛的影响不大。
③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0.5%,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0.5%
TS合约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0.5%(合约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1%);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0.5%。综合来说,2年期国债期货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0.5%低于5年期国债期货的1%,但考虑到2年期国债期货的合约标的面值为200万元人民币,实际上2年期和5年期国债期货保证金金额绝对值相同。此外,TS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0.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杠杆资金倍数增加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借鉴与意义——对比美国国债期货
美国国债期货的运行与发展
作为全球期货市场中成交量最大的利率期货品种,国债期货自诞生之日起便凭借其独特的风险管理功能在各国金融市场中广泛发展起来。基于发达的国债现货市场、完备的市场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债券资金结算体系,美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债期货市场,国债期货市场本身也成为美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经验和功能作用,对于完善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更好发挥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从时间维度考察美国国债期货的运行情况。在2000年以前,美国国债期货交易的成交量、持仓量和成交金额增长非常缓慢,市场成交的主要品种是长期国债期货。从2000年到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财政出现盈余,中期国债的发行量稳步上升,对应到期货市场上2年、5年和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成交量也开始大幅上涨。2000年以后,一方面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投资;另一方面由于2000年之后国债占GDP比例持续上升,国债现货市场每年的发行量、交易量也同时持续上升,国债期货合约得以迅速发展。直到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由于市场众多金融机构资金链出现断裂,使得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的成交量与持仓量均剧烈下降。但随后,国债期货又重新成为投资者的避险品种,成交量与持仓量一路上升,直至现在仍然维持在高位。
启示与意义
从美国国债期货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债期货产品是否成功与对应期限的国债是否长期大量发行相关,美国主要国债期货产品均覆盖了国债关键发行期限,对应期限的国债发行是否稳定对该期货合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目前已经推出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但实际上,我国国债市场发行的国债多集中于中短期(1-5年),而中短期的期债套保产品处于空缺状态,这个时候推出两年期国债期货能够有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形成期限布局合理的“2-5-10”国债期货产品体系。
因此,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第一是可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上市后的曲线策略值得投资者广泛关注;第二是可以为短债提供套保工具,对冲中短端利率波动风险;第三是能与信用债相配合,对冲信用债风险中的纯利率风险。
策略——丰富国债期货策略
第一,从利率曲线来看,目前中国编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期限结构已经较为完整,但期限结构还不够合理,主要原因是国债收益率短端和长端参考点较少。此外,在我们以往的跨品种套利策略中由于品种的限制只能用5年期国债利率代表短端利率的变动,并以久期中性法与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配比进行利率曲线的平陡交易。但是5年期利率对流动性的反映相较于1-3年期来说弹性仍然较低,并不能完全反应短端利率的变动,与十债的配合能够带来的波动也较低。拥有2年期国债期货后,由于2年期国债期货久期更短,与货币政策同步性更强,在做平或做陡曲线时更加直接有效,也丰富了2、5、10年蝶式策略等策略。
第二,品种的完善也能够增强目前套保策略的有效性。2年期国债期货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风险对冲工具,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以后再次遇到流动性冲击(如2011年城投债信用危机、2016年国海事件等),机构可以利用2年期国债期货对冲部分赎回压力造成的损失。此外,通过不同券种的债券余额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债、政金债或是信用债,1-3年期的短期限债券品种占比均较高(其中以信用债最为明显),伴随着2年期国债期货的推出,也可以容纳市场中更多的套保需求。
E. 2018年期货涨幅最大品种
红苹果。全球第一个鲜果期货——苹果期货于2017年末在郑商所上市。2018全年暴涨逾40%,由于价格的剧烈震荡,成为期货界名副其实“网红”,得到了极大的涨幅,备受市场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