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是否安全
积极影响: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 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 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 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负面影响 1、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 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央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抛出本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被放大,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工具还比较有限,对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果外汇储备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 2、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 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 此外,不断高涨的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 一个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就是把这些资源储存起来,而放弃和牺牲利用他们投资的机,在经济上就形成了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也就越高。 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波动较为频繁,高额外汇储备有可能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5、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 巨额贸易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都与这一因素有关。或许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流动性过剩还会引发企业利润下滑、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②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13年世界第一,我国近年外汇储备比重结构有哪些变化
我国的外汇储备比重结构是属于国家的金融机密,是不会对外公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几乎占到了六至七成左右,而且这个是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推算而成的。
而在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比例过大其实是非常有风险的。比如汇率风险。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总额一超过3万亿美元,美元所占比重当首屈一指,美元的汇率风险也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首要风险。近年来美元大幅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遭受严重损失。还有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中国每年对美国证券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③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着什么挑战试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并说明理由
笔者认为,应尽快对导致外汇储备激增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版调整,改变多年来实行的权出口导向和外资导向的政策,同时对现行外汇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变强制结售汇制为意愿结售汇制,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外汇的数量。此外,应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加强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之,只有把高企的外汇储备规模降下来,实现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在内外均衡基础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 近年来,我国已经采取的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的措施有( )。
正确答案:A,B,D,E
解析:标准答案:
A,
B,
D,
E
解析:我国已经采取的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的措施: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措施;藏汇于民;外汇储备货币多元化;资产组合采取更积极的管理策略;引进和构建积极地外汇储备管理模式。
⑤ 结合时政,你如何看待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
近年来由于我们国家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的增多,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回不断增加的,中国答的外汇储备目前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存度比较高,应该扩大内需,利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⑥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200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0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0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0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⑦ 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是有3.2万亿吗怎么变成1.2万亿啦
外汇储备有“代价”一说,不知道你有没有高清楚,下面我就来和你说说外汇代价: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该国国际收支逆差,抵御金融风暴,稳定该国 外汇储备汇率以及维持该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该国的通货膨胀。
7.大量囤积外汇,会引起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无论是出口创汇还是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都会形成对本国有形经济资源的购买能力,造成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
8.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得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9.迫使国内生产企业和银行系统倒闭,出口创汇不能回购资源,在国内以发行本国货币虚增企业利润来实现,实质上是生产企业的出口成本以通货膨胀消化,长期运做,使所有生产企业总体上收不抵支,使这些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形态,造成倒闭,而以企业经济赢利为基础而生存的银行也会因企业的倒闭使放出的贷款不能收回而发生倒闭。
10.使中央银行产生巨额的汇兑损失,由于这些损失需要通过本国货币的无保证发行获得,由工商企业和银行系统消化,迫使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间资本公担,我国大批国企和国有独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央行大量囤积外汇产生的汇兑损失,不得不吸收民间资金共担损失以苟延残喘。实质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质属于国有独资制造企业和银行的变相破产形式。
11.给外汇发行国通过大量发行钞票,稀释其货币购买力,掠夺持汇国的财富以逃避债务创造条件。这是形成我国中央银行的汇兑损失的主要原因。
12.蒸发本国货币的积蓄,大量通货膨胀本身是中央银行稀释本国货币购买力的表现,但中央银行在稀释购买力时没有补贴持币人等比的新增货币,从而使百姓财富蒸发。
13.蚂蚁搬家式的将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移出国外,造成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大量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是以所谓的单向等价交换为特征实现,即使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而外汇发行国将换得的人民币购买我国商品输入其国家,销售后补足外汇的发行准备,回笼该国货币买削其债务。而本国因囤积外汇不能回笼资源,造成大量无准备的货币发行,从而丧失对本国货币的节制,任其通货膨胀,这意味着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