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说“上市圈钱”,请教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讲
上市本是因为企业缺资金,融资用于企业发展。
但是不少企业上市都是为了大小股东套现,中饱私囊,并且经常是不合理的高价发行,所以被戏称“上市圈钱”。
股价无论来怎样暴跌,自都无法伤害到公司的经营主体,但是,股价暴涨却能够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那就是增发与配股。
股票首次发行时,发行价通常都是很低的,而股票的面值是1元,所以只要发行价高于1元,公司就能立即获利大量的现金。
增发或配股的价格是根据市价确定的,之所以人们喜欢称上市公司的融资是圈钱行为,就是因为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的高价发行、高价增发或配股。高价发行,投资者可以不买,但高价增发或配股,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却根本无法阻止这种强行的再圈钱。
『叁』 公司上市圈钱为什么股民还是要买
请不要将媒体使用的“圈钱”字眼真的理解成上市公司在抢钱,这只是股权融资其中的一种:
首先,股市里面全是傻子,又全都不是傻子,是傻子是因为大多数人投资比较盲目,不是傻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都是冲利益去的。上市公司是否圈钱暂且不提,股民要买,一定是因为有利可图,别无他因。公司上市,也就是IPO过程,是一个公司的股票从不具备流动性,变为极具有流动性,因此增值显著。一从常理而言:一个公司通过IPO获得了一笔资金,钱本身其实不能生钱,必须将钱这种资产变化为生产类资产才能生钱,这是个基本理论,那么公司获得资金后,将资金变成生产性资产,生产性资产就会生钱,公司就有利润,股民就会获得分红,那么股票就应该升值;二从实质而言:各国IPO市场在发行之初,都会略低于预估价格,以便股票上市之后会形成上市即红的走势。另外加之我国审核体制需求大而闸口小,新股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更给首日开盘价格提供了上涨动力。最后我国审核理念是用多少钱募集多少钱,最好不要超额,那么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价格管制,如果供需平衡高于管制线(事实情况确实高于,否则不会超募),那么开盘上涨空间就会被扩大。综上,股民买打新股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公司上市是否圈钱,股民也要削尖了脑袋去打新股。
其次,为什么说公司上市是“圈钱”?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上市拿的钱太多,我觉得在我们国家是存在这么一拨人的,他们看不得别人赚钱多,公司上市,原股东、发行人都会获得数额极高的资金和收益,前述这拨人就会产生一个“凭什么这么多钱被你丫就这么拿走”的心态,他们不会去考虑上市公司应不应该拿,只考虑因为什么也不可能一次拿这么多。公司的股票只是将公司的决策权和收益权从一个蛋糕上切割出更多块,卖出获得资金,这拨人认为公司没有为这块蛋糕付出成本。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公司上市后肆意挥霍、侵占、滥用、过度投资,甚至贪污募集资金的情况,所以才有了“圈”这个字眼,就是明指上市公司在抢钱。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上面的情况,公司上市赚了很多募集资金,股东的股票因为获得流动性而赚钱,股民因为打新获得了收益,看起来这是一个共赢的事,参与者都在赚钱(我们暂且不讨论零和博弈谁在亏钱)。如果大家都在赚钱,有投资意向,又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股民,当然趋之若鹜了,谁会管别人赚了多少,自己先赚点再说,等赚完之后发现别人赚的更多,多少吐槽几句:“圈钱”!有一部分没赚到钱的……请参看本回复“首先”内容中的第一句!
『肆』 为什么说股市是圈钱的地方
一股上市公司本身价值假如说吸有三千万, 但是, 通过发行股票, 让其公司股票总版值达到了7000万权, 那么这多出来的4000万, 就是从股民身上搜刮去的, 这就叫着圈钱, 基本上每个上市公司都是这样, 所以股市就是个圈钱的地方. 有些无良的公司圈了钱就跑路了, 那么二级市场的股民就惨了, 血本无归. 一股上市公司自己肯定要有自己的股份, 占股一般要在50%以上, 否则公司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了. 上司公司基本上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流通股可在二级市场上买得到的, 非流通股是买不到的. 但是有时, 非流通股就在一定期限后, 就允许上市交易, 一般握有非流通股的是公司的高管, 一旦到了可交易日, 他们就很可能套现走人, 因为他们的成本很低很低的.
『伍』 炒股票赚钱的原理
股票就是帮助企业筹钱的的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集资。帮助企业发展。内但钱想要更容容易的凑到。就开了一个证券交易所。就是二级市场。咱们所进行交易的地方。入门门槛低。这样买卖股票也更容易。
买股票就等于买入企业的一部分。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的投资成败。
想要赚钱。一个就是挑选好企业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享受企业的发展成长。所带来的分红。如果企业发展壮大了。内在价值(含金量)就会提高。股价自然就会高。例如万科。茅台。白药。你可以去看看这些年增长了多少倍。
再有就是低买高卖。进行差价博弈。这很难掌握。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低。什么时候是高。踏空被套是常事。不敢确定的时候太多了。
去菜市场买菜你可以知道萝卜。白菜 就这个价格也差不多少。但股票这东西究竟值多少。企业究竟能发展的什么样。。没人能计算出来。咱也看不着。
绝大多数决定是靠经验。是靠猜的。自然就有赌的成分。股票市场就是有了太多的不确定。常会大起大落。才会让投机者神魂颠倒。趋之若鹜。
『陆』 上市公司是如何圈钱的,如何认清中国股市真面目。
选股第一要选对公司
选对公司第一要选一个好老板(好公司并不等于好老板)
对于一个好的老板是要讲诚信的。
一个好的老板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不是利欲熏心的去圈股民的钱,既然这样你还要研究上市公司如何圈你钱干什么
『柒』 上市公司是怎样从股市圈钱的
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群体中处于强势群体的角色,这就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融资者解决资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或债权融资等,但股票融资的非偿还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融资者首选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资;当然融资者通过股票融资时必须要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就是融资将要投入的所谓项目)描绘得很好,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口袋的钞票拿出来,相反投资者在利益预期的促动下,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融资者的真实面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精力、识知等条件限制永远不可能对融资者情况全部摸清。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融资者群体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换言之融资者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地位,而投资者群体无疑是弱势群体。用当代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的话来说就是融资者结构群体与投资者结构群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证券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顽症,被发现的表现为再融资失败,而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市场公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见,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者群体和投资者群体“结构分布”本身就不平等关系,赋予给上市公司的优越地位,为其能够在市场上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为过度“圈钱”提供了土壤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管理层采取渐进式市场经济模式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对于这一点理论界、学术界早已经进行了阐述,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背景去揭示这个问题。
过度“圈钱”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企业“投资饥渴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软预算约束在没有得到彻底改进的情况下,过度“圈钱”行为也就难免,而且关键是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企业原有的“投资饥渴症”意识并没有因为增加几个社会股东而削弱。今年股票发行方式由计划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定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圈钱”饥渴症行为的。
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为一些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借口。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圈钱”已经取得了做大、做强的目的,虽然这种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知道“圈钱”,但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用来搞所谓的“资本运作”(至于以此搞腐败也并不少见),即上市公司没有把圈得资金投入到实质经济中,这种行为无论是首发上市公司还是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称为过度“圈钱”行为。这也许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否为过度的一个标准。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首发圈钱后没有投入实质经济项目中,使募集资金闲置多年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底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宝贵资源的白白浪费。
国内市场良好的二级市场背景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奠定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上市公司“圈钱”如果没有良好的二级市场市场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么 “理性”,投资者介入市场基本以短差运作为主,他们并不十分关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这也给上市公司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过度融资“圈钱”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这里我们还是以较为关心股东利益、市场口碑较好的飞乐音响作为例子来分析。如果我们剔除市场主力运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该公司上市10多年来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转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级市场运作的口味,因为市场需要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飞乐音响这10多年来均以现金分红,目前其股价复权还能是1150元以上吗?!而且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往往被市场人士戴上“资本运作意识”不强的帽子(这些股票在市场上一般被喻为“ 瘟股”),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国内上市公司也纷纷到国内市场“圈钱”也不无国内二级市场高亢的情形有关(可以想象中国石化、华能电力在香港二级市场分别仅仅值1个、4个多港币,而国内首次发行价则分别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会愿意到国内融资)。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上市公司,还要考虑投资者结构。换句话说,求富心切的二级市场氛围助长了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产生。
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相关制度或规则不健全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钻到了空子。以上我们已经提到过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及规则本身只能通过逐步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于制度不全或者监管不严,譬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部分内容虽然早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但修改速度太缓慢。应当说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法律法规这种现状也不应大惊小怪。要知道西方发达股票市场制度和规则目前来看是比较健全的,然而是经过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为了国有企业改制(变形后有的就成了解困项目),所以制度与规则偏向融资者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里产权经济学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国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贫、三年亏”短期运作行为是司空见惯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确与一些企业借国有企业改制为借口而从市场上大捞一把的情形有关。一些企业集团通过下属公司上市后圈钱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最令市场深恶痛绝。一些上市公司“圈钱”后大变脸,更能揭示这里的奥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苏上市公司后上市后在97年前虽然给投资者也洒过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国企解困三年攻坚战以纺织业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发的额度,增发后便出现亏损,原因很简单,因为增发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被其大股东挪走不知干什么去了。
『捌』 为什么说股票上市就是圈钱
上市圈钱,实际上这涉及到上市机制的问题。如果A公司上市,发行一亿股,而A公司本身资产为一亿,那么每股发行价应该为1元。但是实际上,发行价往往高于1元,暂定为2元。那么公司通过上市,就把本来一亿的资本变成了两亿。多出来的那一亿,就是股票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上给公司注入的资金。这就是上市圈钱。即通过发行股票,取得额外的营业资金。
『玖』 庄家是如何利用股票圈钱的
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庄家操作,只是一些机构或大户有看多或看空的不同博奕,作为小投资者即散户,我们只要多研究自己所投资公司的基本面及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当然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对一家公司非常了解,要不断对跟踪和分析对该公司进步前景变判断变好还是变坏,在股市不是你我或机构在竞赛,是自己跟自己内心比,是自己跟自己的远见比,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冷静地思考,当该公司股价跌出你认为的价值,要果断地买入,并以长线持有为目的,不建议散户做波段,如果可以做波段操作成功的话,就算你现在有一万元成本,一年做100次短线,每次收益5%,不断累加不出一年你就可以变成超过千万富翁啦,市场上真是有这种人嘛?
所以我们要思考,要有耐心,坚信价值长线投资的人将会走得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