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索罗斯是怎么在香港失败的
92年狙击英镑,大获全胜,量子基金名声大振。94年狙击墨西哥比索,胜利告终版。97年是量子危权机最风光的一年,先从马来西亚开始攻击,前期失败之后转战泰铢,大获全胜,进而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外界推测索罗斯净赚20亿美元。98年狙击港币,索罗斯打出了量子基金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并发明了立体狙击理论,但是据说最后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银香港给港府注资,让索罗斯吃了个哑巴亏,以大败告终,索罗斯个人损失就有八亿美元,港府净赚100多亿美元。之后俄罗斯债务危机的损失和对日元投资的失败让量子基金大败而归,量子基金和索罗斯旗下的另一个基金宣布关闭
② 索罗斯在香港怎样失败的
港府在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令国际炒家无法施展其擅长的“声东击西”或“敲山震虎”的手段。
具体而言,港府方面针对大部分炒家持有8000点以下期指沽盘的现状,冀望把恒生股指推高至接近8000点的水平,同时做高8月期指结算价,而放9月期指回落,拉开两者之间空档。即便一些炒家想把仓单从8月转至9月,也要为此付出几百点的入场费,使成本大幅增高。
在具体操作上,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将主要战场放在大蓝筹股上,主要包括汇丰、香港电讯、长实等股票。这些股票股本大、市值高,对恒生指数涨落举足轻重。
以汇丰为例,该股占恒生股指的权重达到30%,故成为多空必争之股。至1999年8月底,当时购入的股票经计算。帐面盈利约717亿港元,增幅60.8%,恒生指数又回升至13500点。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港府入市大获成功。
(2)外汇掉期香港扩展阅读
爆发原因
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③ 香港隔夜离岸人民币银行同业拆放利率飙升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一周香港离岸人民币拆息大幅走高,离岸市场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大涨后,套息交易资金未能及时从人民币资产撤离,平补美元头寸,且CNH与CNY价差持续,导致人民币回流内地。
加上年近岁末,内地流动性趋紧,间接拉高离岸市场拆息走势。且中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境内外资金进出管道逐步放宽等长期因素,对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逐步显现。
以下是报告全文:
1月中旬以后,内地拆息保持高位,Shibor一周价格在3.75%以上,而离岸CNH市场短期拆息则波幅较大,波动幅度在3.5%至7.8%之间,特别是1月末至今一周隔夜的CNH HIBOR FIXING 维持在4.6%至6.3%的水平,最高达到7.8%,离岸人民币拆息大幅扯高。
首先,目前离岸市场主要以银行间外汇掉期交易来获得人民币流动性,即以外汇(美元)与人民币进行掉期操作,相当于以外汇为抵押获取人民币的融资方式,目前外汇掉期市场日均交易量可超过200亿美元,是境外市场获得人民币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但近期以来,俄罗斯危机、瑞士央行突然宣布放弃瑞郎挂钩欧元、超预期欧洲版QE政策推出,令国际市场动荡不断,严重冲击市场信心,美元大幅走强,美元指数最高突破95点,带动离岸市场美元买盘突然增加。由于国际套息资金一直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美元资金,兑换成人民币后,摆布于内地套取利差收益。如今美元短期内走强,套息交易资金未能及时从人民币资产撤离,平补美元头寸,带动离岸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波动加剧。
其次,CNH与CNY价差持续,导致人民币回流内地。近日受美元走强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出现贬值,几度逼近低于中间价2%的最大波幅,境内外价差也一直保持在100点之上。特别是上周市场对央行放水(降息)有较强预期,离岸人民币即期价格曾打破去年最低点6.2713跌至6.2860,境内外价差(和境内收盘价格比)扩大到350点。CNH与CNY价差保持一定时间后,引起部份跨境结算资金于香港结汇,部份人民币资金回流,减少了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
再次,年近岁末,内地流动性趋紧,间接拉高离岸市场拆息走势。比如1月27日至2月4日,内地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加权平均)由3.91%飙升至4.58%;29日后,1月期质押式回购利率由5.27%攀升至5.95%。春节期间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行为较容易形成季节性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内地二级市场新股发行、新增外汇占款近期潜在下降等宏观因素对内地流动性也造成影响。随着春节时间内地市场资金紧张时点,内地MCB等资产收益率居高不下,境外人民币资金较多停留于内地享受高息,对离岸市场流动性带来压力。
尽管内地央行宣布降准以引导内地资金利率下行,但如前所述,春节消费需求、新股上市、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汇率差导致的资本跨境流出等因素,节前内地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因素并未有根本性缓解,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处于高位(7天期国债质押式回购利率4.44%,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4.80%)。
除上述短期因素以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境内外资金进出管道逐步放宽等长期因素,对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逐步显现。
首先,近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境内外资金进出管道大幅度放开,如增加境外机构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额度,自贸区等跨境贷款使用量不断增加,离岸资金持续流入内地。
其次,沪港通至开通以来,以「北上」资金流向为主,其中,沪股通累计净流入798.92亿人民币,港股通净流出289.50亿人民币,两者净差560亿人民币进入内地市场,占目前香港整体人民币资金池的5%。
再者,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在境外作为资金交易及支付清算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虽然海外已建立多个人民币清算行,但根据SWIFT国际组织公布的交易资料反映,香港地区仍是境外人民币交易支付清算的中心枢纽,目前香港人民币RTGS系统日均交易金额已增加90%至平均每天8400亿元人民币,在内地季结/半年结/年结、企业贸易结算等日子,通过香港办理的跨境资金收付的交易量,明显地较平日为多。而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增长速度(截至2014年底,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合计1.13万亿元,年增速为7%)与境外人民币资产运用和市场容量提升速度差距较大,较易引起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问题。
2014年以来金管局已推出多项短期流动性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但鉴于近期香港离岸市场发展迅速,离岸人民币交收量快速增长,外汇市场规模快速攀升,市场需要规模更大、操作更便捷的即日短期流动性支持,以更好地避免离岸市场受短期因素影响而造成波动。
④ 一道计算题 设某日香港外汇市场有以下报价:
三个月远期汇率:USD1=HKD(7.8210+0.0050)/(7.8260+0.0100)=7.8260/7.8360
USD1=CNY(6.7010-0.0100)/(6.7040-0.0050)=6.6910/6.6990
HKD1=CNY(6.6910/7.8360)/(6.6990/7.8260)=0.8539/0.8560
出口商三个月后100万港币,可确定换回人民币85.39万元
⑤ 人民币和台币,港币是怎么互换
截至 2008.08.29 03:52:03 UTC 的实时平均市场汇率。
1 HKD = 0.877208 CNY
香港港元 中国人民币
1 CNY = 1.13998 HKD
中国人民币 香港港元
1.00 TWD = 0.216600 CNY
新台币 中国人民币
1 CNY = 4.61680 TWD
中国人民币 新台币
⑥ 高人求解已知即期汇率、掉期率,求择期外汇交易中的买入汇率,以及知道两种货币的利率及即期汇率求远期汇率
1.
(1)一月期远期汇率:USD/CHF=(1.6620-0.0365)/(1.6640-0.0245)=1.6255-1.6395
三个月远期汇率:USD/CHF=(1.6620-0.0350)/(1.6640-0.0310)=1.6270-1.6330
1个月到3个月的择期:USD/CHF=1.6270-1.6395
银行买入美元的汇率是1.6270,客户买入美元(银行卖出美元)汇率是1.6395
(2)一月期远期汇率:USD/CHF=(1.6620+0.0245)/(1.6640+0.0265)=1.6865-1.6905
三个月远期汇率:USD/CHF=(1.6620+0.0310)/(1.6640+0.0350)=1.6930-1.6990
1个月到3个月的择期:USD/CHF=1.6865-1.6990
银行买入美元的汇率是1.6865,客户买入美元(银行卖出美元)汇率是1.6990
2.
是均衡汇率的计算问题
港币利率为6%,美元利率2%,即期汇率USD/HKD=7.8850/70,就有可能:借美元(借期三个月,假如存与贷利率一样),即期兑换成港币,存款(投资三个月,利率4%),三个月以后连本带利取出,再兑换成美元(远期汇率设为R),以偿还借美元的本利,市场处于均衡时,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均衡汇率R
1*7.8850*(1+6%/4)/R1=1*(1+2%/4) ,R1=7.9635
同理也可计算出另一个汇率水平:
1/7.8870*(1+2%/4)*R2=(1+6%/4),R2=7.9655
3个月远期汇率为:USD/HKD=7.9635/55
显然R变大了,也就是说港币贬值(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货币远期贬值
⑦ 1998年是以谁为代表的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结果如何最好说经过,详细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麻烦采纳,谢谢!
⑧ 外汇交易时间和休市时间
1、在中国国内,外汇交易市场没有具体地点,没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银行之版间通过网权络进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或个人每天随时都可参与交易。
2、由于世界各国的时区不同,地区之间有时差,所以工作时间也不一致的原因。中国各大银行一般是周一至周五的8:00-18:00。
(8)外汇掉期香港扩展阅读:
外汇市场区别于其他交易市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无约束性!
换句话说,外汇市场是一个24小时不停止的市场,主要的波动和交易时间在周一新西兰开始上班到周五美国芝加哥下班。周末在中东也有少量的外汇交易存在,但可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属于正常的银行间兑换,并非平时的投机行为。所以综上所述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停止连续不断的交易市场。
有市场存在就可以交易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并不等于可以交易我们就要去交易,在全天24小时中外汇市场每个交易时段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所以我们只需要了解他的规律在适当的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就可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率同时也可避免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