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为什么会涨停,怎么不能一直涨呢
股票涨停的抄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实行的是涨跌停制度,在该制度下普通股票涨跌幅度都是10%,特殊处理股票的涨跌限制是5%.
涨跌幅限制是指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上下波动的幅度。
相关知识:
涨跌幅限制(Price limit)是稳定市场的一种措施。除此之外,海外金融市场还有市场断路措施与暂停交易、限速交易、特别报价制度、申报价与成交价档位限制、专家或市场中介人调节、调整交易保证金比率等措施。我国期货市场常用的是涨跌幅限制、暂停交易和调整交易保证金比率三种措施。关于涨跌幅限制的效果,学术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涨跌幅限制的提倡者声称涨跌幅限制有两种属性来减少期价的波动率。
❷ 为什么股票要实行涨跌幅限制
从1996年12月16日起,深交所、上交所对上市的股票、基金的交易实行涨跌幅限制在10%以内,此后,深沪证券交易所还对挂牌上市特别处理的股票(ST股票)实行涨跌幅度限制为5%的规定,对PT(现在已经没有了)处理的股票实行涨帐5%限制,跌幅不受限制的规定。
这是政府对股市控制的一个手段,当时是为了抑制股市,现在传闻要放宽涨跌幅限制,也是政府鼓励股市恢复性上涨的一个手段。
涨跌幅限制,在对防范股市风险上有很大的作用。没有实行以前股票涨跌30%左右的是常事,如果没有此限制,中小散户在暴涨暴跌时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涨了当然不错,如果是跌了可就惨了。所以是保护中小散户的一种手段
❸ 股票市场中的涨跌停板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涨跌停板
你好,涨跌停板为防止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生暴涨暴跌现象,1996年12月16日起,深沪证券交易所根据需要,规定股票买卖每日市价的最高涨至(或跌至)上日收盘价的10%幅度,即:前日收盘价×(1±涨跌幅比例)。计算结果四舍五入。
如果当天股价达到了上限或下限时,不得再有涨跌,术语称为“停板”。
当天市价的最高上限称为“涨停板”,最低下限称为“跌停板”。
如:深发展昨日收盘价10元。今天它的股价涨跌浮动范围是11元到9元。如果是ST股,涨跌幅度为5%。如:ST春都(000885),昨日收盘价6元。今天它的股价涨跌浮动范围是6.3元到5.7元。所以您报价时,要遵循涨跌停板规则。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❹ 股票为什么会设置涨跌停板
就像你说的,如果不设涨停板一日上涨100%或下跌99%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过没有!一旦出现两种情况,会出现什么局面?势必造成一定的混乱,一夜暴富的,一贫如洗的比比皆是了,这就是“不和谐“的现象了。所以涨停板是为了:控制风险,抑制过渡投资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
❺ 股票为什么会涨跌有什么原因
股票价格的涨跌根本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回股价会下跌,答当然,股价下跌时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得股价的价值预期更低,随着股价的下跌,需求量会增大,同时供给量会缩水,最后会达到一个供求平衡,股价会暂时平稳。
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股价会下跌,同时,由于心理作用(即羊群效应),大范围的抢购可能会发生,使得股价进一步攀升,最后,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供给量的减少,会达到一个平衡,股价会暂时平稳。
(5)股票为什么张跌停扩展阅读
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情况
大盘对于个股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板块的涨跌对于本版块的个股也有相当的影响作用。 因为大盘上涨的时候,一般都有热点板块的支持。热点板块形成之后,就会在这个板块中形成赚钱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板块。
这样,供求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资金的供大于求,于是这个板块的股票就 比其他板块的股票涨幅大的多。
❻ 有些股票为什么会突然涨停
停板是股抄票市场中的一种游戏规则。它是为了防止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引起过度投机,引发市场紊乱,从而对股票市场上在一个交易日内价格的涨跌幅度,由证券交易所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给予的一定限制。
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主力不强。主力资金并不雄厚,没有能力封住涨停,这种情况往往直到最后收盘再也封不住涨停了。
2、突然出现大量抛盘。主力很强,资金雄厚,当天调用了一部分资金封住涨停了,但是突然抛盘增加,涨停打开,主力发现涨停打开了,只好重新又调入资金,再次封住涨停。如果最终收盘仍是大单封住涨停,就应当是此种类型。
3、涨停出货。主力想出货,先把股价拉到涨停板,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大家纷纷去追,主力趁机把筹码都抛给新追入的人,这时涨停总是封不死,而且成交量比较大,底部筹码迅速消失。
❼ 股市为什么有涨跌停设置
美股和港股没有涨停设置。A股设置10%的张跌停版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不要波动这么大,造成恐慌。
❽ 为什么中国股市有涨跌停限制
摘自网络.
每天涨,不能超过10%;每天跌,也不能超过10%,这就是涨停板制度。
不知不觉之中,涨跌板制度已经伴随了我们将近1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制度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原配",而是始于1996年12月16日政策打压股市的"变种"。10年前的中国股市彼时彼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上证指数从500多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直奔1000点而去,尽管有喊话,尽管有禁令,但是狂热的市场并没有把管理层放在眼中,
香港97年回归的预期刺激着投资者欲罢不忍,眼看着市场可能会失控,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终于出现在新闻联播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市"的后果是可以预见,为了抵消这种后果的后果,也为了切实地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管理层同时对涨跌停作出了限制,沪深股市在连续三天跌停之后才渐渐完成硬着陆。
其实,在股市的T股价格上实行限制,并不是国际惯例。为了防范风险,成熟市场一般会对指数跌幅超过10%作出停市的安排,但这种停市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目的还是缓和场内投资者的情绪,降低非理性的操作,减小羊群效应。比如最近日本东京股市就为活力门事件引发的恐慌而停过市,印度股市也在跌幅超过10%的时候停过市,但是个股的涨跌上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作出这样的限制是和股市价值发现的功能不相称的,也是矛盾的。
的确,在没有涨跌板限制的日子里,股市涨起来惊心动魄,跌起来也惊心动魄。很多老股民也许还都记得"二桥一嘴"鼎盛时期的风光,外高桥、浦东金桥大比例送股之后当天盘中就能填满权,当天就能带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涨幅。当然在遭遇"健康问题"这样的谣言扰市的时候,个股也都能跌出30%甚至40%的跌幅来。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的第一股,上市当天的走势让看惯了涨跌板限制的投资者极不适应,不光投资者不适应,就是管理层也极不适应。明明知道,这是机构的操纵,但是查起来未必能够把罪名落到实处。50元,为什么就不是投资者冲动的后果呢,谁又能规定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呢?谁让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停板限制的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上市首日可以不设限制,而在平时却要加以限制?如果首日不加限制有其合理性,那么平时的限制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不合理,是不是应该取消?如果不应该取消,那么上市首日是不是也应该设涨停板
如果涨跌板取消会有什么风险没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取消了涨跌板只会活跃市场,加快交易节奏,价值发现可以一步到位,价值回归也可以一步到位.那么,取消涨跌板会不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热情,换句话讲,对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方泉认为是中性的消息,水皮则认为在目前的市况中会构成一个推动指数向上的利好,会刺激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市场对游资的吸引力度,恰恰是因为是利好,管理层现在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个决心是不好下,不过牛市里不下,熊市里就更不好下,晚下不如早下,下了也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