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计算机的最主要的技术指标
CPU
的时钟频率、运算速度、字长和存储容量
对于不同用途的计算机,其对不同部件的性能指标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对于用作科学计算为主的计算机,其对主机的运算速度要求很高;对于用作大型数据库处理为主的计算机,其对主机的内存容量、存取速度和外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要求较高;对于用作网络传输的计算机,则要求有很高的I/O速度,因此应当有高速的I/O总线和相应的I/O接口。
(l)、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数。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简称
MIPS)或者每秒百万条浮点指令(简称
MFPOPS)。它们都是用基准程序来测试的。影响运算速度的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①CPU的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例如,Intel公司的CPU主频最高己达3.20GHz以上,AMD公司的可达400MHz以上。
②字长。CPU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长度。PC机的字长,已由8088的准16位(运算用16位,I/O用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
③指令系统的合理性。每种机器都设计了一套指令,一般均有数十条到上百条,例如:加、浮点加、逻辑与、跳转……等等,组成了指令系统。
(2)、存储器的指标
①存取速度。内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或写(存)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者访问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对于半导体存储器来说,存取周期约为几十到几百ns(10-9秒)。
②存储容量。存储容量一般用字节(Byte)数来度量。PC机的内存储器已由286机配置的1MB,发展到现在P4(奔腾4)配置256MB,甚至512MB以上。内存容量的加大,对于运行大型软件十分必要,否则会感到慢得无法忍受。
(3)、I/O的速度
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这对于慢速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关系不大,但对于高速设备则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对于当前的硬盘,它的外部传输率已可达20MB/S、
② 主要技术指标
(一)数据库范围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子系统的内容来自国家及地方50多年来所收集的专题图件、基础地理图形、遥感影像、生态监测、水文、社会经济以及多媒体等各类数据,其数据覆盖范围按照不同比例尺覆盖不同的范围,最大范围为塔里木河全流域,总面积约为125×104km2,主要工作范围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和塔河干流,即“四源一干”,总面积为23.63×104km2。
(二)数学基础
系统涉及空间数据具有多尺度、多种数据格式、多种来源的特点,要实现各类空间数据之间精确匹配,建立各类空间数据之间、空间数据与现实世界精确位置之间的联系,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设计定义统一的空间参考,作为各类数据采集和数据建库时执行的规范标准,其次要考虑数据格式、数据编码以及数据精度的影响。
(1)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系统:原始采集的数据包括分幅数据和拼接数据两种。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1万比例尺基础图及专题图形数据采用3度分带,1∶50万、1∶10万、1∶5万比例尺的基础图形数据及专题图形数据采用6度分带。对于拼接数据,由于工作区覆盖面积达125×104km2,范围广阔,而且各个应用子系统出于不同的目的在使用空间数据时经常需要投影变换,为确保多源空间数据有效集成,各类拼接数据入库时统一采用地理坐标系统(无投影)。
(4)数据精度:经纬度坐标统一采用十进制,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5)原始采集数据格式:数字线划图数据为Coverage格式,数字栅格图、遥感影像图为非压缩的GeoTiff格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Arc/InfoGrid格式,属性数据采用Access数据库存储。
(三)数据组织
1.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包括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图等,该类型数据在入库前均规定了具体格式,数字栅格图、遥感影像图为非压缩的GeoTiff格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Arc/InfoGrid格式。
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情况,以及为方便对其进行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根据数据类型、比例尺、坐标体系、带号等类型对其构建栅格目录进行存储管理,另外为方便其他应用子系统的查找和调用,系统添加了图名、图号、制作日期、比例尺、描述等公共字段。
2.矢量数据
从GIS出现到目前GIS产业化,矢量数据组织方式经历了图形数据分层组织、图形数据分幅组织、分层与分幅相结合等三种方式。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情况,综合考虑塔河数据现状、未来发展以及系统设计的先进性,本系统采用图形数据分层与分幅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保存图形数据,图形数据全部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实现多源数据的无缝拼接。将所有分幅图形进行接边处理、重新建立拓扑关系,将相同的要素类组成一个要素数据集进行存储管理。另外为方便其他应用子系统的查找和调用,同栅格数据一样,系统在入库时自动添加了图名、图号、制作日期、比例尺、描述等公共字段。
(四)数据量分析
正确估算出系统运行后各种数据的数据量大小以及每年增加的数据量是数据库存储设计的基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量统计如下:
属性数据:包括29个水文站点从1957年到2002年采集的历史数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多媒体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数据量约为30G,每年新增的数据主要为水文及生态环境监测站点采集的实时数据,数据量约为2G。
专题图形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图、植被盖度、植被类型、沙质荒漠化、盐渍化、水系、水利工程等历史及现状专题图形,数据量约10G。
基础地理图形数据:各种各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DLG、DEM、DOM成果,数据量约为260G。
遥感影像数据:包括TM/ETM+数据(更新周期2年)50景,数据量约为20G;CBERS数据119景,数据量约12G;重点监测地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量(更新周期为1年和两年)约3G;两轨拼接的MODIS影像(更新周期15天)数据,每期数据量约1G。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目前入库的数据约为400G,平均每年新增数据将达40G左右。因此,数据库存储系统总容量应不小于1000G,以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③ 内存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内存的性能指标包括存储速度、存储容量、CAS延迟时间、内存带宽等。
详细介绍:
1、存储速度
内存的存储速度用存取一次数据的时间来表示,单位为纳秒,记为ns,1秒=10亿纳秒,即1纳秒=10ˉ9秒。Ns值越小,表明存取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目前,DDR内存的存取时间一般为6ns,而更快的存储器多用在显卡的显存上,如:5ns、 4ns、 3.6ns、 3.3ns、 2.8ns、 等。
2、存储容量
目前常见的内存存储容量单条为128MB、256MB、512MB,当然也有单条1GB的,内存,不过其价格较高,普通用户少有使用。就目前的行情来看,配机时尽时使用单条256MB以上的内存,不要选用两根128MB的方案。 提示:内存存储容量的换算公式为,1GB=1024MB=1024*1024KB
3、CL
CL是CAS Lstency的缩写,即CAS延迟时间,是指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是在一定频率下衡量不同规范内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PC1600和PC2100的内存来说,其规定的CL应该为2,即他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是两个时钟周期。也就是说必须在CL=2R 情况下稳寰工作的其工作频率中。
4、SPD芯片
SPD是一个8针256字节的EERROM(可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芯片.位置一般处在内存条正面的右侧, 里面记录了诸如内存的速度、容量、电压与行、列地址、带宽等参数信息。当开机时,计算机的BIOS将自动读取SPD中记录的信息。
5、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就是内存每一个字节外又额外增加了一位作为错误检测之用。当CPU返回读顾储存的数据时,会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储的数据,计算结果是否与校验相一致。当CPU发现二者不同时就会自动处理。
6、内存带宽
从内存的功能上来看,可以将内存看作是内存控制器(一般位于北桥芯片中)与CPU之间的桥梁或仓库。显然,内存的存储容量决定“仓库”的大小,而内存的带决定“桥梁的宽窄”,两者缺一不可。 提示:内存带宽的确定方式为:B表示带宽、F表于存储器时钟频率、D表示存储器数据总线位数,则带宽B=F*D/8
如常见100MHz的SDRAM内存的带宽=100MHz*64bit/8=800MB/秒
常见133MHz的SDRAM内存的带宽133MHz*64bit/8=1064MB/秒
④ 股票中主要的技术指标
主要的技术指标有:1、异同MACD ;6、威廉指标 W%R;7、人气意愿指标BRAR;8、布林线指标 BOLL;9、乖离率 BIAS ;10 成交量比率 VR;11、停损指标 SAR;12、TRIX指标。我认为MACD 、RSI 、OBV 、成交量VOL中比较重要。
一、成交量:量是一只股票的血液,没有量难有作为,涨要放量跌要缩量(俗话说放量突破缩量调整)
二、RSI指标:RSI在低位徘徊三次时买入。在RSI小于10时买。在RSI高于85时卖出。RSI在高位徘徊三次时卖出。股价创新高,RSI不能创新高一定要卖出。
三、KDJ指标:KDJ可以做参考。但主力经常在尾市拉高达到骗线的目的,专整技术人士。故一定不能只相信KDJ。
四、OBV指标:在对股票市场趋势的研判上,有必要掌握OBV指标的应用原则,来弥补对股价分析上的不足之处。OBV线也称OBV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并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
各技术指标运用你可以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软件去看看,里面的各项指标都有详细说明如何运用,在什么样的形态下表示什么意思,该如何去操作,使用起来要方便很,个人意见,愿能帮助到你,祝你投资愉快!
⑤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一台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来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主要的可由以下指标衡量
1、CPU 是决定笔记本电脑的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我们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最需要查看的技术指标。
2、核心数:目前 CPU 基本上都提供多个核心,即在一个 CPU 内包含了两个或多个运算核心,每个核心既可独立工作,也可协同工作,使 CPU 性能在理论上比单核强劲一倍或数倍。
3、主频:主频通常代表了 CPU 运算速度,在核心数相同的情况下,主频越高,CPU 性能越好。
4、总线:是内存和 CPU 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前端总线越高,CPU和内存之间传送数据的速度越快,电脑性能越好。
5、高速缓存:高速缓存用来暂时存储CPU要读取的数据,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其对 CPU 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6、字长:字长是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长越长处理能力就越强。常见的微机字长有8位、16位和32位。
7、内存也是影响笔记本电脑性能的最主要因数之一。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大都是 DDR2 或 DDR3,DDR3 速度优于 DDR2。衡量一款内存性能的因数之一是其容量,目前笔记本电脑标配的内存容量通常是 2GB 或 4GB。
8、笔记本电脑的显卡分为集成和独立显卡两类,独立显卡的性能比集成显卡好。影响独立显卡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显存,显存越大,显卡性能越好。
(5)主要的技术指标扩展阅读
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评价时,除了与被评价的机器的结构、功能等特性参数有关以外,还与输入,即该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负荷有密切关系。被评价的一个计算机系统往往对某一种工作负荷表现出较高性能,而对另一种工作负荷则可能呈现较低性能。为了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就需要选取具有真实代表性的工作负荷。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来评价系统性能。
1、采用实际应用程序。如C语言或C++ 开发的各种编译程序;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Premiere以及 CAD 工具软件。
2、采用核心程序。这是从实际程序中抽取少量关键循环程序段,并以此来评估性能,但这些核心程序,只具有评价性能的价值。
3、玩具基准测试程序。玩具基准测试程序通常只有10~100行而且运行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因为小而且容易键入并且适用于任何机器而受到青睐。
4、合成测试程序。它类似于核心程序方法,但这种合成测试是 人 为 编 制 的 , 流 行 的 合 成 测 试 程 序 有WinBench 99、3DMMARK2001、WhatCPUIs等等。尤其是WinBench 99,它提供的测试结果都非常令人信服,都是非常权威的。因此,大部分报刊在对新硬件进行介绍时,提供的数据都是来自 WinBench 99 的测试结果。
有关专家对上述方法分析,总结出以下不足:
1、上述方法都试图使用一个测试数据来表征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2、以上方法只进行性能测试,而没有性能分析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并提出一种比较完善和全面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两部分:
1、计算机性能测试。
2、对测试数据的分析。
参考资料:网络-计算机性能
⑥ CPU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
CPU即是中央处理器,它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主频,外频和倍频。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即CPU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外频及CPU和周边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倍频和外频相乘就是主频。
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例如32位的地址总线,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GB的物理空间。
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低电压能够解决耗电多和发热过高的问题,使CPU工作时的温度降低,工作状态稳定。
高速缓冲存储器。它是一种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设备,用于缓解CPU和主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进而改善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很多大型、中型、小型以及微型计算机中都采用高速缓存器。
除上述性能指标外,CPU还有其他如制造工艺、接口类型、多媒体指令集、装封形式、整数单元和浮点单元强弱等性能指标。
⑦ 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通常是指什么
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通常是指:
CPU的时钟频率和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缓存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指:字长、运算速度、时钟主频、容量与可靠性。
⑧ 主要常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是什么
为了考核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及执行效果
⑨ 毕业论文中的 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意思呀该怎么写呢
1、主要技术指标是:
“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就应是你实习过程中那些与你所学专业技术主要相关的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就应是你实习得到的正确反映事实的“数据”和结果。
2、论文的写法:
我们把某一学术课题在理论性、实验性、预测性上具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文章简称为论文。通常论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
职称论文的作用是用来晋升职称的,所以它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职称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比如会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会计职称论文,医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医学职称论文等。
学位论文一般指的是毕业论文,按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论文、人文科学论文、工程技术论文,按照学位可划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1、论文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或题名。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2、论文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数不可太多,一般论文摘要在150—300字数。
3、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的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4、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
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5、论文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
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时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作为文章最后涉及的内容一般也是容易引起老师关注的地方。
参考文献不仅仅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同时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也有相关要求。例如格式一般需要参照国标参考文献标准;数量上以硕论为例一般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英文不低于10篇。
在种类方面一般涉及到图书、期刊、硕论、会议论文、报纸等,一般要求期刊类作品不少于10篇;在年份上一般要求参考文献应是最近五年以内的。
二、论文写作基本步骤
在写作过程中,基本步骤一般分为"前奏——提纲——写作——收尾——校对"。
1、前奏
就是对资料的收集和遴选,并对文章需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处理。
2、提纲
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总体掌握,这样才能对论文写作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3、写作
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论文的正是写作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各种优势资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4、收尾
开头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保持文章的高质量具有保障意义。
5、校对
校对工作是对文章的最终处理,这种校对包括文章写完后的校对以及对作者不满意地方的修改,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是对作者负责任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