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货膨胀要看什么指标CPIGDP
通货膨胀率与CPI有关系,与GDP没有直接关系。
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或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再简单的来说本地生产总值是属地主义,GNP是属人主义;举例来说,无论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等厂商在大陆生产的最终财货,都包括在大陆的本地生产总值内,包括移住劳工如台籍干部的薪资,或湖南民工的薪资也算进大陆的本地生产总值。
『贰』 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目前大家关心是否出现通货膨胀,大都引用CPI数据。但CPI不够全面。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的总体膨胀,而CPI衡量的只是消费类商品和服务,对于运用CPI或核心CPI,我抱有疑问,尽管西方国家是以此为标准。但西方国家恩格尔系数通常在20%以下,而我们食品消费占消费比重为40%甚至更高。所以我比较倾向于用GDP平减指数来测量通货膨胀。根据上半年数据,GDP平减指数达4.7%,新世纪以来仅次于2004年的6.9%,而同期CPI上涨只有3.2%。很多人认为当前CPI上涨的推动力主要是食品和农产品(31.30,1.86,6.32%)价格上涨。如果用GDP平减指数测算,2007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平减指数上涨幅度是9.9%,确实很高,但从对整体GDP平减指数贡献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不高,因为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整个格局是,GDP平减指数上半年上升4.7%,其中第一产业9.9%,第二产业4.3%,第三产业是4.1%;拉动率分别为:第一产业0.9%,第二产业2.2%,第三产业1.6%;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9.1%,第二产业51.2%,第三产业39.7%。
通货膨胀用什么来衡量,是CPI还是GDP平减指数还有争论。但其中也有一些矛盾,比如食品占CPI的比重很大,而核心CPI又不包括食品等重要的消费品。那核心CPI能说明什么核心问题呢?
我感觉,从农产品看,通货膨胀应该是成本推动的,但从工业类看,应该是需求推动的,因为投资过热,贸易顺差等原因,这些都是需求。
『叁』 任泽平预判2021核心在通胀预期,这么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他指出,海外多个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的货币宽松,未来通胀的压力会不断增大。任泽平在入职东吴证券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未来一年内,大家最关注的就是通胀预期。因为虽然疫情逐渐好转,但各国对货币宽松的依赖,不断增强,即便经济已经好转,但对货币宽松的依赖依然没有断,甚至依赖性相对之前,还更强了。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各国经济增长基本靠股市来推动,实体经济一片萧条,没有起色。
『肆』 标题通货膨胀和核心通货膨胀是什么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
1通货膨胀
(1)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2)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被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需求拉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被形象地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3)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发生类型、程度以及人们预期的不同而不同。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在社会的产量、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会产生复杂的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在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审慎处理的问题。
2通货紧缩
(1)定义。通货紧缩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2)原因。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可能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持续下跌。
②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果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③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这时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④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这会导致生产能力提高、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⑤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⑥货币政策变动。如果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⑦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3)影响。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又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在短期中,财政政策
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实现的。货币量的增加会使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再贴现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其升降将直接影响各类市场利率的走向。同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都会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理财规划师判断各种金融工具利率走势的基础就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做出预测。
希望采纳
『伍』 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有哪些分为哪些类型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何影响
》》》通货膨胀衡量标准有三个标准
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通俗的理解是商品在原材料、研发、生产、出厂价格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是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简单通过它来判断社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状态。
3、零售物价指数(RPI)
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理解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体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类型:
按剧烈程度分类:
1、低通货膨胀
特点,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2、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3、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按引发因素分类: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社会总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总需求,可以理解为卖方市场,价格上涨。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供需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4、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影响主要体现在
1、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分配失衡。
2、居民的收入下降,扰乱流通秩序。
3、改变了投资和消费,破坏生产。
4、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陆』 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有哪些
一、衡量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批发价格指数。 二、类型:1.按发生原因分 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业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型。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型。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 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 爬行式。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跑马式。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飚升式。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三、影响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者、储蓄者、债权人、纳税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随着通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3、强制储蓄效应: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增发货币,社会上的货币流通总量增加。 4、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危机。超级通胀使商品价格迅速上升,居民和企业会迅速抢购商品和服务,这样会使价格进一步升高,加剧通胀。员工会要求企业增加工资,以应付日益增长的物价。这时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从而使商品价格进一步增加。
『柒』 美联储说要缩减QE,请问QE是什么意思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央行调控经济的常用工具是通过利率,以及创造储备以降低短期信贷市场的利率,特别是储备市场,也被称为联邦基金市场。但是,截至2008年12月,美联储已经创造了足够的储备来推动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零的水平,这是联邦基金利率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一旦到达这一水平后,如果想进一步宽松政策,美联储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储备,而这对短期利率并不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此,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在短期利率处于或接近零时增加储备的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由此达到刺激就业、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美联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Q E1)中,将其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2 .3万亿美元,此举稳定住了金融市场,拯救了银行业,但是对就业、消费的帮助却不大。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超过法律规定的储备都是银行自愿持有的。银行愿意持有这些超额储备,是因为它们想向监管者和投资者表示他们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弥补潜在的贷款损失或满足任何其它的流动资金需求。
这个在2008年底创建这些超额准备金的过程,通常被称为第一次量化宽松(QE1),其关键的目的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些超额储备使得银行不必通过贷款来恢复其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由此达到刺激就业、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美联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Q E1)中,将其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2 .3万亿美元,此举稳定住了金融市场,拯救了银行业,但是对就业、消费的帮助却不大。
2011年11月3日,新的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即将登场。QE2的一个特点,是与就业情况挂钩。伯南克认为失业率回落到5.5%才算经济恢复正常,而目前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6%。以美国的结构性失业状况看,笔者认为美国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将就业市场拉回到5.5%的失业率,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远远超过三年。这意味着Q E2可能不设时间限制,需要多久便做多久,避免自缚手脚。
Q E2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管理通货膨胀及通胀预期为政策目标之一。央行以稳定物价为第一要务,通常出招抑制通货膨胀。然而目前美国核心通胀几乎为零,并有通缩压力。联储鼓励通胀,一则减轻债务负担,二则逼迫消费。伯南克本人并不赞成设立明确的通胀目标,但是美联储鼓励通胀意味着美国货币当局并不介意弱化美元以及由此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捌』 美联储加息参考的cpi是核心cpi吗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它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每年在华盛顿召开8次议息会议,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
美联储会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之后宣布是否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以及调整多少,并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的操作来影响市场资金 充裕状况,从而使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趋向设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市场上的借贷利率一般会跟随这一利率相应移动,如房贷利率等指标。
美联储利率决策的依据主要是美国经济走势。一般情况下,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两项。如果它预期未来经济可能趋于疲软、物价存在下行压力,就很可能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息等;反之则可能采取加息等政策收紧银根。
『玖』 美联储主席宣布明年利率将大幅上升,当前市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北京时间12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了12月FOMC利率决议。维持利率区间1.50%-1.75%不变的决定,与此前市场预期保持一致。今年年内,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三次,共降息75个基点。美联储今日利率决定没有委员投出反对票,为5月份会议以来首次。
刚刚,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备受市场关注的点阵图也显示,美联储FOMC委员倾向于在2020年维持现有利率政策的预期。更为显著的是,没有一名委员认为应当在明年降息。
以下为FOMC利率决议全文。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0月会议后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保持强劲,经济活动一直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总的来说,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尽管家庭支出一直在强劲增长,但企业固定投资和出口保持疲弱。与上年同期相比的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率低于2%。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则变动不大。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1.50-1.75%。委员会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对支持经济活动的持续扩张、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通胀接近委员会2%对称目标是合适的。委员会在评估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适当路径时,将继续监测即将发布的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包括全球形势发展和迟滞的通胀压力。
在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对称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状况。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包括就业市场状况指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数据。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威廉姆斯、理事鲍曼、理事布雷纳德、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副主席克拉里达、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金融监管副主席夸尔斯和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
美联储FOMC最新经济预测
美联储FOMC预期:
美国2019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2%,9月预期为2.2%;2020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2021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2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1.8%,9月预期为1.8%;GDP增速长期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
美国2019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6%,9月预期为3.7%;2020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5%,9月预期为3.7%;2021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6%,9月预期为3.8%。
2019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5%,9月预期为1.5%;2020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美国2019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5%,9月预期为1.5%;2020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美国2019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6%,9月预期为1.8%;2020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鲍威尔新闻发布会 “鸽”声嘹亮:
只要通胀率不大幅上升,美联储当前低利率就会一直维持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风险,但仍偏正面。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可能仍是合适的。如要加息,需看到通胀持续、显著上涨,通胀持续低于2%是不健康的。他预计就业市场将维持强劲,称货币市场压力近几周降低。鲍威尔表示会适当调整回购操作细节。他认为贸易局势对经济有实质影响,实施美墨加协定会消除不确定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如下:
政策立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可能仍是合适的,今年的降息使得美国经济前景在轨道上,对当前政策满意。
加息态度:如果要加息,就必须看到通胀大幅度持续上升。
经济状况:经济前景尽管存在风险,但依旧处于有利状态,预计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处在良好态势。
通胀状况:预计通胀将会升至2%,目前使得通胀回到2%很有挑战性;就业市场闲置和通胀之间的关联性微弱但存在。
劳动就业:预计就业市场保持强劲,即使失业率低至3.5%,劳动市场仍存在闲置;近几年薪资增速就出现了改善。
回购操作:回购操作不太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随时准备调整回购操作,以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区间内;更关注评估短期货币市场监管措施,而不是制定新的回购措施。
贸易局势:海外经济放缓,贸易局势对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
发布会现场主要问答如下:
在发布会一开始, 鲍威尔对刚刚去世的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表达了敬意与缅怀之情。
鲍威尔强调了通胀不达标的害处。长期不达2%目标的通胀将促使预期产生变化, 使得实际通胀水平进一步下滑,这也将使得利率被推低,使得美联储更受零利率下限的限制。(名义-通胀=实际)
美联储的短期国债购买以及定期回购操作平抑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状况。
问题:为什么通胀迟迟不达标?
答:通胀与失业率、资源利用率的关系产生了异变。 这使得美联储需要保持政策宽松来驱动通胀向上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