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评价一个国家的营商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了企业从开办、运营到结束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周围环境和条件的综合,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的体现。
办理建筑许可领域,最佳实践为6个环节、49.5个工作日、203164元办理成本,北京等标杆城市探索形成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分类审批监管、优化前期评估、简化报建流程、缩短验收时间等一批改革举措。
(1)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对企业来说,办事肯定看总体体验,看最终结果,看付出的整体成本。但政府是有条块分割的。不同环节串在一起,只要有一个拖后腿,就会影响企业的总体体验。
在搭建指标体系的时候,又要考虑我们的国情。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又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需要做得更多——在程序性的东西之外,基础性的工作也要做。
B. 营商环境评价是否将在全国推开
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我国已初步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通过“以评促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其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助推改革深化,为促进政府有关部门提高监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供“好抓手”;促进合理竞争,为地方政府切实为当地企业营造宽松且有效率的营商环境,提供“指挥棒”;服务引导企业,为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向具有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城市集聚,提供“风向标”。
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彰显中国特色
评价体系构建是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和前提,与世行的指标体系相比较,我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有何特色?
国家发改委法规司负责人介绍,我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保留和丰富国际通行的评价指标基础上,融入中国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3个维度构建。简单地说,既完整吸收、整体借鉴世界银行12个指标,又剔除与国情明显不符的内容,叠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总共23个。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选取22个城市分两批进行了试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北京市精准制定“9+N”系列政策措施,聚力营商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建筑许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在全国居第一。
比如,企业开办是衡量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北京市通过设立区级企业开办大厅、推广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扩大名称自主预查范围等举措,将企业开办7个环节压缩到2个,办理时间从24天缩短到5天、压缩近80%。目前北京企业开办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申请的已占八成,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再比如,办理建筑许可存在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北京市通过构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预沟通预协调机制、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实施分类施策管理、构建“多图联审”和“多验合一”工作机制等举措,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09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
世行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城市投资吸引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两个维度的指标。其中城市投资吸引力包括市场开放度、招标投标等指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生活品质、就业质量等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优劣。
C. 国家发改委 2018年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分先后吗
排名有分先后。
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北京第一!
2018年8月27日至28日,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北京市在试评价城市中排名第一。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现水平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指标体系,并在22个城市进行了试评价。
此次会议上,全国31个省(区、市)优化营商环境负责同志全部到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出席会议,并以"对标先进水平聚焦突出问题着力深化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题发表主旨讲话。
国家发改委认为,根据世界银行评估,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78位,在全球只处在中等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从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三个方面深化认识,切实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 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标准具体是指什么
1、开办企业。《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一位企业家要开办并正式运营一个工业或商业企业时,官方正式要求或实践中通常要求的所有手续,完成这些手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最低实缴资本。
这些手续包括企业家们为获取所有必要的执照和许可并完成企业及员工应向相关主管机关作出的通告、验证及注册所经历的程序。经济体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它们的前沿距离分数排序决定。
这些分数为其构成指标的前沿距离分数的平均值。前沿距离分数说明了一个经济体离 “前沿”的距离。这些“前沿”通常在每个指标上拥有最有效率的模式或者获得最高的分数。
2、办理施工许可证。《营商环境报告》记录建筑行业的企业建设一个仓库需要办的所有手续及各项手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2018年度的《营商环境报告》增添了一项新的指数——建筑质量控制指数,评估建筑规章的质量,以及质量控制与安全机制、责任与保险制度和执业资格要求的力度。
3、获得电力。《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企业为一个标准化仓库获得永久性电力连接的所有手续,包括向电力企业提出申请并签订合同、从电力企业和其他机构办理一切必要的检查和审批手续,以及外部的和最终的连接作业。
4、登记财产。《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一个企业(买方)从另一个企业(卖方)购买一个财产,并且把此财产的使用权从卖方转移到买方,使买方能使用此财产或者用于扩大自己现用的企业、把此财产作为贷款抵押、在必要的时候把此财产卖掉的所有手续。
该报告也评估完成每一项手续所需的的时间和费用。《营商环境报告》也评估各个经济体的土地行政管理的优劣。该指标涵盖了五个方面: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信息的公开程度,地理面积涵盖,土地纠纷解决,以及平等获得财产权。
5、获得信贷。《营商环境报告》通过一组指标衡量担保交易中借方和贷方的合法权利,通过另一组指标衡量信贷信息的上报。第一组指标描述担保和破产法中是否有某些特征使贷款更加便利。
第二组衡量通过征信服务提供商(如信贷社和信贷登记处)所提供的信贷信息的覆盖面、范围和开放程度。经济体获得信贷便利度排名由它们前沿水平距离分数的排序决定。这些分数是合法权利指数和信贷信息深度指数的综合前沿水平距离分数。
6、保护少数投资者。《营商环境报告》用一组指标衡量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少数持股者受到的保护,用另一组指标衡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份持有人的权利。数据来自对公司法和证券法律师的调查,并以证券监管规则、公司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法庭的证据规则为依据。
少数投资者保护力度指数的排名由它们的前沿水平距离分数排序决定。这些分数是对利益冲突规范的指数和股份所有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治理指数的综合前沿水平距离分数。
7、纳税。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一家中型企业在某一特定年份内必须缴纳的各种税项和强制性派款,也衡量因纳税与支付派款以及进行税后合规而产生的行政负担。
8、跨国贸易。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了与进出口货物的物流过程相关的时间和成本。《营商环境报告》衡量了与货物进出口总过程中的三组程序——单证合规、边界合规和国内运输——相关的时间和成本(不包括关税)。
9、执行合同。该报告以一家当地的初级法院为例来衡量解决一起商业纠纷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及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从而评估各个经济体是否采用了一系列可提升法院系统质量和效率的好的操作。
10、办理破产。《营商环境报告》研究国内企业破产程序的时间、成本和结果, 以及适用于清算和重组程序的法律框架的力度。办理破产指标的数据得自对地方破产从业单位对调查的答复,并且通过对有关破产制度的法律法规及公共信息的研究加以验证。
(4)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扩展阅读:
《营商环境报告》项目简介
《营商环境报告》项目对190个经济体以及所选地方城市的营商法规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本项目启动于2002年,旨在对内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在企业生命周期内的适用法规。
《营商环境报告》通过收集并分析全面的定量的数据,对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营商监管环境进行比较,旨在鼓励各国竞相提高监管效率;为改革提供可衡量的基准指标;为学术界、媒体、私营部门研究者及其他关注各国营商环境的人士提供参考。
此外,《营商环境报告》还提供详细的地方性报告,介绍一个国家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营商监管和改革情况。地方报告提供营商便捷度方面的数据,对各个地区进行排名,提出各指标领域提升绩效的改革建议。所选城市可以同本经济体内或本地区内其它城市进行营商法规比较,也可以同列入《营商环境报告》排名榜的190个经济体进行比较。
《营商环境报告》首次发布于2003年,包括5项指标和133个经济体。今年的报告包括11项指标和190个经济体。大多数指标集涉及各经济体中最大的商业城市的一个案例情景,但对11个人口超过1亿的经济体(孟加拉国、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将数据采集范围扩大到第二大商业城市。这个11个经济体的数据是对两个最大商业城市的人口加权平均值。项目得益于政府、学术界、从业者和审阅者的反馈意见。多年来我们初衷未改:为了解和改善世界各国的营商监管环境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研究方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项目简介 世界银行-开办企业 世界银行-办理建筑许可证 世界银行-获得电力世界银行-登记财产世界银行-获得信贷 世界银行-保护少数投资者 世界银行-纳税 世界银行-跨国贸易世界银行-执行合同世界银行-办理破产
E. 企业营商环境指标的排名
为评估各国企业营商环境,世界银行通过对15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研究,对构成各国的企业营商环境的十组指标进行了逐项评级,得出综合排名。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越高或越靠前,表明在该国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条件越宽松。相反,指数排名越低或越靠后,则表明在该国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越困难。
通过对155个国家的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靠前的国家大部分是发达国家。高收入的OECD国家的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普遍靠前,近80%的OECD国家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在前30名。这些国家按营商指数高低排位为:新西兰(1)、美国(3)、加拿大(4)、挪威(5)、澳大利亚(6)、丹麦(8)、英国(9)、日本(10)、爱尔兰(11)、冰岛(12)、芬兰(13)、瑞典(14)、瑞士(17)、比利时 (18)、德国(19)、荷兰(24)、韩国(27)、西班牙(30)、奥地利(32)、葡萄牙(42)、法国(44)、意大利(70)、希腊(80)。
全球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共有31个,人均国民收入为$27833.2。除OECD的23个国家外,他们的排名为:新加坡(2)、中国香港(7)、波多黎各(22)、以色列(29)、中国台湾(35)、科威特(47)、斯洛文尼亚(6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9)。OECD国家排名前30名的有 18个国家,加上高收入的排名靠前的4个国家。这样,高收入国家在前30位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中占到73%。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共有22个,平均人均国民收入是$5958.2,他们的排名为:立陶宛(15)、爱沙尼亚(16)、马来西亚(21)、毛里求斯(23)、智利(25)、拉托维亚(26)、斯洛伐克(37)、沙特阿拉伯(38)、博茨瓦纳(40)、捷克斯洛伐克(41)、帕劳群岛(50)、阿曼 (51)、匈牙利(52)、巴拿马(57)、波兰(54)、墨西哥(73)、阿根廷(77)、乌拉圭(85)、哥斯达黎加(89)、黎巴嫩(95)、克罗地亚(118)、委内瑞拉(120)。在前30位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中占到了6家。
中等偏下和低国民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区间分别是$1000至$3500和$1000以下的国家。其中,中等偏下国民收入的国家共计50个,低收入国家52个,合计占155个国家的65.8%。中等偏下国家企业营商指数进入前30名的只有泰国和南非,泰国排名20,南非排名28。两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是$2500和$3500左右,远高于中等偏下国家的$1987的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收入中等偏下国家在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前30至60名的有12个国家,占40%。而低收入国家进入前30至60名的只有4家,分别是所罗门群岛(53)、尼泊尔(55)、尼加拉瓜(59)和巴基斯坦(60),占13.3%。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排名第9l位,人均国民收入$1290,远低于中等偏下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F. 中国的营商环境税收指标世界排名上升了多少
据报道,数据显示我国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已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税收指标世界排名上升,其中纳税时间指标排名提升了32位。
据了解,税务部门正探索建立以“实名办税+分级分类+信用积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税收管理发生根本性变革,目前金税三期工程在国地税全面上线,在我国税收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基础平台、应用软件方面的大统一。
截止目前全国税务系统连续4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目前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全国覆盖,90%以上涉税事项可网上办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超8000个,企业办税越来越便利。
希望中国的税收指标可以持续提升!
G. 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列第几
伴随着多个领域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中国的营商环境正得到不断的优化,专市场主体活力属的进一步激发与释放,使得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一举跃升至2018年第46位,大幅提升了32位。相信,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以及“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一个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中国营商环境将助推中国企业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