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编辑]ABC分类法应用说明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排列图法。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1.ABC法则与效率
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库存管理中,这一法则的运用就可以使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在一个大型公司中,库存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十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鸡毛蒜皮一把抓的管理把管理者累得直不起腰,其收效却甚微,而且可能出现混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一,盘点清查非常困难,而且难以确保准确性。对于非重要的材料,比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于重要材料,例如产品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却可能导致缺料,生产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丧失市场机会,失去客户。
第二,存量控制困难。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和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有一句俗话,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就是不会应用ABC法则的人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上,ABC法则的效率和高回报也是显著的。面对众多的问题,如果进行ABC分类,然后处理主要问题,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而解。
2.如何进行ABC分类
我们面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一类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现在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
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ABC分析表来进行上述步骤。从表1可以看出,A、B、C、D、E为A类,F、G、H、I、J、K、L、M、N、0为B类,P、O、R为C类。
表1 库存ABC分析表
材料名称 料号 年使用量 单价 使用金额 占总金额比率 累计比率 分类
A 25% 25% A类
B 16% 41%
C 8% 49%
D 6% 55%
E 5% 60%
F 2% 62% B类
G 1.8% 63.8%
H 1.5%
I 1.4%
J 1.3%
K
L
M
N
O 85%
P C类
Q
R 100%
合计 100%
对于不同的对象,分类时采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上面库存管理,采用的是存货价值指标。对于客户管理,可以采用客户进货额或者毛利贡献额为指标。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采用投资回报额作为指标。
应用时机:
该工具经常被用于库存管理,实际上,它和80/20法则一样,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管理工具,企业各项事务都可能用到它。
应用典范
西斯科(Syseo,美国企业,主营食品杂货批发)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西斯科位于第179位。
ABC法则更多地应用于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在以批发业务为主的西斯科公司,ABC法则的应用相当广泛。
[编辑]ABC分类法的基本程序
1、开展分析
这是“区别主次”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即确定构成某一管理问题的因素,收集相应的特征数据。以库存控制涉及的各种物资为例,如拟对库存物品的销售额进行分析,则应收集年销售量、物品单价等数据。
2)计算整理。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3)根据一定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列出ABC分析表。各类因素的划分标准,并无严格规定。习惯上常把主要特征值的累计百分数达70%~80%的若干因素称为A类,累计百分数在10%~20%区间的若干因素称为B类,累计百分数在10%左右的若干因素称C类。
4)绘制ABC分析图。以累计因素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主要特征值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所列示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成曲线,即绘制成ABC分析图。除利用直角坐标绘制曲线图外,也可绘制成直方图。
2、实施对策
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分类结果,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编辑]ABC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目 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 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5%而平均资金 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一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30%的物品,确 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
[编辑]ABC分类法的举例
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ABC法的具体应用。如果我们打算对库存商品进行年销售额分析,那么:
首先,收集各个品目商品的年销售量,商品单价等数据。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如计算销售额、品目数、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等。
第三,作 ABC分类表。在总品目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大排队的方法将全部品目逐个列表。按销售额的大小,由高到低对所有品目顺序排列;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经过统计汇总的数据,如销售量、销售额、销售额百分数填入;计算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将累计销售额为60~80%的前若干品目定为A类;将销售额为20~30%左右的若干品目定为B类;将其余的品目定为C类。如果品目数很多,无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没有必要全部排列出来,可以采用分层的方法,即先按销售额进行分层,以减少品目栏内的项数,再根据分层的结果将关键的A类品目逐个列出来进行重点管理。
第四,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销售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根据ABC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ABC分析图。如下图例所示:
第五,根据 ABC分析的结果,对 ABC三类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分类法还可以应用到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等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我们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外购件的质量、设备的状况、工艺设计、生产计划变更、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人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我们以纵轴表示由于前几项因素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累计百分数,横轴按造成不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为A类、B类和C类因素。假设通过分析发现外购件的质量和设备的维修状况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A类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外购件的采购过程严格控制,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把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80%。
ABC分析法还可以应用在营销管理中。例如企业在对某一产品的顾客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将用户分成A类用户、B类用户和C类用户。由于A类用户数量较少,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销售量的80%,企业一般会为A类用户建立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对A类用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访用户,采用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而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小,分布分散的C类用户则可以采取利用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
应当说明的是,应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 A、B、C类三类。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量的大小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
[编辑]案例分析
[编辑]案例一:ABC分类法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分析[1]
ABC分类法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ABC分析法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程度、配置、管理要点、订货方式、记录检查方式、保管条件等方面给予不同的规划,使库存管理更加合理、更加优化。
19大类火工晶重点物资消耗分类表'
序号 名称 种类 金额 品种百分比 品种累计百分比 金额百分比 金额累计百分比
1 有枪身石油射孔弹 6 291 19.35% 19.35% 26.04% 26.04%
2 射孔枪身 7 244.1 22.S8% 41.94% 21.84% 47.89%
3 盲孔枪身 2 162.09 6.45% 48.39% 14.51% 62.39%
4 防沙撞击起爆器 2 1{7.72 6.45% S4.S4% 13.22% 75.61%
S 压力起爆器 1 81.95 3.23% 58.06% 7.33% 82.95%
6 公母接头 4 81.95 12.90% 70.97% 7.33% 90.28%
7 射孔弹枪身 3 54.24 9.68% 80.65% 4.85% 95.13%
8 导爆索 3 33 9.68% 90.32% 2.95% 98.09%
9 筛管 3 21.37 9,68% 100.00% 1.91% 100.00%
小计 31 1117.42
(1)A类物资(如表2的序号1-4,表3的序号1-8)通常是控制工作的重点,应该严格控制其计划与采购、库存储备量、订货量和定货时间。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减少库存,节约流动资金;在保管方面,它们应存放更安全的地方;为了保证它们的记录准确性,应对它们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地盘点。
37大类石油专用仪器、仪表物重点资消耗分类表
序号 器材名称 种类 金额 品种百分比 品种累计百分比 金额百分比 金额累计百分比
1 模拟地层模块 9 932906.1 11.69% 11.69% 19.96% 19.96%
2 短接 3 577846.1 3.90% 15.58% 12.37% 32.33%
3 电极马笼头 2 550427.4 2.60% 18.18% 11.78% 44.11%
4 测井仪附件 22 ]95392.S 28.57% 46.75% 8.46% 52.57%
5 电缆马笼头 2 381196.7 2.60% 49.3S% 8.16% 60.73%
6 测井仅配件 15 310942.8 19.48% 68.83% 6.65% 67.38%
7 国配电机马笼头 l 169230.8 1.30% 70.13% 3.62% 71.01%
8 X-Y井径配件 6 160456 7.79% 77.92% 3.43% 74.44%
9 快速雷母头 1 146769.2 1.30% 79.22% 3.14% 77.S8%
10 快速雷公头 1 132923 1.30% 80.52% Z.84% 80.43%
11 压力成像刻度地层 1 130341.9 1.30% 81.82% 2.79% 83.21%
12 声电成像模拟刻度地层模块 2 130341.g 2.60% 84.42% 2.79% 86.00%
13 电子线路(1)综合测试盒 1 126880 1.30% 85.71% 2.69% 88.70%
14 拉力棒 3 122570.4 3.90% 89.61% 2.62% 91.32%
15 涡轮总成 3 117376.5 3.90% 93.51% 2.51% 93.83%
16 伽马马笼头 1 104461.6 1.30% 94.81% 2.24% 96.07%
17 金属灯笼扶正器 1 103794.a 1.30% 96.10% 2.22% 98.29%
18 扳板 3 79906.65 3.90% 100.00% 1.71% 100.00%
小计 77 4672765
(z)B类物资(如表2的序号5-8,表3的序号9-18,电工材料、电子工业产品、劳动保护用品、油品)可以适当控制,在力所能级的范围内,适度减少库存。
(3)C类物资(除了A类与B类)可以放宽控制,采用经济批量。
具体策略如表4所示。
表4策略
类别 A B C
价值 高 中 低
管理重点 1.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详细的采购计划
2.严格的库存控制
3.严格的物流控制和后勤保障
4.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5.供应商的合作
1.供应商选择
2.建立采购优势
3.目标价格管理
4.订购批量优化
5.最小库存
6.供应商的竞争与和作
1.物品标准化
2.订购批量优化
3.库存优化
4.业务效率
5.供应商的竞争与和作
订货量 少 较多 多
订贷方式 定期定量接经济批量订货 定量定货 按经验订货,可采用订货双堆法管理库存
检查方式 经常检查和盘存 一般检查和盘存 按年度或季度检查盘存
记录 最准确、最完整 正常记录 简单记录
统计方法 详细统计,按品种规格等细项进行统计 按大类进行统计 按金额统计
保险储备量 低较大 允许较高
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与改进(1)不足之处。
ABC分类标准过于单一,主要按库存物品所占资金数量进行分类,没有考虑到采购难易度、采购提前期、供方垄断、生产依赖性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改进。
扩展ABC分类法,结合采购难易度、采购提前期、供方垄断、生产依赖性等因素,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分析综上所述,虽然ABC分类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仍不失为库存管理中一项非常实用的方法。
[
⑵ 什么是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此规则通过对同一类问题或项目进行排序,来认明其中少数争议较大的。帕雷托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美国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产,而另外20%的人却掌握了全国80%的财产,而且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于是他应用此规律到生产上。他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你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忽视B类和C类也是危险的,在帕雷托规则中,它们得到与A类相对少得多的注意。
⑶ abc炒股法是怎么回事·
ABC三点分析法
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使得看大盘就象看电影一样轻松自如?有没有一种独到的理论,可以摆脱各种学术的纷纷扰扰,在波澜起伏的大势面前独树一帜出奇制胜?事实上对大势的技术研判是一种趋势的分析,如果你掌握了趋势的要领一切将变繁为简。这就是笔者依据趋势理论得出的大势技术研判方法——三点定乾坤。
在此之前,为了实践趋势理论的精髓,笔者曾向高空抛过数以万计的石子,企图洞察趋势的奥秘(也许我很笨),结果只发现同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从石子抛出到落地,经历了惯性向上和加速向下的过程。
如图,当石子朝着既定目标A1抛出的刹那,几乎呈一条直线,但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石子迅速减速并且很快偏离了方向,朝A2紧接着又朝A3的方向运动,最后加速落地。石子经历的路程就象股指演绎的过程,在股市里一轮行情如火如荼的时候,市场主力纷纷兑现利润的现象就是阻止股指前行的无形力量,一如万有引力改变石子运行方向一样改变着大盘的趋势。在这个趋势演变过程中,最难捕捉的就是由向上变为向下的临界点。随着扔出的石子越来越多,我终于发现,在这个临界点区域内,石子运行速度最为缓慢,也许每秒的速差十分有限,但却真的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使我想起大盘每次见顶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一个由强势整理到弱势整理的缓慢过程,这个过程为所有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从容撤退的机会,然而很少人洞察到这一点。
⑷ 在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是指什么
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和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做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ABC成本法引入了许多新概念,右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过程如下. 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和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订单的数量). 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⑸ 库存的ABC控制法的内容是什么
ABC分类控制方法的内容:
(1)对A类存货的控制,要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尽可能适当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也就是减少其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以加强日常控制。
(2)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必像A类那样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3)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常用的是“双箱法”。
所谓“双箱法”,就是将某项库存物资分装两个货箱,第一箱的库存量是达到订货点的耗用量,当第一箱用完时,就意味着必须马上提出订货申请,以补充生产中已经领用和即将领用的部分。
(5)abc交易法扩展阅读: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把各种库存物资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价,计算出各种物资耗用总量以及总金额。
(2)按照各品种物资耗费的金额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并分别计算出各种物资所占用总数量和总金额的比重,即百分比。
(3)把耗费金额适当分段,计算各段中各项物资领用数占总领用数的百分比,分段累计耗费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并根据一定标准将它们划分为ABC三类。分类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物资类别 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比(%) 占物资金额数的百分比(%)
A 5~10 70~80 B 20~30 15~20 C 50~70 5~10
⑹ 什么是ABC成交法,麻烦知道的给个答案
ABC所有问题解决成交法。
ABC成交法是最简单的成交方法。像ABC一样,它由三版个问题(步骤权)构成。当你平稳结束了推销过程,没有听到过多的消极回误码或异议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业务员:还有什么问题吗?
客户:有,比如:……
业务员解答和解决完毕所有问题后
客户:基本没有了
业务员:这么说你都满意?
客户:暂时没有问题
业务员:那我就填合同了,你首付多少?
新年快乐
⑺ 什么是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物资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ABC分类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及对管理者组织决策的影响有所介绍。
应 用 经济学、企业管理
简介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ABC分析法是储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经济工作中一种基本工作和认识方法。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此规则通过对同一类问题或项目进行排序,来认明其中少数争议较大的。帕雷托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美国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产,而另外20%的人却掌握了全国80%的财产,而且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于是他应用此规律到生产上。他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你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忽视B类和C类也是危险的,在帕雷托规则中,它们得到与A类相对少得多的注意。
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
A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0%~80%,是主要影响因素。
B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80%~90%,是次要影响因素。
C类因素,发生累计频率为90%~100%,是一般影响因素。
应用与说明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排列图法。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1.ABC法则与效率
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库存管理中,这一法则的运用就可以使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在一个大型公司中,库存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十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鸡毛蒜皮一把抓的管理把管理者累得直不起腰,其收效却甚微,而且可能出现混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一,盘点清查非常困难,而且难以确保准确性。对于非重要的材料,比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于重要材料,例如产品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却可能导致缺料,生产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丧失市场机会,失去客户。
第二,存量控制困难。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和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有一句俗话,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就是不会应用ABC法则的人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上,ABC法则的效率和高回报也是显著的。面对众多的问题,如果进行ABC分类,然后处理主要问题,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而解。
2.如何进行ABC分类
我们面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一类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
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
PS:根据2016版一级建造师考试用书《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P319【案例1A420162】价格累计比率在0%~75%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75%~9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9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请各位注意!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ABC分析表来进行上述步骤。从表1可以看出,A、B、C、D、E为A类,F、G、H、I、J、K、L、M、N、0为B类,P、O、R为C类。
对于不同的对象,分类时采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上面库存管理,采用的是存货价值指标。对于客户管理,可以采用客户进货额或者毛利贡献额为指标。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采用投资回报额作为指标。
应用时机:
该工具经常被用于库存管理,实际上,它和80/20法则一样,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管理工具,企业各项事务都可能用到它。
应用典范
西斯科(Sysco,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销售企业)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西斯科位于第179位。
ABC法则更多地应用于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在以批发业务为主的西斯科公司,ABC法则的应用相当广泛。
基本程序
开展分析
1.ABC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上任何复杂事物,都存在着“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这样一种规律。事物越是复杂,这一规律便越是显著。如果将有限的力量主要(重点)用于解决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少数事物上,和将有限力量平均分摊在全部事物上。两者比较,当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而后者成效较差。ABC分析便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将“关键的少数”找出来,并确定与之适应的管理方法,这便形成了要进行重点管理的A类事物。这就能够以“一倍的努力取得7—8倍的效果”。
2.ABC分析的一般步骤。此处仅以库存的ABC分析及重点管理方法为例。一般说来,企业的库存反映着企业的水平,调查企业的库存,可以大体搞清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虽然ABC分析法已经形成了企业中的基础管理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但目前应用较广的,还是在库存分析中。
ABC分析的一般步骤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制ABC分析表、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绘ABC分析
实施对策
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分类结果,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具体步骤
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打算分析铁路安全,则应搜集影响铁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铁路相关人员的素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目 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 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 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0%而平均资金 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70一75%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2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25%的物品,确 定为B类;C类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7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0%。
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在管理时,如果认为ABC分析图直观性仍不强,也可绘成如图所示的直方图。
案例分析编辑
人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ABC法的具体应用。如果人们打算对库存商品进行年销售额分析,那么:首先,收集各个品目商品的年销售量,商品单价等数据。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如计算销售额、品目数、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等。
第三,作ABC分类表。在总品目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大排队的方法将全部品目逐个列表。按销售额的大小,由高到低对所有品目顺序排列;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经过统计汇总的数据,如销售量、销售额、销售额百分数填入;计算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将累计销售额为60~80%的前若干品目定为A类;将销售额为20~30%左右的若干品目定为B类;将其余的品目定为C类。如果品目数很多,无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没有必要全部排列出来,可以采用分层的方法,即先按销售额进行分层,以减少品目栏内的项数,再根据分层的结果将关键的A类品目逐个列出来进行重点管理。
第四,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销售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根据ABC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ABC分析图。
第五,根据ABC分析的结果,对ABC三类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分类法还可以应用到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等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质量管理中,人们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人们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外购件的质量、设备的状况、工艺设计、生产计划变更、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人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人们以纵轴表示由于前几项因素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累计百分数,横轴按造成不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这样,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为A类、B类和C类因素。假设通过分析发现外购件的质量和设备的维修状况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A类因素,那么人们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外购件的采购过程严格控制,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把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80%。
ABC分析法还可以应用在营销管理中。例如企业在对某一产品的顾客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将用户分成A类用户、B类用户和C类用户。由于A类用户数量较少,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销售量的80%,企业一般会为A类用户建立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对A类用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访用户,采用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而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小,分布分散的C类用户则可以采取利用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
应当说明的是,应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A、B、C类三类。但人们也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量的大小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
起源
ABC分析法是指将库存物资按照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库存(A类物资),一般重要物资(B类物资)和不重要物资(C类物资)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方法。ABC分析法是帕累托理论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在18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威利弗雷德,帕累托在一项对米兰财富分布的研究中, 发现20%的人控制了80%的财富,而80%的却只占有20%的财富,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定理。该分析的核心思想就是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少数因素对事物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多数属于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将其应用在库存管理,命名为ABC分析法。后来,朱兰将其引入到质量管理,用于质量分析,被称为排序图。到了1963年,管理大师德鲁克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使其成为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
⑻ 什么叫期货日内ABC交易法则
别人的法则自己来不一定能够用好源,别人的指标系统倒是可以使用。 我以前听了很多课, 学习了很多法则,不管用。后来 依靠指导老师,但基本上跟不上,因为心里没有底。现在我依靠一套好的指标系统,按照提示就操作,没有就等待,感觉很好 。自己的钱掌握在自己手里放心。
⑼ 什么是ABC库存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内事物在技容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
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
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
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