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白银黄金比率

白银黄金比率

发布时间:2021-05-09 09:55:52

黄金和白银比价合理比例是多少

历史上来看是五十比较合理

㈡ 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比率是多少

一般来来说,黄金与白银价格的比率源越高,说明相对白银来讲,黄金更强势;相反,更低的GSR显示出白银的强势,黄金购买力的缺乏。历史上,GSR的数据为16:1,上世纪90年代中期GSR在65~85之间徘徊,此后到目前,GSR的波动区间是30~80,一些投资者认为,当GRS值处于50左右的水平时,黄金与白银价格较为均衡,像目前黄金与白银的价格比率就处在这个水平上。

㈢ 与黄金比例不同的白银比例是

1:1.414,即是1:√2

㈣ 为什么黄金和白银价格差这么多

黄金金融属性强于商品属性,而白银商品属性强于金融属性,两者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一些差异。但长期来看,两者之间会维持一个均衡的比值,当比值偏离过大时,有回归的趋势。

一、从1968年开始计算黄金与白银的比率。金银比值普遍运行在较大的区间(14101),平均值为53.34倍,核心区为35-80倍。

二、从金银比的历史走势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是金银比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黄金与白银的比率大致保持在40倍以下,此后两者的比率继续扩大。从1990年到1993年,最高比率达到100.8,然后又回落到接近平均水平。

两者比率近期出现异常主要发生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其中两者比率在2008年迅速上升至81左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黄金因其储备货币和避险功能而大幅上涨,白银则因其工业需求萎缩和价格低迷而大幅上涨。但2010年,特别是2011年,白银投资需求大幅增长,白银市场几近疯狂,金银比持续下降。投机泡沫破灭后,价格暴跌,比率回到平均水平。

三、与黄金相比,白银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这是因为白银市场容量较小,投机倾向较高。从增量需求的角度来看,白银的总需求量仅为黄金价值的15%,

四、从存量的角度来看,由于历史上开采的白银大部分已经消耗殆尽,其表面持有的价值也明显低于黄金。同时,由于银库存较为分散,回收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银库存在首饰或银器中被“凝固”。

五、从投资者结构来看,白银的投机性更强。由于其投资门槛较低(对于某些类型的投资),黄金投资者的结构比黄金投资者更分散,而且在持有结构中基本没有央行储备(不算储备资产),因此决策更为简短术语。相反,市场容量变浅本身也会导致更多的短期投机资本介入。

因此,同样数额的资金对白银市场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也直接导致白银市场的波动性明显高于黄金市场。

(4)白银黄金比率扩展阅读:

黄金和白银都是属于贵金属的一种投资品种。一直以来在做理财投资的时候选择黄金和白银的人都是比较多的。因为理财投资选择黄金和白银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去做投资的。但是黄金和白银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

实际上,在理财投资的时候不管你选择黄金还是白银都是很不错的。因为它们之间的优势都比较多。都是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理财产品。而且操作都是很简单的。

但是它们的投资门槛是不同的。现货白银的门槛要比现货黄金的低,如今现货白银有标准手和迷你手;而白银被称为“穷人的黄金”其价格远低于黄金,现货黄金和现货白银单位虽都是:美元/盎司,但是现货黄金价格为四位数,现货白银仅有两位数。再加上黄金的增值保值要比白银更高,因此投资者更乐于选择现货黄金。

初次之外,黄金和白银之间的区别还在于它们的行情。

现货白银紧随现货黄金趋势,但是现货白银表现得更加活跃,波动更加频繁,也就意味着现货白银比现货黄金更具投资机会,操作得当的话,现货白银的收益是要高于现货黄金的;但是目前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依然高涨,而白银需求却持续大幅走软,需求量的大幅下降导致白银价格走势遭到打压。

㈤ 请问古代时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例为多少并请指出根据出处!:)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㈥ 古代的金子和银子的比例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㈦ 黄金白银比率有历史延续性吗

~以下内容转自360doc~

众所周知,自货币出现一直到20世纪初,在大约5000年的时间里,黄金和白银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同充当货币,来衡量人类商品的价值,要计算黄金价值,你应该用白银来估量,如果要是考虑白银的价格,你应该用黄金来估量。

然而,黄金和白银的价值比究竟应该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毫无疑问的是,地壳中白银的含量要比黄金多得多(根据现代测定,大约17倍左右),但是,相比较黄金而言,白银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黄金有很多(如砂金、岩金、狗头金等等),但天然的白银却极少,银的开采,还是需要点技术的。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份黄金和二份白银相等”的记载,也就是说黄金白银的价值比率是2,因为那时的古埃及盛产黄金,而白银却必须从希腊进口。后来随着进口的白银越来越多,古埃及人将黄金与白银的价值比率规定为10。

公元前6世纪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吕底亚人,将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设定为10,波斯帝国则将黄金白银的价值比率设定为12。

就1500年之前西方社会黄金白银总产量来看,其比率大概在1:10左右,而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吕底亚人也隶属于古希腊文明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黄金白银的兑换比率也是10。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欧洲中世纪期间,随着白银产量的增加,金银的比率从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对于黄金和白银价值比率变化,古人们也一直迷惑不解,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神灵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结合黄金代表太阳、月亮代表月亮的神话传说,给出了一个相当“科学”说法——“因为月亮绕过黄道带比太阳快13.3倍,所以黄金的价值应该是白银的13.3倍!”

不过,咱们中国人好像从来不会考虑这么“科学”的解释,历史以来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中原地区银矿稀少,所以古代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银比率一直维持在4~7这样的一个低位,从早期的5左右,到明朝中期变为7左右。

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后,随着拉丁美洲多个大型银矿的发现、白银开采技术的进步、白银产量相比黄金得到更快的提升,国际上金银比率进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然后,金银比的国际大套利就开始了。

因为中国的金银比较低,由此造成中国白银远比欧洲贵,而黄金又比欧洲便宜,欧洲人就带着他们从美洲开采出来的白银,大老远的跑到中国来,除了买中国的丝绸、瓷器之类的货物之外,就是购买中国的黄金,由此缓慢抬高了中国的黄金价格。

由此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越来越多,而黄金越来越少,到明朝后期,中国国内的黄金白银价值比率也达到了10左右。.

工业革命之后,当白银、黄金的开采技术同步进展的时候,金银比率变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黄金白银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6之间。

因为白银都被送到东方,导致西方国家黄金较多而白银很少,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开始逐渐废除金银复本位(黄金白银都是货币),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的几个工业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采用金本位(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由此对白银的价格形成巨大压力——因为大家都把黄金当做最主要的国家储备,而把白银看作普通商品,各国政府不再把储备白银作为主要目标,反而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倾销白银,这导致白银价值相对于黄金开始急剧下滑,金银价值比也从15暴涨到30-40。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金银价值比开始下滑,从1911年的40左右再次一路下滑到1920年的16左右,随后再度缓慢回升1929年的40左右。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政府都将黄金储备看作救命的稻草,随着各国政府相继出售自身原有的白银储备来挽救经济,银价狂泻而下。1929年,白银的全年平均价格还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国放弃白银作为储备货币的前夕,白银的年平均价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低,金银比也自然从1929年的38.7一路暴涨至1932年的80左右。

为了缓和国际银价波动,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秘鲁、西班牙八国参加的《国际白银协定》在伦敦货币经济会议上正式签订。协议的有效期为4年,其目的就是为了缓和国际银价的波动,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出售白银的限度。

当时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等5个产银国家同意协定期间不再售银,并每年从市面收回3500万盎司白银,而当时最大的货币用银国中国,则保证在协议期间不将熔毁货币所得的生银售出。

随着1934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美元的一次性贬值,白银价格也开始触底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价格达到了0.58美元/盎司——但是,这只是纸币贬值而已,金银比率没怎么缩小。

随着经济大萧条持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的笼罩,各国政府开始抢购黄金,同时禁止黄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银就成了贱货,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银价格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于0.35美元/盎司,金银比率一下子冲到了100以上这样罕见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全世界确立了稳定的货币体系,再加上西方美国政府不允许私人拥有黄金,人们在贵金属方面只能购买白银,这促使了银价的逐渐回升,白银的价格由原来的0.35美元左右缓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后期,白银价格已经回升到0.7美元/盎司,到了1950年代后期,则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终于回升到1792年美国建国之时确定的1.29美元/盎司的价格。

相比之下,黄金价格一直被美国政府确定为35美元/盎司,所以金银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顿森林系垮台前夕,白银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65美元/盎司左右,与官方规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让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看清楚了美元滥发的嘴脸,所以白银价格飞速上涨,短短几年之内,就从1971年的1.29美元上涨到1973年的2.9美元,价格涨幅超过100%。

这时候,有一个大投机家进入美国白银市场,他联络了诸如沙特王室之类的几个有钱的合伙人,开始大量买入白银,这种买入足以撬动白银价格的急剧上扬,白银价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随后他们又不断的买入、买入、再买入……

终于,白银的价格在1979年开始了疯涨,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随着场外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这时,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下跌到12倍左右,创下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历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银价格达到了当时不可思议的高度——50美元/盎司。

这下子,连印刷美元的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都不能忍受这样的上涨了,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终于开始“调查”和“调控”白银期货市场,这立即导致了白银价格的崩溃……

2个月之内,白银价格从50美元/盎司的高点,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后,白银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价格一路狂泻,1981年到1983年,白银价格还勉强维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从1984年到1992年,银价则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此后长期维持在5美元上下波动。

与此同时,金银价值比也从最高点的12左右再度一路暴涨到1990年90以上的高位。

随后的整个90年代,黄金白银价格均陷入了漫漫熊途,直到创出2001-2002年的金银价格低点——但此时的金银比最高也只达到80这样的高度。

2002年开始,金银再度走上牛市,一直上涨到2008年超过1000美元/盎司,金银比再度下降到50-60之间。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黄金白银在大涨之后大跌,一度使得2009年黄金白银比再度升高到超过80。2010年到2011年,随着白银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黄金,金银比一路下降,到2011年4月份跌到了40左右的水平。

2011年迄今,随着黄金白银价格的再次下跌,金银价值比再次逐渐抬升。

原文传送门

阅读全文

与白银黄金比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恒冒财富理财 浏览:721
银行跨境理财 浏览:352
股票一次最多买多少股 浏览:666
办房贷要买贵金属 浏览:702
80年代理财 浏览:903
中翌理财亏掉怎么报警 浏览:295
人民币增值利好哪些股 浏览:532
招财猫理财投资 浏览:577
征信可以办助学贷款吗 浏览:259
东方财富期货怎么关注好友组合 浏览:263
红枣期货10000元 浏览:494
51vv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641
信托与pe 浏览:64
新闻联播人民币 浏览:529
股份融资 浏览:55
翘然天津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456
融资融券宝典 浏览:29
定期理财规划 浏览:599
恒大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6
信托信披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