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长江是;黄金水道;
长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它的地位和价值,是任何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第一,运量大。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通过能力仅一个大型船队至少可装6千吨散货(煤、矿石、钢材);一艘集装箱船至少可装150至300个以上标准国际集装箱;一艘滚装船至少可装350至500辆以上商品车。应当注意的是,长江上每天可以进出许多艘这样的船舶和船队,铁路却不可能。(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二,投资省。要使长江航运畅通,只需重点投资修建几个港口,重治几段的航道。在港口中,主要是长江上游重庆港和中游武汉港。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港口。修建这些港口,使之现代化,完全能满足重庆市和西部地区、武汉市和华中地区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要求。在航道整治中,重点是长江中游几个冬季漕窄水浅的航段以及下游个别航段,结合防洪整治,投资远低于修建一条从上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或铁路。
第三,占地少。除港口建设需要少量土地外,完全不需占用土地,绝对不像铁路和高速公路那样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
第四,油耗低。中国是一个贫油大国,如何节约燃料油或能源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以同样运一吨物资所需要的功率作比较,公路约为8马力,铁路约为2马力,而长江水运仅约为0.5马力,相差之悬殊由此可见。
第五,成本低。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长江水运成本是最低的。其原因是能耗低,这对于支持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进出口物资和国内贸易物资(包括集装箱和汽车)正在大量从铁路转向长江水运。
第六,便利。通过长江运输的进出口物资,尤其是集装箱,可以直接在上海指定的海港装卸,非常便利。相对铁路来说,减少了在海港的短途运输环节,节省了短途运输和装卸费用,缩短了时间,避免了多环节转运带来的货损。
第七,安全。货物装上船,一直到终点港,中间航行在江上,不会受人为破坏或被偷盗。
第八,可运大型设备和物资,只有通过长江水运才能运输。无论铁路和公路都不可能运输超宽、超长、超高的货物。长江航运的这一优点是绝对不可取代的。
长江航运惟一不足的问题是,传统方式运输造成的周期长于公路和铁路。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先进船舶,结合航道整治,是可以解决的。如果算上铁路货物的中转时间,可以做到从重庆往返上海所需时间与沿江铁路接近或相等。
2. 为什么称长江为“黄金水道”
长江,华夏民族母亲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流域广阔,水量丰沛,中下游地区常年无冰冻,是闻名世界的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是指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的水道。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美国黄金水道是密西西比河。以及还未正式使用的北极航道。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3.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是黄金水道
长江,古代时称“大江”或者“江”,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沱沱河。长江从沱沱河发源之后,浩瀚的江水从巍峨的雪山之中奔腾而出,浩浩荡荡,曲折东流。沱沱河和另一条河流汇合于青海省玉树,叫通天河。玉树之下到四川宜宾被叫做金沙江。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有许多峻险的峡谷地段,两边雪山、峭壁耸立的“虎跳峡”就是其中的一个。金沙江在宜宾和岷江会合之后始称长江。宜宾往下,在四川白帝城和湖北宜昌之间,长江横切巨大的山岭,便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宜昌之上是长江上游。
长江的江水从宜昌奔出了山地,开始便进入了中游平原地区。在中游,长江也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这两大水系,河道迂回曲折,湖泊密布,水量也继续增加。为了防止泛滥,筑有荆江分洪水利枢纽。从江西湖口往下,江水就流入下游河道了。长江的下游江阔水深,水网密布。它在江苏江阴下形成了三角,最后自上海市流进东海。长江长有6300公里,只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为中国的第一大河,流域的总面积为18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地区,雨量很充沛。长江的干支流的流量十分大,平均在每年通过江口入海的水量有1万亿立方米,也相当于黄河之20倍。长江自源头到入海口总落差高达5100米。干支流蕴藏着2.6亿千瓦之水力资源,大约占全国的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除了在干流上游兴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外,还于四川大渡河上面的龚嘴、湖北汉江上面的的丹江口建成了很多大中型水电站。自1995年起,便开始建设三峡工程。成千上万之小型水电站,更像无数颗明珠,点缀于我国的广大国土之上。
长江江阔水深,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9.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万吨巨轮可从长江上溯至南京,5000吨级的轮船可以开到武汉,3000吨级的可直至重庆。长江流域也拥有4亿亩肥沃的耕地,我国有3亿多人口生活于这儿。世界上还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哺育如此众多的人口!故以“黄金水道”称之,实在是当之无愧。
4.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我觉得是长江
长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它的地位和价值,是任何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第一,运量大。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通过能力仅一个大型船队至少可装6千吨散货(煤、矿石、钢材);一艘集装箱船至少可装150至300个以上标准国际集装箱;一艘滚装船至少可装350至500辆以上商品车。应当注意的是,长江上每天可以进出许多艘这样的船舶和船队,铁路却不可能。(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二,投资省。要使长江航运畅通,只需重点投资修建几个港口,重治几段的航道。在港口中,主要是长江上游重庆港和中游武汉港。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港口。修建这些港口,使之现代化,完全能满足重庆市和西部地区、武汉市和华中地区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要求。在航道整治中,重点是长江中游几个冬季漕窄水浅的航段以及下游个别航段,结合防洪整治,投资远低于修建一条从上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或铁路。
第三,占地少。除港口建设需要少量土地外,完全不需占用土地,绝对不像铁路和高速公路那样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
第四,油耗低。中国是一个贫油大国,如何节约燃料油或能源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以同样运一吨物资所需要的功率作比较,公路约为8马力,铁路约为2马力,而长江水运仅约为0.5马力,相差之悬殊由此可见。
第五,成本低。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长江水运成本是最低的。其原因是能耗低,这对于支持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进出口物资和国内贸易物资(包括集装箱和汽车)正在大量从铁路转向长江水运。
第六,便利。通过长江运输的进出口物资,尤其是集装箱,可以直接在上海指定的海港装卸,非常便利。相对铁路来说,减少了在海港的短途运输环节,节省了短途运输和装卸费用,缩短了时间,避免了多环节转运带来的货损。
第七,安全。货物装上船,一直到终点港,中间航行在江上,不会受人为破坏或被偷盗。
第八,可运大型设备和物资,只有通过长江水运才能运输。无论铁路和公路都不可能运输超宽、超长、超高的货物。长江航运的这一优点是绝对不可取代的。
长江航运惟一不足的问题是,传统方式运输造成的周期长于公路和铁路。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先进船舶,结合航道整治,是可以解决的。如果算上铁路货物的中转时间,可以做到从重庆往返上海所需时间与沿江铁路接近或相等。
5.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功能呢
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多彩河流,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又是我国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又有黄金水道之称。
为了更好发挥水能宝库的作用,需要在长江干支流寻找良好的坝址,建设水电站,开发丰富的水能。
为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需要对长江行当进行综合治理,疏浚河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在长江两岸加强港口建设;修建水库除了开发水能以外,还可以长调节江枯水期水位,保证航道深度和宽度。
6. 长江怎样更大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东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黄金纽带”.进一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水运成本低、污染小、基本上不占用土地,因此,加大水运在我国运输上的比重,走节能型经济增长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需要.2、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加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支持外,关键是要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其中,长江水运具有运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的天然优势.因此,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加快西部开发建设的关键抓手.3、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促进长江流域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需要.一是可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二是有利于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三是有利于东部长三角地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服务.
故答案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水运成本低、污染小、基本上不占用土地,因此,加大水运在我国运输上的比重,走节能型经济增长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需要.
7. 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为什么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最长,因此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8. 如何发挥长江的黄金水道
一、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意义。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东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黄金纽带”。2003年全国GDP总量11.67万亿元,长江经济带的七省二市占45%,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因此,进一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水运成本低、污染小、基本上不占用土地,因此,加大水运在我国运输上的比重,走节能型经济增长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需要。
2、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加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支持外,关键是要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其中,长江水运具有运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的天然优势。因此,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加快西部开发建设的关键抓手。
3、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促进长江流域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需要。一是可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二是有利于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三是有利于东部长三角地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服务。
4、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长江流域沿江城市共同利益的需要。一是将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将促进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有助于长江流域形成综合交通节点性枢纽城市。三是将进一步促进长江沿岸港口功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5、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将带动长江流域造船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6、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是上海建设中的国际航运中心更好地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需要。
二、长江“黄金水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黄金水道”肩负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但黄金水道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江的水量为莱茵河6倍,但运输量仅为莱茵河的1/6,长江航运的作用效能大约只有莱茵河的1/40。目前,制约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主要有:
1、船舶非标准化,船型、机型复杂,呈现先进船与落后船、大型船和小型船、高速船与低速船并存的格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性能良好的干支直达、江海直达的新型运输船舶稀缺。
2、航道总体上仍然处于天然航道状态。目前长江干线航道总体上已呈两头深、中间浅,两头通、中间堵的状况。长江上游航道目前的标准较低,湾窄浅险、滩多流急。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库尾回水变动区出现了新的阻航问题,仍不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3、港口功能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航运效率的提高。
4、支持保障系统的设施与装备水平较低。尤其是信息化和公共信息数据库、行业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5、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服务不规范,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目前长江沿岸港口大都未完成港航EDI 平台建设,严重影响集装箱运输效率的发挥。
三、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核心,是要加强航运设施标准化和航运服务标准化的建设。
1、航运设施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是集装箱船舶标准化的建设。进一步整治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是标准化建设。其中集装箱船舶标准化建设是航运标准化的核心,应成为当前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抓手。
2、加快长江航运服务标准化的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除了要强化航运硬件设施建设之外,还必须强化软件服务建设,形成现代化标准化的长江航运服务体系。其中,提高“通关”效率是核心内容。
四、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江“黄金水道”的利益共同体。
长江“黄金水道”的振兴与航运体系的建设,横跨诸多省市的不同行政区划,关键是要形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合作开发,才能做好长江“黄金水道”这篇大文章。目前以长江流域29个城市市长经济协调会为基础,长江流域经济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建立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的宗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发挥长江流域各省市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联动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不断拓宽合作领域,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框架。
2、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原则。一是市场主导。二是开放公平。三是优势互补。
3、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的合作领域。一是加快长江航运标准化设施建设的合作。二是共同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现代物流业。三是联合合打造数字“黄金水道”,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共建长江流域投资与贸易促进机制。
4、形成长江“黄金水道”利益共同体的运作机制。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要顺利推进,需要利益共同体各方通过创新,建立一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机制,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共同推动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政府层面的合作推进机制。建立“2+29”长江“黄金水道”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即在国家交通部、发改委指导下,以目前长江沿岸29个城市市长经济协调会为基础,建立沿江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2+29”联席会议机制。并形成建立专业管理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2)企业层面跨省市合作促进机制。即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跨省市的港口、码头、航运企业联盟。鼓励长航、民生、长发等长江流域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在长江流域实施跨省市投资发展。
(3)市场层面的导向机制。发挥交通部上海航交所的功能与作用,推动长江航运市场发育;建设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平台,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
(4)社会层面的服务机制。通过长江流域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共同建立长江航运业资信评估平台。二是合作建立长江航运信息中心。三是建立长江流域投资促进会。四是充分发挥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五是形成长江流域开发区战略联盟。
(5)开展长江“黄金水道”保护的合作与研究。在共同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同时,加强长江的环境保护。一是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遏制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二是合作开展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三是逐步置换出长江沿岸污染严重的企业;四是合作推动环保科技的研究,探索保护长江环境、改善长江水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需要中央支持的相关政策。
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应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我国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战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的具体体现,建议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2、由交通部、发改委牵头制定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规划。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涉及多个国家专业管理部门和长江流域的多个省市,其建设开发需要统一规划。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牵头,研究制定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规划。
3、建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据调查目前长江水系的有关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3000多个。对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全流域管理。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牵头,建立长江水系管理综合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4、加大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投入,加大航道疏浚力度。对于涉及长江航运发展的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议减免航养费、船港费、运管费,航道部门、海事部门、运政部门的经费由财政拨款解决;取消中央航运企业的客、货附加费等。
5、加强立法工作。我国已经有《民航法》、《铁路法》、《公路法》、《港口法》,但是却没有《航道法》和《水运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立法步伐,推动长江“黄金水道”的有序开发。
主要完成人:王 战
组长:孙福庆 吴修艺 周贤行
成员:徐 诤 陈一川 曹金喜 叶东辉 周 嵘
姚伟福 储 海 吴 瑛 张维竞 刘 骁
完成日期:2005 年1月
引用链接: http://www.fzzx.sh.gov.cn/listg.aspx?CID=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