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现货黄金交易市场中,这种分析图中的各条曲线,各种指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第一 这个指标 不作为常用指标之一 不做任何分析用
第二 这个就类似于股票当中的成内交量
第三 是MA 移动价容格平均线 一般常用默认周期是5 30 60 120
但是做过的人 都会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所以周期也会随之变化
本人常用 12 26 60 有需要了解的话 可以追问
第四 是MACD (钟摆原理) 12 26 9 指标线的顶背离 底背离
柱状线的顶背离 底背离
柱状线面积的顶背离 底背离
MAcd指标之王 有需要了解 详聊
2. 今年黄金价格波动曲线
年内会到1800
满意请采纳
3. 为什么像黄金和证券这样的商品会产生特殊的需求曲线
黄金和证券不是商品,也没有需求曲线,只有行情变化走势。
4. 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从供需关系来说明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多方面,应提问者要求,以下从供需关系列举影响其价格的因素如下:
1、供给因素:
供给方面因素主要有:
(1)地上的黄金存量
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地上黄金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
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
黄金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黄金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
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5)央行的黄金抛售
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黄金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黄金存量的42.6%,而到了1998年官方黄金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黄金矿产量。由于黄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因此,30年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黄金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黄金。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黄金储备就成为近期国际黄金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2、需求因素:
黄金的需求与黄金的用途有直接的关系。
(1)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总需求,例如在微电子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黄金作为保护层;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等领域,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黄金替代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
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如一向对黄金饰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7年以来黄金进口大大减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韩国的黄金需求量分别下跌了71%、28%、10%和9%。
(2)保值的需要。
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态势下,由于黄金相对于货币资产保险,导致对黄金的需求上升,金价上涨。例如: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危机中,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1987年因为美元贬值,美国赤字增加,中东形势不稳等也都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
(3)投机性需求。
投机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波动,加上黄金期货市场的交易体制,大量“沽空”或“补进”黄金,人为地制造黄金需求假象。在黄金市场上,几乎每次大的下跌都与对冲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黄金在即期黄金市场抛售和在COMEX黄金期货交易所构筑大量的空仓有关。在1999年7月份黄金价格跌至20年低点的时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COMEX投机性空头接近900万盎司(近300吨)。当触发大量的止损卖盘后,黄金价格下泻,基金公司乘机回补获利,当金价略有反弹时,来自生产商的套期保值远期卖盘压制黄金价格进一步上升,同时给基金公司新的机会重新建立沽空头寸,形成了当时黄金价格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格局。
5. 黄金供求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供给:
(1)金矿开采:
a.全世界近几年每年金矿开采量约2500吨左右,每年产量变动平稳.
b.全球已探明未开采的黄金储量约7万吨.只可供开采25年.
c.南非,美国等主要产金国产量下降, 勘探大型金矿可能小
d.开采一大型金矿正常程序一般需要7-10年时间.
e.1980年后长期跌势中,开采投入支出不断减少
对价格的影响:金矿开采受本身行业特性限制,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价格的大幅上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映到产量增加。
例子:1979-1980年金价爆涨,最高至850美元,但金矿开采量直到1981年都无重大改变,到了1983年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世界黄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19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 200吨黄金。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 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黄金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21世纪以来世界黄金产量平均稳定在2600吨左右。
目前,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在下降。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比较稳定。
据科学家推断,地壳中的黄金资源大约有60万亿吨,人均1万多吨。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现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仅为8.9万吨,储量基础为7.7万吨,储量为4.8万吨。截止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地球上的黄金分布很不均匀,虽然,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金,但是各国产黄金产量差异很大,各地产量却颇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产金国依次为: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其中中国黄金产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亚及美国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国的产金量也达到8.6%。 目前,世界每年矿产黄金2600吨左右,但是能达到目前这个产量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不断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19世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由于19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叶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
19世纪开创黄金生产新纪元的是俄国在18世纪中期乌拉尔山东坡岩金矿的发现,这个发现使俄国采金业开始复苏,不过当时产量不很高,40年后仅生产了 2.6吨黄金,但这使沙皇看到了希望,从而加强了金矿资源勘探工作,在这之后的70年里,俄国又发现并开采了许多金矿,到1840年俄国的黄金年产量已经达到43.5吨,到1847年俄国黄金年产量占全世界年总产量的60%。但是俄国人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同以后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所取得的收获相比却有些相形见绌了。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黄金,很快就有数千人汇集在此处寻找金矿,第一年就生产了25万美元的黄金,第二年就增加了40倍,之后黄金产量逐年提高,到了1852年产量达到77吨,1853年达到93吨。
美国发现黄金3年后的1851年,在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黄金,澳大利亚黄金产量也开始快速提高,1852年澳大利亚产金26.4吨,1853年年产金达到70吨。
之后是南非在1886年发现黄金,1887年南非的黄金产量仅有1.2吨,5年后增加了25倍,达到30吨,1898年达到120吨,居世界第一。一直到现在,南非总计生产了数千年来全世界矿产黄金总量的40%。
赶上19世纪黄金生产力大发展末班车的是加拿大。1896年两个探金者亨德森和卡马克在捕捞大马哈鱼时,在克朗代克发现了黄金,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城市——道森市,这一地区的黄金一直开采到1966年。
总结19世纪世界黄金生产历史,可以看出:18世纪的100年间全世界共生产黄金不足200吨,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也就是说,19世纪后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产金200吨。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 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
19世纪形成的世界黄金生产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续至今,19世纪形成的产金大国目前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出国。自1980年以来,南非的产金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产金量仍居世界各国第一位;美国的产金量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特别是自80年代后期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亚的产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产金量趋于稳定,变化不大。目前全球主要产金国有: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不过,百年来世界黄金生产格局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非洲黄金产量下降的同时,南美的秘鲁、阿根廷以及东南亚的黄金产量在显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黄金产量已占到全球的14%。
目前,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的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却在下降,特别是南非,其 2005年的产量下降了15%,仅为300吨左右,这将使得全球的黄金产量难有提高。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如果在一个地方勘探出黄金,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7-10年才能生产出黄金来,因为光地质探矿就需要2~3年,然后再做工程,开采矿石,再冶炼,最快也要4~5年。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会比较稳定。
需求:
(1)工业需求:
a.主要在电子工业需求与牙医需求,占黄金总需求的10%左右
b. 受工业行业限制,变动平稳,对金价影响小
c. 2005年同比平稳增长2%,为419吨
对价格的影响:与经济景气度相关,受行业本身限制
例子:2001-2006年,世界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电子工业,及航天等高端也发展迅速,工业对黄金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
简析:作为五金之王,黄金是少有的化学、物理、电子性能优异的金属,应用领域非常广,在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部门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生活日用品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日本黄金年消费量在160吨左右,其中工业用金就达100吨,我国目前每年工业用金却不足10吨。
现代电子行业飞速发展,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黄金具有其他金属无法替代的高稳定性。同时,电子产品日益微型化,单位用金量会很小,对产品成本构不成威胁。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元件可以使用金作原材料。
金由于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也被大量应用,随着大量航空航天技术应用于民,黄金在这些方面的市场前景非常被看好。例如一种镀金玻璃,在航空航天中用于防紫外线,现在可应用于建筑,能起到很好的防太阳辐射和隔热作用。
黄金还可以用于日用品,如镀金钟表、皮带扣、打火机、钢笔等。钟表王国瑞士国度不大,但其饰品业每年用金量达40吨左右,其中95%都用在制表业上。日本仅一家手表厂一年消耗金盐就达1吨,相当于消耗黄金680公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镀用金前景也会十分广阔。
(2)饰金需求:a.占黄金需求比例为75%左右,分额最大
b.2005年增长5%,为2736吨
c.传统饰金消费大国为印度,沙特,阿联酋,中国,土耳其等
对价格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巨大, ,呈现季节性与周期性,通常第一及第四季度,饰金需求增长明显.
例子:每年印度的婚庆及宗教节日,中国的农历新年,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对饰金的需求都较其他时间增多.
简析:印度被称为拜金之城,印度人对黄金以及金饰品之所以情有独钟,购买黄金在印度是一种固有的传统,甚至印度的穷人手里一旦有了积蓄便会购置金银用于保值。黄金在印度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它的基本用途之外,还具有特别的宗教意义。印度黄金的历史可以说和人类的发展历史并驾齐驱,早在出现丝绸和香料交易的古罗马时代就已有记录记载印度黄金的存在。第一枚金币是由威尼斯铸币厂制造的,经过地中海的"累范特"地区进入印度。17世纪,荷兰和英国在东印度的公司开始以黄金和白银为贸易的支付手段互通有无。随后在美国内战时期,美国以黄金大量换取印度的棉花以补足内需,因此大约有13000吨黄金留在了印度国内,而这个数量大约是当时全球金矿产量合计的9%。
印度对黄金的需求深深植根于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传统。这个国家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宗教社会之一,对印度教的信仰遍及全国占到了总人口的大约 80%。黄金在印度教的信仰中是财富与繁荣的象征。被尊为财富、丰饶以及繁荣之神的拉萨米(Lakshmi)神传说是由驮着装满清水的黄金器皿沐浴的。她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被黄金装饰的女子,穿着黄金镶边的红色衣服,从她的手中不断流出黄金。自从传说信奉她的人会得到财富,印度人就认为黄金是能带来吉运的金属并且他们喜欢在宗教节日期间将黄金作为礼品或者装饰。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Diwaii,这个节日被视作印度新年的开始并且通常在10或11月到来。
通常在4月或5月到来的Akshaya Thrithiya节被认为是购买黄金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购买黄金被认为会带来吉运(这一天是印度历中的第三吉日)。人们将黄金和“吉运”联系起来被认为是近年来推动黄金购买的原因。在过去的5年中,Akshaya Thrithiya节已经成为了南部印度购买黄金的主要时节,特别是在Tami Na州,该地区的黄金销售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2005年开始人们关于黄金和“吉运”有关的思想在印度的北部和西部广泛传播,这也使得黄金的销售在这些地区大幅增加。
黄金在婚礼仪式上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从头到脚都都戴着黄金饰品。这些饰品中的大部分都来自新娘的父母并作为她的嫁妆,根据印度传统的规定家庭的财产通常只会让儿子来继承。新娘收到的黄金(以及其他礼物)意味着新娘的父母能够保证她有经济保障并且能够至少享受和她童年相同的生活水平。在这一方面黄金显得特别重要,只要她仍然拥有黄金(她仍然能够保护自己),即使她对家中其他“财政事务”没有什么发言权。由于每年印度结婚的人数估计会达到1000万,和婚礼相关的需求就成了一个“大蛋糕”。这其中的大部分需求都发生在结婚季节,通常的结婚季节在10月到1月,4月到5月之间到来,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购买在结婚季节来到之前就开始了。我们统计1975-2005年黄金月度波幅可以看出,9月和10月往往是金价表现最好的时候,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印度人为他们的宗教及婚庆季节的到来提前做准备而集中购买黄金。
此外,印度人以热衷于储备著称,国内金融储蓄的比例很高,大约占到GDP值的90%还要多。这种储蓄的习惯也被继承了下来,深深植根于印度人的思想中,对于黄金也同样适用。一直以来黄金在印度被当作储备和投资的主要工具,它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普及程度仅次于银行存款。在拥有全国人口70%的农村,黄金同样被视为一种保障并且很容易作为一个储藏的媒介。黄金同样被认为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良好资产。随着近些年印度国内针对黄金市场一些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印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透明规范为标准的自由运作的黄金交易市场。
印度是全球黄金最大的消费国。在2005年,印度的珠宝需求占全球黄金珠宝总需求的22%,占总零售净投资(金币和金条)的35%。自从1990年黄金控制法案(Gold Control Act)开始重新实施印度黄金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该法案禁止以金条的形式持有黄金。估计尽管情况有所变化,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持有接近 15000吨的黄金,这占了全球整个地表黄金总量的10%。在过去的10年间印度平均每年出售黄金676吨,这个数量是美国所持有黄金数量的1.5倍还要多,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市场,同时是世界其他主要黄金消费国中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的3到8倍。(图1),过去的10年中印度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印度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其对黄金的需求也稳健增长,在过去的几年(2002~2005)印度对黄金的需求没有完全受到黄金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当时黄金需求从2760亿卢比(571吨)稳步上涨到4730亿卢比(750吨),尽管黄金价格在此期间从15026卢比上涨到19599卢比。在2005 年,尽管黄金的卢比价格上涨了6%,黄金的消费确从前一年的639吨上涨到750吨,同时表现为各方面的增长(珠宝、金币和金条、金牌以及铸币、电子和其他工业和装饰需求)。
(3)投资需求:
A.投资需求分为零售投资和EFTs(黄金交易基金)
B.EFTs为近年投资黄金之最新途径,05年以吨数计增长53%
C.亚洲和中东地区国家有投资黄金的传统
对价格的影响:投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其他需求因素最大,对价格影响也最大.
例子: EFTs自2003年面市以来,已吸引上千亿的资金流入黄金市场.成为近几年金价大幅上涨最直接的动力.
简析: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跟踪“标的指数”变化,既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又可以通过一级市场用一篮子证券进行创设和置换的基金品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对ETF的定义是“投资目标是获得与标的指数回报率类同的一类投资公司”。为满足这样的投资要求,ETF选择投资某一指数中的所有证券,或者选择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组合。ETF基金份额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交易所二级市场方便地进行交易。
2004年11月,道富环球投资推出了第一支以实体黄金为投资对象的ETF--streetTRACKS Gold Shares(GLD)。由于其允许投资者持有金条却无须承担储存成本,投资者通过股票账户就可以直接买卖黄金,交易门槛和成本低,方便快捷,与金价完全联动的特点使其成为投资黄金市场的绝佳方式,实际为投资大众提供了其他投资工具无法提供的管道,这大大增强了人们参与黄金市场的积极性。 streetTRACKS系列产品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streetTRACKS Gold Trust的净资产值已经达到了73亿美元之巨,较之去年同期的31亿美元增长130%以上。
对于这一新兴的黄金方式,除了一些在海外有资产的投资者,大多数国内的投资者还不能参与。但黄金ETF这一方式具有门槛低,交易便捷,交易成本较小,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该方式更为适合,必将取代传统的实物黄金的投资方式,成为黄金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6. 黄金价格走势曲线如何形成虽然一直和美元,石油,通胀,社会局势等各个方面有联系,但是具体的是
从期货的角度来说,黄金,石油和美元都可归于期货,从货币的角度来说,黄金和货币有共同点,从资源的角度来说,黄金和石油都属于稀缺资源,石油和黄金的价格通常都是以美元来计价的,简单的说,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心里恐慌的时候会购入黄金保值,黄金会应声而涨,同时,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对石油等能源需求会减弱,石油价格会下跌,美元由于是世界货币,而且是世界是欠债最多的国家,所以他很有动力不断印美元来还债,美元通常是一个贬值的过程。但你要主要到,当美国以外的国家发生比美国更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出于恐慌和保值的需要,黄金和美元都是很好的选择,这时候美元和黄金同时涨,而在平时,美元和黄金以及石油是跷跷板关系,此消彼长。另外,这世界不是简单的需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比如中国的房地产,更多的时候取决于货币的供应量和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以及华尔街的意图。
7. 10年来黄金的需求曲线
一直走高
8. 年黄金供需形势分析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到目前为止,黄金主要应用于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20世纪晚期,黄金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业金属,在计算机、通讯和航天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黄金也是央行储备货币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资源状况
到2009年底,世界黄金储量为47000吨。世界黄金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智利,这六国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黄金资源储量较多的国家还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加纳、墨西哥和秘鲁等(图1)。
图5 2009年英国伦敦黄金交易价格变化
黄金价格连续走高的原因是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央行购金、黄金供给和需求等。
(1)美元贬值。国际黄金价格以美元标价,两者基本形成反比关系,即美元下跌则金价上涨,美元上涨则金价下跌。近期,美元兑6种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加权指数(DXY)已经创下一年来新低75,离上年历史低位70.6仅一步之遥。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在半年的时间内跌幅高达15%,直接推动了金价的上涨。
(2)通胀预期。在黄金平价时代,黄金具有较好的抗通胀特性,直到今天,黄金仍然具有一定抗通胀作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国纷纷调低利息,并实施了相当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此举引起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忧,推动黄金投资避险需求上升。
(3)央行购金。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给黄金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促进了黄金投资。2009年4月,中国公布黄金储备增加了454吨,储备量已达1054吨的消息。俄罗斯2009年1~7月也增持黄金储备48.9吨,部分独联体和中东国家央行也少量增持了黄金储备。
(4)黄金需求。2009年全球市场黄金需求量为3455吨,比上年减少9.35%。来自印度和中国等世界新兴经济体对贵金属的需求与日俱增,也是金价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冲基金的发展对黄金的投机行为日益加强,同样成为推高黄金价格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
(一)世界供需趋势
投资黄金热潮继续升温,黄金价格不断攀升,世界黄金市场供需矛盾凸显,2009年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形势(表9)。2009年世界黄金供应总量为4026吨,比上年增长11.68%,其中矿产金供应量2570吨,比上年增长6.68%。2009年黄金市场需求量为3455吨,比上年减少9.35%。
表9 2004~2009年世界黄金供需平衡表单位: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二)国内供需趋势
我国黄金产量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黄金产量达313.98吨,同比增长11.34%,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位(表10)。我国黄金产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自2006年全球黄金价格大幅上涨以来,促进了国内黄金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黄金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稳步健康发展。第二,近年我国黄金产量的大幅提高,得益于国外合资公司在中国黄金开采量的大幅增长。我国黄金需求逐年增加,投资需求越发明显。2009年,我国珠宝首饰和纯零售投资合计消费量427.5吨,比上年增长8.9%。截至2009年,我国黄金供需缺口达109吨,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可供储量不足,难以满足需求,金矿资源接替问题相当严峻。
表10 2002~2009年我国黄金供需平衡表单位: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00~2009;中国黄金协会资料
(朱勃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