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经济的区别
所谓“供给侧改革”和此前的“需求端刺激”经济理论有何区别呢?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看,“需求端刺激”本质上是凯恩斯学派,注重短期的需求管理,这一学派诞生于1929年大萧条之后,在欧美风行一时。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英美等国陷入滞涨,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供给学派应运而生,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供需是不均衡的,滞胀的原因是有效供给不足,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来恢复经济的均衡。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是较为著名的供给学说的追随者,面对“滞胀”和高失业率,里根总统主要推行的政策包括:减税方案、放开竞争、加大科技投入,而撒切尔夫人除以上三点外,还推行了“私有化战略”——对于比重高达40%的国家企业采取了大规模拍卖、关闭、改制上市等措施,到撒切尔夫人任期满时,英国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已私有化。
从效果上看,供给学派和需求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效果的长期性和短期性,从短期效果看,供给学派提高了财政赤字,而政策效果也并不如需求学派立竿见影。而在中国领导人开始释放“供给侧改革”的信号后,市场对于进一步“大规模刺激”的预期有所落空,大宗商品价格立刻承压开始下行。
但从中长期来看,供给学派的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上世纪90年代左右,英美等实施了供给学派政策的国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财政预算平衡、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国际竞争力也大大提高。
实上,中国曾经有过类似的供给学说理论的实践,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通过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式以应对需求不振,例如对于棉纺业的减产增效。从1978年到1981年3年间,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是过去26年增速的近三倍。这一时期是棉纺织业体制转轨的开端。到1981年底,基本形成了供求关系影响产品价格的市场环境;但是依然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进入比较自由;不同类型企业待遇不同的问题明显;产权结构仍然以国有为主等问题。而进入90年代以后,棉纺织行业出现了相对份额下降,过度竞争,效益状况继续下滑,但生产能力仍在持续增长的情况。
1997年11月3日朱镕基在上海考察棉纺业时指出,要把亏损严重的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增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同年11月6日,中国纺织总会提出,必须在三年内淘汰一千万锭棉纺锭。此后,政府通过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方式,使得棉纺业迅速出清了过剩产能。
除棉纺等行业的减员增效外,当时的政府还放松了对于房地产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的管制,同时,在国企改革、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当时的改革直接受益了中国21世纪之处的飞速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四万亿刺激之后,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脉冲式的经济增速企稳,但此后又开始减速,同时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煤飞色舞铁公基”等行业的过剩产能直到今天还未能完全出清。
❷ 供求供给与需求的区别
供给的意义为供给方生产商品提供出售给需求方,需求的意义是需求方购买商品的货币多少。
供给包括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生产过程对应生产供给量,销售过程销售供给量。
需求体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价格与数量之积是点需求,所有点需求的集合是线需求。
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销售供给量与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生产供给量。
(2)商品供给端和需求端指标扩展阅读:
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销售供给量与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生产供给量。
供求供给与需求的区别具体如下:
1、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反过来,供求决定价格,并通过调节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影响市场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因而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一种辩证关系。
2、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首先是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价格,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是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实体,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市场供求关系反作用于价格,成为支配或影响市场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基本因素。
3、供和求之间的关系: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4、需求与供给产生差距,便有动力或动机寻求供给满足需求,这样的动力与供需差值有关。
❸ 商品的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是什么求解答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注意这样两点
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例如,如果收入增加,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就不一定成反方向变动
2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比较重要的是炫耀性商品与吉芬商品。
3需求定理反应了商品价格于其需求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这种变动关系是由收入效应合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形成的。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❹ 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价格是如何调节商品供给和需求而最终实现均衡的
1、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有时又被称 作市场出清价格,在这种价格水平下,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 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既不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需求量是随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下降,而供给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一个上 升、一个下降,则必定有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其价格和产量既为需求方所接受, 也为供给方所接受,由此形成的是均衡价格和产量。
2、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
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 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供参考。
❺ 商品的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是什么
需求定理 随价格的增加需求量会减少。 供给定理 随价格的增加需求量会增加。
❻ 供给和需求的需求曲线
(1)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要量。它包括两个条件,即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有支付能力。如果消费者没有支付能力,即使有获得某种使用价值的愿望,也不能形成有效需求。
(2)需求函数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我们用一个函数式来表示,即:
=f(P,T,I, , ,e,A)
为此,我们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基本因素作些具体分析:
1)商品自身价格(P)。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一种商品的价格越低,其需求量将会越大。
2)消费者偏好(T)。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很显然,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收入(I)。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这类商品被称为正常品。而对另外一些商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会使得需求量减少,这类商品被称为低档品。
4)替代品的价格( )。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洗衣粉与肥皂、植物油与动物油、石油和煤炭,等等。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5)互补品的价格(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家用电器与电,等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A)。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气候、国家政策、风俗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及其变化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需求曲线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T、I、 、 、e、A等因素不变,集中考察商品自身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由此,需求函数可简单地表示为:
=f(P)
但是,需求曲线也存在例外,具体为:
1)某些商品的价格越下降,需求越小。例如,珠宝、项链等装饰品,是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如果价格下降,它们不能再代表这种社会地位与身份,对它们的需求就只会减少。
2)某些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就越大。例如,古董、古字画、名贵邮票等珍品,往往是价格越高,越显示出它们的珍贵性,从而对它们的需求就越大。
3)某些商品,小幅度的降价,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价,人们就会采取观望的态度,需求将出现不规则的变化。例如,有价证券、黄金市场上就常有这种情况。
❼ 供给和需求的问题,需求供给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收入效应,就是当商品价格变化,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购买需求量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国民的实际购买力增加,人们趋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同时这也可以用性价比来解释,当某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人们觉得性价比提高,也会购买更多的该类商品。
❽ 供给和需求的供给曲线
(1)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营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产品量。其中包括新提供的商品和已有的存货。
(2)供给函数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我们也用一个函数来表示,即:
=f(P,t,r, ,e,B)
式中:P--商品的自身价格;
t--生产技术水平;
r--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e--经营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B--其他因素。
(3)供给曲线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集中考察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在此,我们可将供给函数简化为下式:
=f(P)
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关系。这也被称为供给规律。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但是,供给曲线也存在例外。某些商品的供给不一定与价格成正比关系。如劳工的供给最初会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加,但当工资上升到足以维持其生活水平后,劳工对货币的需要将不那么迫切,而希望有较多的闲暇和较少的工作。因此,工资水平如再上升,劳工的供给也不会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减少。又如古董、古字画、名贵邮票等珍品价格上升到一定限度后,人们意识到这是值钱的东西,于是不再卖出,供给反而减少。再如黄金、有价证券等商品价格小幅度变动,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如果大幅度变动,人们就会观望,待价而沽,供给将出现不规则变化。
❾ 问有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问题,急!!!
需求曲线:用来表示某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用来表示某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供给曲线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