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互联网并购案的2015年
2015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
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合并后,滴滴快的有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双重支持,业务随之扩展到专车、拼车、巴士等众多服务。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发布公告称,公司战略入股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获赶集网43.2%股份,58同城和赶集网两家公司将保持双方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
有业内人士估算,合并之后的新公司估值将可能突破百亿美元(58同城2013年赴美上市,目前市值约为55亿美元)。这意味着,合二为一的58赶集有限公司将从此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成为继网络、腾讯、阿里巴巴、网易、唯品会、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之后的又一家巨头企业。 2015年5月22日消息,携程战略性收购艺龙37.6%股份,总价约4亿美元。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将继续独立发展。
携程表示,中国旅行市场规模巨大,潜力无穷,携程和艺龙会根据各自公司独立的发展策略,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持续的价值。并且,携程和Expedia公司已经达成一致态度,在指定市场将相互合作使各自的客户收益于彼此的旅游产品,这个消息也意味着Expedia和携程期望达成互赢的共识。
“我们仍将进一步致力于为我们的客户打造最丰富,最有价格竞争力,服务最好的旅行产品。”携程强调。 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网宣布合并,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会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
2015年11月11日,美团大众点评公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之后新公司的组织架构及人事安排。大众点评网CEO张涛将担任新公司董事长,不再担任联席CEO,未来会将主要精力转向新公司的长期战略。美团网CEO王兴将担任新公司CEO,不再担任联席董事长,负责新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与此同时,新公司还将整合大众点评网和美团网的资源,设立平台事业群、到店餐饮事业群、到店综合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猫眼电影全资子公司、广告平台部等业务板块。同时,设立客服平台部、技术工程及基础数据平台、战略及企业发展平台、财务平台、人力资源及服务保障平台等支撑板块。
美团和大众点评在团购方面,两者已占有巨大流量。美团可以将大众点评的巨大流量通过自己的商业交易手段进行市场化变现,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点评可以依靠自己积累的广告数据和之前的消费数据,和美团一起进行市场细分拓展,发现消费新机遇。 2015年10月26日携程网和去哪儿宣布合并。
此次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的形式为网络出售去哪儿股份,然后控股携程,网络将拥有携程25%的股份。
外媒统计数据显示,携程与去哪儿两家公司合计市值达到156亿美元。
② 2015年中国海外并购共多少宗
2015年中国买家宣布的海外收购案达632宗,金额达1115亿美元。在海外众多的地区中,中国企业尤其青睐欧洲地区的企业。
③ 2015文化产业并购报告出炉 哪些行业最"热闹
2013年,被认为是文化传媒业的“并购元年”,“并购”“重组”成了2013年文化传媒业的年度关键词。2014年和2015年的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延续了这种形势。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所属行业来看,影视行业并购总额最高,达507.78亿元;游戏行业据次,达到328.9亿元;旅游行业、体育行业、传媒行业位列第三、四、五位;动漫行业仅有3起,位列第六。从每起并购的平均金额来看,除去各行业未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旅游业以29.76亿元居首,影视亿18.81亿元位居第二,体育、游戏、动漫位居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以每起平均5.88亿元位居最后。
2015年全年文化企业并购166起
并购规模近15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五年时间里,国家出台多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涉及土地、税收、投融资等多个领域,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也再次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也获得长足发展,企业间兼并重组数量显著增加,行业整合优化,一些文化龙头企业逐渐浮出水面。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文化产业发生96起并购事件,并购金额500亿元;截止2014年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月份来看,四季度文化企业并购案例最多,达到65起;一季度共31起,二季度为39起,三季度为31起。
从并购金额来看,11月份并购金额达到一年的峰值——424.2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全额收购优酷土豆耗资46.7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月所有并购总额的71.4%。
影视、游戏并购火爆
体育、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据了解,2014年并购事件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与之相类似,2015年,影视、游戏等行业并购仍然火爆,体育、旅游等产业异军突起。
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影视行业发生31起并购行为,除4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高达507.78亿元,位居各行业第一;游戏行业发生并购行为21起,除2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达到328.9亿元,位列各行业第二;旅游行业发生11起并购事件,除3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为238.06亿元;体育行业发生13起并购,除了1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213.93亿元;动漫行业并购事件仅3件,1起未披露金额,其他两起并购金额为21.04亿元;传媒行业发生37起并购案例,除6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180.77亿元。
从单起并购平均金额来看,旅游行业以29.76亿元,位居第一;影视行业以18.81亿元位列第二;体育行业(17.83亿元)、游戏行业(17.73亿元)、动漫行业(10.52亿元)位列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平均每起并购案耗资5.83亿元,位列最后。
此外,今年国内文化企业加大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并购涉及体育、旅游、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共计19起,除两起并未透露金额外,并购金额高达337.37亿元(均按照12月30日汇率进行换算)。其中,体育行业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行业。据小文统计,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涉及体育行业的达到8起,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案例的61.5%,并购金额达到197.87亿元,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总额的92.5%;约占2015年所有海外并购案例的42.1%,体育行业海外并购金额约占所有海外并购金额的58.6%。
政策、市场带动行业并购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扩张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政策和市场的红利是加速行业并购的重要推手。
2015年,我国影视行业获得较大发展:电影方面,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未能突破300亿大关,而截至2015年9月2日,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已破296.39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票房;截止12月5日,电影票房已经超过400亿元规模。电视剧方面,现象级电视剧层出不穷,收视纪录屡屡被打破;各家卫视竞争激烈,推出独家综艺吸引观众目光;视频网站发力网络自制剧剧和网络综艺节目,与传统的电视台争夺用户,并加速试水收费模式,增加收入。
在此背景下,影视行业并购也风生水起,不仅大型影视公司兼并重组小型公司,延伸、完善整个产业链,例如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布局影视生态系统;还有很多非影视行业的公司跨界进入影视行业,欲分一杯羹,例如共达电声收购春天融和100%股权、乐华文化100%股权,开始涉足影视娱乐业。延续2014年的收购态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继续大举进入影视行业,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体育行业方面,2014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正式下发,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的发展目标。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 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下发,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并提出要“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足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开发足球附属产品、培育足球服务市场、探索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足球产业链,不断增加足球产业收益,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足球产业的格局。”这些政策红利,大大推动去年和今年体育产业的发展。今年,万达集团耗资10.5亿欧元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收购金额位列2015年体育行业各大并购案例之首。
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而在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仅为3563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63%。对于2016年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抢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机遇,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小文认为,明年体育行业还将迎来较大大发展;但体育行业毕竟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因此“入行门槛”较高,或许将来通过并购整合,会逐渐演变成几个行业巨头之间的斗争。
与体育产业类似,近两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正式下发,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的要求。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正式下发,提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等要求。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1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为了争夺中国出境游市场,很多国家实行对华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一些国内旅游企业看到其中商机,开始投资海外旅游资源,收购国外成熟的度假村、酒店等,并提供中文服务,以期凭借“老乡情谊”,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入住,并从中分一杯羹。2015年,便有豫园商城以9.47亿元收购日本滑雪场度假村、锦江国际集团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等新闻流出。小文认为,国家先后发布多条政策,放开上海自贸区、北京两地外资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业务,旅游行业的行业整合调整还将继续
④ 中国企业并购年鉴有2016年的吗
可以在夏泽网核实一下,可能有吧
⑤ 近两年比较经典的并购案例有哪些
1、阿里收购吉鑫控股
公告时间:2020年10月19日
交易金额:280亿港元
阿里巴巴宣布淘宝中国拟280亿港元(约36亿美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70.94%股权。股份购买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约72%的经济权益,成为控股股东。
这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最大一次并购交易。由于高鑫零售是将大润发中国业务与欧尚中国业务“打包”联合上市,阿里此次的收购行为意味着,欧尚退出了中国市场,将其中国业务及整体权益出售给了阿里巴巴。
通过本次收购,阿里在新零售领域再做千亿级别加码和布局,“互联网+商超”赛道又将重新洗牌。
2、网络收购YY直播
公告时间:2020年11月17日
交易金额:36亿美元
网络公司宣布,与欢聚集团签署最终约束性协议,全资收购欢聚集团国内直播业务(即“YY直播”),总交易金额约为36亿美元,交易预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据了解,收购部分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YY.com网站、YY PC客户端等。
2020年以来,网络朝着短视频、直播领域发力,并宣称“直播和视频是其在2020年的重要方向之一”。交易完成后,YY直播将加入网络,未来双方将在技术、流量、生态等多个方面实现相互赋能,形成规模效应。
3、徽商银行收购包商银行四分行
公告时间:2020年11月27日
交易金额:177.35亿元
徽商银行披露已与包商银行、包商银行接管组及存款保险基金订立收购承接协议,向包商银行收购承接目标业务、目标资产、目标负债及目标人员,收购价格约为177.35亿元。
收购包商银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后,徽商银行的省外机构网点布局将延伸至南京、北京、深圳、宁波与成都五个地方。横跨长三角(南京与宁波)、环渤海(北京)、珠三角(深圳)与成渝地区(成都),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大连港并购营口港
公告时间:2020年7月7日
交易金额:167.65亿元
大连港发布公告:公司拟作价167.65 亿元,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营口港,营口港作为被合并方,将退市并注销;同时,大连港将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1亿元。
两港的合并统一,也是符合辽宁国“一省一港”发展的大趋势,在各港口间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资源充分共享,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恶性竞争带来的债务负担。
5、京东方吞下中电熊猫两条产线
公告时间:2020年9月23日
交易金额:121.17亿元
2020年9月23日,京东方A(000725.SZ)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中电熊猫南京和成都两条产线,所涉收购金额高达121.17亿元。
根据公告披露,京东方拟以不低于挂牌价收购南京G8.5公司80.83%股权,以不低于评估价收购成都G8.6公司51%股权。此次并购是当年面板行业最大并购,京东方拿下中电熊猫8.5/8.6两条产线,技术专利产品组合都更丰富了,另外也能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⑥ 2017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了多少
据报道,普华永道24日发布报告称2017年前六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回金额下降答13%,交易数量却增长了8%,达到482宗,创下新的半年记录。
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金额下跌了13%,这主要归因于巨型交易数量的减少,海外投资的三大主要子版块(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财务投资者),交易数量均得以保持或有所增长。拥有明确战略理由的交易继续受到青睐,技术行业的交易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⑦ 求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详细数据
我也是准备写上市公司并购的硕士论文,现在也是在收集数据阶段。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哦!
⑧ 上市公司当年投资和并购的金额在年报哪里可以查看
去东方财富网输入代码看公告或者交易软件输入代码F10里面,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