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衍生品交易再巨亏

衍生品交易再巨亏

发布时间:2021-06-06 15:59:27

⑴ 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进入破产程序时要提前终止,进行净额结算的法条在哪

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二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应当履行;但是,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管理人提供担保。管理人不提供担保的,视为解除合同。

何为“履行完毕”呢?

举例来说,在所有权保留的买卖合同中,如果出售方破产,在买受人已支付70%价款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认为是“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虽然从管理人忠实履行职务的角度,认定其为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确实保护了其他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但却牺牲了同为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合同相对方的利益。对此,笔者认为,管理人在决定是否解除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时,当然首先应该从保护大部分债权人利益的前提出发,但法律同样保护合同订立自由,因此,管理人在作出决定前也应充分考虑合同相对方的合法利益,找出最具公平合理特性的平衡点,尤其是对于合同相对方已履行大部分合同义务的情况,可以考虑将合同履行的选择权一定程度上交于对方当事人。当然,如能从立法层面对各种合同类型是否具备解除的条件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则更佳。

那么申请破产,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怎么办呢?

1、一般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1)继续履行

因管理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属于共益债务。

(2)解除合同

①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应当履行;但是,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管理人提供担保。管理人不提供担保的,视为解除合同。

②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

③管理人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对方当事人申报的破产债权以实际损失为限,违约金不得作为破产债权申报。

管理人对合同的选择履行权只能行使一次,不得反向再次行使或者多次行使,尤其是不得在决定履行合同后又决定解除合同。

2、特殊规定

(1)对于破产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合同,管理人无权选择解除合同。

(2)对于破产企业对外出租不动产的合同(如房屋租赁合同),除存在严重影响破产财产的整体变价与价值实现、且无法分别处分等特殊情况外,来源:网页链接管理人不得违背合同约定任意解除合同;在变价破产财产时,房屋可以带租约出售,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3)保险公司破产时,对尚未履行完毕的保险合同特别是人寿保险合同,管理人无权予以解除,以保护投保人等当事人的权益。

(4)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合同,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时要提前终止,进行净额结算,管理人无权选择继续履行合同。

⑵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案例有哪些

E租宝 MMM P2P

⑶ 为什么说金融衍生品导致的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由美国的次级贷款引起,就数量而言,美国次级房产贷款的数量在其金融资产回的总规答模中很小,不足以引发如此大的金融危机。

而次贷之所以最终演化成了金融危机,直接的,是因为美国的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数量上远远大于次级贷本身(具体数量没有,应该几十倍、上百倍的规模),并在华尔街的包装下,一层层地卖给了各个金融机构

而金融机构持有衍生品的理由仅仅是建立在房价持续上涨的简单假设上。

在衍生品持有的方式上,金融机构普遍采取高杠杆策略,杠杆交易有放大效应。当市场转向时,损失也是放大的

在交易方式上,很多衍生品多为场外交易,缺少市场流动性,当价格跌落时,很难找到交易对手,及时了结,只能任由损失扩大。

⑷ 摩根大通的巨亏受查

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披露,由于风险对冲方面的投资策略失败,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过去6周损失20亿美元,并且损失未来还可能再增加10亿美元。
巨额亏损立即引发市场对摩根大通经营状况的质疑和担忧,摩根大通股票在2012年5月11日开盘即一路下跌,最终收盘大跌9.3%至36.96美元,市值一日蒸发150亿美元。
当天,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股市金融板块齐跌,纽约股市银行股下挫近1%,跌幅列各大板块之首,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高盛集团股价跌幅均在4%左右。 2012年5月1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介入摩根大通巨亏丑闻的清查。摩根大通股东大会同日召开,试图平息事态,受到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摩根大通这次巨亏至少损失23亿美元,摩根大通股票的市值自丑闻曝光以来则蒸发上百亿美元。然而,丑闻如何发生至今依然扑朔迷离,疑点丛生。
美国司法部于2012年5月15日开始对摩根大通展开犯罪调查。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此案暂由FBI纽约分局处理,至2013年正处于“初步问讯”阶段,尚没有摩根大通人员遭到指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前已经开始了对摩根大通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评估该银行的风险监控措施是否瘫痪。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能妨碍FBI的办案。
FBI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可能都会调查摩根大通的相关内部监管文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司法部和FBI均拒绝就此案发表任何评论。按照惯例,联邦调查部门一般不会就正在调查中的重大案件发表评论。 2012年5月15日举行的摩根大通股东大会没有对首席执行官戴蒙追究责任。摩根大通在股东大会上挫败了股东提出的任命独立董事长的提议。戴蒙的领导地位暂时没有被剥夺;他的2300万美元年薪也没有被调整。
对于外界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戴蒙于2012年5月15日作出回应说,摩根大通不反对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并声称公司方面支持《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大部分内容。戴蒙此前一度是该法案的强烈反对者。
2013年摩根大通仍在调查巨亏的原因,并对造成巨亏的首席投资办公室进行了重组。有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会设法追回发给牵涉此案者的薪酬。 2012年7月13日,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承认其巨额亏损飙升,已由最早预估的20亿美元激增至58亿美元。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衍生品交易损失在2012年第二季度增加了44亿美元,加上第一季度的亏损14亿美元,总亏损已达58亿美元。
摩根大通13日公布的财报同时表明,摩根大通第二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8.7%,至49.6亿美元;重报后的第一季度利润将较初值减少4.59亿美元。摩根大通银行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13日在同经济分析师举行会议时也承认,这次巨亏“令公司核心发生了动摇”。但他同时坚称,巨亏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外界仍不能准确估算摩根大通这次亏损的最终总额。摩根大通13日警告,该公司第三季度仍有可能继续面临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损失,规模大约为7亿到17亿美元。美国《纽约时报》此前预估摩根大通的巨亏可能最终达90亿美元。实际上,摩根大通市值自该公司宣布出现巨亏后曾一度缩水高达15%。
尽管如此,摩根大通的第二季度财报仍被市场投资者认为好于预期,因而摩根大通的股价13日早盘上涨近6%。银行类股的表现也大多向好。分析普遍认为,戴蒙短期内应该可以保住他的首席执行官位置。
摩根大通正计划追讨牵涉巨亏丑闻的管理人士数百万美元股票薪酬,这其中包括其首席投资办公室前负责人德鲁(Ina Drew)以及被称为“伦敦鲸”的交易员伊克希尔(Bruno Iksil)等。 摩根大通抵押贷款部门最新裁员1800人
摩根大通银行此前在2月份宣布将削减1.7万个职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抵押贷款部门,该部门主要处理从逾期借款人处争取拖欠贷款支付。
摩根大通在华“关系招聘”调查扩大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知情人士称,针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亚洲招聘实践的一项不断扩大的调查已发现内部文件显示,曾有数十名新入职雇员与该行当时在争取的交易挂钩。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的律师们正把相关信息报送美国证交会(SEC)和司法部(DoJ)。调查目的是,查明该行是否曾为了争取业务而聘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政府内部权势人物的家属。

⑸ 什么是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

《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是一本关于金融衍生品的实战教科书。书中版揭露了金融衍权生品的创造过程,向读者展示了高盛、摩根士丹利、荷兰银行3大投行内幕,是一本来自金融风暴制造者的分析和自省的金融小说。作者是高盛集团前资深银行家石川哲也,他以小说的形式,虚构了一位叫安德鲁‧多佛的角色,希望避开互相指责之风,还原信贷动荡的真实故事,让读者了解并理解这些信用衍生品被创造的真实过程。作者希望借此引导社会做集体反思,希望全球经济可以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真正崛起,迈向又一个繁荣期。

⑹ 请你举例说明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现状及其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最好是举东航、国航、中铁)

东航那个根据报道 是正常的对冲亏损 没有投机行为

国储铜投机比较典型

我给你摘录过来

“以为是金矿,其实是火坑。”在国际基金的围剿之下,国内机构再一次脆弱得
不堪一击。这一次,被金融大鳄盯上的是国储铜。

从3500美元到4200美元的拉升,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市场传言的空方主力——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中心)已形成1亿多美元的浮亏,跟风冤鬼不计其数。

对赌或许刚刚开始,胜负还是未定之数,但发改委一纸调控铜价批文,背后潜藏了多少老鼠仓?国资在为谁买单?对60%进口依赖的铜巨量放空形成与国际投机买盘对峙,明年中国还进不进口铜?所有“拍脑袋”的人是否就此事还要拍屁股走人?

从11月16日开始,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向市场抛售的两万吨铜很快就被上涨的潮水淹没。11月23日,国储局再次抛售两万吨铜,效果逐渐显现。此前一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月期铜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收盘报4110美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美元。

交易数据显示:12月21日交割品种持仓41098手(约102万多吨,每手25吨),全部期铜合约总持仓21067手(约25万多吨),LME当日显性库存为67050吨。

“如果持仓和库存是这个比例,走势与基本面就没什么关系了,完全是资金在对赌。”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

危险的空单

事情缘起一个名叫刘其兵的交易员在LME下的8000手空单。

刘其兵是国储中心进出口处处长,负责国储物资(主要是铜)的套期保值和跨市套利。一位期货交易员说,大约在今年“十一”的时候,刘其兵就已失踪。之后国储中心负责人称,这些空单是刘其兵的个人行为,“不是我们的”。

据一位LME交易商估计,刘其兵于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20万吨)三月期铜空单,价格在3500美元左右。之后,LME期铜价格一路上扬。“十一”长假期间,更是大涨158美元,空头因此遭受重创。

按LME期铜保证金每手在5000美元(200美元/吨)以上计算,刘其兵所建空单所需保证金高达4000万美元,且因浮亏而要不断追加。据猜测,因需要追加巨额保证金,刘的空单无法继续掩盖而暴露出来。

刘其兵被套的消息在LME传开后,市场预期这20万吨空单无法交割而只能斩仓,价格更被多方一路推高,于是期铜再度暴涨。截至11月22日,刘所建空单的亏损已达600美元/吨,总计1.2亿美元。

就在铜价暴涨,刘其兵所建空单亏损越来越大的时候,国储局的做法令市场再度喧嚣。

国储局委托国储中心于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别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两万吨国家储备铜。记者从现货商处得到的消息称,这样的拍卖还将持续两次。

尽管国储局把此次抛铜解释为宏观调控的配套措施,是“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因刘其兵本人为国储中心的交易员,国储局又委托国储中心拍铜,市场更愿意把其举动理解为与国际基金的对决。

围绕着刘其兵如何建立这些仓位以及谁来“埋单”,各种传闻此起彼伏。最新的消息是,为刘其兵开仓的8家国际期货经纪和基金公司将派人来京同国储中心交涉此事。

天上掉下个“冤大头”

“他这么做有没有得到授权?谁授权的?”宋国青问道。他认为,如果确实有授权,那只能说授权人不懂国际期货市场,“以为是金矿,其实是火坑”。

“中国是铜进口大国,在期货市场上理应做多。”北京洲通投资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永山说,“如果做多被套就接实盘好了,反正我们也要进口铜。做空根本就是投机。”

据外电称,刘其兵“个性温和,行事相当低调”,因两年前准确判断期铜牛市启动而在圈内一举成名,并且“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国内期货界人士普遍认为,刘其兵是因为不肯认输才把仓位越做越大而无法收拾的。

“期铜上好久没有这样的多空对赌了,国外基金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亏到一定程度后会止损而不是继续加码,大家很难找到对手。这次刘其兵算是让人逮着了。” 黄永山说,“与其说是国际游资在算计中国,不如说我们的风险控制太薄弱,单子这么大,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

作者:秋风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复此发言

--------------------------------------------------------------------------------

2 逼空国储铜中国定价权鏖战警示

事实上,刘其兵的仓位只是全部空单的1/5。

“除了这20万吨,跟风的有多少?”黄永山说,“今年有不少国内机构在LME赔了钱,这次看到有人出头跟老外干,肯定跟进来做空,要报仇啊。”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除一家国有大型有色金属公司有15万吨空单外,国内期货界一著名炒家也涉足其中。

“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管基本面了。因为现货上亏的钱可以通过逼空在期货上赚回来。”宋国青教授说,“期货市场上逼空的关键是多头要掌握现货,虽然明年铜会出现供大于求,但库存增长是个缓慢的过程,每个月也就三五万吨。多头只要把增加的库存吃下来就可以了。”

而LME期铜市场上多头主力对现货的控制力显然非同一般。

11月10日,智利国有铜业委员会(Cochilco)将智利2005年预估铜产量由原来的550.4万吨调降至537.2万吨。作为最大的产铜国,智利2004年铜产量为5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6%。其中,外国公司控股铜矿的铜产量为309万吨。

一方面是期货价格高涨,另一方面却是最大产铜国的减产消息,两相对照,耐人寻味。

LME的交易商们认为,投机商已经买入了巨量的铜,造成了短缺的假象。这种策略与10年前“住友事件”中滨中泰男所采用的手法一样,人为制造市场供给紧张。

弘业期货分析师芦涛认为,作为大宗商品龙头老大的原油价格最近一直在跌,铝、锡、镍等也没有太好表现,农产品价格连创新低,因此,无法用通胀因素解释铜价上升。而美元的走强也构成对铜价的利空。如果说是“中国因素”在起作用,可上海期铜价格一直落后于伦敦期铜。

因此,LME期铜暴涨的唯一理由就是“逼仓”。

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的控制权进一步集中,虽然铜市供求关系面临转折,但多头却借交易所库存不足之机进行挤仓,而空头对此准备不足,使得这种孤注一掷的“逼仓”行为成功概率大大上升。

在国际基金有计划的围剿之下,“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的刘其兵成了LME市场上的“冤大头”。

错上加错

不管国际基金是否有阴谋,客观条件也对参与LME的中国机构投资者不利。黄永山认为,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金融平台,而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又不能做LME的会员,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只能通过外资机构报盘,其交易的核心信息被掌握,在博弈中往往处于被动。

LME会员分为5类,最高一级是Ring dealing,可以进行自营、经纪、结算等业务,并且在场内场外、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这种经纪公司被称为“做市商”。“做市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市场参与者报价。但像刘其兵这样的大额空单,则有可能把为其报单的“做市商”逼成多头主力。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这些“做市商”既作经纪又作自营,并且了解对手的一举一动,胜算极大。

退一步说,即使“做市商”不做自营,但他们与国际基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投资者通过外资机构代理交易,商业机密容易暴露,从而成为国际基金狩猎的对象。

此外,由于全球低利率的金融大环境,衍生品市场上游资充斥。

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金额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了24%和16%,2004年全球新投入对冲基金的资金达到1300亿美元。仅伦敦就有约500家对冲基金公司,管理着约1200亿美元的资产。

这些基金时刻在寻找猎物。

在LME,一张1000手的单子开出来,马上就会被人盯上。“一单大额交易的双方彼此心知肚明,经纪人能让一个消息在5分钟内传遍市场。”一位LME交易商说。

与在市场上拼杀多年、经验丰富的国际基金相比,中国投资者显得过于稚嫩。

宋国青指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从而保证了美元低利率,低利率的环境使得大规模游资涌入衍生品市场投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间接在期铜市场上逼仓中国。”

作者:秋风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复此发言

--------------------------------------------------------------------------------

3 逼空国储铜中国定价权鏖战警示

黄永山表示,铜与其他大宗商品不同,其存储成本极低,粮食会出现过期损耗,原油存储有一定危险性,而铜呢,“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挖出来还是好好的。”而且,铜的现货规模很小,相当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小盘股”,很容易被逼仓。

国家储备的风险

就在国储中心开始抛铜的当口,“交易员失踪”的消息传遍LME。其结果是,上海和伦敦两家交易所的期铜价格差越拉越大:沪铜涨跌两难,LME扶摇直上。

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国内,都有人相信国储局抛铜的真实意图绝非如其所言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而是借此打压LME铜价,以减少空单造成的损失。

尽管有国储局库存铜超过130万吨以及中国拟出口20万吨铜的传闻,但LME期铜价格始终不为所动,继续上涨。

一方面,国际基金认为,2004年由于进口量下降但消费上升,中国的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不足以满足消费需要,国储当年释放了大致20到30万吨铜,库存已经空虚,会在适当时间补库。

另一方面,多头已是骑虎难下,且手中握有大量现货和资金,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不看到铜进仓库决不罢休。

这就造成了国储局越是高调抛铜,国际基金越是有恃无恐拉高铜价的局面。

根本上,还是8000手空单授人以柄。而直到现在,除了已经失踪的刘其兵,还没有人对这起恶性事件负责。

国储局和国储局中心都表示这些空单与他们无关,看来更像是刘其兵私自动用手中的权限做了大量交易。而要动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却能够不被察觉,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在刘其兵进行这些不寻常交易的过程中,竟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有关部门金融风险控制之薄弱也就可见一斑。

在伦敦,LME方面否认国储局为其会员。而只有会员才能获准交易,所以,刘其兵的交易可能是通过其他会员来完成的。LME表示,交易所的职责只是维持交易秩序,而核实客户身份应由会员负责。

而在国内,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海外期货投资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批准。证监会的一位官员称,中国政府仅允许31家公司在海外进行期货交易, 国储中心并不在其中。那么,抛开刘其兵的超限持仓不谈,单单是国储中心绕过证监会直接派交易员在LME进行期货交易这件事本身是否妥当?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次事件反映了国储部门运作不透明及内控机制不严的问题,而由此造成损失的情形已有先例。

“中储棉事件”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成立于2003年3月,到2005年初,中储棉亏损近10亿元,相当于其全部注册资本。

一位企业研究人员就此评论说,国家储备类企业同时从事经营活动,很容易导致企业将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向储备活动转嫁,进而加大了国家储备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发挥国家储备职能的效率。

政府之手

虽然对于“刘其兵事件”官方始终没有给出正式回应,但一向神秘而低调的国储局近期却频频高调出场。其主管部门发改委的官员也频频对铜价发表言论。调控虚高铜价意图明显。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日前表示,铜价一路上扬,引发了铜冶炼投资大幅增长。初步调查,目前全国有在建、拟建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按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此前,智利国有铜公司(Codelco)预计,2007年铜价将因供过于求跌到每磅1美元(2205美元/吨)。

也就是说,当中国产能释放的时候,正是铜价低谷,而对铜精矿资源的争夺又将大幅提高铜的生产成本。中国铜业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投资的低效率显而易见。

为此,发改委表示,将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

作为调控的配套措施之一,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国储中心在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别拍卖了2万吨国家储备铜。并且,这样的拍卖还将持续两次。

此外,国储中心主任王会民证实,该中心通过中粮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连续抛出4万吨铜。而11月份的前两周,上期所的铜库存大幅增加3.2万余吨。业内人士估计,新增加库存中的一大部分将用于国储中心所持空单的交割。同时有消息称,国储已将1.8万吨铜库存装运至LME位于亚洲的仓库,并将于11月底前再出口3万吨铜,以备交割。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此次抛售行动,国储将在国内外的期货、现货市场同时进行,并将把握抛售的力度,做到均匀、合理。11月份采取现货拍卖方式,12月份和明年1月份采取期货交割方式,均匀释放库存。

早在11月初,有发改委官员曾向期货业专家询问,释放20万吨国储铜是否可行?这表明国储本次抛铜的总量可能在20万吨左右。

上海中期公司分析师李金保表示,这一系列措施意味着对铜价的调控进入实质阶段,以缓解国内市场对铜需求的紧张及抑制铜产能过快增长。

之前,发改委曾对其他行业进行过类似的调控。例如,从2004年初开始,发改委等部门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结果,电解铝价格从2004年4月开始,一年内下跌2000元/吨;2004年9月起,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时400元/吨跌至200元/吨;钢材价格最后一个掉头,钢材综合指数从2005年4月中旬139点跌到目前的104点,而且没有止跌。

显然,发改委对国内商品价格的调控得心应手。而这一次,在铜价上遭遇国际炒家,结果又将如何?

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屡屡成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大热门,不论是原油、金属、还是农产品,中国这个大买家只要一出手,价格就会扶摇直上。其原因就是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此次铜交易背后有着良好意愿——通过期货市场来调控价格,也有积极意义。只不过,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宋国青认为,国内机构对国际投机力量认识不足。近年来,国内期货界一直大造舆论,要争夺“商品定价权”,却没有考虑到中国缺乏必要的金融平台和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这样一个事实。而外资机构不但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而且有评级和舆论的“霸权”,简单来说,“游戏规则”是他们定的。国内机构在本身很弱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再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吃亏就在所难免了。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出现。因此,宜及早策划应对之道。

——————————————————————
一句话就是说 本来是该用来保值对冲的期货交易 被变成了投机的行为

在国储铜的事件中,刘兵转手做空 赌铜价会下降 同时国家的储备根本无法支付空头的铜支付,中国又是铜进口国
所以本来是对冲保值的人员确从事投机,并且被国外多方买入逼高铜价 最后一亏到底
——————————————————————————

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中国还没有绝对的国际金融实力的时候
在衍生品上要严格的从事对冲活动,不能投机

同时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系统,避免亏损后继续隐瞒赌博,想抹平这个洞

⑺ 衍生品交易会产生什么风险,怎样解决 急需!谢谢

我理解主要有两种风险,对方违约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

对方违约风险指当对方无法付款或付货。此类风险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对方放一定比例的质押金。

市场波动风险指由于市场波动而造成的衍生品价值的改变。比如利率远期交易的市场价值会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衍生品本身来说,这类风险是自身所具有的。但是不要忘了创造衍生品的目的本来就是规避和对冲这样的市场风险。也就是说没有人让你用衍生品交易来赌博,如果有人交易衍生品不是进行对冲那么他自己应当足够了解其风险。

其他还有一些风险,比如基差风险(basis risk)。比较专业不谈也罢。

⑻ 作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需要哪些素质

衍生交易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衍生交易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1、场内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可见,场内衍生品交易市场管理更为严格,是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
2、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相对而言,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难度更大,对于参与者的要求也更高。

阅读全文

与衍生品交易再巨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信托证券保险 浏览:75
信托房地产风险 浏览:139
苹果期货利好股 浏览:513
买信托哪家好 浏览:741
一元人民币对英镑 浏览:794
万云股票 浏览:758
红蜻蜓股票行情 浏览:56
股票福建板块 浏览:784
股票有个xd 浏览:499
广州财金投资咨询 浏览:340
自动下单股票软件 浏览:385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走势 浏览:507
汉天下融资 浏览:109
170000韩币换算人民币 浏览: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币 浏览:194
贵金属微信骗局吗 浏览:579
澳元200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898
链农融资情况 浏览:784
外汇买3手怎么买 浏览:264
稳定增长股票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