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缠论在实际操作中操作太难了,如何判断大级别中枢,比如日K线的,假如在构成日线中枢第三段结束时进入
其实很容易的,你能判断某段的结束就行了。
第三段结束其实并不是缠论的本级别的任何买点,只能算是次级别的买点,你按次级别买入,再判断此段上涨什么时候结束就可以卖出,完成一次操作。
第三段的高低都是不一定的,第四段上涨多少也是不一定的,这些缠论都无法预判。
❷ 缠论里的走势必完美,如何判断走势结束
缠论不缠清水说,在线段这个阶段就可以判断走势的结束,不知道对不对,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❸ 如何确认缠论线段的终点
新线段开始了才能确认旧线段的结束,也就是一个新线段最小走出第三笔的时候,才有可能确认旧线段的终点,经常是走到第四笔才能确认上个线段的终点。
❹ 如何观察一个线段结束,后续是走中枢离开段还是反向线段
次级别走势构成本级别中枢,只在一个周期的图表去分析看,否则容易级别混乱。操作级别一般是更高周期的一段线段走势,次级别一般就是你经常看的周期图表的一个线段。缠论最重要的就是级别、级别、级别,一定要搞清楚级别。然后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多看缠师原文和走势图,这是唯一的途径!
❺ 缠论如何判断线段端点不是最高点或最低点
线段只是走势的最基本构件,所以不可能精确判断端点,这就是确定线段的意义!
❻ 如何当下判断走势(线段)结束
线段结束是出现反向线段。走势的背驰是走势结束的标志。但由于走势的连接的可能性的分类不止一种,所以走势的结束并不能无限精确。这就是缠师说的多看走势图的功力了!但从操作盈利的角度盈利是第一位的,盈利多少第二位。
❼ 高手请进!缠论里的走势必完美!如何判断走势结束。
先说如何判断走势结束,走势结束要考察背驰,背驰说穿了就是形态加上动力,然后反复对比力度,力度可以直接看K线,根本不需要MACD之类的东西,那些很容易让人跳进预测的误区。任何走势的结束都源于某级别的背驰,本级别的背驰必然导致本级别走势的终结,但本级别走势的终结不必然是由本级别背驰引发的,也可能是次级别或者更小级别引发的,这里涉及到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情况,如果发生小转大,次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必然产生三卖。再说说走势必完美,其实走势必完美就是一句废话,只要走势有上下上结构,就必然会完美,因为走势是由上涨,盘整,下跌构成,走势必完美的意义不在于分析过去,而在于对未来的把握,比如一个下跌结束,连接下跌的必然是盘整或者上涨,那么如何判断到底是盘整还是上涨,这需要长期磨练,当然,也有一些小技巧。拿走势必完美去搞过去,那没有任何意义!
给你贴个图,大致解释下如何判断走势结束:
大盘的30分钟分笔图,图中数字和数字之间的连线代表一笔,以下所提到的级别都是笔级别的,跟段级别有明显区别,注意区分。
6到19是个日线级别的中枢,1到6和19到26都是30分钟级别的走势,对比这两个30分钟级别的力度,很明显,19到26要小于1到6,这是第一个背驰,日线级别。再看21到26,21到22和25到26是5分钟级别走是,他们是围绕30分钟中枢22到25的震荡,很明显25到26的力度小于21到22,这是第二个背驰,30分钟级别的。23到24和25到26是盘整背驰,这是第三个背驰,30分钟级别的。再看2526内部,你可以在5分钟图上看,2526内部反映在5分钟上,其内部有个1分钟级别的小中枢,这是第四个背驰,内部中枢背驰,如果这样细分下去,理论上,你甚至可以找到盘中成交的那一笔,这就是区间套,寻找背驰来判断走势结束的方法。为什么26开始的走势这么凌厉,这很简单,因为多周期共振了,26至少是日线级别的背驰,反映在30分钟图上,意味着这里至少会有3笔,而且第三笔会创新高!目前还在走第一笔!就是看不惯楼上的这位,说什么遇到他是楼主运气好,懂缠论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要会用,并发展出自己的操作体系。
我还引起争论了,实在抱歉,看楼主的提问,看样子也不是初学者。先回答楼上的问题,看了楼上对当初学缠过程的描述,表示理解。如果背驰成立,至少会有3笔以上,但第三笔会创新高是我自己加的,缠论没法保证这个,对于缠论来说,第二买点比第一买点低的情况也可能发生,这是最弱的走势,但可以肯定的是,背驰之后一定有三笔走势。所以我说缠论等于废话,就算不背驰,也有三笔走势!背驰之后还会有背驰,也就是背了又背的情况,今天大盘的分时图就是很好的例子,背了就是不涨,所以背驰之后还需要一套确认技术,缠论的二买有时候就是,但二买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更稳健的操作方法是做笔或者线段的延伸。
单从缠论来说,判断走势结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背驰,也就是第一类买卖点,还有一个是确认,比如30分钟图下来一笔不破2826点,之后的上涨又创新高,就可以确认之前的走势完结,在操作的角度,你可以在确认之后的回调进场。但这也是有风险的,买不到最低价,而且新走势也随时可能完结,如果做一买,可能会买在最低点,但是会背了又背,楼上的同学,对于这个,你有解决方法吗?
如果要当下判断走势结束,这个没有人能做到百分百,就算你弄来缠师说的三大体系,百分百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不确定性是资本市场的根本特征,也是资本市场吸引人的地方。楼主说的更高的角度是指哪个角度?如果站在操作的角度,我解决的方法是操作系统,比如针对背了又背的情况,我会在每次背驰的时候都进场,但是每次触发到止损位就出局,这样做,可能我会亏损很多次,但是只要抓住真正的那个背驰,盈利是可以做到的。其实真正难的不是这个,而是执行!而执行就涉及到了心理的角度,贪嗔痴,很多人都说要克服贪嗔痴,但我不这么认为。贪嗔痴和戒定慧一样,都是人与生俱来的,如果去掉贪嗔痴,戒定慧也会一并跟着消除,贪嗔痴不是不好的,戒定慧也不一定是好的,万事没有好坏,只有存在,而真正的境界在于自己什么都不是,而又什么都是,既不是贪嗔痴,也不是戒定慧,当下一刻需要什么,我就是什么,有的只是全然的临在产生的那种宁静,平和,安详。所以说炒股就是学佛。如果楼主能做到这个境界,还会去纠结于如何判断走势结束吗,缠师某课里面的那种感觉早就找上你了。
刚看了下楼主的资料,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楼主自己就是高手,至少比我强,我就不掺合了!
❽ 缠论这个分几段怎么判断的谢谢各位
如果这是随意画的图形,按照定义只能把1-8当成一段,后面的未知。但显然你截取的是真实走势,对于真实走势就不能太拘泥于定义了,否则肯定会导致级别混乱。比如2和4的位置,就差那么几个价位而已,从力度上看应该还是属于1-2这个方向的延续,如果4>=2就是肯定的,但现在区区几个价位的差距硬要按照定义否认这个线段的存在就有点一根筋。你可以参考下MACD指标,它对线段力度的确认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至少应该把1-4确认为一段。
然后是4-7这段应该也可以这样理解,甚至有时候如果4-5的力度比较大,比如有明显地穿越MACD0轴的情况出现你完全可以把45直接当成一段,虽然严格按照定义这只是一笔。线段的划分经过实践检验应该以力度为首选,有时候符合线段划分但力度非常弱的3笔完全可以忽略掉!
你没有截图MACD或其它辅助判断力度的指标的情况,我不好直接说详细的划分,不过凭经验和感觉,1-8之间应该能当划分出3根线段来理解,没必要死扣定义。
❾ 线段走势类型如何结束
1,首先我不赞成用缠的笔和线段的内容来分析走势,这点我以前回答问题时说过的。
2,在你的图中,14以前的每个分段走势都是一个1分的次级别走势类型,注意的是:14以后的走势其实到我图上的1点位置时此时的走势级别已达到1分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了,在我图上的标注中,走势从1到4是个1分次级别的中枢(注:此时也可以认为1-4是一个1分次级别的走势类型),后面的走势都是围绕这个小中枢做震荡,目前看由1点算起的走势就达到1分级别的走势,也就是从1算起到后面结束点就是一个1分级别的中枢。至于下周后面的走势怎么走?其中一个就是后面走势要走好的话,图上大概说了下我的看法,究竟怎么走最终还是看市场的。
3,市场的走势是不可知的,所以分析时不要有任何一个主观的看法,包括缠说的走势分类(我记不清在哪课说的了)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点你得慢慢体会了,我也说不清。
这点就从你的图上你看看,14点之前的走势是可以很好的找出来的,都是一个拍子,但14以后的走势就象变了个拍似的,怎么去找走势感觉?我想只有多看不同周期的图,除此好像难有其他的方法呵。但是我的一个经验就是:走势但凡变拍时就是关注的时,后面的走势就仔细要看清了,这个供你参考。
❿ 看过你的 高手请进!缠论里的走势必完美!如何判断走势结束,我的QQ 7804663,我是缠友,交个朋友吧
1、理论上,只要运用形态加动力就能判断走势结束,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背驰,那么背驰分为趋势背驰跟盘整背驰,只要形态符合,找对对比力度的两段或几段走势就能判断。如果是小转大,那么就观察次级别最后一个中枢是否有第三类买卖点即可。
2、但是,事实上真的这么简单吗?绝对不是!缠师说过,走势本身是不患的,走势必完美是建立在不患基础上的患。所以你事后去看走势,完全符合缠论,因为走势被缠论患了,所有走势都逃不出缠论的框框。而缠论的基础是不患的,意味着你判断走势的概率永远只有50%,那么你用50%的概率去判断走势,其正确率必定和抛硬币是一样的。道理很简单,当下是背驰了,而且是非常明显的背驰,但是走势完全可以忽然加速,使背驰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一种情况:走势的速度非常快,图上没有任何背驰(背驰存在于分笔甚至更小的级别中),但是忽然就反转了(也就是小转大),所以就算你会背驰了,会小转大了,也会被走势搞得晕头转向。那么背驰的意义除了用来事后分析之外,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走势可能会在这里结束。
3、那么,如何判断走势结束?缠师提出了合力,看合力的方向既可,过去的合力可以通过走势图反应出来,但是当下的合力,岂是走势图能反映的?构成合力的因素成千上万,岂是几张图表,几个指标能反映的?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技术分析,也只不过是一个指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