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美国经济周期同期指标

美国经济周期同期指标

发布时间:2021-06-08 16:00:50

㈠ 美国判断经济繁荣打一个指标是gnp

美国3次经济大萧条(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70年代、2008年)以后采取措施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和基本矛盾规律依然存在,美国无不在实践中同时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寻求两者的最佳组合。单单就财政政策手段之一的税收政策来说,既包括税制本身的经济社会调节内容,也包括根据经济调控需要相机出台的政策内容。其实施起来作用大、速度快和预测性强,对美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美国经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有一个事实十分明显: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合理的减税和进行税制改革,倍受青睐;在经济繁荣时期,适度增税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减少财政赤字。无论如何,美国的宏观调控始终遵循市场的规律,总体上看,其税收政策实践没有阻碍市场的发育,而是壮大和完善市场,鼓励竞争。始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真正意义上的税收政策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从其实践的效果来看,其科学的调控政策可以使得经济主体的生产服务活动既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又有广阔的扩展空间。

㈡ 关于美国经济周期的问题

从前几年美国经济相对繁荣,到现在的次贷危机,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在美国还是存在的。

美国政府很努力,但实际上他们希望的“经济长期稳定温和增长”这一愿望,在自由经济体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任何政府想要的其实只是“当下经济的高增长”,往往随着经济的过度繁荣,危机的苗头就潜伏其中,直到危机来临。
而随着经济复苏,大家又开始忽视这个“可能发生的东西”,因为当前的增长才是看得见的,于是又一个循环开始酝酿...

所以,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是一个个必然的循环。

㈢ 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使用指标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进行经济周期监测所确定的先行指标主要有:
1.造业生产工人或非管理人员平均每周劳动小时数。
2.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险的平均人数。
3.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
4.卖主向公司推迟交货占的比例。——延缓交货扩散指数(slower deliveries diffusion index)
5.非国防重工业制造商的新订单
6.地方当局批准(而不是实际破土开工)建筑的私人住宅数。
7.10年期国债利率减去联邦基金利率的利率差额
8.股票价格指数。500种普通股
9.货币供应量(指M2的货币供应量)
10.企业及消费者未偿还信贷变化。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预期指数 在经济的周期循环中,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动与经济景气的变化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把这种先后顺序定量地揭示出来,就能用于经济预测。所谓先行指标,就是这些指标的峰与谷总是比总体经济的峰与谷提前出现,利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经济运行趋势。GDP增速作为经济指标能够同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测GDP增速指标,能够对整个经济未来运行状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宏观层面与基本面相结合,从而能够对资本市场投资产生极大的指导意义。
从国际上看,对先行经济指标的研究早已有之。上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就开发出哈佛景气指数,用以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1950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开发出由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组成的景气监测体系。1961年起,宏观经济景气监测从民间研究走向官方应用阶段,影响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先行经济指数(Leading Economic Index,简称LEI),已成为判断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先行经济指数是先行指标的合成指数,根据下列先行指标编制:(1)周平均制造时间;(2)周平均失业保险申领;(3)生产商新订单(消费品和原料);(4)销售商业绩;(5)生产商新订单(不包括防御设施的资本货物);(6)新建房屋许可;(7)500种普通股票价格;(8)货币供应量M2;(9)10年期国库券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值;(10)消费者预期指数。倘若这些因素有多数向好,则可提前预期领先指数将会上升。
除此之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建立了经济综合先行指标(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s,简称CLI)对各国经济动向进行监测,其包含的主要指标有:(1)加班小时数;(2)股票价格指数;(3)新订单;(4)原材料价格指数;(5)工商业预期指数;(6)房屋开工。
图1显示了1956年以来美国GDP(2000年不变价)同比增速、OECD编制的美国CLI同比增速以及美国经济咨商会的LEI的同比增速的运行情况,对于OECD美国CLI我们选取的是包含趋势要素和幅度调整(Trend Restored)的综合先行指数,对于LEI我们选取的同样是趋势型数据(2004年=100)。
经测算,LEI、CLI与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94,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先导性。Granger因果检验主要是看现在的Y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即“X可以Ganger引导Y”。它检验的是先后次序和信息内容,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某种原因关系。我们分别对LEI、CLI增速与GDP增速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选取滞后期为4,结果显示:CLI增速显著地引导GDP增速,在99%的置信度下GDP增速对CLI增速没有引导作用,而在99%的置信度下GDP与LEI之间存在双向引导的关系。以上检验初步说明CLI是一个更有效的经济先行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GDP是按季公布,而经济领先指标是按月公布,以上分析也是建立在季度数据之上的。另外,当月指标一般在次月公布,且公布机构经常对其进行修正,但这并不妨碍其在预判经济走势中的作用。 股市价格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周期的各阶段交替的结果。一般地说,当经济衰退时,股市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下跌或处于疲软状态;而当经济复苏或高涨时,股市价格水平会随之上升或呈现坚挺之势。股市行情往往又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因为股价变动是众多投资者买卖行为的结果,个别投资者的买卖尽管常带有随机性,但多数投资者还是依据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做出理性的决策。
此处我们检验的是经济先行指标中是否存在某些指标是领先股指表现的。我们分别对美国M2、新屋开工、营建许可、ISM公布的PMI新订单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进行了先导性检验,采用的数据为1959年到2008年的月数据,根据各指标同比增长的情况判断是否能够领先标普500指数出现低点或高点,另外还对各指标与标普500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各指标在领先出现高点时,新屋开工是最好的,但也仅仅有不到一半的正确率。各指标在领先出现低点时,PMI新订单指数表现最好,但也未达到一半的正确率。值得注意的是,自从1983年以来M2的领先作用开始加强,在15次高点出现过程中其领先了9次。且在最近的6次领先标普500指数过程中,5次为领先6个月。但在M2对标普500指数低点的引导中,1990年来仅有1次。而在因果关系检验中,各指标均不能引导标普500指数,相反,标普500指数可以引导所有指标。这说明各经济先行指标并不能引导股指。
表1 各先行指标与标普500指数先导性检验 指标 高点领先次数/总次数 低点领先次数/总次数 该指标是否引导标普500指数 标普500指数是否引导该指标 M2 9/23 7/20 否 是 新屋开工 12/25 8/21 否 是 营建许可 10/23 8/22 否 是 PMI新订单 6/20 10/23 否 是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究其原因,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衍生工具丰富,各类型的投资者较为理性,更加符合“有效市场”。另外,美国研究机构发达,尤其对各类经济数据各机构均会给出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场受经济指标的影响提前消化。 (1)VIX指数
VIX指数(Volatility Index),即波动率指数,是由CBOT所编制,以标普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加权平均计算得来。若隐含波动率高,则VIX指数也越高。该指数反映出投资者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去对冲投资风险,因此广泛用于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又称“恐慌指数”。一般而言,当VIX低于20点时,表示投资者对后市乐观,不愿为自己的投资对冲风险,相反当VIX高于20则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缺乏信心。VIX推出后,成为全球投资者评估美国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依据之一。
据统计,在367次VIX给出的高点信号中,有133次VIX指数领先标普500指数,59次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04次两者同时见顶,71次标普500指数前后均没有反应。在领先标普500指数的133次中,领先1天、2天、3天的次数分别为51次、21次、20次。而在372次VIX给出的低点信号中,有78次VIX指数领先标普500指数,40次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72次两者同时见底,82次标普500指数前后均没有反应。在领先标普500指数的78次中,领先1天、2天、3天的次数分别为19次、28次、14次。以上统计结果说明了VIX指数作为标普500指数的领先指标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预测指数高点时正确概率更大。VIX指数作为一种情绪指标,有时也会出现跟随股指的变化而变化,这时就出现了其滞后于标普500指数的情形。
(2)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
从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来看,该指数2003年1月发布以来,当年12月创出新高33.3,同期股指一路上涨并于2004年3月创出新高,之后该指数从高点回落,在0到22区间震荡,同期股指缓慢爬升,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该指数震荡区间下移至-6到10,同期股指毫不理会继续创出新高,2007年9月,该指数创新低-15.7,后虽有反弹但总体趋势仍向下,并在2008年12月创下历史新低-53.9,同期股指从高位大幅回落。由于此指标发表时间不长,但最近我们看到它逐步走向成熟,后期可继续关注该信心指数,若其从低位回升至-30以上,或许就应该注意美国股市是否将要企稳反弹了。

㈣ 谁能解释一下美国谘商会领先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都是什么含义,越详细越好,多谢!!!!

宏观经济波动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且必然会通过一定的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出来。这些指标称为敏感性指标,通常按周期循环的时间性区分为三类,即领先指标、一致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

领先指标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在指标的时间上领先,例如某指标走上高峰或跌入低谷比国民经济周期早若干个月,那么就称这些指标为领先指标。这些指标对即将到来的年份里的经济情况可以提供预兆。

一致同步指标是指代表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转折点大致与国民经济周期的转变同时发生,它们并不预示将来的变迁,而是表示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

滞后指标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在指标的时间上落后,例如某指标的高峰或谷底均比国民经济周期的高峰或谷底落后若干个月,则称该指标为滞后指标。

㈤ 大国崛起之危机新政美国所处的经济周期是什么

经济周期就是繁荣之后衰落,一蹶不振,中国有句老话,盛极必衰,虽然二战到现在很久了,自从苏联解体,美国就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但现在中国的经济快超过他了,美国死定了

㈥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的介绍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将美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波动历史划分为产业革命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里根经济学时期和新经济时期五个阶段,从经济史、科技史、制度史和国际关系史的综合视野和关联性角度系统分析了美国自工业化以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发展变化的背景、特征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宏微观基础条件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美国经济周期的演变趋势。同时还就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程度、性质、特征和趋势。

㈦ 美国经济先行指标是如何计算的啊

真的去认真查了一下.长见识了.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进行经济周期监测所确定的先行指标主要有:

1.制造业生产工人或非管理人员平均每周劳动小时数。

2.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险的平均人数。

3.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

4.卖主向公司推迟交货占的比例。

5.地方当局批准(而不是实际破土开工)建筑的私人住宅数。

6.敏感材料价格的变动。

7.股票价格指数。

8.货币供应量(指M2的货币供应量)

9.企业及消费者未偿还信贷变化。

㈧ 经济周期性变化指标有哪些

经济周期性变化指标包括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三类,具体的主要指标则有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等。
(一)先行指标。先行指标是指预示未来月份经济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商业周期性变化,并为分析者提供利率趋势变化早期迹象的市场指标。这些指标的高峰和低谷顺次出现在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因此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有预示作用。先行指标有货币供应量、股价指数、房屋建造许可证的批准数量、机器设备的订单数量等。先行指标一般能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之前6个月达到顶峰和谷底。投资者采用该指标可以事先知道经济波动的转折点,从而采取恰当的投资策略。如当货币当局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它一方面显示了当局的政策意图,暗含着目前经济中的过热趋向;另一方面会带来利率的提高,利率的提高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减少盈利,从而降低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利率提高增加了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下降。
(二)同步指标。同步指标是指其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总体经济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指标。同步指标可描述总体经济的运行轨迹,确定总体经济运行的高峰或低谷位置。它是分析现实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指标。同步指标的变动时间与一般经济情况基本一致,可以显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确定或否定先行指标预示的经济发展趋势。主要的经济同步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三)滞后指标。滞后指标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在时间上落后于经济周期波动阶段的指标。此类指标的变化一般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变化,有助于验证先行指标所表示的经济趋向是否真实。如失业率,库存量,银行未收回贷款规模、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商业贷款、财政收支、零售物价总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等。

㈨ 分析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四个周期(刘树成,1996) ,最近一轮周期从1991年开始,历时10年,1993年以来,经济周期进入收缩阶段,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13.5%,下降到1999年的7.1%。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周期就要开始,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增长似乎并没有出现进一步回升的迹象,经济增长率重新回到了8%以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收缩期,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接近衰退,日本经济低迷不振长达10年,中国经济是缘于自身周期波动的原因,即经济还没有彻底走出低谷,还是受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经济的上升势头遭到了来自外部的打压。这一问题不仅有现实的政策含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

许多研究者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或同步性进行了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中国经济周期的著述颇丰,刘树成(1996)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刘金全、范剑青(2001)分析了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经济变量周期成分之间的关联性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只针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本身,并未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个别学者(刘乃全,1997)也介绍了经济周期的国际传递,但并没有考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本文将在介绍国外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给出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与发达国家之间同步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给出结论。

关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首先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Backus, Kehoe 和Kydland(1992)的结果(见表1),可以把美国经济周期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分为以下四种情形,一是强相关(两国GDP的相关系数在0.7以上),包括加拿大和欧洲;第二是较强相关(GDP的相关系数在0.3到0.7之间),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第三是弱相关(GDP与美国GDP的相关系数在0.1到0.3之间),包括澳大利亚、瑞典、法国;四是不相关或负相关(GDP相关系数在0.1以下或为负数),如芬兰为不相关,南非为负相关。

表1: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美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影响

相关系数

和美国指标的相关系数

国家 产出 消费

澳大利亚 0.25 0.13

奥地利 0.31 0.07

加拿大 0.77 0.65

芬兰 0.02 -0.01

法国 0.22 -0.18

德国 0.42 0.39

意大利 0.39 0.25

日本 0.39 0.30

南非 -0.15 -0.23

瑞典 0.27 0.25

英国 0.48 0.43

欧洲 0.70 0.46

资料来源: Backus, Kehoe 和Kydland(1992)
Kontolemis和Samiei(2000)的结果,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国家影响的一些新特点,表现为美英之间经济周期的联系加强,美德、美意之间的联系则有所减弱。

表2:60年代至90年代末美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相关系数

和美国指标的相关系数

国家 产出 经济冲击

英国 0.58 0.19

加拿大 0.74 0.31

法国 0.31 0.13

德国 0.33 0.24

意大利 0.22 0.04

资料来源: Kontolemis和Samiei (2000)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我们主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这些国家经济周期的关系。我们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的季度历史数据,时间跨度为1987年1季度到2000年2季度,中国季度GDP的数据来自施发启、李强(1999)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先看美、日等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产出波动的相关性。我们采用Hodrick-Prescott (HP) 滤波(设定参数λ=1600)的方法对不变价格水平的美国、日本、中国季度GDP 进行处理,得到HP滤波的趋势项,不变价格水平的季度GDP扣除掉这个趋势项后的余额可以看作为经济的周期项,图1所示是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波动情况。

计算中美和中日周期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5和- 0.254,中美经济周期的联系为弱相关关系,中日经济周期的关系为负相关。中美经济周期既不如美国、加拿大那样的强相关,也不如美英那样的较强相关,甚至不如美国和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之间的相关性。超出多数人们的想象,中日之间经济周期的走势是逆道而行的。
还可以利用第二种方法考察中美、中日之间经济周期波动机制的联系,考察经济周期合拍的程度,即分析不同经济之间转折点出现的相关性,和中美、中日经济同处在衰退期或复苏期的程度。把美国、日本、中国的季度GDP数对时间趋势项T进行回归,得到GDP对时间趋势项的残差,残差为正定义为1,表明经济处在上升期(upturn);残差为负定义为0,表明经济处在下降期(downturn) 。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处在不同时期的频率可以得到下表:

表3中美、中日之间经济周期机制的联系 N00 N01 N10 N11 Cramer-C 系数

美国 6 19 21 8 0.44

日本 14 11 11 18 0.17

注:N i j, i,j=0,1 代表所有样本中中国处在状态i, 美国或日本处在状态j的个数。

美国、日本季度GDP数字都经过季节调整,中国季度GDP利用X-12的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GDP数字在滤波前已取对数。

这里对上升期与下降期的定义是与Kontolemis和Samiei (2000)的定义不同的。

可以看出,虽然中美经济周期之间在周期转折点上相关性较强,但这种相关性是一种负向的相关性,即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并不具有同衰退、同复苏的合拍性,不能认为美国经济处在衰退期,必然会把中国经济拖入衰退期。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弱相关的涵义

对国际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经济学家试图给出解释。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是造成国际经济周期相关性加强的原因之一,Ahaghil等人发现在美国和OECD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时期和浮动汇率时期,汇率机制对经济扰动的传导机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供给因素的冲击对产生国际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国际供给因素的冲击而言,各国本国供给方面的冲击是造成产出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来自劳动力投入方面的冲击。在分析开放经济下的产出波动时,应对本国劳动力市场,包括自然失业率的变化给以更多的关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实行汇率、贸易、资本帐户自由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周期的联系并非主要来自国际经济的冲击,而是源于本国的供给方面的冲击。对中国而言,经济开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汇率机制本质上是固定汇率,国际贸易的自由度不高,资本帐户还在实行管制,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低是情理中的事,决定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力量来自中国经济自身,尤其是因投资者投资动力缺乏带来的失业率上升是中国经济周期不能继续维持回升势头的根本原因。投资者投资动力的缺乏,一是由于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保障不力,二是若干投资领域缺乏充分的公平的竞争。政府应尽早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专心致志地做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三是经济制度创新乏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强劲增长的源泉在于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只有在企业制度、金融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中国经济长盛不衰。

结 论

既然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来自内部,美国经济的衰退期到来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周期的大势将被逆转,同样也不能把中国经济内部问题归结为国际因素的影响。与之相关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面对美国经济的低迷,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要否调整。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美联储2001年以来的11次降息,人民币利率还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加之我国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余地已非常有限,宏观经济政策不应采取任何过激或强烈的反应,宜保持"等一等,看一看"的态度。利率要否继续下调并不仅仅决定于是否有下调的空间,还应看到利率对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号作用,如果央行继续降息,等于向公众发布这样的信号,即货币当局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并不看好,降息对投资、消费的刺激作用远远不足以抵消因公众预期变坏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阅读全文

与美国经济周期同期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天基金的子账户怎么用 浏览:516
挪用公款购买理财产品 浏览:233
比较好的贵金属交易平台 浏览:191
恒冒财富理财 浏览:721
银行跨境理财 浏览:352
股票一次最多买多少股 浏览:666
办房贷要买贵金属 浏览:702
80年代理财 浏览:903
中翌理财亏掉怎么报警 浏览:295
人民币增值利好哪些股 浏览:532
招财猫理财投资 浏览:577
征信可以办助学贷款吗 浏览:259
东方财富期货怎么关注好友组合 浏览:263
红枣期货10000元 浏览:494
51vv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641
信托与pe 浏览:64
新闻联播人民币 浏览:529
股份融资 浏览:55
翘然天津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456
融资融券宝典 浏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