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艺术品交易税需要多少能做到合理避税吗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名叫宋庄的小镇因艺术而闻名全国。这里聚集了几千位艺术家,艺术品交易数节节攀升。然而,其对地方税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却长期处于低位,没有显着增长。
事实上,这并不是宋庄独有的税收疑问,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大量存在的私下交易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这个问题萦绕在日益壮大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钱赚走了,税去哪了?
成交金额大 税收问题不小
买件艺术品收藏或投资,在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中,63.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会考虑购买艺术品,阿里巴巴、万达等行业巨头都将触角伸至艺术品投资领域。与此同时,不断被刷新的艺术品拍卖价格也加速了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了解。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的火爆。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08亿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达到30%,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随后几年,尽管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保持在前3名。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为118亿美元,以19%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三。
庞大的交易额会带来相应的税收收入吗?
“少得可怜且流失较为严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这样概括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税收状况。在接受一家电视节目访谈时,着名收藏家马未都也直言:“中国是艺术品交易大国,却是纳税小国。”
艺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画廊业等)与二级市场(艺术品拍卖等),相应需要缴纳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此外,国外艺术品入境,需要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艺术品的特殊性使其有别于其他商品交易。相比于其他行业相对透明、可追溯的产业链,一件艺术品往往难以界定其价格,难获得相关资质证明。当前一级市场存在的大量地下交易、现金交易使得逃避税已成为行内“公开的秘密”;在相对正规的二级市场,利用拍卖艺术品侵蚀税基、虚报艺术品交易价格等现象也不在少数。
显然,与日益壮大的市场相比,艺术品交易的税收征管还没有跟上。
❷ 2014年中国艺术品占gdp多少
2014年中国艺术品占gdp的0.625%
中国艺术品的市场的总成交额稳中成长,其规模会在2013年3800亿的基础上,不断上升,并可能也会在2014年突破4200亿。
❸ 中国文化艺术品年交易额是多少
2014年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大数据也给出了调整的佐证。2014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估计在380亿元,与2013年的 438.07亿元的成交额相比有13.26%的下降,如果将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市场的成交额计入在内,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年度成交额是 623.77亿元,同比2013年的625.52亿元相比基本持平。从这两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整是比较明显的,而港澳台市场的成交相对比较稳定。
❹ 全球古董,艺术品市场有多大
估计就是北京了,北京的潘家园,号称中国潘家园
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西南,占地4.85万平方米。市场分为地摊区、古建房区、古典家具区、现代收藏区、石雕石刻区、餐饮服务区等六个经营区。主营古旧物品、珠宝玉石、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年成交额达数十亿元。市场拥有4000余家经营商户,经商人员近万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经营者来自北京以外的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汉、回、满、苗、侗、维、蒙、朝鲜等十几个民族。现在的市场形成于1992年,是伴随着民间古玩艺术品交易的兴起和活跃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一个古色古香的传播民间文化的大型古玩艺术品市场。
❺ 怎样进行艺术品份额交易
艺术品份额交易的盈利方式与股票有些类似,比如投资者以1元/份的价格一次购买了1万份,如果该艺术品每份份额市场价格涨至1.5元/份,则投资者可获利5千元;但如果该艺术品每份份额市场价格跌至0.5元/份,则上述投资者则亏损5千元(均未考虑佣金)。但与股票市场不同,艺术品份额交易采取“T+0”的交易模式,当天买当天就可以卖,而且艺术品份额日涨跌幅度上限为15%,高于股票市场规定的10%。
❻ 艺术品的流通规律
艺术商品流通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先导。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艺术商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对按照艺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规范、发展和完善艺术市场,扩大艺术商品流通和艺术交流,对推动艺术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艺术商品流通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规律
艺术商品流通,是以艺术商品(服务)为流通客体、以货币为中介的艺术商品交换为核心内容、以艺术市场为载体的艺术经济运动过程。
1.流通的艺术使用价值要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要求相适应。艺术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要求艺术流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突出时代的主旋律,又要十分注意不同艺术门类、品种、风格、流派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求引导艺术消费者培养和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和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和欣赏格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艺术商品流通的布局、结构、规模、发展速度要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发展要求相同步。在艺术市场发挥配置艺术资源的基础作用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会引导艺术商品流通的格局、结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市场机制的功能会引导艺术商品向供求平衡的方向运动。但是由于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局限性,政府还必须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综合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手段对艺术流通加以宏观引导、监督、调控和管理。同时,对产品型、社会公益型艺术流通给以大力扶持和倾斜,以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
3.艺术商品流通在与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的互动中不断发展。艺术流通以艺术使用价值为媒介,形象地富有情感地艺术化地传播各种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自由观照和把握事物形式秩序的能力,以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使人们在“求真”的探索和实践中,感悟和追求“美”的品格和境界;通过艺术使用价值传达的政治理念、理想信仰、道德规范,引导、培养人们把握和弘扬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提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使人们在“求善”的历程中,化解人际关系的矛盾,实现观念、文化和制度的沟通与超越,积极引导人们对社会进步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使用价值传达的审美信息的熏陶和浸染下,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求美”、自我确证、自我完善的追求中,实现情感与心理误区的超越,淡化功利的诱惑,拯救扭曲的心灵,熔铸“美”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在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艺术流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流通理念和流通空间。
二.艺术商品流通的价值规律
艺术品作为流通客体的艺术商品是艺术本体与艺术载体的统一体。艺术商品的价值是
由艺术本体的价值和艺术载体的价值两部分构成的。
1.艺术本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
营构艺术本体的创作构思设计劳动是自主的、复杂的、个体化的精神生产劳动,具有极强的自由性、主体性和独创性,是不能集中、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因而,也是不同艺术门类的劳动者独立的创造。它不是标准化、社会化的生产物,因而,它的价值量没有、也不能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是难以与同类劳动进行确切比较的。
当然,艺术本体的价值量并不简单地等于生产它的单纯的“台上1分钟”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而是由以创作主体长期训练的探索性劳动量、反复练习、排练的实验性劳动量等“台下10年功”的累积劳动量为依据,以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个人禀赋才情的差异、社会影响和时尚因素、以及稀缺程度为基础的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
2.艺术载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和一般性
艺术载体是创作主体外化、物化其构思的审美意象的物质媒介系统。艺术传达制作劳动创造艺术载体的价值,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原创艺术载体。这种创造的劳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是个体化的,其创造的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二是人工复制的艺术载体。这类载体的复制劳动虽然没有独创性,但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艺和娴熟的技巧,具有传达制作的模仿性、复杂性。这种劳动同样是个别的,也是不可比的,其价值量也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三是机械复制的艺术载体。如平面作品的排版、印刷,歌曲磁带、歌舞、戏剧、影视录像带的录制、复制和光盘的刻录,电影胶片的拷贝等等都是可以批量、标准化、社会化生产的,其创造的价值是能够、而且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计量的。
3.原创和人工复制艺术商品的价值形成具有个别性。
机械复制艺术商品的价值形成是艺术本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与艺术载体价值形成一般性的对立统一。从质的方面看,原创和人工复制的艺术商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由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机械复制的一般艺术商品的价值,本体部分由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载体部分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量的方面看,原创艺术商品一样一件,件件不同。人工复制的同种艺术商品数量有限。因而,在这两类艺术商品的价值构成中,艺术本体的价值分值很大,在单位商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机械复制的一般艺术商品数量巨大,在它们的价值构成中,艺术本体的价值分值极小,单位商品中包含的比重微乎其微。因此,载体制作劳动创造的价值反而成为主要的了。正是这种价值构成的二元性决定了艺术商品的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的根本区别。
三.艺术商品流通的供求规律
艺术品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来说,艺术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呈反方向变动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是艺术商品的供求规律。但由于艺术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价格仅是影响艺术供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艺术使用价值的质量对艺术供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社会潮流、时尚因素、广告宣传、审美习惯都会影响艺术供求。
一般地说,收入越高的消费群体,用于艺术消费的开支越大;艺术商品的价格越适合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需求越大;价格超出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价格越贵,需求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大;艺术修养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迫切;艺术偏好越强的消费群体,需求越痴迷;艺术品位越高的人士,需求越理智。闲暇时间越充裕的消费群体,越有时间满足艺术需求。艺术信息、艺术交流条件越好的消费群体,艺术需求的视野越开阔、选择面越宽、针对性越强;艺术设施设备越完善、艺术氛围越浓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艺术教育越发达,有潜在艺术需求和具有潜在艺术供给能力的艺术人才越容易脱颖而出;社会越尊重艺术劳动、尊重艺术人才、珍视艺术创造成果,满足全体国民艺术需求的潜在供给能力就越大。对外艺术交流越发展,越能拓展和满足国外对中国艺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当然,由于交流是双向的,国外艺术商品进口越多,越会抑制中国国内对本国艺术商品的需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近些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该报告称,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为41%,较之2007年阶段性峰值的156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首次超越英国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其中,美术品拍卖收益(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版画)达到了204亿元,同比增长16%,并以占全球份额的33%首次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预计今后十年中国的GDP可以保持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再加上每年3%的通货膨胀,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十年后的规模将达到80万亿。根据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和GDP之间的比例,十年以后中国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应该在320万亿人民币。2005年,世界上老牌的商业银行巴克利(Barclays Bank),曾经根据各资产长期的历史投资回报得出结论:全世界机构投资者和有钱人应该拿出5%-10%的资产配置在艺术品上。这样的资产配置比例,意味着在2020年中国会具有16-32万亿的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16万亿中的25%,也就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时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会达到4万亿人民币。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人民币。即使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在这10年中间可以增长20倍,还是会存在3万亿的缺口。这个缺口正是艺术品资产化所存在的发展空间。按照每年5%的上市发行量与5%的发行费用,保荐公司每年可以带来75亿的发行收入。另外,总量4万亿的艺术品资产市场,按照资产管理费率1%的保守估计,每年可以带来400亿的资产管理收入。这475亿收入意味着40万个十万年薪的工作机会, 并每年可增长10%以上,即4万多个新创就业机会。这可为我们每年约35万艺术类学科本科、专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正如证券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会计和律师两大行业,艺术品资产市场也必将在中国建立起艺术品评估与确权两大行业。
不过,由于一些地方文交所的艺术品拆细交易的问题,也导致一些社会质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市场由于刚刚起步,因此市场的监管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缺失的。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第一,市场上所存在的比较混乱、价格飙涨的现象,是市场发展早期应有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市场的容量太小,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市场的流动性又太大。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实际上也曾经存在过同样的问题。
第二,建议借鉴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发展的经验。当我们成立了各地文交所之后,有关部门可成立文化艺术市场联合办公室,由文化部、宣传部、文物局和证监会来对市场进行联合监管。
第三,坚持在发展中规范,而不要在早期求全责备,把门槛定得太高。“水至清则无鱼”,市场就有可能窒息在过度的监管之中。第二,应该以市场化的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尽量利用市场自身配置资源的高效能力。第三,可以让各地尝试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践来实现优胜劣汰,产生成功的发展模式。另外,从交易所的角度,也要注意自律和风险防范。在这一点上,如今好几家交易所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
❼ 2018年艺术品拍卖成交率和行情怎样未来2019年艺术品该怎么选择市场
2018年极有可能处于临界点。这个预测的前提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及艺术品市场不发生巨大波动,的确,从2012年度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阶段,一直到2017年度才出发成交总额和成交量的增长,尤其是在亿元拍品中,海内外上拍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的总共42件
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 9.315亿元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再提的是,齐白石巨制《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以9.315亿元成交,创下多个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正如赵旭所言,重要的作品在中国还是有买家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普通拍品在2017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表现较为黯淡,相当数量的艺术品遭遇流拍,大批普通拍品无人问津,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这正是龚继遂所说“无法给出回暖”的理由。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中国拍卖行业在2017年打破了原有的稳定格局,竞争愈演愈烈,不在持续以往“你前我后、各为领头羊”的局面,但考虑藏家和买家的便利,在重点夜场中避免了硬碰硬的竞争。因为在2017年度的偶发因素,造成了拍卖格局的重新调整,但在2018年度拍卖格局的调整有待观察,尚未定性。
无法给出回暖、尚未定性等等,如果说这些对于2018年拍卖市场的预测不够精准的话,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则给出2018年春拍的总成交范围。在最新出版的《2017年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中,认为2018年春拍的成交总额将会在250亿元到370亿元,近290亿元。官方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研究发现,成交额和成交量在短期内呈“U型”曲线趋势发展,季节因素的影响使得成交额和成交 量在“U 型”曲线的趋势中上下波动,2016 年秋是成交额和成交量的“U 型”的拐点,2018 年春季拍卖成交额和成交量均呈上升趋势,成交额增速预计超过12%,而成交量增速近 2%。在客观数据之外,我们也对于艺术品市场参与者进行了信心度调查,其中有超过60%以上的被调研者认为2018年经济市场向好,艺术品市场价格平稳,是收藏的好时机。
对此,收藏家、丰华臻传创办人李笠则表示,当前虽然认识到目前是进入到收藏的最佳时期,但是新进买家中还是持观望态度的人比较多,行家里手普遍心气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资本则在此时抓住了时机,借由企业资本配置艺术品的时机,一方面为2017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注入了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拍卖市场中以比较合适的价格竞买到重量级拍品。
以甘肃天庆集团为例来看,其创始人韩庆在2017年度首先以1.87亿元买下了傅抱石《茅山雄姿》,如果说这个价格还不算是“捡漏儿”的话,那么1.909亿元的赵孟頫《般若波罗密心经》则是个实实在在的大漏儿。
而伴随着甘肃天庆博物馆、上海宝龙美术馆、苏宁艺术馆等相继开馆,他们对于馆藏品的丰富还需要一段时期,未来拍卖市场上出现馆藏级别的拍品,定会引起竞争。
其中,对于中国书画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除了上述三家之外,就连以收藏中西方现当代艺术为主的松美术馆,其主人王中军也在近些年开始涉足到传统中国书画重量级拍品的竞争中来。中国书画板块也在2017年度不负众望,迎来了2013年度以来的首次增幅,是在持续低迷中的一次有力“发声”。
拍卖市场的购买力是否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家的信息,而提振藏家信心的重要途径在于精品、极品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即是否能创下高价,2017年度中国书画的拍卖结果证明,亿元级别的高价拍品成交数量最多,这对于2018年能否有委托方继续释出重量级拍品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充分证明了艺术品市场的活跃性,市场中依然有许多积极参与者,抓住市场调整机会,寻找精品挖掘投资机会,积极建仓齐白石这类大家的收藏板块,诸如匡时拍卖在2017年秋拍推出的齐白石专场这样的投资契机,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无疑是重要趋势之一。”董国强说道。
和近现代书画在经典名家领域内深耕一样,中国古代书画则是和美术史趋于一致,从2016年开始的宋元书画热,到2017年度徐渭等明清巨匠拍品的高价成交,尤其是郎世宁与金廷标合作的《火鸡图》的拍卖,使得越来越多的藏家意识到,学术力量的支持才能为商业拍卖未来的发展诸如新的能量。 而当代书画中,经过最近几年的市场选择,拍卖行大多保留了艺术创作成熟、具有独特艺术语言的当代艺术家。大致可以划分为 “老、中、新”三个方向,即以张仃、 李小可、贾又福等具有扎实功底的老一代画家,以冯远、史国良、陈平为代表的继承 与创新相融合的中坚力量,以及朱新建、李津、周京新等为代表的新文人画艺术家。 作为收藏中的“大户”,瓷器杂项板块虽然在民间收藏中基础最大,但是在拍卖市场中,则是在2017年度首次超越中国书画的市场份额。 瓷器杂项首先表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性好、藏家的身份多元化,以及强大的保值性直接促使全世界的买家参与竞价,从而推高成交金额。
分门别类来看,在2018年度有望继续创造新高的是瓷器中的高古瓷器,准确的说是宋元瓷器板块,在2017年拍卖中,2.44亿元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的成功易主,以及曹兴诚在香港蘇富比推出的专场拍卖引领了一波高古瓷行情。相比较而言,明清瓷器拍场依然有着稳健的吸引力,但藏家对宋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不仅仅是对传世的顶级佳品,还有一些中乘的宋瓷,也是藏家竞逐的目标。可以预见,在未来高价拍品榜单中不再是明清瓷器独霸天下,高古瓷也将成为其中的常驻成员。
杂项中的另外一个大项是来自于佛造像艺术,2016年佛造像艺术大热,2017年进入所谓的平台期,价格基本上趋于稳定,但是从2017年度拍卖结果来看,明代鎏金铜佛像表现最为突出。成为目前阶段中的高价保证者,尤其是香港拍卖中1.1亿成交的明永乐铜鎏金大威德金刚的成功交易,可以说是让鎏金佛像真正的价值回归了,而在2018年度这一种类的发展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青铜器则是受制于了法律法规,在海外取得了不少高价成交记录,例如在2017年度3月份纽约佳士得的藤田美术馆旧藏中,2.57亿元成交的青铜方尊,以及在西泠拍卖2.13亿成交的青铜兮甲盘等,未来市场中只要有这种流传有绪的青铜器上拍,定会取得破纪录的成交价格。现当代艺术虽然赚够了市场的关注度,但是在2018年度则面临着如何夺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任务”。早在2017年拍卖季开始之前,便有市场专家预测今年将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触底反弹的一年,毕竟经过漫长的调整期,曾经的泡沫大部分已被挤掉,甚至有些矫枉过正。而这一年里,香港和内地市场此起彼伏的高价接力,以及曾经各行其是的现当代艺术市场价值观的趋同,则用大量真金白银为“拐点说”增加了厚重砝码。
2017年当代艺术顶端市场极为活跃,各拍卖行的重点拍品大多得到了新老藏家的积极响应,也因此诞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高价。福羲国际拍卖集团艺术部总监黄俊杰将这股高端市场的竞买热情总结为“买家对优秀作品的明确共识”。
作为市场复苏的号角,高价拍品无疑是最受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其中20世纪早期油画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席位,显示出超越当代艺术成为市场主角的潜质,其中以赵无极、吴冠中、朱沅芷等画家为代表。而那些绘画语言比较单一的早期油画艺术家的作品则表现一般,未来基本上市场变化不大。
❽ 国家对艺术品市场有宏观调控吗
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佐军认为:“国际经济危机还将持续。中国经济的走势是’V+U’型,2013年经济形势可能比2012年更困难。”不明朗的经济形势使得国内艺术品市场观望情绪更加浓厚,加之M1、M2增速放缓,货币供应量不足以及海外资本大量撤出,预计2013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较之2012年可能会略有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国家的政策监管以及行业规范措施开始日趋严格。2012年5月1日,中拍协开始实施去岁年末发布的《拍卖企业的等级评估和等级划分》,该文件从拍卖规范性、拍卖诚信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状况以及社会贡献几个方面对拍卖企业分级。9月25日,中拍协还公布了根据《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评定的44家全国首批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这些达标企业基本达到了由企业管理制度和硬件指标、业务流程指标、行业认可指标组成的116项评定指标。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在管理上正在从粗放、混乱趋于科学、规范,一些既不达标也无等级的不规范、资质差、缺管理的拍卖公司则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拍卖行业通过去粗取精、规范章程、提炼品质使其整体力量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7月2日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意见》,针对现今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一些假拍、拍假等问题围绕标的审核工作提出八点意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严禁八类文物上拍,这直接导致今秋拍卖标的减少。随着这些规范、政策的深入实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规范行为会逐渐减少,虚高的成交数据也会趋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