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交易网络演化阶段

交易网络演化阶段

发布时间:2021-06-22 17:23:46

❶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云台山地区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太古宇登封群变质岩,其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3400Ma。在其3400Ma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沉积演化、隆升和剥蚀。根据区域地质发展历史、古构造演化规律和古环境变迁过程,变质作用、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综合分析,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大阶段,即太古宙-古元古代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阶段、中元古代-古生代稳定克拉通盖层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构造与东亚裂谷形成演化阶段。其中,克拉通盖层演化阶段又进一步分为中新元古代拗拉槽演化时期、早古生代稳定浅海发育时期和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盆地演化时期(图3-7)。

图3-7 华北地台克拉通基底形成时期构造-热事件年龄统计分布图(图中统计资料包括变质岩与侵入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Sm-Nb等时线年龄、锆石U-Pb法年龄与39Ar-40Ar法年龄)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出露的最老岩石是1840Ma的Elves Chasm 片麻岩,在大峡谷及周边地区地层中存在多个沉积间断,但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界面主要有三个,即中新元古界大峡谷超群与古元古界变质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大峡谷超群与古生界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根据三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可将该区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盖层、古生代-中生代克拉通盖层和新生界四个构造层,并且以前三个构造层为主。同时根据不同构造层的沉积建造、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将大峡谷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盖层演化阶段、古生代-中生代克拉通盖层演化阶段、新生代伸展抬升阶段。

❷ 经历多阶段演化过程

中国大陆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多个古陆核或多个陆块拼合而成的复合大陆。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核形成及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新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表3-1)(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其中,1000 Ma前形成了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大陆,中国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就是从超级大陆的裂解开始的。

(一)古板块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

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大陆在南华纪时期(约750M a)开始分裂,元古宙大洋逐渐发育。震旦纪—早寒武世为大洋扩张期,华北、塔里木、扬子等陆块与印度、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陆块一样,进入了全球古陆分裂离散阶段。晚古生代是联合古陆与泛太平洋形成的时代。

1.南华—震旦纪构造演化

形成不久的中国古陆块,经“兴凯地裂运动”发生解体,形成许多小洋盆和微陆块,并使陆块边缘复杂化。小块体间相距不远,为有限分离,之间发育有南天山洋、祁连洋、秦岭洋和阿尔金海槽。

2.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寒武纪时海侵达到高峰,同时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生物孕育时期,导致寒武纪初生物大爆发。奥陶—志留纪开始了加里东运动,各板块又一次发生汇聚。经过这次汇聚作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与其间隔的佳木斯、松嫩等微陆块、地块群至此有可能已联为一体。寒武纪(550M a)时各分散陆块几乎都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大致格局与震旦纪相同。

中国寒武纪稳定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华北、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在扬子地区有蒸发岩沉积。奥陶系早期继承了寒武纪构造格局,海陆分布范围基本保持一致,稳定、活动和过渡型沉积组合的空间展布也未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华北为陆表海碳酸岩沉积,塔里木和喜马拉雅—滇西地区以稳定类型的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扬子以碳酸盐岩和泥岩沉积为主。同一时期,西准噶尔洋、北天山洋张开。

表3-1 中国地质构造演化与主要地质事件简表

加里东阶段晚期,华北与柴达木碰撞,扬子与华夏完成对接。华南地区大部分为遭受剥蚀的古陆,到志留纪末,除钦防海槽外华南洋大部关闭。华北区志留系沉积仅在边缘地区发育。兴蒙古海槽为半深海活动型沉积;北秦岭成为华北陆块南侧陆缘海;志留纪末南、北祁连相继褶皱,华北与柴达木拼合。塔里木在志留纪继承了奥陶纪末东低西高的构造面貌,主要为一套稳定型滨浅海碎屑岩沉积。扬子陆块志留纪时,浅水台地仅限于龙女寺—乐山隆起及其边缘黔北一带,并向东南沟通了湘中海槽,此时的扬子海也变成为正常浅海。

经加里东运动阿尔金、祁连—西秦岭洋已封闭,塔里木、华北、扬子板块相联。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间的华南裂谷海盆这时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造山带。

3.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晚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中西部和中国西南部古特提斯洋的强烈扩张,全国处于“西开东合”态势。约在石炭—二叠纪时昆南、金沙江、澜沧江洋盆打开,扬子陆块西南缘大范围裂解,中国西南部出现4个中小型洋盆。但西伯利亚板块佳木斯、松嫩微板块与华北、扬子、华夏等古板块的东部仍连为一体。全国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水向东浸漫,但洋壳未能扩及额尔古纳、喜桂图和东秦岭、大别地区。

在稳定陆块上,泥盆系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塔里木,华北主体缺失泥盆系底层。石炭系较泥盆系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复杂,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仍为稳定型沉积;而天山—兴安地区、川西—滇西地区和昆仑—秦岭地区多属活动型沉积。

晚石炭世曾经是滨海的塔里木和华北地区,在二叠纪逐步转为巨大的内陆开阔盆地。并且,东西准噶尔和塔里木联为一体,海水逐渐从中亚、蒙古、华北—祁连—塔里木退却。华北、柴达木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北缘发生过挤压作用,南缘秦岭海槽继续存在。西藏—滇西地区,继晚石炭世沉积的含砾泥砂质冰水沉积之后,又形成了开阔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海,属于冈瓦纳大陆陆棚海一部分。

华南从下二叠统中段的栖霞中期起,发生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早二叠世末扬子西缘康滇古陆两侧发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和全区的海退。华南地区自西而东分为三个不同的沉积相区,上扬子浅海仍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东南区的华夏、云开、武夷等隆起上升为陆,形成大面积的碎屑岩充填沉积;在西南区的滇黔桂裂陷区,主要为盆地硅质岩沉积。

4.印支阶段构造演化

印支期为古板块演化阶段与现代板块演化阶段的过渡时期,扬子与北方陆块的拼接,中国东部连成一片大陆,松潘—甘孜海槽褶返,亚洲大陆向南增生扩展,迫使海水退至新生的特提斯洋及毗邻地区。

(二)中晚中生代以来现代板块活动

古生代至印支期形成的欧亚板块,东接古太平洋板块,西以班公错—怒江洋与冈底斯—印度板块相隔。中生代中期以来,三叠纪形成的特提斯洋从西向东扩张,再次将塔里木与扬子分开,并使扬子沿华北—柴达木南缘逐步向东南推移。华北自侏罗、白垩纪开始,发育了郯庐、汾—渭等北东向断陷系统。

1.侏罗纪—早白垩世大陆伸展

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是中国大陆裂谷作用、断陷作用发育阶段,大陆处于伸展状态。我国广泛发育侏罗至白垩纪断陷,并形成了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大型内陆坳陷。晚侏罗世,松辽地区形成大陆裂谷,并在白垩纪发展成大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在东南沿海的浙、闽、粤地区和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形成陆内断陷和火山喷发。

2.晚白垩世以来的大陆会聚和现代盆山格局形成

中国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带碰撞、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太平洋板块与库拉板块之间的洋脊向北北西迁移,并以低角度倾没于亚洲东部之下。新近纪时,菲律宾海板块在台东拼贴,台湾强烈造山,华夏陆块南部裂解,形成了南海海盆。

西部由于印度陆块向北作陆内俯冲,青藏高原、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迅速隆升。在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从古近纪开始形成纵贯中国东部的早第三纪裂谷系,裂谷系东北的依兰—伊通延伸到渤海湾、江汉。新近纪转为区域性坳陷沉积建造,其东的黄海—东海—南海边缘海地区,古近纪构造与渤海湾裂谷盆地基本相同,新近纪才转为海陆交互相—海相沉积。

第四纪,西部受印度板块碰撞、东部由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转向,并间歇性向中国东部俯冲,导致中国东西分带和南北分块特征。中国西部在挤压作用下,山体崛起、逆冲推覆向前陆盆地发展,盆地萎缩;中国东部以拉张为主,盆地下沉;中部地区处于中等抬升阶段,形成高原。

(三)盆地演化

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包含了盆地演化过程。我国以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克拉通盆地在早古生代及其以前为大型海相盆地,晚古生代为大型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盆地。中生代以来,这些大型海相沉积盆地萎缩消亡,陆相沉积盆地开始广泛发育。从我国区域地质演化规律可以看出,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一般经过形成、发展、萎缩三个演化阶段,一般不会完全消亡;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一般经过生成、发展、萎缩、消亡四个阶段。盆地的不同演化规律也影响其石油地质特点。

克拉通盆地具有长期、多旋回演化历史,从最初的部分沉降接受沉积,逐步发展到全面海侵,广泛接受沉积,并在海侵最大时期一般形成区域性优质烃源岩,在板块汇聚阶段,沉积面积逐步缩小,最后停止沉积,结束盆地演化过程,盆地演化过程与板块开合过程基本对应。我国的克拉通盆地一般经历两期盆地演化过程,对应我国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期板块开合过程,之间发生的加里东运动对克拉通盆地的破坏作用有限,两期盆地演化形成克拉通叠合盆地。而中生代的印支和燕山运动对克拉通盆地的改造是明显的,但即使经过强烈的构造改造,仍可保留部分盆地,如四川盆地为扬子克拉通的一部分;鄂尔多斯盆地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而塔里木盆地则保留了塔里木克拉通的主体。

大陆边缘盆地在板块离散阶段开始广泛发育,发育持续时间也较长,规模很大,据测算,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宽度在200km 以上,塔里木、华北被动边缘盆地的规模也很大。但在板块汇聚阶段一般会成为首先发生构造改造的地区,并常常被完全改造破坏而消亡,形成造山带。扬子及华南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华北、塔里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等古生代广泛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海西和印支运动过程中基本都转变成为造山带,扬子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加里东期就转变为造山带。

裂谷盆地一般发育在板块离散最快时期,主要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边部。裂谷盆地发育时间一般较短,有两个演化方向,一是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洋壳基底的洋盆,二是停止发育,成为克拉通或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我国古生代发育的裂谷盆地在加里东和海西、印支构造活动改造中,多已消亡。现存断陷盆地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盆地规模一般不大,往往成群出现,包括单断箕状断陷、双断地堑式断陷和复合断陷。断陷盆地沉积演化阶段一般都很短,一般经历初始断陷阶段,断陷发展阶段和萎缩消亡阶段。

前陆盆地主要发育在板块汇聚阶段,类前陆盆地发育在陆内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我国在早古生代末加里和周缘造山带之间形成了大量前陆盆地。目前,这些前陆盆地为造山带的一部分,已经不具有前陆盆地形态和结构,只有从沉积特点判断其沉积时的盆地类型。

❸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名称分别叫什么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根据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集成电路是把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等构成的电路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集成电路按集成程度的不同有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分。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集成10个以上晶体管等元件的称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个以上晶体管等元件的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0个以上晶体管等元件的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00个以上晶体管等元件的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蹒跚学步

ENIAC是第一台真正能够工作的电子计算机,但它还不是现代意义的计算机。ENIAC能完成许多基本计算,如四则运算、平方立方、sin和cos等。但是,它的计算需要人的大量参与,做每项计算之前技术人员都需要插拔许多导线,非常麻烦。

1946年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看到计算机研究的重要性,立即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他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下面有专门讨论),人们也把采用这种原理构造的计算机称作冯·诺依曼计算机。根据存储程序控制原理造出的新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爱达赛克)和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爱达瓦克)分别于1949和195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投入运行。EDSAC是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和范本。EDVAC是最先开始研究的存储程序计算机,这种机器里还使用了10000只晶体管。但是由于一些原因,EDVAC到1952年才完成。

IBM公司于1952年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成功的商品计算机IBM701。随着军用和民用的发展,工业化国家的一批公司企业投入到计算机研究开发领域中,这可以看作是信息产业的开始。当时的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潜在用途和发展,IBM公司在开始开发计算机时还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足够了。

虽然计算机具有本质的通用性,但计算机的硬件只提供了解决各种计算问题的物质基础,要将计算机应用到解决任何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使用者都必须编写出有关的程序或者软件。早期计算机在这方面是非常难用的,人们需要用很不符合人的习惯的二进制编码形式写程序,既耗费日时,又容易出错。这种状况大大地限制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五十年代前期,计算机领域的先驱者们就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954年,IBM公司约翰·巴克斯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第一个得到广泛重视,后来被广泛使用(至今仍在使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FORTRAN语言的诞生使人们可以用比较习惯的符号形式描述计算过程,这大大地提高了程序开发效率,也使更多的人乐于投入到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开发工作中。FORTRAN语言推动着IBM的新机器704走向世界,成为当时最成功的计算机,也将IBM公司推上计算机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软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许多新型计算机不断被开发出来,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开始进一步研究计算过程的本质特征、程序设计的规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一些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如Algol60、COBOL、LISP等被开发出来,军用和民用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计算机也开始在商务数据处理领域崭露头角。一些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也露出了萌芽。

稳步发展

1965年IBM公司推出了360系列计算机,开始了计算机作为一种商品的发展史的一个新阶段。操作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系统等基本软件在这时已经初步成型,这些勾勒出那个年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框架。360计算机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第一次提出了系列计算机的概念,不同型号的机器在程序指令的层次上互相兼容,它们都配备了比较完备的软件。360以及随后的370系列计算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七十年代开始,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生产与IBM机器兼容的大型计算机,打破了IBM公司的垄断局面,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价格竞争和技术进步。

在另一个方面,以DEC(数据设备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开始开发小型、低价格、高性能的计算机,统称为小型计算机。这类计算机主要用于教育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和一般企业部门,用于各种科学技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他类型的计算机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其中重要的有为解决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民间的或者军事的问题)而开发的巨型计算机,这类计算机通常装备了的多个数据处理部件(中央处理器,CPU),这些部件可以同时工作,因而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另一类常见的计算机被称为工作站,通常在企业或科研部门中由个人使用,主要用于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等专门领域。

到了六十年代末,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在一颗集成电路芯片上能够制造出的电子元件数已经突破1000的数量级,这就使在一个芯片上做出一台简单的计算机成为可能。1971年Intel公司的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诞生,这是第一个做在一个芯片上的计算机(实际上是计算机的最基本部分,CPU),它预示着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1976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它在1977年推出的APPLE II计算机是早期最成功的微型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时价只相当于一台高档家电。这种情况第一次使计算机有可能走入小企业、商店、普通学校,走入家庭成为个人生活用品。计算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开始从科学研究和大企业应用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逐渐演化成为普通百姓身边的普通器具。

在这个时期中另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发展是图形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技术。计算机诞生以后,一直以一种单调乏味的字符行式的面孔出现在使用者面前,这样的命令形式和信息显示形式,即复杂又不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果说专业工作者还可以容忍的话,大众就很难接受和使用了。为了面向普通百姓,计算机需要一种新的表现形式。Xerox公司Polo Alto研究中心(PARC)在七十年代末开发了基于窗口菜单按钮和鼠标器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使计算机操作能够以比较直观的、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进行,为计算机的蓬勃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Apple公司完全仿照PARC的技术开发了它的新型Macintosh个人计算机(1984),采用了完全的图形用户界面,取得巨大成功。这个事件和1983年IBM推出的PC/XT计算机一起,启动了微型计算机蓬勃发展的大潮流。

另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也是从七十年代中开始的,这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早期的计算机都是孤立工作的,许多人围着一台计算机,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的工作,使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信息。当人们想把数据或程序从一台计算机弄到另一台计算机去时,通常需要做物理的物质的移动:把存好数据程序的磁带(或磁盘)从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搬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容易想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传输的实际上就是信息,为什么信息不能通过电信号传输呢?为什么不能把两台计算机用电子线路连接起来,通过这种线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呢?当然,由于在这里需要传输的是数字信号,要保证可靠的传输、正确的接收,需要一些专门的硬件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简单地把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不很困难,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大片等待开垦的肥沃土地:为什么不能把更多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呢?相距遥远的计算机难道不能连在一起吗?

突飞猛进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计算机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甚至可以说是疯狂发展的时期。推动这种迅猛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

技术进步导致计算机的性能飞速提高,与此同时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在计算机领域有一条非常有名的定律,被称为“莫尔定律”,由美国人G. Moore在1965年提出。该定律说,同样价格的计算机核心部件(CPU)的性能大约18个月提高一倍。这个发展趋势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60年代中期是IBM 360诞生的年代,那时计算机的一般价格在百万美元的数量级,性能为每秒十万到一百万条指令的样子。而今天的普通微型机,每秒可以执行数亿条指令,价格还不到那时计算机的千分之一,而性能达到那时计算机的大约一千倍。也就是说,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提高了超过一百万倍。这种进步来源于CPU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飞速进步。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至今还没有减缓的征兆。与此同时,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容量也飞速增加,加工飞速下降。三十多年来,单位容量的内存、外存价格下降的幅度与计算机相当,今天普通微型机的内、外存容量早已是IBM360一类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正是计算机性能和价格的这种发展,导致小规模的企业商店,以至个人和家庭都能用得起性能很高的计算机。

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出了易用的图形形式的人机界面,并且已经开发出大量能够帮助普通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系统。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计算机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提高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它、愿意使用它。使用人群的扩大,销售市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产业为普通人开发各种各样应用系统。许多成功应用系统的出现又反过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计算机用户的队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增加,人们对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把许多计算机常规性地连接到一起,能够方便地使用其他计算机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存储在那里的信息本身、计算机的信息存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建立起许许多多局部性的小型网络,也建立起一些行业部门专用的或者跨部门的远距离网络。八十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的Internet使人真正看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巨大威力和无穷无尽的应用潜力。

各个领域的电子化、计算机化浪潮汹涌澎湃。计算机应用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从开始阶段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商务产业部门的内部数据处理,后来有各种广泛计算机化的用户服务系统。这些方面较早的成功范例是航空机票预订系统和银行的客户服务系统。今天的现代化企业已经从内到外全面地计算机化了:从社会、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模拟试验,生产管理、原材料采购存储,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以及各种供销信息的统计分析,没有一个环节离得开计算机。可以说,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计算机武装到了牙齿并能够在企业运行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

总而言之,计算机及其应用飞速发展的最重要外部推动力是社会的需求,内部的发展动力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理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它们又是互相推动的。

❹ 云计算演化阶段的差异

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电厂模式就好比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
效用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当时计算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远非普通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产生了共享计算资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效用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把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其所使用的量来付费。但由于当时整个IT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未诞生,比如互联网等,所以虽然这个想法一直为人称道,但是总体而言“叫好不叫座”。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攻克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❺ 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

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五个阶段。

相关介绍: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可以说除去信用货币、纸币和金属货币,其他担任过货币角色的各种商品,都可以称之为 “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货币之一。金属货币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渐取代了自然物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

3.纸币: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

4.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

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途径将银行中的余额转移,从而能够进行交易

(5)交易网络演化阶段扩展阅读

货币形式亦称“货币价值形式”。它是固定地由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来表现其他所有商品价值的价值形式,这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第四阶段,也是最高阶段。

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它的进步在于原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时因地而异,每一交换区域都有几种不同的商品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货币形式

❻ 媒体演化历史的七个阶段分别为什么阶段

纵观媒体发展史,媒体的发展历经5个阶段。第一媒体
报纸得益于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文字消息
不再依靠口口相传而通过报纸这种媒介广为流传。第二媒体
广播得益于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留声机和无线电技术的
应用,使信息不再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存在而通过广播将声音
触动着人们的听觉感官。第三媒体电视得益于成像技术的突
破和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信息传递的内容更加丰富给人
们带来更多的视听感受。第四媒体互联网得益于人类历史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进一步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
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第五媒体新媒体也就是移动互
联网,它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使信息获取不再
局限于地点,增加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❼ 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所是P2P进化的新阶段吗

【雪山奉献】2015年度雪山贷无偿献血行动
假如浮云的岁月可以预先装置,假如逝去的时光能够倒流。在人生的驿站上,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里——雪山金融!
http://bbs.xueshandai.com/thread-13101-1-1.html
(出处: 【雪山贷p2p论坛】)

❽ 网络如何进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 互联网这只动物还相当低等,只处在进化的中间阶段:神经系统比较完备,并且已经进化出了一些中枢神经的雏形,例如负责搜索的中枢神经Google和网络,负责交易的中枢神经e-Bay和淘宝网……但中枢神经还没能整合成脑,也还没有进化出感情和记忆,更别说理性了。 正如生命的进化一样,如果把互联网看成一个有机体,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这只动物还相当低等,只处在进化的中间阶段:神经系统比较完备,并且已经进化出了一些中枢神经的雏形,例如负责搜索的中枢神经Google和网络,负责交易的中枢神经e-Bay和淘宝网,负责联络朋友的中枢神经FaceBook和开心网,负责买书的中枢神经Amazon和当当网……但中枢神经还没能整合成脑,也还没有进化出感情和记忆,更别说理性了。 因此,网络下一阶段的进化将会出现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建立健全对局部刺激能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相同兴趣的、像原始部落一样的博客圈,在这些博客圈里,一个人的信息会迅速传遍全“部落”;在通信领域,就是如前文提到的,基于小区信息、WiFi、RFID或蓝牙布设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使手机能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相关信息,也能把自己的情况反馈给网络。这些,是后面知觉和情绪能否足够丰富的保障。 二、整合现有的“中枢神经”形成对用户的整体知觉,具体分为两个层面:对单个用户的知觉的整合和对群体行为的整体了解。 以网络为例,我在上期文章中讲到外部图像可以被转换成对舌头的电刺激,从而使大脑重新构建“视觉”能力,这有赖于大脑的模式构建的能力,而没有大脑的模式构建,输入进大脑的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光点。现在我们对互联网的了解就仅限于一堆原始数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用一个亮点代表一个节点的互联网云图),这些数据因为没有模式构建,是不能被大脑所直观感知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照我在前文中提到的杰夫霍金斯的《创智慧》一书中提到的分层级的模式构建方法建立对互联网数据的知觉体系。 三、使现有的“中枢神经”功能变成自组织体系,检验标准是,不需用户了解其机制就能够完成操作。 以网络为例,从通讯的角度,我们现在要联系朋友,必须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即使是即时通讯软件 ,也要先知道对方的号码或地址,才能添加好友。未来的自组织的通讯方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对熟人而言,知道对方的姓名就能够联系到对方;其次,我们的即时通信软件会自动分析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和最近关注的话题,把有共同兴趣的人聚类,并在这些人的即使通信软件里形成实时的讨论组。例如,我正在和朋友讨论足球,我的MSN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足球讨论组,我一点击进去,就能和所有正在聊足球的朋友认识并攀谈了(顺便说说,现在新浪等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同时浏览某一网页的人的实时聊天室,应该是这一通信方式的雏形)。 四、在中枢神经系统自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网络的记忆和情绪能力。网络在这方面的进化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对网络上的每个个体的记忆和情绪的汇集,例如每一次修改版本都被完整保留的维基网络和无远弗届的Google都是对人类记忆的汇总,但这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如何基于对现有内容的分析更好地形成群体智慧,无疑是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第二,是对过去历史的分析,例如,从我的出行记录中,分析行为特征,并指导我下次出行更加安全有效。 网络的进化刚刚进入知识的范畴,对其进化的规律、进化的方向、以及下一步进化的步骤,我们都刚刚开始探讨。

阅读全文

与交易网络演化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货外汇公司 浏览:388
掌众金额小额贷款 浏览:502
华天科技股票分析 浏览:746
海星股票 浏览: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714
帮贷宝贷款靠谱吗 浏览:92
ADx融资 浏览:380
p2p理财图片 浏览:939
国元证券基金托管 浏览:578
今日菜百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浏览:29
速卖通外汇申报 浏览: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浏览:745
通达信资金分时净买入指标 浏览:277
北川币理财 浏览:319
df融资 浏览:462
手机版东方财富怎么看北向资金 浏览:26
一元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584
股票什么书好 浏览:722
eg1906合约最后交易日 浏览:401
ST岩石有投资价值吗 浏览:651